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12|回复: 0

转【近体诗的押韵】

[复制链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1-11-13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體詩的押韻】

  押韻是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的民歌、詩、詞、曲無不押韻,所以詩歌又叫韻文。押韻是把同韻母或韻母相近的字,放在詩篇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詩歌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容易記得住、傳得開。押韻的方式,古體詩比較自由,可以隔句押韻,也可以句句押韻;可以用平聲押韻,也可以用仄聲押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換韻的形式又有多種。近體詩即格律詩的押韻方式,則有定規。
    一、一律以平聲押韻(也有少數以仄聲押韻的,其中五言詩居多,但格律詩以平聲押韻為正格;因古體詩容許仄聲押韻,所以仄聲押韻的絕句和律詩也稱"古絕"、"古律");
    二、不論五絕、五律、五排,七絕、七律、七排,都必須一韻到底,,不得半途換韻;
    三、不論五言、七言,都是雙句入韻,單句不入韻。但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七言詩首句入韻的較多,五言的較少;
    四、押韻句的尾字用平聲,不押韻的必須用仄聲(古絕、古律押韻句的尾字用仄聲,不押韻的用平聲)。
    過去寫詩,靠韻書來做統一的標準。所謂韻書,就是把同韻的字放在一起,分成若幹部,作為做詩押韻的依據。我國最早的韻書是隋朝的《切韻》,唐朝的《唐韻》,現存完整的韻書是宋朝的《廣韻》。《廣韻》的韻部分得很細,有206韻部。到了金代,以《平水韻》為官方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平水是平陽府城(今山西臨汾市)的別稱,因為該書刊行於此城,故名《平水韻》(一說為南宋時代平水人劉淵根據前人韻書修編而成,故名《平水韻》)。該韻書將宋代《禮部韻略》(官方頒布的科考標準韻書)註明同用之韻,悉數合併,共106韻,上平聲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各聲韻目第八章已經開列,不再重複。元、明、清各代,都以《平水韻》為作近體詩押韻的依據,,一直沿用到現在。


    前人做詩押韻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嚴格按韻書的規定做詩。例如封建時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應制詩";科舉考生作的"試帖詩",押韻的字必須屬於同一韻部。科場"試帖詩"大部為五言六韻或八韻排律,若是詩出了韻(又稱"落韻"),無論詩作得怎麼高超,只能算不及格。舊時作"分韻詩"用韻也很嚴格。若干文人相聚,作詩或填詞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作詩或填詞。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紫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就是描寫文人聚宴分韻作詩的。作分韻詩一般要求押本韻,不能出韻,即使窄韻、險韻也不例外。《紅樓夢》48回載:"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閒閒罷。'香菱怔怔答道:'閒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故舊時代學作詩,特別是考生學作"試帖詩",必須牢記106個韻部,尤其是30個平聲韻部。
    另一種情形是凡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雖不在同一個韻部,可以通押。中唐以後,詩人苦於不能出韻的限制,試創了一些突破樊籬的"出格體",又叫"變體",出現了什麼"進退韻"、"轆轤韻"、"葫蘆韻"等形式。這些形式允許鄰韻通押,但有定規,如"進退韻"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一進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如"東"、"寒"、"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冬"、"刪"、"魚"等);"轆轤韻"是鄰韻雙出雙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quot;葫蘆韻"和"進退韻"差不多,也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但它要求先小後大,像葫蘆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東",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刪"。這些"變體"並不普遍。在晚唐、宋代作詩形成一種時髦風氣的,是"探頭韻",也叫作"襯韻"、"借韻",就是首句用鄰韻,其餘各押韻句必須一韻到底,不得通韻。
例如大家熟悉的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的第一句的"峰"字屬冬韻,"同"和"中"屬東韻。這叫"以冬襯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8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