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2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5416、《佩德罗·巴拉莫》
     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故事里,胡安·普雷西亚受幻想的指引,在母亲的指引下,前往科拉马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然而,他看到的是一座"冷冷清清、空无一人"的村庄。事实上,他要找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现在的科玛拉被披上了死亡的外衣,染上了死亡的病症。从他走进科玛拉的那一刻起,只有未经超度、终日不得安宁的鬼魂们在与他打交道。通过这些游荡在各个角落的魂魄,他了解了父亲生前的形象--一个狡诈、残忍、作奸犯科,同时又被命运深深玩弄,失去了儿子和爱妻的农场主。
      在这部小说里,鲁尔福几乎用尽了现代派所有的写作技巧:意识流、超现实、荒诞……然而,所有的这些写作技巧都被他巧妙地嫁接了--真正的不留痕迹。在他朴实无华的叙述方式下,隐藏的是拐弯抹角的叙事结构,破碎迷离的魔幻气氛融化了无穷的艺术底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3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7-5 06:59 编辑

      5417、卡洛斯·富恩特斯
      墨西哥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特塔维奥·帕斯之后最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整个西班牙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和小说家之一。富恩特斯出生于巴拿马,父亲是一名墨西哥外交官,因此从少年时期就辗转各国,深受不同文化熏陶。而后在美国和瑞士的求学生涯,又使他对欧美文化有了系统学习和深入了解。在辗转了基多、蒙得维的亚、里约热内卢、华盛顿、圣地亚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他回到了祖国并发表了一系列出色的作品。
      由于对欧美文明的了解和对拉美落后现状的认识,比起其他的拉美作家,富恩特斯作品中存在着更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以笔为枪,在作品中对墨西哥社会的现状和阴暗面进行深入挖掘和揭露,同时,和前辈帕斯一样,也在作品中坚守着墨西哥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本源。
      2012年5月15日,卡洛斯·富恩特斯因病在墨西哥城当地一家医院逝世,离开了这个充满了他的文字、他的关注和他的读者的世界。富恩特斯之死震动了整个墨西哥文化界,墨西哥多个官方和民间组织、电视媒体、网站都大度整版推出专题,痛悼这位整个民族心灵导师的离去。墨西哥政府相关部门发言人阿莱恒德罗·波利埃表示,富恩特斯的逝世是"整个国家的巨大损失":而墨西哥语言组织主席赫梅·拉巴斯蒂亚也对这位对墨西哥语言文字发展做出不朽功绩的大师的离去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他说:"富恩特斯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将永远与我们相伴"。
      富恩特斯一生著述甚多,最著名的作品是1962年发表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这部作品受到拉美文坛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一部"最为全面、最为完美、成就最为显著的小说"。富恩特斯也因此被称为了"墨西哥语言的外交官"。他几乎囊括过西班牙语世界绝大部分奖项,包括西班牙简明丛书文学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奖、墨西哥雷耶斯奖、塞万提斯奖、鲁文·达里奥文化独立勋章、西班牙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智利优质勋章、以及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等,不一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4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7-4 05:13 编辑

      5418、卡洛斯·富恩特斯代表作品
      富恩特斯自幼爱好文学,并显露其才华。在随父母居住智利期间,他十二岁时便创作了几篇短篇小说,并发表在大学的杂志上。一九五零年他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法律系毕业,开始从事外交活动。尽管他担任外交公职,但他仍在业余进行文学创作。一九五四年他发表短篇小说集《假面具的日子》,在文坛初露锋芒,一九五九年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最明净的地区》使他一举成名。这部展现出墨西哥城各种不同生活的小说以批判的眼光毫不留情地揭示出墨西哥革命中所隐含的弊端。使富恩特斯享誉文坛的是一九六二年发表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这部作品受到拉美文坛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一部“最为全面、最为完美、成就最为显著的小说”。
      卡洛斯·富恩特斯在八、九十年代创作的主要作品还有:通过一位未出生便有惊人记忆力、会说话的主人公的生活,讥讽了由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合并成"墨西哥美国"这一荒诞构想的长篇小说《克里斯托巴尔·诺纳托》(1987)反映美国一位著名的黑色幽默作家在墨西哥革命时期去墨西哥与一位可以当他的女儿的纽约女子之间的相爱,以及这位女子与墨西哥革命中的一位可以当她儿子的年轻的革命将领之间的罗曼史的小说《美国佬》(1985)长篇历史小说《战役》(1990)含有四个短篇(康斯坦西娅、不幸的女人、拉斯洛马斯的囚犯和我的名誉与理智的人们)的短篇小说集《康斯坦西娅和其他几篇处女小说》(1990)《被埋葬的镜子》(1992)由五个故事(两岸,征服者的孩子们,两个努曼西亚,阿波罗和妓女们,两个美洲)组成的短篇小说集《桔橙树》(1993)将自己隐秘的情感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生活的一部分经受文学检验的《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1994)(这部小说也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后又有长篇小说《与劳拉·迪亚斯共度的岁月》(1999)小说自选集《墨西哥的五个太阳》(2000)等问世。
      富恩特斯不仅积极进行小说创作,而且还写评论文章。他在一九九零年出版的散文集《勇敢的新大陆》中,对西班牙美洲文化,即印第安古文化、非洲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的交融进行了反思,并对拉美当代主要作家,如卡彭铁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科塔萨尔、莱塞玛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在一九九三年发表的散文集《小说的地域》中,作者进一步评述了博尔赫斯、罗亚·巴斯托斯和胡安·戈伊蒂索洛等西语作家的作品。从一九九三年七月起,他为哥伦比亚的《时间日报》的周日专栏撰稿,同时他还为美、英、法、意、德、西、墨、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的一些报刊撰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5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5419、费尔南多·德尔帕索
      1935出生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在年轻的时侯曾先后学习过绘画、生物学和经济学,从20多岁起步入文坛,开始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36岁时迁居国外,先为英国广播公司服务了14年,后到德国国际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从1986年起一直是墨西哥派驻法国的文化参赞。德尔帕索的第一部作品是《日常琐事的十四行诗》,出版于1958年,但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和注意。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塞·特里戈》发表于1966年并获得当年的哈维埃尔·波鲁蒂亚小说奖。不过,他真正成名和跨出国界却仰仗于十年后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墨西哥的帕里努罗》。这部约合60多万汉字、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曾获1979年度墨西哥小说奖、1982年度罗慕洛·加列戈斯文学奖和1985—1986年度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帝国轶闻》是德尔帕索的第三部小说,初版于1987年底。这部作品使他一举成了继20世纪60年代震劝世界文坛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之后的新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版不仅轰动墨西哥,而且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及欧洲的书市、书展上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抢手之作。到1988年底,仅一年的时间,其英文译稿就已完成,法文、德文、葡萄牙文及瑞典文译文也都相继着手准备。评论界将之誉为“拉丁美洲文学近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6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5420、《帝国轶闻》:
      1858年1月19日自由党人华雷斯在瓜纳华托就任墨西哥总统并立即宣布进行改革革命。1861年1月1日华雷斯的军队攻入首都,当月11日华雷斯本人及其政府的部长们也迁入墨西哥城。美国、普鲁士、英国和法国先后都承认了华雷斯的政府。但是,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这一斗争同时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继续激烈地进行着。由于华雷斯政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匮乏,议会于7月17日颁布法令,宣布两年内停上偿还一切债务,包括外债在内。这一举动导致英国和法国于当月25日同华雷斯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随后,这两个国家又联合西班牙于10月31日在伦敦签订协议,决定共同派兵讨伐墨西哥。联军于当年底及次年初相继开抵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港。旅居欧洲的墨西哥保守党分子一直向往在国内建立君主制度,并希望由一位欧洲皇族成员接掌墨西哥的皇位。为诱使法国参与此项计划,墨西哥前驻英国大使早在1856年就上书拿破仑,明确提出:如果没有一位得到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支持的君主执政,墨西哥势必要变成美国的猎物,以墨西哥政府宣布停止还债为契机,推举以其进步思想当时已在欧洲小有名气的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亚诺为墨西哥皇帝的方案正式提出并得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时支持。在一部分人花言巧语的迷惑下,马克西米利亚诺怀着在美洲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的梦想毅然地接受了在墨西哥重建帝制的使命,但提出了两个条件:欧洲列强保证给予物资和财政支持并得到墨西哥公众真诚而明确的欢迎。由于伦敦协议的签字国本来就是各有用心,协议于1862年4月破裂,英国和西班牙随即撤出了墨西哥,法国不仅留了下来,而且还决定进一步向内地推进。交战的双方于是变成了墨西哥的自由党政府和法国侵略军。法国军队于1863年5月17日攻占重镇普埃布拉城,6月10日进入首都,随即组建了最高执政委员会和相当于议会的“名流大会”。“名流大会”于7月向马克西米利亚诺发出邀请。马克西米利亚诺则于10月正式接受皇位,1864年4月10日宣布登基,14日携同妻子卡洛塔从欧洲启程,5月28日抵达韦拉克鲁斯港,7月12日到了首都墨西哥城。接掌政府之后,为消除党派间的仇恨和争取人心,马克西米利亚诺任用了部分温和的自由党人、颁布了一系列带有改革性质的政令、认可并维持了自由党人已采取的许多措施。这些做法让邀请他来的保守党人大为不满。此后,他同教会的矛盾已经发展成公开决裂,他的独立倾向又导致法国减少了对他的支持,特别是他在财政方面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在这种形势下,他一度产主了遣散军队、退位回欧洲的念头,但他的妻子卡洛塔却没有失去信心,决定独自返回欧洲谋求支持和援助。她于1866年7月8日离开墨西哥,一去没有复返。此前一直因忙于内战而保持“中立”的美国这时候明确宣布不承认马克西米利亚诺的政权,并向法国施加压力,要求它停止对墨西哥的干涉。在军事上,侵略军的优势大体上只持续到1865年。1866年1月拿破仑三世开始考虑撤军。这一消息极大地激励了自由党政府的军队。到年中,形势急转直下,保守党政权实际上只存在于法国军队仍然占据着豹城镇里。1867年初法国撤走了全部军队。马克西米利亚诺决定亲自率军对内地进行征讨。他干2月19日在克雷塔罗城集结了一万多人马。自由党政府的军队从3月6日起开始围城,5月15日攻破,将马克西米利亚诺及其麾下的将军们全部生俘。华雷斯命令按照1862年1月25日颁布的法律审判马克西米利亚诺。这项法律规定对一切危害国家独立的人处以死刑。审判于6月13日至15日举行,马克西米利亚诺及两位将军被判死刑。马克西米利亚诺的朋友们以及驻墨西哥的各国外交官们纷纷要求华雷斯赦免马克西米利亚诺。但是,他们的一切努力得到的结果只是死刑延迟三天执行。华雷斯声称:即使所有的欧洲君主都跪到我的面前求情,我也不会应允,“因为要处死他的不是我,而是人民、是法律,如果我不执行人民的意愿,人民会自己将他处死,同时还得要我的命”。6月18日,马克西米利亚诺致电华雷斯表示甘愿受死,但希望他的两个将军能够保全性命。1867年6月19日清晨,马克西米利亚诺和他的两位将军一起在克雷塔罗城郊的钟山上被处决。临死前,马克西米利亚诺拥抱了他的两位将军,然后说道:“我将为墨西哥的独立和自由这一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愿我的鲜血能够结束我的新的祖国的苦难。墨西哥万岁!”处决马克西米利亚诺的枪声宣告了墨西哥历史上短命的第二帝国的终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7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7-7 06:31 编辑

      5421、劳拉·埃斯基韦尔
      1950年9月30日生于墨西哥城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中产阶级家庭,曾进国立师范学校读书,在儿童剧团里工作了7年。她曾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写短篇小说和儿童剧本。
  1979年和1980年,她应墨西哥电视台之邀为其文化联播制作少年儿童节目。1983年,她参加创办由多个儿童艺术工作室构成的、附属国家公共教育部的永恒创作中心并任技术指导,从事教育、戏剧创作、戏剧研究特别是儿童戏剧的创作与研究工作。同年,她与丈夫、墨西哥著名导演阿方索?阿雷奥合作,开始电影剧本编写与电影摄制工作。1985年,她写的电影剧本《奇多?古安?金塔科》搬上银幕,获墨西哥电影科学与艺术科学院设立的Ariel最佳电影剧本奖提名。1987年,她写的儿童剧本《科利塔斯岛之行》上演一年多,获得广泛欢迎。
  1989年,劳拉?埃斯基韦尔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恰似水之于巧克力》,小说以多姿多彩的厨艺展示、缠绵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和怪诞离奇的魔幻情节赢得批评界的普遍好评和广大读者的青睐。
  在后来的10余年间,她的创作热情有增无减,相继出版了七八部作品。
 《爱情法则》(1995年)是一部科幻侦探小说,被认为是墨西哥第一部复调小说,内含一出喜剧、一张普西尼咏叹调唱片和由欧亨尼亚?莱翁与利利亚纳?费利佩演奏、舞蹈家迪玛斯表演的丹松舞曲。故事发生在2200年的墨西哥城,讲述的是罗德里戈、西特拉利、阿苏塞娜和伊莎贝尔的连续不断的人生经历。女主人公阿苏塞娜在那一年从事天体分析工作,工作内容是为那些在以往的生活中因犯罪而精神失常的人治病,她的使命是恢复征服者在破坏伟大的特诺奇蒂特兰国和爱情金字塔时被打乱的宇宙的和谐局面。那个未来的世界出现了复制人的活动并展示人的思想的摄影机、能和花草树木讲话的电脑、能把观众带到事发地点的电视机、能把使用者从一个地方空运到另一个地方的电话机。而音乐不仅是影视的声带,而且是人们重温过去的工具。
 《亲切而多汁的美味,厨房的哲学著作》(1998年)是一部杂文集,包括14篇作品,有序言、报刊文章、报告、演说、哲学故事和菜谱。在这部杂文集中,作者提出了解决当今世界某些问题的办法。作者还提出关于“一种新人”的设想:他在灶火周围、作为夫妻工作的结果而产生。这种新人的特征是:“他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不是生产,而是生产的人”。此外,文集中还有关于人的特性的思考和关于《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一书的评论。
 《小海星》(1999年)是一部为少年儿童写的长篇故事。在一个马戏团的帐篷下,有两个孩子即少女玛丽亚和少男法孔多,他们分别从祖父名下继承了一笔遗产,这笔遗产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同时也把他们的生活连接在了一起。此外,还写了一个双头女人,她被带到一个精神失常的科学家的实验室。这是一部表现冒险、描写外国人的小说,再现了马戏团的多姿多彩的世界,肯定了人生的种种重要价值:善良、智慧、同情和爱情。
 《像渴望的那么迅速》(2001年)是为纪念报务员和作者1999年过世的父亲而写的小说,作者从父亲的生活和经历中获得灵感。主人公胡维洛是一名报务员,此人的祖父是玛雅人。故事背景是20世纪初的墨西哥,叙述的是胡维洛和出身贵族的美女路易丝?玛丽亚的爱情、他们由于阶级出身不同而面对的问题及其在若干城镇的奔波谋生。他们虽然相爱,但是阶级差异还是导致他们各奔东西。这是一个既甜蜜又苦涩的爱情故事。
 《玛林切》(2006年)的时代背景是16世纪西班牙征服美洲时期。女主人公玛林切是一位阿兹特克统治者的女儿,也是当时美洲最迷人最强有力的女人之一,当她遇见西班牙征服者埃尔南?科尔特斯时,认为他是亲自来解救她的人民的羽毛蛇神。这位印第安女强人为他做翻译,二人一见钟情、热烈相爱。但是,这种爱情不久就被科尔特斯对征服、权力和财富的无穷欲望所破坏。在墨西哥历史上,玛林切被认为是西班牙文化和语言与阿兹特克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桥梁。她是墨西哥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8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7-8 06:29 编辑

      5422、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1899-1974)危地马拉小说家、诗人。生于危地马拉城,父亲是位有名的法官,母亲是小学教师。由于父亲不满当时卡夫雷拉的独裁统治遭到迫害,全家被迫迁入内地,这使他从小受到反独裁思想的熏陶,并有机会接触土生土长的印第安居民。1923年,他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律师,因同军方势力发生矛盾被迫侨居法国。在法国期间,他一面从事古印第安文化的研究,一面从事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其处女作《危地马拉传说》(1930)用超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印第安传说,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第一本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集。1933年,他回到祖国,在乌维科的独裁统治下生活了11年。1944年,乌维科垮台,他被新的阿雷瓦罗政府任命为外交官。1947年,他的长篇小说《总统先生》问世,这部小说获得空前热烈的反响,使他一举成名。1954年,阿雷瓦罗的继承人阿本斯被美国暗中支持的武装力量所推翻,阿斯图里亚斯再次流亡国外。1966年,他又被蒙地内格罗的中立派政府起用,担任驻法大使。1967年,"由于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民族气质和传统之中",阿斯图里亚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10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5423、《危地马拉传说》
      是阿斯图里亚斯发表于1930年的作品,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文笔优美、风格别致、诗意盎然的民间故事集。其中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代从母亲口中听到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展现了一个原始、魔幻、神奇的世界。全书共分为三大块(危地马拉传说、传说、库库尔坎),涉及危地马拉的历史、风景和传说等诸多方面,诗一般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令人耳目一新。《危地马拉传说》的写作风格为后来声名远扬的“魔幻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可谓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源头。作者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是危地马拉著名诗人、小说家。他一生写了多部小说、诗集和剧本,在危地马拉以至整个拉丁美洲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967年,阿斯图里亚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是拉丁美洲第二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作家,成为世界文坛上遐迩闻名的作家。本书译者梅莹拥有丰富的中文和西语阅读经历,其文笔非常优美,文字活泼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11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5424、《总统先生》
      阿斯图里亚斯创作的长篇小说。
      何·帕·松连特上校到乞丐过宿的地方巡夜,被一个叫佩莱莱的傻子打死。
      总统为了消除政敌,企图嫁祸于卡纳莱斯将军,因没有证据,不好下手,便令亲信米格尔故意向将军泄密,以便用逃跑的罪名给他定罪。将军逃跑后便起义了,而米格尔却爱上了将军之女卡米拉。
      卡米拉因病,无法随父亲出逃。为了救她,米格尔毅然与她结婚,总统对此大为恼怒,便用心战来报复,故意在《国民报》上报导了米格尔与卡米拉结婚的消息,而且亲自举行婚礼。
      已是起义领导的将军,见报后气死了。总统对米格尔更加关怀,请他们夫妇赴宴,还派他前往美国华盛顿出差。可是途中却派人将他逮捕入狱,又派一密探化装成囚犯告诉米格尔,卡米拉已经做了总统的情妇,使米格尔在狱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最后病死在牢房。
      狱外的卡米拉长期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到处奔波寻找而不得,终于忧劳成疾,带着孩子离开京都在农村渡过了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7-12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7-7-12 07:08 编辑

      5425、莱萨马·利马
      古巴诗人、小说家。年轻时曾参加过反对马查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1至1949年期间担任古巴社会保护最高理事会理事,后任教育部文化局长。1962年成为古巴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顾问、古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他曾创办并主编几种文学刊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源头》,在诗歌发展方向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37年发表第一首诗《纳尔西索之死》,开始运用形象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诗集《害人的流言》(1941)中,他认为诗歌的真正形象是人类不可企及的超然的东西,这种理论对青年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又连续发表了诗集《悄悄的历险》和《一成不变》(1949)。诗集《施主》则综合了他在诗歌表现形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创造出一种巴罗克式的带有象征意味的晦涩的哲理语言。他还著有诗论集《时钟集》(1953)、《美洲的表达方式》(1957)、《写在哈瓦那的论文》(1958)等,对诗歌的传统作了重新估价,主张把形象作为“世界诗歌创作方法”的基础,提出历史并不是时间表,只是“虚构的纪元”的交替,认为假想的、通过艺术手法编排的年代,要“凌驾于真实的年代之上”。1966年发表小说《天堂》,对这种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实际的运用,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小说以家庭纪事的形式反映了哈瓦那的资产阶级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20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