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747|回复: 4

87、欧式马车

[复制链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12-1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8-4-3 05:57 编辑

    上世纪初中东铁路开通,俄国人来到了哈尔滨,带来新颖别致的欧式马车。有前面二小轮、后面二大轮的“四轮”马车,有带蓬的“玻璃”马车,有两轮的“斗子”马车,约九百余辆公共欧式马车奔驰在哈尔滨大街小巷。
    当年,最豪华的座驾要属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的马车。两匹栗子皮色,白蹄白鼻梁高头大马驾驭,鞍辔皮条上镶有各式铜件,金饰金麟。两匹马都带着黑色护眼罩,高傲的迈着绅士步伐。车箱高大,象座元宝型的大船,设有前、中、后,三排坐席,车夫坐在前双坐执鞭牵缰驾驭,傍边坐着卫队长。车箱里的中排倒坐是双排随行官员坐席,局长坐在后正面,右边是夫人坐席,车后有一踏板,在局长和夫人身后站着二个荷枪实弹的沙俄士兵。这架马车黑漆镀金,驭手两侧各有一盏镀金汽灯,从脚踏板到折叠式车蓬,就尤如一架流动的官邸,气派豪华。每当出行,前后各有二对骑着高头大马,挎着洋刀的卫队,前护后拥。
    五十年代初欧式马车依旧是哈尔滨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时候,我家住大同路与通达街交叉口,站在院子门口就能看到路上来往的各种马车,一些孩子,到路口去看来回行驶的欧式马车。马车沿着面包石铺成的路面行驶,面包石一块接一块,一直通向很远的地方,这些面包石路铺了好多好多年了,已经被车轮子磨得非常光滑,有些还留下了深深的凹印。
    大同路东起现在的新阳广场,西到现在的康安路,马路分上行下行两条,每条路面宽约四米,两条石头路中间是宽阔平坦的土台,两侧人行道是方形水泥板铺成的,靠近路边种着排排杨树。后来大同路改称新阳路。
    小时候印象中,我最初认识的几种颜色是从拉车的马开始的。大一点的孩子常常指点着那些马说那匹白马怎样怎样,那匹黑马怎样怎样……久而久之,我也知道红白黑棕这几种颜色了。对数的概念最初的理解,也是来自数马车轮子,当年的公共马车四个轮子,马拉货车一般两个轮子。再大一点的数就是数公共马车上坐车的人了。
    新阳路上跑着各种各样的马车,驾辕的可不一定都是马,还有骡子、驴,它们样子长得不一样,马和驴叫起来的声音也不一样,而骡子是不叫的。对它们的区分,我也是在这种环境里学到的。
    当年,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模仿马跑起来的声音,蹄哩卡拉、蹄哩卡拉……那节奏真是好听,马的脖子上一般都系着铜制的铃铛,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串起来,跑起来叮叮铛铛的响,这声音与马的铁掌在面包石上发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更是美妙,再加上马车夫的吆喝声,甩鞭子的声音,简直就是一首马路交响曲。
    要说孩子们最感到神奇的是马车夫手中的鞭子。不就是一根长长绳子吗?那赶马车的一甩可真够响的。记得一次,几个大孩子拿起一条鞭子,可怎么甩也甩不响,好心的马车夫教了半天才刚刚甩出一点声音,他告诉我们光是甩响还不够,还要甩得准确,要响在马耳朵附近,这样才有威力,马才能听话。车夫的话让我从小明白了一个理,每一个行当都有一些技术,都是需要下功夫练的。
    马车道上常常会出现一长串马粪蛋子,清扫大街的会用铁锨清除干净。有些聪明的马车夫在马屁股上放一个帆布袋子,马粪可以直接掉进去,这可就干净多了,省事多了。
    邻居家的大人有时坐马车去道里中央大街。傍晚,邻居老老少少坐在院子门口时,他们总要把路上发生的事情说一说,我记得最深刻的一次,是说马受惊了,拼命地一路狂奔,马车夫和车上的人都受了伤,连路上的行人都吓坏了,说得非常可怕,听了这件事后我竟然做了几次恶梦。
    当年,我家沿着前街往西走,不远就是菜市场,我常跟大人去那里买菜。记得市场有片小树林和大空地,一些马车停在那里,马一般都拴在树上。附近还有钉马掌的,每次走到那里我都喜欢停下来看一会儿。我总觉着钉马掌时马会很痛,一定不老实,可看到的并非如此,听周围的人说马很通人性,钉马掌时一般都很听话。
    从我们家门口往西走十多分钟,是个姑子庙叫地藏寺的地方,每逢庙会的时候,这里的人、马车特别的多。庙门口和对面的广场有卖糖球的、拉洋片的、耍猴的、演杂技的、卖膏药的,非常热闹。我看过一场杂技,几个人躺在地上,身上放一块大木板,然后让坐满人的马车压过去,观众有的吓得闭上眼睛,有的大声喊叫,很可怕!大人说那些人会气功,一般人早压死了。从那时起我知道马车能压死人,过马路时特别害怕马车。
    虽然当年新阳路上有专用的马车道,马路行人也不多,在我的记忆中,还是发生过一些交通事故。记得有一次马路上围了很多人,有人说马车压着人了,我也跟着大人跑过去看,我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身上满是血迹,有人嚷嚷说那人已经死了。吓得我不敢多看,赶快跑回了家。
    小时候,我也坐过欧式公共马车,印象中的马车挺大,车上有座位,能坐五六个人,马车夫坐在前面高一些的位子上,乘客上车要买票,票是红色的。我们当时去的道里中央大街,马车沿着新阳路缓缓而行,沿途的景色可以尽情地欣赏。路上大人告诉我:公共马车还能跑到道外和南岗。那天我们到了中央大街,附近有很多漂亮的木房子,住的都是老毛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邻居家大人告诉我公共马车取消了,说话中好象带着一些遗憾。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见到公共马车,新阳路上只有运送货物的马车了。若干年后,无论什么样的马车也不从这条路上走了。只有长长的、光滑的面包石路在默默诉说着往事。
    又过了若干年的新阳路,面包石路面也不见了,铺上了泊油路面,开通了翘起两条大辫子的2线无轨电车。欧式马车只剩下一些童年的记忆,伴随着面包石上的马蹄声,残留在我的脑海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7-12-11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的回忆,优美的文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12-11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7-12-11 07:58
美好的回忆,优美的文字。谢谢!

感谢李哥关注!祝李哥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7-12-1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美文。小时候,喜欢看拉牛奶的马车,枣红色的大洋马,一个赶车人,坐在前,后座有几桶牛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7-12-1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7-12-11 09:21
谢谢你的美文。小时候,喜欢看拉牛奶的马车,枣红色的大洋马,一个赶车人,坐在前,后座有几桶牛奶。

感谢农场章文版主的关注!老哈尔滨时代欧式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5 2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