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17-11-8 01:02 编辑
龙江风光好,编读情谊深 刘书芳
老年日报组织的2017年第10次博物馆之旅,10月26日在依兰完成了本年度最后的行程。我作为读者和旅友,最大的收获,深感此次旅行是温馨温暖温情之旅,老年日报把这次旅行做到家庭化细微化趣味化。 家庭化:老年日报三名编采人员亲自帮助照顾老年读者。这次依兰之旅最大年龄是81岁,最小年龄是55岁,女读者居多。编采人员一路上称呼旅友们“阿姨”,并且说:我们就像你们的孩子一样,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跟我们提出来,咱们共同商量帮助解决。让老人家们倍感温馨。 本次报社选择了当地有名望的、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老迟头绿色蔬菜种植加工体验店”就餐。旅友们说:每顿饭菜都丰盛可口美味,与社会上的、旅行社组织的旅行途中的就餐标准要高出许多倍。晚餐时每人一瓶“红菇娘汁”饮料,既营养又别有风味。 特别有家庭气氛的是大家一起包饺子。饭店为我们准备了三种馅料,适合各种口味需求。老人们感觉大家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像过年一样,这样近的距离接触,消除了彼此陌生感,既创造了浓浓的亲人般的氛围,又体验品尝了绿色、有机食品的材质,增进了互相了解和友谊。 旅行中有一位姜洪祥主任,给我们做临时导游时,竟然激动地对着和蔼可亲的77岁退休老人王雅琴连声叫着:“妈”!顿时给旅行团增添了轻松欢乐的气氛。 细微化:在出发之前,周副总编看见笔者就关切的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报社从总编到记者都关注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顿时一股热流温暖了我的心。我想起了哈大齐之旅他们对我这个曾经罹患肝癌的病人的特别关照。 看得出来报社领导对读者、老人、通讯员是深深了解的。 路上停车和到站后,他们都要搀扶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下车。到达依兰县之后,她们要亲自去看看住宿条件是否符合大家的心意,有不尽人意处绝不将就。使这5位老人非常感动。 细微之处见真情。在即将结束依兰之旅时,周副总编代表老年日报给予一直支持博物馆之旅的四位读者旅友以奖励:一枚“老年日报创刊32周年纪念”银币。使旅友们备受鼓励和鼓舞。 趣味化:此次他们还选择了一位文化底蕴深厚、依兰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怀志作依兰之旅的导游。他的讲解生动传神有趣,引人入胜,营造了“接地气”的别样精彩。旅友们参观了“五国头城”、“坐井观天”地窨子、“慈云寺”、“吕厚民摄影艺术馆”、“依兰博物馆”、“依兰历史长廊”、“三江口大坝”、“依兰县四块石抗联遗址”外围等七个景观。 两天的行程在欢乐中度过了。旅友们愉悦、开心,增长了历史知识、提高了欣赏水平、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愈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第一次参加老年日报组织的博物馆之旅的杨女士向记者们表示:下回再有这样的活动,她还要来。
2017/10/29哈尔滨初稿 原文标题是“温馨的依兰之旅”,现标题是编者加的 本文2017年11月6日发表于《老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