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樊玉敏 于 2017-11-8 08:11 编辑
在兵团3师29团一连连部和青年宿舍的门前有一幅毛主席的彩色油画像,画像是画在用木框钉上的大帆布上面的(照片),画像挂在用红砖砌筑,水泥抹面的屏壁墙座上,在画像的两侧有用油漆书写的标语。 当时,毛主席像前还真的成了连队的一景,每当知青或连队的职工迎来送往、有重要的事情,总要到那里拍照,合影留念。今天,有很多知青的手中,还保留着以毛主席画像为背景的照片。 但是,好景不能长久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挂在露天的主席像,经不得风吹、雨淋和日晒。二、三年后,画像开始退色,四、五年画布开始在画框的周边出现裂缝,看上去有些不雅。这件事,可让刚刚调到一连的连长肖荣犯了难,这画像,修不得、没人能更换、又不敢拆除,怕人说他对主席大不敬(那时正是文革后期)。于是他找到连队的哈尔滨知青济龙,让他找我,说是:“要认识认识我,并和我理论,理论”,说我的画像作的太不结实。当然,这是后话,那时我已经调到三师医院工作了。 说到主席画像,那是1969年的5月,我在29团筹备组建大会会场布置期间,用团部的材料为一连制作绘制的。当时团部绘画和写大字块的有:刘春生,滕宝安和我,都是哈尔滨知青。 在正常的会场布置以外,我们还要在团部、招待所、商店的正门门上,挂上巨幅主席在文革期间的画像。当时,我和刘春生完成招待所上的毛主席同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后,用剩下的木方、白帆布及油画颜料,顺手牵羊的给一连画了那幅毛主席的全身画像。没成想给一连的肖荣连长带来这么多麻烦。 据知青回忆,大约在毛主席去世后的1978年左右,那幅毛主席的画像连同砖砌的基座一同拆除了,与此同时,画像的拆除也了却了肖连长的一块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