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88|回复: 9

大鹏影视专稿475谢天谢地,你来啦!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5-3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鹏影视专稿475


     谢天谢地,你来啦!


     2012年5月29日注册,当天连续发了《抚摸逝去的日子——再版前言》和长篇连载之一《抉择——时势造英雄》。5月31日发《抚摸逝去的日子》连载之二——《透明的热情》。
     振廷,谢天谢地,你来啦!
          刚刚上网的王振廷,其实参加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的时间比我还早。记得我还未退休,未正式在联谊会成为会员时,就看见王振廷参与联谊会活动了。那是在知青作家贾宏图的一个报告会上,看见他在报告会后登台介绍自己的著作《抚摸逝去的日子》。得知,其实他下乡比我们更早。
         将近半个世纪前,在共和国刚刚摆脱连续三年的困境,文革动乱的烽烟尚未燃起的一九六四年夏季,祖国北疆哈尔滨,五十多名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新式农民董加耕、邢燕子、侯隽等一批风云人物的影响下,放弃考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和城市生活,远离父母亲人,自愿到农村插队,激情满怀地踏上一条充满艰辛、艰苦、艰难之路。王振廷就是其中之一。
         那段经历在王振廷心中刻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记,从1997年开始,已经定居城市安居乐业的王振廷挥笔撰写以自身经历为主线的、报告体的作品。1999年,他完成了《抚摸逝去的日子》的写作。更巧的是,听说18组不错,他加入了18组。“近水楼台先得月”,下岗退休后也被编入18组的我自然认识了王振廷,并得到他亲笔签名的作品。在18组,王振廷是活跃人物,主持过联欢晚会。
         2007年国庆节长假期间,接到王振廷电话,说是他们1964年下乡知青要聚会,让我去录像。得知这是他们下乡45年后的第一次聚会,我非常在意,提议他们应开个座谈会,每人讲几句,说说这些年的感受。10月7日,在道外常军饭店,我参加了他们的聚会。
         让我震惊和感动的是,这些1964年下乡的大哥大姐们说起往事就像说昨天刚刚发生的事那样充满激情。他们的话,稍稍剪辑就可以编片。于是我决定编一部电视纪录片,片名就叫王振廷的书名《抚摸逝去的日子》。为了加强可看性,我提出搜集每位参加聚会的知青的老照片加到纪录片里,还要求他们每人写个小传。王振廷联络李有、单光复、马孝哆、马桂兰等人热心协助。王振廷亲自撰稿和单光复配音解说,电视片很快制作出来并在后来50多1964年下乡知青的座谈会上播放。
          制片期间,我和王振廷、李有、单光复、马孝哆多次聚会商谈细节,当然少不了小酒。从那时到现在,我和1964年下乡知青一直保持深厚的友谊。
           然而,有段时间,王振廷没有参加联谊会和小组的活动。问起来,得知他被一所学校返聘,工作很忙。能有机会继续工作,赚钱,补贴家里,当然很好,应当支持。但是他不能脱身参加知青活动的重要原因是他心爱的儿子患了骨癌!
         其间见过王振廷一面。不敢多问,只见他脸上写满了悲戚……
         2011年10月的一天,1964年下乡知青在马桂兰家聚会,约我去。我意外地见到了王振廷!他从怀里拿出一张照片,颤声说:“儿子没能留住,10月7号,走了……”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2012年3月的一天,王振廷来电话,说他最近再版了《抚摸逝去的日子》,加写了一章《和平年代的“卓娅”》。3月27日,新写的文章发到我邮箱。写的是1964年下乡知青张琪玉的故事。张琪玉在校时是优秀学生和干部。下乡因家庭问题受牵连被打成反革命。几经磨难,她坚强地活下来。现在和她的爱人不仅培养出了两个读研究生的儿子,而且还买了一幢二百多平米的小楼。尽管她年事已高,身体瘦弱多病,但热爱生活的她,仍然以饱满的热情从事着她一直热爱的教育事业,目前在合肥市已经成了一个名气不小的、年纪最老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张琪玉来哈会见战友,我见过这个坚强的大姐。因而对振廷加写的篇章很熟悉。
          王振廷在《抚摸去的日子——再版前言》中写道:“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全国知青迎来了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性转变。在五十七万人过高考‘独木桥’的知青中,有二十万人走进了大学校园。然而其中多数都是已为人父、为人母的‘老三届’。我们‘六四届’老知青当中也有人被这个突然涌来的大潮裹挟着,幸运地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
          其实,王振廷就是1977年参加高考并幸运考上本科大学的知青。他学的是数学,然而,有老高中的文化基础,他的文笔也非常好。我曾细细地读了《抚摸逝去的日子》,思绪清晰,文笔洗练,写人记事准确生动。特别是冷静的述说中客观,健康,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珍重自己的理想和奉献,不怨天尤人,充满激情。请读下面一段他的文字:“掀开尘封的历史,回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激情,有奋争,也有凄苦和悲凉;有追求,有牺牲,也有迷惘与彷徨。如今,尽管四十多年过去了,但这些人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挥洒热血和青春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在美好的年华中镌刻在生命里的磨砺与奋争。知识青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黑土地,也从劳作的艰辛中领略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他们在把城市知青所具有的文明带给了穷乡僻壤的同时,也从贫下中农淳朴的民风中吸取了做人的本分。因此,每当我们回忆起一九六四年学习董加耕自愿放弃高考立志下乡务农的那批老知青,在那个历史年代是如何用坚定的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永恒的意志去支撑那个誓言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无不再次为之震撼。”
           1964那年下乡的高中生多出生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之年前后,而今都已是65岁开外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受年龄所限而放弃参加活动。联谊会专门为他们设“27组”的番号。其他各组中也有1964年下乡的知青。
         振廷有德有才,有情有义。同他把盏交谈,受益匪浅。只觉得时间太短,总有说不尽的话、唠不完的嗑。
         看到王振廷近日上网“出山”,连续发文,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不老的心,萌发激情,势必在网络的大道上跃马扬鞭,展示骑士马上写春秋的意气和风采。   
          我忍不住撰写此文为大哥喝彩!
          记得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完的电视剧《生死依托》中的开头曲腾格尔演唱得非常好。套用那歌词,我真诚地对振廷大哥说:“太久太久的期盼……风雨人生只想与你同在。不能没有你……”谢天谢地,你来啦!


         (家中电脑里存有王振廷提供的老照片和在18组活动的新照片,因在北京,无法调出照片上网,回哈后再补。)


                                2012531日大鹏于北京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5-3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振廷其人竟然令大鹏大鹏老师如此敬重,一定是哈北网德才兼备的知青战友。读了大鹏老师这篇介绍他的文章,虽然与他并不相识,顿时产生敬意,并很渴望读到他的文章,在此感谢大鹏老师把如此优秀的王振廷介绍给大家!大鹏老师去北京为二宝高考助阵,仅仅是短时间的小住,还在发文关注网站,真可谓梦魂牵绕哈北网。大鹏老师借此机会休息调整几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6-1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知道,振庭是把《抚摸逝去的日子》那本书改写了,不仅仅是写他们巴彦知青点,而是把当年没有参加高考直接插队的水泉青年点,五常青年点的内容也加进去了,为此再版,这次连载就能体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6-1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儿子家空闲时间就上网看看,能写点就写点,比起处理照片和编辑视频轻快多了。王振廷是我的老朋友,与1964年下乡知青相识、相交,靠的第一人就是他。过去因种种原因他没有上网。今天见他上网了,有感而发,不能不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吴永大 发表于 2012-6-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
    我读了你的这篇借用小崔的《谢天谢地,你来啦》这个题目,介绍了老知青王振廷的为人等情况后,我宴很钦佩他,向他那样做人、做事,只是我的年纪太大了,无能为力了。
    我特别欣赏他的这句话:“掀开尘封的历史,回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激情,有奋争,也有凄苦和悲凉;有追求,有牺牲,也有迷惘与彷徨。如今,尽管四十多年过去了,但这些人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挥洒热血和青春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在美好的年华中镌刻在生命里的磨砺与奋争。知识青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黑土地,也从劳作的艰辛中领略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他们在把城市知青所具有的文明带给了穷乡僻壤的同时,也从贫下中农淳朴的民风中吸取了做人的本分。因此,每当我们回忆起一九六四年学习董加耕自愿放弃高考立志下乡务农的那批老知青,在那个历史年代是如何用坚定的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永恒的意志去支撑那个誓言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无不再次为之震撼。”
     多么好的一段文字呀!一颗赤诚的心!人生介绍这样:有奋争,就不可能没有凄苦与悲凉;有追求,就难免没有迷惘、彷徨乃至必要的牺牲。不冲破乌云,怎能见彩虹!不过,彩虹后面未必就再没有了阴霾。世事难料,一生都要有“祸福”的应对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冬菊 发表于 2012-6-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鹏老师你好!真的很钦佩你的敬业精神,都说了你要休息几天,可还是忍不住想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你敬重的王振廷大哥是在我们十八组吗?我还对不上号。
    他的文章写的很好,你回来以后马上发表,我们好拜读他的佳作。如今他已经进入北网了,相信熟悉了网络之后,他一定会大显身手发挥优势的,北网是我们知青自己的阵地,后知青时代快乐的家园。祝愿王振廷!
    期待二宝金榜题名!替我代问李军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6-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菊 发表于 2012-6-5 12:36
大鹏老师你好!真的很钦佩你的敬业精神,都说了你要休息几天,可还是忍不住想写写自己的心里话。你敬重的 ...

我和李军正全力以赴为二宝备战高考,刚来北京,就在考场附近租了间高档宾馆,低档的早就出租了,租不上。我们租的是每天1500元,“照顾”高考,每天600元。在京期间,儿子儿媳待我们很好。6月2日、3日连续两天为我们补过六一,到游乐场和水上世界玩了各项冒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吓死个人,但相当开心。真是难忘。我们身边全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三四十岁的都没有,五六十岁的更没有了。连管理人员都问:“大爷,您行吗?”我们还是在周围尖叫声中玩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6-5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了一把老儿童实属不易,还得说有个孝顺的儿子和儿媳,不然谁给你过儿童节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6-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6-5 20:48
当了一把老儿童实属不易,还得说有个孝顺的儿子和儿媳,不然谁给你过儿童节呀。

玩的时候,周围的年轻人都惊奇地看着我们:“这一家人这么愿意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振廷 发表于 2012-6-2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休息的大鹏:在京两日,你也不忘为我的那本拙作《抚摸逝去的日子》造势,于是“我”又被“广告”了一把。看了之后,无形当中又增加了些许不安。其实,纯属草根的我,与周边的那些大树相比,实属渺小、卑微,“仰视”已经成了我人生的习惯。决不敢把本来小写的“我”字作微小的放大。可是如今这个“我”,却着实地被你放大了,其结果只会让我更加惭愧。
    再版后的《抚摸逝去的日子》,的确像“知青情结”说的那样,除了在结构方面作了改正以外,更重要的是把视角由原来只反映巴彦知青点儿的故事,扩展到当年哈市那一批放弃高考自愿下乡插队的老知青,既有双城点儿的故事,也有五常点儿的内容。这应该归功于大家下乡四十五年后的那次聚会,以及从那次以后,我们这些情同兄弟姐们的老知青们畅谈和交流。然而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遇到你,没有你的辛勤付出,没有你的真诚辅助,没有你的创意和润色,我们这些早已被边缘化了的老知青,又何以能像今天这样又重放异彩呢?话说到这里,结论也自然出来了——真正功不可没的是你这位不知疲倦的管大鹏先生。我们该深深地感谢你——我们尊敬的大鹏老弟!再次摸顶祝愿你们快乐,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4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