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52|回复: 23

参加“哈尔滨自愿者专题讲座”感想

[复制链接]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加“哈尔滨自愿者专题讲座”感想
                图文:园林
    2017年6月1日,位于哈市南岗区文政街,哈尔滨自愿者管理大厦五楼会议室里,来自哈市各条战线的二十多家的自愿者,围在长椭圆桌旁。在张春媚部长的主持下,聆听黑大姜教授讲座。笔者是临时接到通知,作为老知青学雷锋自愿者服务队一员及时赶到现场的。
    姜教授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讲的都是干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
一、新闻报导是客观陈述事实。要掌握五方面,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加上过程。(也叫号)这也是我们如何写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进行新闻宣传报道常用手段:
    1、在事实陈述的基础上,添加新闻背景。笔者对这一点很感兴趣,张部长说:“我的背景就是去俄罗斯留学七年。”在张部长的提醒下,我就想,这“背景”一词褒贬不一。这个人有背景,就有点贬义词之意。笔者是1966年哈市下乡的知青,在国营农场战斗生活了十四年,这就是我的富含褒义词的背景了。
    2.是对主体事实及其细节进行现场客观的描述。姜教授的提示,笔者记忆犹新,用正面的描写更能彰显正能量的东西。教授的小故事很打动人: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记者会上离席。等他回来时,一根记者采访电线挡住了回路。汪洋低下头弯下腰,从电线下面过去了。这件小事被记者抓拍到,小小举动说明汪洋对记者的高度重视,细节宣扬的就是正能量。作为一名记者,要善于发现小事,抓住其中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抓住了正能量。这也就是姜教授说的,是提供感性事实诉诸于形象思维,采写中注意运用的细节,并且注重数据,用数据说明新闻,用数量说话。
    3、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丰富事实,客观表述观点和态度。要赋予变化,可在历史和现实中穿梭。引人入胜,借嘴说话。笔者现在回忆起来,过去我们写博文,多数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经常不注重消息来源,或搞不清楚不知道如何下笔。以至于专家的身份,多有忽略。就拿我们国家当今的学雷锋自愿者服务,在我们小的时候不就是义务劳动吗。现在回想起来,50年代到60年代是,我们这些40、50的人都是听毛主席的话,积极参加全民义务劳动活动。如今是习近平时代了,我们又重新找回了义务劳动,也就是


现如今的自愿者服务平台,这是笔者一家之谈。
    今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时分,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大家几乎没有离开坐席。几乎大家都在认真地记录着,很怕落下了内容。大家洗耳恭听讲座,突然传来我们老知青的学雷锋自愿者寇志平大姐按动相机咔咔的快门声,还有邹大哥在那里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录像。他们夫妇是在用实际行动宣扬学雷锋自愿者的正能量。
    这样的讲座太感人了,希望今后能经常开展。在听专家教授的讲解过程中,逐步提高我们传递广大市民志愿服务的正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园林 发表于 2017-6-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7-6-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佳作。祝快乐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16 12: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