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96|回复: 5

《知青岁月》中大事记

[复制链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7-5-14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5 年
8月8日,市委组织城市剩余劳动力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全市已有4190户10630人自愿报名下乡。
8月20日,哈尔滨市有308户1078人前往黑河各区县参加农业生产。
8月31日,市政府在哈尔滨迎接和欢送杨华带领的59人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
9月27日,团市委向市委呈送《关于组织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自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来黑龙江省开荒种地的消息发表后,在哈尔滨市青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人纷纷给市人民委员会及团市委写信,要求组织他们去开荒。到目前为止,已有千余名青年通过各种形式提出了要求。我们认为有必要组织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并提出方案。(一)垦荒地址,在黑龙江省五大荒区之一的萝北地区,地界在宝泉岭国营农场附近。西北两面环绕小兴安岭,背山面水,适合农作物生长;(二)建庄规模,庄员由500名青年组成,10月内先去100名。土地2000垧,耕畜300匹,马拉新式农具30套,大车50台,绳套300副,房屋72间,打水井3眼,碾磨8个,每个劳动力全年需120元;(三)资金来源,共需资金347700元。国家投资73500,贷款167500元,各界青年支援106700元;(四)配备专职干部5名,农庄主席、团总支书记、农业技术员和会计2人;(五)组织发动;(六)时间步骤;(七)组织领导。
10月3日,副省长李延禄在哈尔滨火车站,迎送山东青年志愿垦荒队
1119人到合江专区。
10月12日,梅树生等5名同志向青年团哈尔滨市委员会、哈尔滨市民主青年联合会提出申请,“请批准我们发起组织一个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我省边远地区去开荒,使我们能够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贡献出我们的青春力量”。
10月14日,《哈尔滨日报》发表共青团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关于梅树生等五名同志要求组织青年垦荒队的批准书》,决定组织由500名青年参加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萝北县开荒种地。到10月25日止,全市共有2009名青年正式报名。
10月中旬,团市委下发《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员须知》,提出,(一)集合时间:10月26日上午8点整。(二)集合地点:哈尔滨市团校(道外景阳街129号大院内)。(三)随身携带下列东西:(1)衣服(特别是棉衣、棉鞋、皮帽、手闷子等防寒用品);(2) 两个碗,一双筷子;(3)洗脸、漱口用具;(4)文化学习、娱乐用品;(5)迁移户口、粮食证,带布票等;(6)党、团员须转党、团组织关系和材料;(7)如有木、瓦工用具、理发用具、医疗用具、小型农具者亦请携带。
10月17日,团市委下发《关于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向全市的宣传提纲》指出,第一、加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这是富国最主要的办法;第二、进行各种农业技术改良,这是必须大力推行的办法;第三、积极地有计划地开荒,这是极有前途的办法。全省有600万垧土地等待开荒。梅树生等5名青年发起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是完全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完全符合国家和人民对我们青年的希望,因而这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行为。
10月26日,团市委召开大会,把“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授予梅树生等人,团市委副书记郭永泽讲话,欢送他们到萝北县开荒种地。
10月27日,以梅树生为首的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先遣队104名青年离哈u
12月28 日,第二批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400余人到萝北哈尔滨市垦荒队先遣队所在营地u
1956 年
1月2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最高国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强调指出:“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2月,第三批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20人到达萝北青年垦区。
5月4日,萝北县靑年垦区委员会决定,哈尔滨市和其他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分别建立集体农庄。
6月7 日至10日,团中央第—书记胡耀邦到萝北青年垦区视察,勉励垦荒队队员“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坚决向困难冲锋”“要学习、团结、忍受、斗争”,还说:“历史的重任靠谁米挑?靠我们青年一代,北大荒是个好地方,靠我们来开发。”临别时与垦荒队员合影。
1957 年
1月9日,团市委办公室下发《通知》,提出萝北青年垦区请求哈尔滨市团委的各级组织支持2万斤旧报纸糊房,渡过寒冬。各级团组织把旧报纸称好份量,于1月15日送到团市委,以便运往萝北。
1月20日,哈尔滨市各界青年组成34人的慰问团前往萝北县慰问哈尔滨市垦荒队员。访问4天,向垦荒队员介绍家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放映电影和演出文艺节目。
3月,林甸县接收哈尔滨市知识青年700人,到本县农场和三合乡胜利社落户参加生产劳动。
6月25日至30日,黑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570。会上有40名积极分子介绍了经验。大会最后通过了《给全省知识青年的一封信》。
7月11日,市委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区委书记会议,对动员和安排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7月25日,哈尔滨市6000名中小学毕业生参加欢送第一批中小学生下乡大会。《黑龙江日报》发表题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社论,号召城市里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下乡参加农业生产。
8月9日,市中小学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关于安排第二批中小学毕业生回乡、下乡生产的工作计划》,指出,宣传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和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国家长期的根本方针,是中小学毕业生应当走的光荣道路和就业的主要途径。
8月初,团市委、市工会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支援中小学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开展筹募资金的活动》文件,要求党委领导、工会和团组织共同负责,采取措施,迅速行动,于8月底结束这一工作。筹募资金,要根据个人情况,在自愿的条件下,每人平均两三角钱、三五角钱,最多不超过一元。将筹募款汇到团市委账号。
8月10日,市中小学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动员和安排第一批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工作总结》。总结指出,到7月25日欢送第一批学生为止,全市下乡、回乡生产的中小学毕业生已达211人。要求做好整顿工作,搞好具体安排,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10月28日,团市委提交《关于支援本市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开展募捐补助资金活动的总结报告》,指出,今年8月,在市委领导下,团市委配合市工会在全市国营、地方国营工厂职工和机关干部中开展筹募补助资金活动。参加募捐职工约18万人,共募捐人民币52100元。
10月29日,团市委提出《关于召开哈尔滨市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中小学毕业青年代表会议方案》,决定11月10日至13日在市团校召开1957年哈尔滨市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中小学毕业青年代表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市委负责同志讲话;作关于组织城市不能升学就业的中小学毕业生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工作报告;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代表的人数为120人。
10月31日,团市委下发(57)第63号《关于城市下乡中小学毕业青年的情况调查及今后意见的报告》,指出,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开展了组织城市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工作。到8月中旬为止,全市共动员和安排了700余人。建议市委于11月初组织一个慰问团,到下乡学生的农业社进行慰问,了解他们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问题,对他们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合作社、热爱劳动的教育。
11月5日,市委农村工作部召开郊区党委书记会议,重点解决区、乡、社如何加强对下乡学生的领导,如何搞好下乡学生冬季劳动和生活的具体安排,并且从全市职工募捐的下乡学生生活补助费中拿出4080元,帮助200多名下乡困难学生解决棉衣问题。
11月19日,市委召开下乡中小学毕业青年代表会议,历经4天。会议闭幕当天,市委书记处的书记们与代表座谈。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其恩勉励代表说:青年人是热情积极的,你们在今冬、明春的积肥、兴修水利工作中,应该走在前面,成为生产中的突击手。
11月20日至23日,团市委召开下乡中小学毕业青年代表会议。会议表彰和奖励了45名积极分子,通过了全体代表《给全体下乡同学的一封信》。
11月25日,市委组织了哈尔滨市下乡中小学毕业青年访问团。目的是教育和鼓励下乡中小学毕业青年长期安心农业生产,坚定当农民的意志,克服各种困难,从事农业劳动。访问团由市区党政领导、部分中小学校长、下乡学生家长共33人组成,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团长,下设6个分团,其他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分团长。访问了7个农业社,与200多名下乡学生见面,听取他们的意见,提出对他们的希望。
12月21日,哈尔滨市中小学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市委提交《关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工作总结及今后意见的报告》,指出,今年全市共动员和安排了2514人到哈尔滨市郊各区农业社从事生产劳动。其中回乡的初中毕业生200人,高中毕业生1780人;下乡的初中毕业生250人,高中毕业生284人,分布在朝阳、王岗、松浦、太平、道里、南岗、香坊7个区的35个农业、畜牧业生产合作社和2个国营农场。
1960 年
9月19日至20日,团市委召开热爱农业劳动、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青年标兵座谈会。市委书记任仲夷接见代表并作讲话。王化成作报告。会议号召青年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在会议上,团市委发出《关于号召全市青年向赵淑清、孙丽亭、张静等热爱农业劳动,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青年标兵学习的决定》。
9月,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指出,早在1955年就有500多名青年,举着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到北大荒开荒种地。1957年到现在,城市知识青年在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影响下,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又有4400余名青年奔赴了农业第一线。
11月2日,团市委作出《关于动员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下乡上山参加建设美好幸福的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指出,以魏淑琴、王洪华、李兴等同志为首的百名共青团员提出的参加建设美好幸福的农村人民公社的倡议,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深入人心,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运动高潮中,全市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决心走上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表现。全市共青团组织要热情并坚决支持。号召全市团员和青年要高举三面红旗,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11月5日,王洪华、李兴、刘巨茂、暴昇等百名青年提出《建立共靑团人民公社的倡议书》,提出,全市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奔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向全市青年提出倡议,在富饶的通河县建立共青团人民公社。
11月,哈尔滨市动员、欢送第一批500名知识青年到通河县浓河公社安家落户,建立“共青团公社”。
1962年
5月30日,军川农场接收了79名哈尔滨市女青年,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16岁。
1963
5月5日,北安市二龙山农场接收安置哈尔滨市知识青年400人。
6月10日,团市委下发哈团(63)86号《关于召开农村知识青年积极分子座谈会的请示报告》,会议计划7月8日召开,会期两天,地点在青年宫。目的是总结一批典型人物,从而推动城镇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上山下乡,参加农业劳动生产。
6月,下乡知青开始插场安置。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市下乡知青5310人全部插场。其中农场3625人,林场1265人,渔场420人。
7月9日,市召开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代表会。市领导在讲话中指出,从1960年我市青年响应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号召,3年来有38000名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积极参加了农业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力量。
本年,哈尔滨市第18中学毕业生冯继芳下乡,立志务农,扎根边疆。她主动放弃3次上大学机会,谢绝返城接班的照顾,还动员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上山下乡。她在长期建设边疆的斗争中,吃苦耐劳,执著坚毅。干一行,爱一行,喂鸡、养牛、当农工,样样工作都干得出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从事着平凡的劳动。先后担任连、营、团(农场)和农场管理局等领导职务,一向从严要求自己,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群众,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和领导骨干作用,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竭力尽智,把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体现在各项工作中。196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上山下乡知青标兵。197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标兵。
    本年,哈尔滨市召开哈尔滨市下乡、回乡青年积极分子向党汇报会,侯明礼、马梅兰、鲍淑芬、朱喜臣、张静等人发言。
1964
     2月初,市政府副市长王世杰带领由市直机关、团市委和知识青年家长44人组成的慰问团,到赵光、查哈阳农垦局、二龙山、克山农场,对哈尔滨市下乡知识青年进行为时8天的慰问。
2月18日,市委、市政府组织700余名下乡知识青年同全市500名青年在青年宫联欢。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副市长彭克、王世杰等领导参加,与青年们亲切交谈,勉励他们扎根在农村,实现革命化,当好革命的接班人。
     2月27日,市委提出《关于动员和组织城镇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意见》,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和组织城镇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精神和省委、省人委有关这一工作的指示精神,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一)基本情况:几年来,大多数是回乡、下乡的知识青年共有3400人。 其中有2300人参加了国营农、林、渔场的生产;有1100人是插队的。1955年组织了500余名城市知识青年到萝北县建立哈尔滨市青年志愿垦荒队;1957年组织了城市知识青年到郊区农业社插队;I960年又组织了 500名青年到通河县建立共青团公社。今年,哈尔滨市要动员12000人下乡,城市区7000人,县镇5000人;(二)当前工作是要做好调查摸底,要搞好宣传工作,要成立安置城镇青年下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3月16日,团市委提出哈团(64) 22号《关于召开城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几年来,知识青年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伟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通过这次会议,树立标兵,表彰先进,进一步掀起到农村去的高潮。
    4月15 日,团市委作出《关于在城乡广大知识青年中开展学习张殿文活动的决定》,号召向张殿文学习,响应党的号召,坚决到革命第一线,自我思想改造,热爱农业劳动,勇于战胜困难,自力更生,舍己为人,做—个新型农民。
    5月12日,市委安置办公室下发《哈市1964年安置下乡青年任务下达通知》,提出,哈尔滨市计划安置下乡知识青年10000人。其中道里区3000人,道外区 2400人,南岗区2000人,太平区1300人,香坊区800人,动力区350人,平房区 150人;市属8个县安置4000人。
    5月15日,市委编制委员会下发(64) 哈编字第49号《关于下达编制的通知》,提出,根据市委决定,成立“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拨给5名编制,从1964年5月起执行。
    6月5日,市委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哈安发 (64)第2号关于启用“中共哈尔滨市委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的通知》。
    7月2日,市委安置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听取各公社宣传动员情况。
截至7月2日,报名插队、插场靑年已有574人。
    7月4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关于安置知识青年下乡指标的通知》,提出,1964年全市下乡指标10000人,其中插队5920人,插场4080人。
    8月3日,市委安置办向市委呈送《关于召开安置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指出,到7月中旬,插队、插场的共计794人。其中插队364人,插场4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关于建房费,经过研究确定一个标准,即在依靠当地党委、依靠群众、勤俭节约的条件下,每3间房按照200元至400元的标准,包给生产队负责建房。对下乡青年补助棉花4斤和布票15尺。
    8月7日,市委安置办公室下发《关于知识青年插场条件和接收方法》,明确凡年满17周岁、身休健康、本人自愿、没有政治问题的青年,均可参加插场。
    10月5日,市委安置办向市委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呈报哈安字第19号《市委安置办公室关于当前工作情况和今冬明春工作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从传达东北局安置工作会议精神以后,到9月25日止,市区动员和安置下乡知识青年144人。其中插队66人,插场78人。国庆节后还能下去89人。其中插队4人,插场85人,能完成9月份计划下去2000人的11.6%。今冬明春工作意见主要是,做好下乡青年的安置巩固工作,拟于明年2月份召开一次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
    10月8日,市委安置办向市委呈报哈安字第20号《关于招生、招工和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应认真贯彻执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方针的意见报吿》。报告提出,企业单位吸收新职工时,不准企业单位在内部自行安排。要通过市劳动部门下达指标给青年组织,进行选拔。招收时不能只要男的不要女的。否则对今后动员城市知青下乡、招工将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11月6日,市委下发哈安字(64 ) 24号《关于总结1964年动员和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通知》。
1965
3月2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哈尔滨市1965年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下乡行动方案》,指出,黑龙江省给哈尔滨市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指标4000人,市委确定争取完成4000人至6000人,并提出工作要求。
    3月29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哈尔滨市1964年完成动员知识青年下乡指标情况及65年工作安排》,指出,去年,省给哈市知识青年下乡任务7500人,动员和安置知识青年、闲散劳动力和随迁家属共8949人。其中知识青年3268人,闲散劳动力、随迁家属和回外省的5681人。在下乡知识青年中,市内1215人,各县2058人。下乡青年占下乡总人数的37.4%,完成下乡任务的43.6%。
    4月5日,市委安置办公室、团市委下发哈安字第7号、哈团 (65) 31号《关于召开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的请示报告》,提出,拟于4月中旬召开代表会议,预计4天,选出116名知青参加,并邀请16名家长、已报名下乡28名学生参加。会议旨在树立标兵,总结经验,推动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深人开展。
    4月16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哈安字(65 ) 9号《关于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指出,到4月15日止,5个城市公社、1个区报名人数达706人。同时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
    4月,省精简办制发《关于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下乡经费标准管理使用规定(草案)》,确定知青下乡经费标准平均每人为:到新建生产队400元、集体插队235元、回乡青年50元;跨市、县安置青年的动员费25元;哈尔滨、齐齐哈尔等9个大、中城市对下乡知青按人均40元的标准购置炊具、家具等生活用品。
    5月8日,哈尔滨市在青年宮举行欢送首批1300名下乡知识青年大会。市委候补书记石青等领导给下乡知青发了批准书,副市长胡传经在会上讲话。
5月14日至21日,哈尔滨市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代表会在友谊宫举行。副市长胡传经作《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劳动化、革命化的道路胜利前进》的报告,指出,几年来有10余万名下乡、回乡知识青年(下乡近1万人)奔向农业第一线,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号召下乡知识青年,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沿着劳动化、革命化的道路前进。有21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与会代表发出《给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的一封信》。会议评选出哈尔滨市下乡、回乡知识青年标兵:张殿文、王忠祥、刘宝君、修葆华、刘显才、马梅兰、吕志国、张静、傅华、周玉琴、郑和、吕璞、亓云田、董熏、马桂兰、卢滨玲、周凤珍、李永祥、郑明义、许绍洪、宫瑞斌、赵德元、赵玉峰、张翰棣。
    5月22日,市委下发哈发(65) 46号《批转安置办关于哈市1965年动员
下乡上山的工作方案》。
    6月20日,市委安置办又批准哈市2604人下乡。
    6月29日,市安置办下发哈安字第13号《关于前一段动员安置工作的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指出,到6月29日止,市区动员下乡的青年2451人,完成省分配3300人下乡指标的74.27%。市属8个县已下乡863人,占省分配1000人的86.3%。
6月30日,市安置办向市委领导呈报哈安字第14号《关于动员今年不能升学的应届毕业生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在校初中毕业生25500人,按50%升学率,将有12700人不能升学;在校高中毕业生3000人,按50%升学率,将有1500人不能升学。不能升学的共计14200人(有30%不符合条件,有10%就业),约有8000人下乡。
7月1日,市委安置办《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工作动态》指出,到6月30日止,全市动员了3372名知识青年下乡,完成省给4300名任务的78.4%。
7月20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哈安字(65 ) 18号《关于动员今年不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下乡上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校初中毕业生25500人、高中毕业生3200人,升学率估计约占60%,按未能升学的20%进行动员下乡。
7月27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哈安字(65 ) 19号《关于1965年城镇知识青年安置计划的报告》,提出,安置3930名,到双城县1100名,到呼兰县920名,到五常县220名,到宾县260名,到滨江区1430名。
7月30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应届毕业生下乡知识青年任务分配表》,提出,安置任务是1080名,道里区300名、道外区240名、南岗区200名、动力区50名、平房区30名、香坊区80名、太平区100名、滨江区80名。
8月3日,市委安置办、市财政局下发哈安字(65)20号、哈财文联字(65)6号《转发省委安置办公室、财政厅“关于1965年安置城镇知识青年和闲散人口下乡经费补助标准的通知”》,提出,安置经费开支项目包括:建房费100元、口粮60元、油盐酱等20元、生活用具13元、小农具10元、生活困补22元,医药5元,共计230元。
    8月16日,市精简办下发《1966年动员知肯下乡工作规划(草案)》。
8月17日,市委安置办形成《哈尔滨市动员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五年规划(草案)》,提出,根据中央、东北局安置工作会议的精神和省、市委的指示,1966年至1970年,我市动员城镇知识青年工作继续贯彻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方针,采取条块结合、党委负责、单位动员、公社和单位密切配合的办法,共同做好动员。我市适合下乡的知识青年,每年约有2万多名。计划每年动员20%到25%。1966年动员 3500人到4000人;1967年动员4000人到4500人;1968年动员4500人到5000人;1969年动员5000人到5500人;1970年动员5500人到6000人。
11月12日,市委安罝办作出《关于1966年动员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规划》,提出,1966年省给我市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标4755名,其中屯垦戍边300名,插场3700名,开发近郊755名。
11月12日,哈尔滨市知青安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作的《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做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处理精简安置遗留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明年省给哈市的动员指标是4452人。全市现有社会青年28772人,适合下乡的有10000多人,再加上明年的应届毕业生,共约30000人左右,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11月16日,市委副书记石青在市安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今年共动员3624名知识青年下乡,超额完成9.7%,完成了省下达的3300人的任务。共动员了340户、1750名精简下放倒流人员重新返回了农村。
    本年,宾县安置哈尔滨知青260人。
本年,《哈尔滨市1965年动员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工作方案(草案)》提出,对青年资源调查。社会青年17625人,男5520人,占31.4%;女12105人,占68.6%。其中因病残等不适于下乡的占25%。应届初、高中毕业生28705人,按50%的升学率,约有14455人不能升学。还有1300人服兵役和16岁以下的10268人,符合下乡条件的2887人。上述两项总计20512人。省给哈市任务指标4000人,市委确定增加2000人,共6000人。
1966
1月13日,团市委呈报哈团(66) 9号《关于抽调下乡知识青年到团市委机关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为了解决团市委机关年轻干部的来源,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从下乡知识青年当中选出了14名可以做团的工作的对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家庭出身好、历史清楚、年纪轻、干劲大、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都经过一年以上的劳动锻炼,有一定工作能力,有培养前途。
2月4日,市委安置办在《关于1966年动员安置工作意见的报告》中指出,省给哈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标4785名的安置去向已经基本落实,去黑河屯垦戍边的300名,插国营农场的3730名,近郊新建队的755名。
3月1日,市委安置办作出《关于1966年动员安置去向任务指标报告》,并附指标分配表,对8个区提出动员指标:总数为4785 名。道里区1138名,道外区1137名,南岗区944名,太平区641名, 香坊区320名,动力区324名,平房区181名,滨江区100名。
3月26日,孙吴县接收哈尔滨知识青年180人,到红色星火农场务农。
3月29日,团市委和有关单位联合召开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大会。会议提出,988名知识青年包括到黑河的60名在内,将奔赴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副市长张屏在会上讲话。
3月30日,哈市首批上山下乡的62名知青奔赴农村。
4月6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关于抓紧落实去黑河青年农场任务的通知》,要求第一批去66人,第二批去83人。
4月29日,市安置办下发哈安字(66)第6号《关于当前动员情况的报告》。
5月13日,200多名哈尔滨知青到瑷珲县,他们将奔赴桦皮窑、桦树排子和大平等地参加山区建设,受到黑河镇2万多人的隆重欢迎。
5月,先后有400多名哈尔滨知青到瑷珲县屯垦戍边,在桦皮窑林场附近建立了哈青农场。
7月16日,哈尔滨市6000多名群众参加文化公园集会,欢送 1648名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
7月21 日,市安置办、财政局下发(66 )哈安字第13号、(66 )财预联字第46号《关于下拨1966年我市知识青年和浮闲人口下乡所需经费指标的通知》,要求,根据省8号文件通知精神,下拨经费指标纳入1966年财政预算。去黑河屯垦戍边、插国营农场、郊区新建队,每个青年动员费为10元。
7月,哈尔滨市145名知识青年自愿到五大连池良种场参加农场建设。
8月,哈尔滨市香坊区动员往届毕业生395人下乡,全部安置到国营农场。
本年,嫩江县接收安置哈尔滨、齐齐哈尔、鹤岗等城市和本县知识青年5531人,安置去向为国营农场4704人,社队809人。
本年,哈尔滨市太平区动员浮闲人口 5000人,分别到巴彦、呼兰、宾县等地安家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宾县接收哈尔滨知青260人。
1967
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知识青年必须同工农相结合》的社论。
10月,哈尔滨市成立了精简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原精简办、知青办合并而成。
11月10日,市精简安置办下发哈革委会精安字(67) 1号《关于启用“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精简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的通知》。
11月18日,市委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化大革命”小组“关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的几点意见》,指出,这是极为重要的文件。明确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上山下乡是走革命化的道路,必须坚决照办,认真执行。
12月20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关于准备出席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政治工作会议的通知》,决定,1968年1月中旬召开会议,总结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型经验,初步落实1968年的动员下乡计划。
本年,哈尔滨、绥化、安达、铁力等市县的知识青年,开始大批上山下乡,仅到嫩北农场的青年就有1684人,占当时农场职工总数的38.6%。
1968
1月2日,哈尔滨市下乡青年乘坐的605次列车,在绥棱车站与北安开来的2012次军用列车相撞,9人受伤。
1月26日,省革委会作出决定,在生产委员会内设置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负责动员、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第二天,省革委会发出关于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示,要求全省各地立即掀起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髙潮。动员的主要对象是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高中毕业生。之后,全省从机关到学校,从街道到家庭,普遍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大张旗鼓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月6日,市革委会下发(68 )第43号《关于贯彻省革委会“关于动员城市知识靑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大会”通知》,指出,省革委会定于3月12日召开广播大会,深人宣传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同工农相结合的伟大指示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大意义,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月9日,省革委会、省军区向毛主席、党中央作出《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筹建情况的报告》,提出,生产建设兵团拟编5个师,辖58个团、76个营、1293个连,共有职工24.5万人、耕地1239万亩。生产建设兵团受沈阳军区领导,由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沈阳军区代管。兵团机关驻哈尔滨。
3月12日,哈尔滨市组织机关干部参加省革委会召开的组织机关干部和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大会。
3月27日,市精简安置办公室下发哈革委会精安办字(68 ) 3 号文件,转发省《关于农村青年在城镇就学毕业后去向问题的通知》,要求,凡家居农村的知识青年,临时在城市就学的,毕业后应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应按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办理。
3月28日,市革委会下发哈革委会字(68 ) 57号文件,批转市革委会精简安置办公室《关于组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方案》。
4月29日,市精简安置办公室下发(68)7号文件,转发省关于组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凡是居住在城市的中央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子女,符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由所在市、县革命委员会统一纳入计划,组织上山下乡。
5月6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批准16名学生上山下乡。第二天下午,市革委会在北方大厦召开欢送大会。
5月8日,市安置办下发哈革委会精安字(68 ) 11号文件,转发省《关于知识青年回城落户问题的补充通知》,要求,知识青年回城要严格掌握,一般不予回城落户。凡回城落户的青年必须通过组织之间办理手续。
5月20日,市精简安置办下发哈革委会精安字(68 )第9号文件转发省《关于上山下乡知识靑年结婚建房问题的批复》。文件要求,前几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农村已经结婚的,单独生活建房所需木材、玻璃由各地物资部门在民需指标中优先供应。今后这方面所需物资,由各地物资部门纳入供应计划。
6月30日,省革委会、省军区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连以上干部代表大会,宣布兵团正式成立。兵团共接收国营农场93个,合编为5个师,辖58个团、176个营、1300个连队,农场职工25.5万人,耕地面积1280万亩。1师在黑河地区;2师、3 师在合江地区(以松花江为界);4师在牡丹江地区;5师在嫩江地区。
6月,哈尔滨、北京等城市知识青年1300人到萝北县各农场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7月8日,哈尔滨市知青到柳河五七干校哈尔滨办事处报名,经过审批,确定首批靑年135名。经过一周学习,于7月21日到达柳河。12月4日,又接收了第二批知识青年137人。
7月9日,市革委会生产委员会下发哈革委会生字(68)第172号《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排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我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形成高潮。省给6600人的任务截至6月末已下去2581人,预计7月份可完成全部任务。全市今年毕业的学生共计106727人( 1966、1967、1968年的三年初、高中毕业生),其中初中毕业生95428人、高中毕业生11299人。这些学生中除就业 3000人、升学15000人、下乡6600人以外,还有60000多人需要安排。我们准备再动员10000至150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7月,查哈阳农垦局接收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市知识青年 10100人。当月,哈尔滨市第二批知识青年下乡429名。
8月1日,市精简安置办公室呈报哈革委会精安字(68) 10号《关于下乡知识青年布、棉票全部在市内使用的请示报告》,提出,省规定下乡知青每人补助15尺布票、4斤棉花票。知青下乡前给布3尺、棉花1斤,其余由接收地负责。因哈市布、棉票延期发放,向省请示把布、棉票在下乡前一次性供给。
8月11日,省、市革委会,省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哈尔滨火车站举行大会,欢迎上海首批800名知青到黑龙江省参加边疆建设。
8月,省农垦总局八五二农场七分场接收哈尔滨市知青18人,其中女知青12人。大多数年龄是16岁,个别的17岁。
9月5日,哈尔滨市知识青年1400人下乡到嘉荫农场。
9月9日,市委安置办《关于1969年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计划意见的报告》指出,全市1966年至1968年毕业生共有106727人。其中高中毕业生11299人,预计今年可安置30000 人左右(即升学15000人、城市就业3000人、上山下乡6600人及应征入伍5400人),尚有80000人需要安排。请省给我市安置插场20000人参加农业生产。
9月10日,市革委会召开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下发哈革委会政字(68 ) 86号《关于1968年中、小学毕业生招生和安置工作的通知》,指出,1968年初、高中毕业生从9月份开始毕业,不再招收高中新生外,按中央提出的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精神,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进行安排。1966、1967、1968年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要全部出校。
9月17日,国营红旗畜牧农场接收哈尔滨市知青430名。
9月18日,省、市革委会在哈尔滨火车站举行大会,欢迎天津首批900余名知青到黑龙江省参加边疆建设。
9月19日,市革委会召开各级革委会负责人紧急会议,传达省革委会的指示,部署毕业生上山下乡安置工作。11月中旬,市革委会召开进一步掀起城市知青下乡插队新高潮大会,指出,哈市老三届毕业生加上社会青年共有10.9万人。到现在,动员下乡的有6.4 万人,下乡人数已达下乡任务数的84%。
9月22日,市革委会召开动员知青上山下乡有线广播大会。会议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会设57个分会场,10.7万人收听大会实况。
9月25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标分配的通知》,要求,动员24680人(兵团20000人,劳改农场3380人,饶河插队1300人),坚决在10月15日前完成。
9月26日,哈市安置办各组组长会议召开,就当前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会议决定,关于城市知识青年投亲靠友的物资待遇,凡家在郊区的农业户学生,应按社来社去的原则,只发给《毛泽东选集》四卷、语录、像章。郊区职工户学生及城市知识靑年到郊区和省内外投亲靠友的,按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规定办理。对外省、市、县到市郊区落户的一律不接收。
9月28日,哈尔滨市师范学院附中、9中、13中、17中、I9中、32中、铁中等中学的“老三届”毕业生270余名奔赴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军管会凤凰山五七战校。
10月4日,首批哈尔滨市知识青年到达绥棱农场。农场安排有知识青年的单位积极腾房子,改建宿舍,准备食堂。
10月5日,市委安置办形成《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进一步掀起知识青年下乡新卨潮动员大会讲话稿》。
10月7日,市知青办向省汇报《关于我市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情况》,指出,全市知识青年总人数109000人。其中三届毕业生101000人,社会青年8000人。据9月5日统汁,报名人数已达40000多人,占知青总数36.2%,占应下乡总数50%。目前已政审27000多人。(一)己安置28000人。(二)正在安置的共49700人。应动员返乡1100人.省军管农场13000人,城市就业12000人。安置的和正在安置的共计77700人。需省安排的32000人。
10月8日,哈尔滨市召开了10万人参加的欢送下乡知青大会。市革委会副主任范桂兰讲话,指出,去建设兵团2万多名任务全部落实,到本月19日即可全部离开哈市。10月7日,哈市下达了军管农场16000人的指标,分配了7个区32个学校。
10月15日,市安置办公室第8期《情况反映》指出,10月9日已有99名知青离开哈尔滨市,奔赴饶河。还有176名知识青年积极报名到边疆,建设和保卫边疆。但与完成1350人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强工作。
10月16日,哈尔滨市知识青年377名下乡到共青农场。
10月17日,哈尔滨市知识青年240名抵达八五六农场。
同日,哈尔滨市召开热烈欢送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欢送20000多名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0月18日,市委安置办公室安排《第四季度工作要点》,要求,继续动员组织54250人上山下乡。到建设兵团20000人,军管农场18800人,郊区农场1000,插队13350人,动员回乡1100人。还准备12月至明年1月,组织慰问团分赴各安置点,慰问和了解情况。
10月22日,市委安置办第9期《情况反映》指出,哈尔滨铁路职工子弟中学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部署,积极动员1966、1967、1968年毕业生上山下乡,坚决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革命化道路,全校初、高中三届毕业生1561名。截至目前,已申请报名的有1300余名, 占毕业生总数的83.2%。到本月20日前基本走完。
10月27日,全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召开。
10月31日,市委安置办提交《下乡知识青年回哈汇报团计划》。10月,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下乡到红兴隆垦区的部分农场和勤得利农场498人;到八五二农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师20团)1255 人。
10月,哈尔滨市分别在哈铁中、哈3中、哈31中、哈5中、哈8中、哈22中、哈9工读学校一次就动员了 800名知识青年,到饶河下乡。饶河派出12辆卡车到集贤县福利屯火车站迎接知青。
10月至11月,哈尔滨、天津知识青年1297人到萝北县14团屯垦戍边。
11月1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关于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的报告》指出,1968年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109024人。截至10月30日,已经有44868人奔赴农村,其中建设兵团26944人,农场13392人,插队192人,回乡4211人,五七干校1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5%,是“文化大革命”前11年下乡知靑总数的4倍多。
11月10日,市革委会下发哈革委会字(68)294号《关于继续加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通知》,指出,截至本月10日,已安置87000多人,还有20000多人正在整装待发。要充分发动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全面完成今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任务。
11月15日,市革委会召开进一步掀起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新高潮大会,指出,自 9月下旬以来,哈尔滨市已有73000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占1966年至1968年中学毕业生总数的80%。
11月18日,哈尔滨市知识青年620人到共青农场。
11月末,哈尔滨市香坊区动员1966年至1968年初、高中毕业生6828人下乡,占应下乡青年总数的76%。其中到生产建设兵团 3115人、国营农场2517人、农村插队1196人。
11月,哈尔滨市知识青年496人到达二龙山农场。
同月,省委下发《紧跟毛主席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毛土席最新指示进一步掀起上山下乡新高潮》的全省知青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根本途径。
12月5日,市委安置办下发第159号《关于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汇报提纲》。
12月6日,哈尔滨市贯彻省革委会第59次常委办公会议决议,将1968年大、中专毕业生的一部分分配到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进行插队试点。第一年照发工.资,毕业生参加劳动评工积分。
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发表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道中加编者按:“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的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该欢迎他们去。”同时,又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55年发出的号召:“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随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再一次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
12月22日,省财政局革委会、省劳动管理站革委会下发(68) 财革支字第21号《关于增拨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经费的通知》,提出给哈尔滨市增拨25万元,列入1968年财政预算。
12月25日,市革委会召开坚持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进一步掀起知青和脱离劳动的城镇居民上山下乡高潮有线电视广播大会。会议作的《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去按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报告》中指出,从9月中旬以来,已经有80000余人奔赴广大农村和辽阔的边疆,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12月25日,省革委会召开106次常委会议,决定1969年全省安排上山下乡知识青年28万人。哈尔滨市郊安排1万人。
12月28日,市革委会安置办拟定167号《关于我市下乡知识青年被返的情况》。
12月31日,哈市城市知识青年安置情况统计表指出,全市上山下乡人数81015人。知识青年人数114235人,三届毕业生107721人,社会青年人数6514人。安置参军2249人,就业4290人,升学5814人,其他1049人,外地招工397人。还有病残9922人,应下乡未走的10499人。
1968年至I977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先后有25556名高、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除少数知青投亲靠友回老家插队外,90%以上的知青到黑龙江省宝清县的八五二、八五三农场落户。
本年,市革委会呈报哈革委会(68)第209号《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本年,市革委会生产委员会下发(68) 223号《关于69年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计划报告》。
本年,市生产委员会下发(68) 172号《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排请示报告》。
本年,市革委会下发(68 )第294号《关于继续加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通知》。
本年,北安县赵光镇接收哈尔滨知青146名。
本年,龙镇农场安置哈尔滨知青262人。
本年,嘉荫农场接收哈尔滨、佳木斯知青2169人。
本年,嫩北农场于1968年9月至1976年共接收双鸭山、哈尔滨、齐齐哈尔、上海、北京、嫩江县等地知识靑年7000余名。仅1968 年9月至11月接收双鸭山、哈尔滨、齐齐哈尔三市下乡知青4663人。
本年,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知青工作办公室成立。1970年改为省革委会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1973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知青工作改由党委直接领导。省委下设知青上山下乡办公室,县以上党委或革命委员会直至企事业单位均设知青办。
1969
1月24日,市委安置办呈报《关于接收天津市万名知靑一年情况汇报》。
2月8日,市委安置办呈报《关于贯彻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
2月,市委安置办下达《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指标分配报告》。
同月,市精简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审、体检和男女比例的暂行意见》。
3月14日,市生产委提出《关于组成哈尔滨城市人口上山下乡调査研究情况意见》。
3月,苏联在中苏边境挑起事端。3日、15日发生了中苏边境冲突。20团(八五二农场)在蛤蟆通水库组织武装值班营,21团组建了担架营,到珍宝岛执行任务。
4月28日,市革委会常委会讨论城市人口下乡工作方案。
5月6日,市委安置办下发《关于城市知识青年和闲散人口上山下乡简况》。
5月9日,市革委会常委会议讨论下乡问题。
5月13日,市革委会下发哈发(69)124号《关于1969年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通知》,指出,去年我市共有1000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今年我市还将动员安置 500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政策、任务、条件交给群众,坚持群众路线,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配安置。
5月18日,市生产委报送《关于当前下乡工作情况汇报》。
5月,八五二农场(位于宝清县境内)接收哈尔滨知青564人。
6月3日,市委简报33期刊发市委安置办《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作好动员城市人口上山下乡工作》。
6月6日,市革委会生产委员会提交《关于1969年毕业生动员分配准备工作的意见》,要求,由文教组、红代会、劳资办、安置办参加,召开碰头会,对知识青年下乡的准备工作进行研究。今年任务是40000名,其中兵团30000名,插队10000名。下乡棉服准备30000套,布、棉已准备好,加工的问题尚未落实。公交组应迅速给予落实,7月上旬加工8000到10000套,7月底全部完成。
同日,市革委会安置办公室向省安置办呈报《关于哈尔滨市郊区接收天津知识青年情况》,指出,到3月5日已接收8000人。
6月9日,市委简报36期刊发市安置办《乘“九大”浩荡东风,把动员城市人口下乡工作推向新高潮》。
6月10日,市生产委下发(69 )第135号《关于1969年毕业生动员分配准备工作的意见》。
6月18日,市革委会常委会议讨论关于城市人口下乡和1969年毕业生分配的问题。
6月24日,市革委会召开各区革命委员会负责同志工作会议,对69届毕业生动员、安置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今年将动员安置 51000名(兵团30000名、插队10000名、招工10000名、五七干校 10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月29日, 哈尔滨市毕业生分配小组、兵团接收小组共同形成《关于输送知识靑年去兵团座谈会纪要》。
7月15日,市革委会办公室下发哈革办(69)24号《关于将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精简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上山下乡办公室并启用新印章的通知》。
6月,军川农场接收哈尔滨知青365名。
7月16日,哈尔滨下乡知青李孟强、张俊庭在生产建设兵团18 团砖场食堂发生火灾时,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英勇牺牲,后被批准为革命烈士。李孟强1947年11月生人,于哈尔滨市第21中学毕业。1968年10月下乡到生产建设兵团18团3营28连,1969年初调到砖厂工作,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张俊庭1951年11月生人, 哈尔滨太平民办中学毕业。1968年11月下乡到18团8营7连,后被调到砖厂工作。
7月19 日,市革委会69届毕业分配小组提出《关于运送1969 年初、高中毕业生去建设兵团的意见》,决定由市革委会、哈铁革委会、生产建设兵团、哈尔滨火车站革委会、市公安机关军管会、哈市车站接待站、市安置办负责同志组成市运送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每个专列出发要组织600人执勤队伍,负责安全保卫和站内外秩序。各区还要派出2名护送人员、1至2名医务人员。
7月25日,兵团与有关部门制定了《兵团接收哈尔滨市69届初、高中毕业生运送计划》,决定从7月31日至8月11日,共运送知青11908人。
8月4日,市委简报43期刊发市安置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进展情况》,指出,据道里、道外、太平、香坊等6个区统计,兵团已经政审14780人,占接收任务22700人的65.1%。其中政审合格的11720人,占政审人数的79.3%;待研究的2191人,占政审人数的14.8%;不合格的592人,占政审人数的5.9%。截至8月3日,到兵团的69届毕业生是3500人,到五七干校是1500人,到战备工程是1000人,到军马场是160人。
同日,第二批哈尔滨知青644人到勤得利农场。
8月7日,省财政局革命委员会下发(69)财革支字第58号《关于下达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安置经费指标的通知》,提出把哈尔滨市安置费指标列入年财政预算。
8月17日,哈尔滨市第三批知识青年243人到达14团(共青农场)。
8月23日,市革委会办公室下发(69)224号《哈尔滨市革委会关于当前下乡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
同日,市革委会召开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线广播大会。
9月8日,全市动员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电话会议,要求落实“八•二八”命令,进一步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
9月11日,市委简报49期刊发市安置办《关于贯彻市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电话会议的情况》。
9月15日至26日,省革委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全省上山下乡插队知识青年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有48名代表介绍了经验。
10月1日,经毛主席批准,党中央邀请314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哈尔滨市知识青年曲雅娟受到邀请。
10月21日,市革委会上山下乡办公室、市劳动局给市革委会的《关于不能下乡家庭确实有困难的知识青年工作安置的请示报告》 指出,我市1966年至1969年,毕业生155000多人。到目前为止,去兵团、农场、插队的知识青年已达123000人,去工厂的12000人,还有10000人正陆续动员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对不能下乡生活困难的知识青年,根据市革委会第七十次常委会“可安排临时性就业”的原则进行安排,真正做到学校、公社、家长单位“三公认”“三同意”。经当地公社革委会证实,上报区革委会生产计划组,经讨论由区劳动工资办公室负责安排。
12月10日至13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召开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哈尔滨市知识青年曲雅娟参加。
12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69、1970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指出,毕业生应当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服从革命需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
12月25日,省第三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开幕。
本年,哈尔滨市香坊区接收安置天津下乡知识青年293人,分别安置到幸福、和平、向阳 3个农村人民公社插队落户。香坊区动员知青下乡2200人。其中去生产建设兵团1150人,国营农场815人,去外县农村插队235人。
1970
1月14日,市革委会整团办公室发出通知,开展学习宣传张勇烈士事迹活动。
1月23日,市上山下乡办公室提出《关于市革委会下乡青年慰问团的组成方案》《给上山下乡知青的慰问信》的函,要求宣传哈尔滨市的大好形势,传达哈市200万人民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关怀和慰问。
4月19日,讷河县红五月农场11连后山发生火灾,11连副排长、哈尔滨市知识青年冯百兴,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在英勇扑火中被烧伤。经五师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23日牺牲。黑龙江省革委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中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3团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4月24日,市委简报7期刊发市上山下乡办公室《关于贯彻进一步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会议的情况》。
5月25日,市下乡调查组经过18天的调查工作,了解到冯百兴的英雄亊迹,形成《关于冯百兴同志英雄事迹调査的汇报提纲》。
同日,市革委会下发《关于开展向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兵团战士冯百兴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市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和广大革命群众,向冯百兴同志学习。
5月27日,中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党委发出《关于学习冯百兴英雄事迹的决定》,指出,冯百兴是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任兵团53团11连执勤排长,在扑灭山火战斗中光荣牺牲。6月20日至7月2日,冯百兴事迹报告团在哈尔滨市作了64场报告,听众达11万人。
6月5日,哈尔滨市由10人组成慰问团,带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和冯百兴生前所在连队进行慰问。
6月9日上午10时,逊克军马场三分场哈二队哈尔滨市知识青年母维平,为抢救落水军马以身殉职,年仅20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201部队批准他为烈士,并追记二等功。农场党委根据他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马局向全系统发出了《向母维平同志学习的通报》。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逊克军马场组成24人的报告团,到哈尔滨市巡回报告母维平的英雄事迹,于8月16日结朿返回。
11月7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5团1连烧荒跑火。兵团35团组织6个单位420多人仓促上阵,造成严重伤亡,共牺牲14人(男 1人,女13人),伤11人(男3人,女8人)。在伤亡人员中,有哈尔滨、北京、上海知青。
本年初,来哈尔滨、上海、北京、浙江、天津等地80多名女知青,组成了大兴安岭女子采伐连。建连之初,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不足20岁,最小的只有16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国家生产了1.2万余立方米木材,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根据战备需要进行军事拉练和军事演习,晚上还要参加政治学习。1976年第6期《人民画报》刊登她们的事迹。
本年夏,哈尔滨知青慰问团抵达兵团6团慰问。
本年,市委知青办下发《关于70届毕业生调查统计表》。
本年,市委知青办下发《关于70届毕业生分配原则和有关政策问题的解释》。
本年,八五二农场接收哈尔滨知识青年596人。
本年,市政府按照招工政策,对当年应届毕业生给予分配工作。
1971
1月12日,市革委会政治部发出《关于在下乡知识青年中选拔教师的通知》。
2月24日,市革委会常委会决定,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
5月26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提出《关于欢送第二批下乡青年的意见》,决定市首批动力区123名知识青年集体插队。最近,8个区将有500名左右知识青年即将奔赴农村干革命。拟于6月 6日各区组织夹道欢送,市革委会常委和知青领导小组成员参加。
1972
1月24日,市革委会组成慰问团分赴省内慰问哈市下乡知识青年。
1月27日,市革委会派慰问团到兵团5师各团慰问兵团战士,并发了纪念品。
2月21日,市知青办提出《对知青调查摸底工作的意见》。
3月1日,市委政治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工作的通知》。
3月8日,市委下发33号《关于认真做好1972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通知》。
同日,市知青办提出《关于划分5种人工作的几点意见》。
3月14日,市革委会政治部共青团组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团员、青年开展向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为保护国家森林奋战火海而牺牲的冯百兴烈士学习。3月至5月,共青团组邀请兵团5师《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哈市作冯百兴英雄事迹报告,举办展览,发行有关书籍。
3月16日,市知青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3月30日,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下发哈核发(72)90号文件,批转市知青领导小组《关于1972年知青下乡动员安置方案》。
4月10日,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市革委会为进一步落实中央(1970)26号文件、省委(1972)2号文件和省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市有线广播大会,号召广大知青响应毛主席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4月10日,市知青办下发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宣传提纲,提出欢送第二批上山下乡青年的意见,制定夹道欢送下乡青年线路表。
4月22日,市知青办编写《认清形势,动员起来,积极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
5月18日,市知青办下发《动员1971年毕业生上山下乡的几点做法》。
5月19日,市知青办形成《关于当前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情况》。
5月29日,市直机关召开动员知青下乡会议。
6月6日,市知青办提出《在接见全市第7批上山下乡知青时的讲话提纲》。
6月22日,市知青办汇总市革委会各部办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
6月23日,市委下发哈转发(72) 139号文件,批转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核心组《关于当前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的调查意见报告》。
7月20日,市知青办下发《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大力开展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
8月8日,市知青办呈报《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
8月,哈尔滨青年农场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哈尔滨青年农场改名为黑龙江省青年农场。
9月19日,市委政治部下发(72)93号《关于召开郊区插队知识青年政治工作会议的通知》。
9月25日,市委政治部下发(72)93号《在哈尔滨市郊插队知识青年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月6日,市知青办提出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10月17日,市革委会政治部下发哈革政(1972)141号《关于召开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光辉指示发表四周年纪念大会的通知》,指出,今年12月21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发表四周年,为更深入地宣传、贯彻这一指示,进一步推动我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定于12月21日在青年宫召开纪念大会。
10月20日,市革委会政治部下发哈革政字(72)118号《关于落实政策中涉及子女就业问题的请示报告》。
10月26日,市革委会政治部给省政治部哈革政(1972)121号《关于招用下乡知识青年的请示报告》,指出,我市工厂、企业招工指标已经陆续下达,预计有2000人左右。我们意见是从下乡知识青年中抽调1000人,其中兵团300人,农场170人,插队510人,干校20人。
    11月22日,省劳动局对省国营农场管理局作了《关于已婚下乡知青发给冬季取暖补贴的复函》。
12月15日,市知青办提出《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宜传讲话提纲》。
12月21日,市委召开上山下乡知青和革命家长代表座谈会,畅谈形势,交流经验。会议指出,自1968年以来,全市已有12.7万多名知青奔赴农村边疆。其中有2300多人入党;2.15万人入团;2800多人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
12月25日,市知青办给市革委会政治部、市委常委《关于新年、春节期间对下乡知识青年和家长进行慰问活动的请示报告》,提出组织5个慰问团(道里、道外、南岗、太平、香坊)在1月10日前, 到国营农场慰问。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动员安置知识青年工作中几项具体政策的贯彻意见》。
本年,五大连池良种场接收哈尔滨和外地知青3346名。
本年,为迎接亚、非、拉乒乓球大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哈尔滨知青时亚洲被调入省队。
本年,宾县接收安置哈尔滨知青150人。
1973
1月10日,市委下发哈发(73)7号《关于召开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通知》,提出,为贯彻落实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和省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安排,落实我市1973年的任务,决定12日至13日召开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1月,市委、市政府发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慰问品(毛巾)。
2月10日,市委召开知识靑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迅速掀起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
同日,市文化局、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靑(73)3号《关于召开下乡知识青年、家长代表大会的请示报告》。
2月20日,市一商局下发19号《关于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商品供应的安排意见》。
2月27日至3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哈尔滨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青年宫举行,会上通过了《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掀起上山下乡运动新高潮倡议书〉。
2月,据哈尔滨市知青办统计,自1968年以来,全市已有1270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同月,市革委会知青办核心小组下发(73)1号《关于知识青年返城审批办法的请示报告》,指出,今后下乡知识青年因病需要返城的,经知青所在兵团(师)、农场分局、县提出意见,和市知青办协商审查,报请市革委会审批。
3月1日,市革委会政治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出,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全党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把它列入中心工作之一,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并制定出宣传工作的具体归划。
3月8日,市委下发哈发(1973)33号《关于认真做好1973年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通知》,指出自1968年以来,我市已有127000多名知识青年奔赴我省广大农村和边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积极贡献。1972年中学毕业生已经毕业,加上往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全市共有122000多名知识青年需要安置。
同日,市知青办提出《关于划分“五种人”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五种人是烈士子女、家庭多数子女下乡、独生子女、身体严重病残和家庭确有困难脱离不开的知识青年。
3月15日, 市安置办给市委哈革知青办宇(73)5号《关于对哈市郊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稳定的请示报告》,提出组成慰问总团,下设7个分团,从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行走访慰问,做到不漏一个青年点。
3月22日,哈尔滨市平房区根据哈革发(1973 ) 58号文件中返城条件的规定,开始办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安置手续。
3月26日,市知青办作了《在接收哈、齐两市知识青年地区协商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3月29日,市委邀请出席省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的哈尔滨市部分上山下乡知青代表座谈,邀请他们到各区作巡回报告。
3月30日,哈革青办字(73) 8号《关于下乡知识青年分配问题的通知》中指出,71、72届毕业生上山下乡安置去向分配表,合计人数25000人,道里区4300人、道外区3600人、南岗区 5600人、 太平区3300人、香坊区1700人、动力区3600人、平房区800人、铁路局2100人。
4月3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进展和下步工作意见》。
同日,道里区委下发哈里委发(73)26号《批转抚顺公社党委关于动员知青上山下乡工作情况报告》。
4月5日,市知青办下发哈革青办字(73 )第7号文件,明确办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手续和有关规定。要求知识青年下乡要组织填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登记表”一式三份,分别存入知识青年档案送交所在区和接收安置县(或自办农场)。
4月9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批准了省储备局委员会1973年4月5日提出的《关于储备局知青上山下乡去向的请示》,同意局职工子女加入哈市太平区委员会办的五七农场。批准了省水利局在哈尔滨市成立新江灌区青年点。
4月10日,市委、市革委会在省展览馆召开全市知识靑年上山下乡广播动员大会,省、市领导到会并讲话。全市有职工、干部、居民、知识青年及家长分别在242个分会场收听大会实况。
4月13日,哈尔滨市直机关、各区、局、各国营大厂党委负责同志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500名知青先行—步,奔赴农村。还有2000多人做好准备,将在本月中旬下乡。还有几千人已经报名,准备第二批、第三批下乡。会议对下步工作提出5点意见。
同日,市知青办下发哈革青办字(73)第8号《关于转发省革委会知青办“关于跨区动员安置下乡知识青年有关几个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对定点安置、自办五七农场、经费管理等4个问题做了明确规定。
4月14日,市革委会政治部下发哈革政(1973)23号《关于广泛开展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冯继芳同志学习的通知》,指出,雷锋式的兵团战士、省劳动模范标兵、兵团某部团党委委员、29连副指导员冯继芳同志是哈市18中学毕业生。响应毛主席号召,扎根农村干革命历时10年。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4月19日,哈尔滨市热烈欢送今年全市首批2500名知识青年和 289名带队干部,奔赴农村,插队落户干革命。
4月26日,市教委、市知青办给市委哈教发(73)17号、哈革青办核办(73)2号《哈尔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函授学校的报告》中指出,通过函授形式,组织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实践中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
4月30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批准了《关于哈尔滨木器厂知青在伊春地区建农副业生产队请示》,同意在伊春岱岭地区大青川战备点办副业生产队。
5月16日,市知青办统计1973年应动员上山下乡知青人数 101000人。截至5月10日,已动员下乡5223人,占动员人数的5.2%。其中,去自办农场4024人,占下乡人数的77%,集体插队754人,占下乡人数的14.5%,投亲445人,占下乡人数的8.5%。
5月17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批准了省粮食局委员会1973年 5月9日提出的《关于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公社建国大队建立青年五七农场的请示》,同意建场地点和经营方针。
7月15日,兵团党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冯继芳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评价冯继芳是知青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好榜样。冯继芳是到生产建设兵团7团(赵光农场)下乡的哈尔滨市知识青年。1973年3月被评为全省劳模标兵。8月,冯继芳出席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8月14日,省知青办下发龙知青(73)27号《关于预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经费指标的通知》,指出,根据哈市郊区安置36000 人的任务,预拨经费450万元。
8月16日至31日,省委召开全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21号文件及毛泽东给李庆霖的信,检查了全省知青工作。
8月I7日,市知青办下发第39期简报,通报各区知识青年下乡季度情况,哈市6个区从8月1日至15日,已到郊区落户的知识青年1314人。到8月末预计还可走5063人。
8月20日,市财政局57号、市物资局38号、市知青办联合下发16号《关于预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经费和有关物资指标通知》。
8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将兵团交给黑龙江省委领导。10月4日,沈阳军区和省革委会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交接大会。
9月1日,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召开。
9月6日,松花江地区在落实省(1974年至198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初步规划(草案)》中指出,接收安置哈市下乡知识青年72000名,1974年接收15000名,1975年接收15000名,以此类推,到1980年安置15000名,完成接收任务。
9月15日,市知青办根据龙知(1973)29号文件精神,经过协商,香坊、阎家岗两个农场接收哈市下乡青年910人。
9月20日,市知青办下发(73) 17号《关于拨付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经费和物资的通知》,指出,安置经费,每个下乡青年拨付465 元(下余35元由市区掌握),其中建房费每人250元,生活费补助每人150元(分二年使用)。建房材料,木材每个下乡青年0.5立方米,玻璃不少于1平米。生活用品,军用雨衣每人1件,单军服毎人1套(个人自付费用)。
9月21日,市一商局下发116号《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物资供应工作安排情况的报告》,指出,住的方面,按每个下乡青年住房8至10平米计算,安排建房用钉子70吨、铁线10吨、室内电线3万米、灯泡2万个和有关小件;烧的方面,对集体插队和自办农场的炊事用煤保证供应;穿的方面,每人补助布票15尺,供给好棉布15尺、宽面褥单布6尺、棉花4市斤、军用雨衣1件、单军服 1套,越冬再补布票3尺;用的方面,为照顾知识青年集体起火需要,平均每人供应1条旧糖袋子,作为食堂用。今年有开荒或秋翻地任务的,化肥按农业优待价(每吨减100元)优先供应。
9月,省委知青办会同省委宣传部、共青团省委举办“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展览,树立冯继芳(女)、康建军等一批下乡知青的先进典型,宣传广大知青在各项工作中进取的成果。
10月10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1973年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情况报告》。
10月15日,市委办公室下发《李剑白同志在贯彻省委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讲话》。
10月17日,市知青办向省知青办呈报《关于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请示》,针对外侨和中国籍外国人的子女返城问题;下乡知识青年因公负伤返城问题;已下乡知识青年手捧“三证”要求在哈市落户问题;到军马场的青年返城问题;上山下乡青年因病返城问题,提出意见和请示。
10月19日,市委下发(73)171号《关于我市1973年知青上山下乡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的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到郊区和外县有9200人,7月份又下去6800多人,到9月末全市总计动员下去16000多人。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 103个青年点,办了 78个五七农场,开垦荒地10500亩。
10月31日,市知青办在哈知青字(73)第20号《关于1973年安置下乡知识青年到郊区插队工作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处理意见的报告》中指出,到10月5日止,已动员了4660多名知识青年到郊区插队,安置在20个公社115个生产大队,建立了150个青年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要坚决按计划插队建点,要坚持以农为主的生产方向,要坚决纠正以物资为条件建立青年点的错误做法。
11月15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66届到72届毕业生数字统计情况说明》。
12月3日,市文化局、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73) 23号《关于召开哈市上山下乡知青及革命家长代表会议的请示报告》,指出,为总结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经验,表彰先进知识青年、家长和单位,坚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方向,发展大好形势,拟于1974年2月初召开代表会议,参加人数1200人左右。
12月25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1974年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方案》。
年初,在哈尔滨市社会、应届毕业生和部分知识青年中通过考试录取了约20名学员,组织了一个学员培训班,培养演员和演奏员。
1974
1月8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4) 1号《关于成立哈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指出,建议由吕其恩、蒲更生、陈达、许凤图同志分别任正、副组长;李寿基、冯毅、胡尹奎、杨亚光、李光、张克平、徐学鹏等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
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永贵视察兵团16团。
2月16日至20日,哈尔滨市召开首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知青工作经验,表扬了先进,树立了标兵,讨论确定了今后工作任务。
2月19日,哈尔滨市举行欢送知识青年下乡大会。
2月20日,哈尔滨市1974年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2200人奔赴农村。
2月21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4)第6号《关于下乡知识青年返城工作情况和意见的报告》,指出,到1月末共接收下乡青年返城材料3379份。
3月7日,市革委会下发哈革发(74)50号《对哈尔滨织布厂自办青年农场的批复》。
3月8日,市木材公司下发哈木核字(1974)第10号《关于知识青年下乡建房材结转供应问题请示报告》,指出,1973年省下拨哈市知识青年下乡建房材17500立方米,因资源问题落空为8043立方米,实际进货9357立方米。哈市1973年木材计划为8043立方米,实供量1437立方米。
3月25日,市委办公室、市革委会办公室下发《欢送哈市1974年首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会上的讲话》。
3月,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办(74)17号《关于当前郊区青年安置教育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
4月2日,市知青办形成《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4月18日,市委办、哈办下发(74)25号《关于召开哈尔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革命家长代表大会的通知》。6月,哈尔滨市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革命家长代表大会。
4月25日至5月25日,哈尔滨市委组织地县社干部和知青代表715人,对全区585个青年点进行了检査,上海知青慰问团的同志分别参加了检查活动,检查结果是先进点由146个上升为214个,占 36.7%。
5月18日至31日,全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业余文艺汇演在哈尔滨市举办。为期14天,参加人数650人。
5月25日,市委下发《赵国强书记在知青工作干部会上的讲话》。
6月17日,市知青办提报《关于召开知青工作会议的请示报告》。
6月22日,市委办、哈办发(74 )43号〈关于知青工作会议的通知》。
7月10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请求拨给1974年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经费的报告》。
7月,市知青办提出《自办五七农场的调查提纲》。
同月,省知青办下发《关于插队知识青年建房和生活补助问题的通知》,指出,对1972年以前插队和单位办集体所有制知青场队的知青建房和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调整为住房尚未解决的每人200元。已婚知青住房原则上由自己解决,对确有经济困难的酌情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200元。凡知青坚持常年劳动或因病及其他特殊原因,年劳动收入边境地区低于180元、其他地区低于150元而生活不能自给的知青,按人均100元给予生活补助。这项补助不平均使用,本着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的原则,由市、地、县统—掌握平衡使用。下乡知青实行合作医疗,医药费平均每人每年10元,从安置经费中拨给生产队医疗机构或由青年点掌握使用。重病、伤知青转院就医无力缴纳医疗费的由生产队救济。由地、县卫生部门为知青点培训1 ——2名卫生员,解决知青平时简单的防病治病问题。
8月5日至12日,黑龙江省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上,省委第一书记刘光涛、省委书记李力安分别作重要讲话;下发了《关于授予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积极分子标兵称号的决定》。冯百兴父亲冯瑞堂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
8月12日,市知青办下发(74)15号《关于认真做好1974届毕业生评定留城工作的通知》。
9月11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省农场总局安置知识青年指标分配的通知》。
10月2日,团市委组织上山下乡优秀知识青年和革命家长报告团,深入工厂、机关、街道、学校做巡回报告。
10月11日,市委召开贯彻省委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重要指示动员工作会议,要求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和突出任务抓好。
10月22日,团市委召开“哈尔滨市应届、往届毕业生中共青团员积极上山下乡誓师大会”后,发表了致全市应届、往届毕业生《听从党召唤,志向在农村》的一封信。
10月25日,在哈尔滨55中学校门前,100余名知青整装待发,即将奔赴地处三江平原的梧桐河农场。
11月1日,省委知青办和省粮食局联合向林业总局下发了龙知字(74) 48号《关于省直林业系统知识青年上山插场的请示报告》的批复,要求今后知识青年下乡由哈尔滨市统一安排,实行厂社挂钩。凡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往平山野生动物试验场等6个场安置知识青年。
11月5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办理知青下乡“三证”手续联合通知》。
11月14日,市委副书记李剑白在贯彻知青重要指示动员大会上讲话。
11月18日,市教育局下发(74) 19号《关于更改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函授学校校名的报告》,指出,已编印各种函授教材200000册,已有21000人参加函授培训和短训班学习,为农村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政治骨干和技术人才,受到广大知识青年和农民的欢迎。
11月20日,哈尔滨市102名知青到岔林河农场落户。1975年9月30日和1976年7月25日,岔林河农场两次共接收哈尔滨市知靑1311名。
12月10日,省委知青办下发对省柳河五七干校附属农场接收哈知青插场的批复,同意柳河五七干校附属农场接收哈市知青63名。
12月21日,市委下发哈发(74)162号《关于对下乡青年困难补助和赠送纪念品应注意的题》。
12月27日,省计划委员会和省委知青办联合向哈市革委会下发龙知发(74) 72号《关于向国营农牧场安置知识青年的批复》,同意哈尔滨市1973年和1974年向市农业局所属各国营农场安置下乡知识青年370名;市畜牧局所属畜牧场安置下乡知识青年770名;五七干校安置干校子女64名。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4) 6号《关于下乡知青返城工作情况和意见》。
本年,市知青办提出《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安置工作意见》。
本年,市知青办呈报《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意见报告》。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在动员工作中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74号《关于郊区知青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
本年,市知青办呈报《赴嫩江地区检査知青工作情况》。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动员在城市未回原单位参加生产的通知》。
1975
1月8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慰问下乡知识青年问题的请示》。
1月15日,市委、市革委会组成823人的慰问团,下设32个分团,由梁彦德、唐桂生带队,1月中旬至月底,普遍慰问了松花江、绥化2个地区23个县的集体插队青年及市郊和兵团、农场的部分场队。共访问了976个哈市下乡青年点,约与17万名下乡青年见了面,并赠送印有“农业学大寨”字样的毛巾、茶缸。
1月17日,市委下发哈发(75)7号《批转市知青办关于道外区委深入农村检査青年点越冬工作的简报》。
同日,市委下发哈发(1975)8号《关于印发中央、省委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指出,中共中央和省委关于留城条件的规定:中共中央(1973)30号文件附件一规定,“病残不能参加农业劳动的,独生子女、多子女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中国籍的外国人子女,不动员下乡”。省委(1973)278 号文件规定:“如青年上山下乡后其家庭生活无法维持的,动员时应予以照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带头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政策,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促进派。
1月19日,市长吕其恩在全市贯彻执行党的知青政策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2月5日,市委、市革委会为回哈市探亲的知识青年举行国际形势报告会。1000多名知识青年参加报告会。
2月10日,省知青办、省财政局下发龙知发(75)59号、龙财字(75)406号《关于下达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安置经费指标的通知》,决定,拨给哈尔滨市30万元,纳人1975年财政预算。
2月19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慰问下乡知识青年情况的报告》。
2月27日,市知青会战指挥部下发《关于增报数字的通知》。
3月3日,市会战指挥部提交《关于“厂社挂钩”安置青年急需解决几个问题的报告》。
3月14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接待回城探亲知识青年工作的情况的报告》。
3月24日,市知青办下发2号《关于向“厂社挂钩”县派学习访问团的意见》。
3月28日,市委召开深入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市长吕其恩在大会上讲话。
3月29日,市委在市体育场召开欢送知识青年、带队干部大会。10OO多名知识青年和带队干部奔赴农村,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4月5日,市会战指挥部下发《市直单位参加欢送大会的通知》。
4月10日,省知青办、财政局下发龙知发(75)16号、(75)龙财预联字第69号《关于下拨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安置经费指标的通知》,提出,拨给哈尔滨市200万元,纳入1975年财政预算。
4月19日,市委副书记李剑白在机械局知青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话。
4月20日,市知青办、市工商局、市畜牧局联合下发哈工商字17号《关于填报单位自办青年农场办工业调査表的通知》。
5月7日,哈尔滨市召开知青工作扫尾动员经验交流会议。
5月13日,市革委会下发哈革发(75 ) 24号《批转市粮食局“关于郊区青年点粮食安排意见的报告”》。
同日,市革委会下发哈知青字5号、哈公安字57号、哈粮食字 36号《关于清理计划外进郊区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的通知》。
5月18日,哈尔滨市首批应届毕业生3500多名知识青年奔赴建三江农场管理局、抚远县。省革委会、市革委会在市体育运动场举行了欢送大会。
5月23日,市委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5)第6号《关于因病返城下乡知识青年安排工作的请示报告》,指出,1969年以来,批准因病返城的下乡知识青年约有3000人左右。参照外地经验,由区知青办全面审查,符合条件的交区劳动部门给予安置工作。
5月29日,退伍后到逊克县插队落户的林宏到达省会哈尔滨市,省委和市委举行了向林宏学习的座谈会。会上,林宏介绍了她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破除留恋城市、轻视农村的旧观念,退伍后主动申请不回城市,坚决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心得体会。
5月31日,市委在市第二人民广场(八区广场)召开“哈尔滨市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40万群众参加大会并夹道欢送4000多名知识青年下乡。
6月1日,省财政局、省知青办下发(75)龙财预联字第140号、龙知发(75)22号《关于下拨城镇知识青年下乡安置经费指标的通知》,决定拨给哈尔滨100万元。
6月9 日,市委办下发哈办发(75 )25号《关于召开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通知》。
6月12日,市长吕其恩在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讲话,对今年知青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讲话指出,到目前为止,应上山下乡青年总数是112000人,除暂缓动员的7200人外,已有91700 人奔赴农村。还应该动员37000人,往届毕业生还有14000人。我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任务是很繁重的。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加强领导,放手发动群众,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的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
6月13日,哈尔滨市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6月24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做好1975年知青病残体检的通知》。
7月19日,革委会办公室下发(75)38号《赵国强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摘要)》。
7月23日,市委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
7月25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召开哈尔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自1968 年以来,我市郊区农村、自办农场和国营农场已接收31000名下乡知识青年,其中还有214700名知识靑年到兵团、农场和外县上山下乡,已成为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建议在今年10月份召开“哈尔滨市第二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
同日,省财政局、知青办下发(75)龙财预联字第221号《关于下达城镇知识靑年下乡安置经费指标的通知》,决定拨给哈尔滨市100万元。
8月8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12号《关于单位自办集体青年农场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全市所属各单位和在哈尔滨市的省属国营工厂企业1969年至1971年,建立了大批的“小三线”战备点,仅市直就有82个。据76个战备点统计,宿舍和厂房建筑面积达124000平方米。省属企业27个。据17个点统计,宿舍、厂房建筑面积达65000平方米。可以就近开荒,办集体青年农场。请省知青办研究批准其单位办集体青年农场。
8月9日,哈尔滨市40万群众欢送1200名应届中学毕业生奔赴农村。
8月12日,哈尔滨市召开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8月25日,省计划委员会、省知青办下发龙知发(75 )40号《关于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所属农场1975年增加安置哈、齐两市下乡知识青年指标的通知》,决定增加哈尔滨市350名下乡指标。
同日,市知青会战指挥部呈报《关于辞退工作和今后意见的请示报告》。
8月26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5)14号《关于向天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发放慰问品的通知》,指出,这次赠送慰问品是天津市委和哈尔滨市人民对战斗在我市的天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亲切关怀。鼓励他们努力学好政治理论,用坚持农村的实际行动,回答天津市委和人民的关怀。
8月,哈尔滨市1559名知识青年到二九一农场插场落户。
9月15日,市计委、市知青办下发哈计劳字113号、哈知青字17号《关于下达1975年公安局新丰农场安置下乡青年指标的通知》。
9月17日,市知青会战指挥部下发《吕其恩在紧急动员知识青年下乡会
上的讲话提纲》。
10月7日,市公安局下发哈公字(75)7号《关于知青遗留问题的请示》。
10月22日,《哈尔滨日报》报道,自1973年以来,哈尔滨市先后建立了95个农牧场,安置下乡知识青年11000人。
10月27日,市知靑办、工商局、畜牧局联合下发哈知青字18号、哈工商字31号、哈畜字43号《关于五•七青年农牧场办工业的几点意见报告》。
11月12日,共青团省委、省委知青办公室和团市委、市知靑办公室联合召开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各条战线团员、青年、红卫兵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誓师大会。中心会场设在省展览馆。哈尔滨市有15万人分别在中心会场和118个分会场收听了大会实况。
11月14曰,道外区、道里区、南岗区知青办分别报《75届毕业生统计表》。
11月17日,市知青办提出《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工作的情况和今后意见》,指出,据11月14日统计,已有40150名知识青年迁“三证”上山下乡,占今年动员50000人数的80%。准备在12月中旬召开一次郊区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表彰先进,总结交流经验,并作进一步动员。
11月19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5 )第24号《关于转发省委知青办“关于纪念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伟大指示发表七周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知”的通知》,要求,动员下乡、回乡知识青年积极投入到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去,用实际行动巩固和发展上山下乡伟大成果。
11月20日,市计委、市知青办下发哈计劳字246号哈知青字 20号《关于增拨插场青年指标的请示报告》,指出,为了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省市委的指示,提出180名知识青年插场的请示。
11月21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5)22号《关于结合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整顿建设青年点的意见》。
11月24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5)21号文件并转发省知青办(75)50号文件。
12月4日,省土地管理处批准了宾县革委会于1975年9月25 日呈报《关于哈尔滨酒精二厂在宾县洪山办知青集体农场开荒用地的请示报告》,同意哈尔滨市酒精二厂在宾县宁远公社洪山大队五奎岭沟内建场,共占荒地1200亩,作为知青农场用地。
12月7日,《哈尔滨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全市有41700余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应届毕业生36100多名。
12月8 日,市计委、市知青办下发哈计劳字261号、哈知青字 23号《关于市公安局所属新丰农场增加安置下乡青年指标的通知》。
12月15日,哈尔滨市召开知青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今年的知青工作在去年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从今年 7月份到12月10日又有42200名青年奔赴农村,占下乡青年总数的 88%。其中应届毕业生36600人,占应下乡青年人数的94%。同时 部署了下一步的市知青工作。
12月20日,市委下发哈常字第211号《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会议决议事项通知》,同意组成哈尔滨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慰问团。可从市财政拨给10万元经费(列入明年财政开支)。
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1975 )第347号《关于改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体制的请示报告》,要求,撤销生产建设兵团,其所属企亊业移交新成立的省国营农场总局及其辖属的哈尔滨、宝泉岭等9个农场管理局、120个农牧场,知青也随单位移交,一律转为国家正式职工。至此,生产建设兵团停止接收知识青年。
同日,《前进列车报》报道,从1968年至今年I2月,哈尔滨铁路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达42500多人,其中有85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24人加入了共青团,601人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
12月,哈尔滨市148名知青上山下乡到嫩北农场。
同月,据资料记载,自1968年以来,哈尔滨市有20余万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生产建设兵团6万多人,国营农牧场4万多人,松花江、绥化地区7万多人,市郊区3.5万人。自1973午以来,全市共选派5000多名干部带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本年,市知青会战指挥部呈报《关于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需用物资安排情况的汇报》。
本年,市知青办呈报《关于请拨1975年安置青年需要木材的请示报告》。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24号《转发省知青办关于纪念毛主席指示活动的通知》。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关于复查留城青年工作的通知》。
1976
1月12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我市1976年知识青年动员安置计划的请示》,指出,哈市今年应届毕业生总数是58425人,计划动员下乡39600人,往届毕业生15400人,下乡人数应为55000人。我市计划安置35000人,其他20000人由省在国营农场和生产建设兵团给予安置。
1月14曰,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6)3号《关于76年知青工作安排意见》,指出,75届毕业生94%的应下乡青年奔赴了农村,安置教育工作有了很大加强。广大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参加农业学大寨活动,一代有文化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新型农民正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健康成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更加蓬勃发展。1976年知青工作依然繁重,往届毕业生还有15000人应该继续动员;应届毕业生有40000人需要动员,安置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
2月12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慰问城市知识青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2月25日,省国营农场总局正式成立。下辖11个管理局153个农牧场,拥有土地面积14959万亩。其中耕地29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22.3%,人口 189万,职工86.5万。宝泉岭、哈尔滨、红兴隆、绥化、嫩江、北安、九三、牡丹江、建三江等农场管理局陆续成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管理局于1979年9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局。
3月13日,格球山农场烧荒跑火烧至尾山农场6队,下乡知青奋力扑救。哈尔滨女知青杨淑云、施宝慧与上海女知青檀文芳、朱慧丽、朱慧娟、李桂芬、王贵珠在扑火中光荣牺牲。7月17日,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关于学习杨淑云等7名同志英雄事迹的决定》。24日在《黑龙江日报》发表,同时刊登《英雄的战士,火红的青春》事迹报导。省委、省政府在省展览馆召开命名大会,授予7名女青年“英雄战士”称号。省政府批准杨淑云等7人为烈士。中共哈尔滨市委作出了贯彻执行省委决定的通知。8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青春红似火,壮志比天高》的长篇报导。同日《解放军报》对事迹转载。8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杨淑云等7名女知识青年日记笔记和书信摘抄》。
3月25日,市知青办下发5号《关于拨付1976年知青经费的通知》。
4月9日,市教育局下发哈教中字(76 )1号《关于召开哈市中学应届毕业生上山下乡教育动员工作会议的通知》,指出教育毕业生坚持青年运动方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4月12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6)1号《关于请报国营农场青年指标的报告》,指出,我市所属11个农场,现有职工7352人,土地36768亩。1975年“三招”走761人,1976年预计还要走760人,参加生产的人力问题突出,请省批给我市农牧场2000名下乡知识青年插场指标。
4月24日,省委批转知青办《关于1976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安置汁划的报告》。报告指出,从1968年至1975年底,全省共有103.3万余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6年本省将动员19.4万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除在省属国营农场安置3.8万人外,其余都在人民公社插队。
5月18日,哈尔滨市首批应届毕业生3500名知识青年奔赴建三江农场管理局、抚远县。省、市革委会在市体育运动场举行欢送会。
6月3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6)14号《关于1976年接收安置哈市下乡知识青年人数指标的通知》。
6月14日,哈尔滨市欢送第二批应届毕业生4000余名知识青年奔赴三江平原。
6月20日,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到福利屯。
7月,哈尔滨知识青年200人到达1师6团(二龙山农场),这是其农场接收的最后一批知青。哈尔滨知青50人到军川农场,参加边疆建设。哈尔滨知青126人到二九一农场落户。哈尔滨知青193 人到沙河农场落户。
8月1日,市知青办提交《关于对上山下乡青年进行招工情况的报告》。
8月3日,团市委下发哈团发(1976)30号《关于积极响应省市委的号召广泛开展学习杨淑云等7名同志英雄事迹活动的通知》。8月13日,团市委在靑年宫召开向杨淑云等七名英雄学习大会,其父杨凤才应约出席大会。
8月5日,哈尔滨知青158人抵达37团。至此到37团的哈尔滨知青共有398人。
8月22日,市知青办提交《关于哈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情况调査报告》。
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广大知识青年举行沉痛悼念活动。
9月19日,哈办发(76)32号《李剑白书记在全市知青代表会议上的报告》,附光荣榜。
12月28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6)23号《关于下达1976年市委“五七”干校安置青年指标通知》。
1977
1月17日,市知青办呈报《关于77届毕业生留城工作实行选留办法的请示报告》。
3月1日至10日,黑龙江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与会代表3000多人。
3月25日,市知青办下发(77)5号《关于拨付1976年下乡知青安置费的通知》,指出,1976年各单位自办青年农牧场,接收安置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根据省《关于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经费使用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各单位自办青年农牧场,对1976年补充减员接收的知识青年实行建房费抵顶的办法,即属于补充减员的不再拨付建房费,其他经费按规定照发。
4月13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7)7号《关于继续动员往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的通知》,指出,下乡去向,九三农场管理局安排500人,牡丹江农场管理局安排1000人,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安排1000人,呼盟农场管理局安排200人,还有松花江、绥化两地区的五七农场、郊区符合条件的也可安排。
6月1日,省知青办下发《关于组织报考青年复习文化课通知》。
7月4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7)15号《关于下达省农场总局所属农场接收哈市下乡青年指标的通知》,指出,省农场总局接收哈尔滨市知识青年11900人。分配到建三江农场管理局7800 人;红兴隆农场管理局900人;牡丹江农场管理局1000人;甘河农场500人;扎兰河农场500人;宝泉岭农场管理局700人;呼伦贝尔区农场管理局200人;北安农场管理局300人;另外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1000人;逊克军马场300人。
7月11日,市委知青办、市计划委员会下发哈知青字(77)18号、哈计劳字(77)18号《关于请拨1977年郊区安置知识青年指标的报告》,指出,我市1971年至1976年中学毕业生中应该下乡因家庭确有严重困难,经批准暂缓下乡的共有7800人。根据郊区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安置下乡知识青年的可能,再安置往届家困缓下的知识青年到郊区5000人。还有2500人没有定向。
8月,哈尔滨知青78人到二九一农场落户。
9月10日,市委知青办领导在知青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今年应、往届毕业生动员下乡任务是13476人。截至9月5日,全市已有6824名知青下乡,占下乡知青总数50.6%。中央(1973)30号、省委(1975)218号、市委(1975)8号文件,明确规定了下乡、留城、暂缓动员下乡的政策界限,有力地推动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蓬勃发展。
    10月20日,市委知青办给各农场管理局劳资处、各县委知青办发文,希望按照省革委会(69) 125号文件中“因病长期不能参加生产劳动的,必须经市、县指定医院会诊的规定和市委知青办(76)19号文件规定的手续,协助我们办好因病返城工作。
11月19日,市委向省委报告,从8月中旬起到10月上旬,市委有常委带队,抽各县和有关部门28人组成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检查团,先后检査了 11个县的25个公社130个青年点,访问了 2000多名下乡知识青年,进一步解决了有些地方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认识不足,接收安置工作“三落实”抓得不够和领导不利的问题。
12月18日至22日,市委召开全市第二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636人。
12月27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贯彻省委“关于元旦春节期间慰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通知”的意见》,要求,在进行慰问时要坚持政治挂帅,不搞慰问品。
12月30日,市知青办下发联合文件哈编字(77)43号《关于下达1978年劳动工资计划的通知》。
本年底,据木兰县统计,从1968年至1977年,安置哈尔滨知识青年1572人,分布在9个生产队和16个林场。
本年,哈尔滨市知识青年22人到嫩北农场落户。
本年,市知青办下发哈知发(76)9号《关于转发省委知青办“关于纪念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8周年的通知”的通知》。
本年,大批学生初、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学的开始留城,等待劳动部门分期分批地安置工作,加上从农村返城的青年,待业青年人数剧增。青年就业安置工作出现了很大困难。哈尔滨市道里区劳动部门尽了最大努力,全年安置待业青年6089人,其中自谋职业和介绍临时工3162人,安置固定工2927人。在道里区的招工单位,16个集体所有制企业,招工2327人,14个全民所有制企业,招工570人。
1978  
3月10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1978)第5号《关于拨付1977年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经费的通知》,指出,1977年各单位自办青年农牧场,接收安置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已基本结束。
5月,在哈尔滨市郊区插队的天津知识青年3300人,除了不在点的青年外,都填写了身体检查登记表,等待体检。其中香坊区已于4月1日体检了182人,除4人无病不能办理外,其余178人均拟病返津。
6月16日,市知青办请示,预计动员任务7000人。力争省国营农场给我市安置1000人;松花江、绥化两个地区厂社挂钩安置1000 人;郊区安置3500人(自办五七农场安置1500人、插队2000人);外县自办农场安置1500人。
7月12日至18日,黑龙江省城镇待业人员安置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指出,黑龙江省通过招生和补充职工自然减员共安置 20万人。到1979年底尚有待业人员40万人。要求广开门路,积极安置城镇待业人员。
8月15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8)11号《哈尔滨市1978 年知青上山下乡动员工作意见》,指出,我市自1968年以来,已有312000余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今年我市有应届高中毕业生23000 人,除升学、留城外应动员下乡4100人,往届应下乡未走的有3000 人,共有7100人要动员下乡。8月末开始,10月底基本结束。
9月12日,市安置办下发《关于下发1978年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计划的通知》。
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丁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上山下乡运动“缺乏整体规划,知识青年工作路子越走越窄,下乡青年中的不少实际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11月13日,市知青办印发第二期《情况反映》,指出,近3个月来因病返城的下乡知识青年急剧增多。从1974年至1977年,因病和家困的返城知青共4711人。去年全年受理病返材料1870人。到今年11月上旬收到下乡青年病返材料11000多份。
11月20日,省知青办、财政局下发龙知发(78)14号、龙财预字(78)第37号《关于1977年城镇知识青年下乡补助费支出决算的批复》,指出,1977年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经费定为 2021000元,以及延期七年已拨1800000元,不足的221000元现予补拨。
11月23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78)14号《关于老三届遗留的毕业生作为社会劳动力安置就业的通知》,指出,根据市委指示,对我市市区1966年至1970年5届遗留的中学毕业生不再动员上山下乡。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逐步进行安置,举办大学分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为更多的城镇毕业生创造升学和就业条件。
12月29日,市委知青办下发《关于印发知青慰问画的通知》。
本年,市委下发哈发(78)146号《批转市委知青办1978年知青动员工作报告》。
本年,据哈尔滨市平房区统计,1965年至1978年共接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2119人。其中有天津知识青年714人。从1971年至1978年,除按规定留城外,共有9146名知青逐年分批上山下乡,到各国营农场、生产建设兵团、各县农村和郊区插队落户。
1979
1月1日,市委、市政府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赠送“国家领导人年历”。
2月8日,市劳动局下发哈劳字(79)15号《关于从郊区知识青年中招收全民、集体所有制固定工人的通知》,同意从我市郊区招收94名哈市下乡知青。
2月15日,市知青办下发《关于统筹解决我市知青问题的意见》。
2月,市知青办与统计局下发哈知青字(79)1号《关于对全市在乡青年进行调查的通知》。
6月23日,市知青办哈知青字(79)第14号《关于请求拨给部分国营农场指标的报告》中指出,基于我市安置能力有限,考虑到有些知识青年要到国营农场或前往投亲,特请求省尽量在就近的国营农场拨给我市500名指标。
7月18日,市委给省委《关于国营农场下乡知识青年病、困返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紧急请示报告》中指出,接到省委3月31日停办的紧急通知的当时,病返已经体检合格的有4500人,困返审查合格的有520人,收到病返材料未经体检的有17966人,对这批22986 人的材料进行了整理封存。我们认为这是遗留问题,需要商调办回,因此进行请示。
7月25日,市畜牧局下发哈畜发(79)第47号《关于当前五七青年农牧场形势的调查报告》,指出,1973年以来,先后在郊区办了 102个集体所有制的五七农牧场。共安置下乡知识青年14000人,到现在除招工、升学、参军、接班和病返走的,剩下7467人。根据市委1974年底对知识青年招工的意见,符合招工条件的有4719人, 还剩下2748人。
7月31日,市委召开安置待业青年就业动员大会,传达了中共中央(1979)51号文件。
8月10日,市安置办在《当前我市安置待业靑年就业工作进展情况》中指出,应届高中毕业生除一部分升学外,约25000人不能升学;初中不能继续升学的约20000人,共45000人。不能一时都安置,要管理起来。
8月,市知青办下发《当前我市待业青年就业情况》。
9月15日,市委、市政府从12日至15日,召开全市统筹安置知识青年工作会议。会议上学习了华主席在接见部分省、市、自治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代表时的重要讲话;传达了全省统筹安置知识青年工作会议精神;讨论了李剑白的总结讲话;介绍了部分单位的经验。会议指出,从去年10月开始截至今年8月末统汁,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通过招工、退休补员共安置128500 多名待业青年就业,现正在办理招工手续的还有185000名。与此同时,各个区通过扩大街委生产、生活服务事业,兴办了 325个生产、服务厂和劳动服务公司,给54000名知青广开门路。
9月24日,哈尔滨市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关于对我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估计,自1968年毛主席发出号召后的十几年来,我市先后动员了 315000多名知识靑年上山下乡,现在仍坚持在农村和边疆的还有185000人。其中国营农场90000人,插队61000人,自办农场25000人,投亲10000多人。裉据中发(1978)74号文件精神,我们统筹解决知识青年问题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坚持“四个面向”原则,从发展生产和解决为人民生活服务事业入手,紧密结合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劳动力结构,与加快四个现代化培训后备力量结合,与建设工农商联合企业结合,广开城乡安置门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安置好城乡知识青年,以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需要。
10月16日,市委下发哈发(1979)299号《批转市委知青办“关于1979年我市应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动员工作的报告”》,指出,我市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31000人,初中毕业不能升入高中的20000 人,77届没有升学的和中途退学的学生10000人,共有60000人左右。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和“四个面向”的原则,除一部分升学、按政策留城外,约有10000人应动员下乡,加上往届应下未下的5000人,约有15000人左右。没有升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留城条件的,办理留城手续;年龄小的,暂不动员下乡,达到下乡条件时再动员。
12月份,市知青办填报《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月报汇总表》, 指出,全市动员知识青年下乡607人,落实362人。
本年,市委下发哈发(79)299号《批转市委知青办关于1979 年应届毕业生动员报告》。
本年,据哈尔滨市香坊区统计,从1964年至1979年,共动员知识青年下乡37200人,从事务工、务农和技术工作;从事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和被选拔为国家干部;也有被招工、升学、参军等,还有在农村成家立业扎根农村的。
本年,据哈尔滨市平房区统计,从1976年至1979年按照中共中央(1973)30号文件的规定,“病残不能参加劳动、独生子女、多子女身边只有一个子女、中国籍的外国人的子女”不动员上山下乡。哈尔滨市平房区留城知识青年共5018人。1973年至1979年,本区共办理返城青年5506人,其中仅1979年就有4860人返城。
本年,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当年黑龙江返城青年达10050人。天津知识青年大部分返回天津,剩余95人与当地青年结婚,在哈尔滨太平区落户。根据就地安排的原则,95名天津知识青年分别安排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
1980
1月3日,市知青办下发《李剑白同志在全省知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言》。
1月23日,市委知青办形成《关于哈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情况》,指出,自1968年以来,全市66届至79届共有中学毕业生572029名,先后动员上山下乡31720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 55.4%。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8、1969年,动员66届至69届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这4届毕业生共有147200 人,其中121498人上山下乡,占毕业生总数的82.8%。70届毕业生44300人,大部分留在市内分配,只有2869人上山下乡,占本届毕业生总数的6%。第二阶段是1971年至1977年。1971年至1974年上半年,由于受1970年政策的影响,大量知识青年不愿下乡,动员下乡出现低潮。1974年10月开展了知青工作大会战,动员工作出现高潮。71届至77届共有295568名中学毕业生。几年来共动员187968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占这几届毕业生总数的63.3%。第三阶段是1978年和I979年。1978年国务院召开了知青工作会议,对知青政策进行了调整,实行“四个面向”,允许选留,允许从毕业生中直接参军和升学。因此,在78届23036名中学中业生中,留城19280人,下乡3756人,下乡人数占毕业生总数15%。1979年共有高中、初中毕业生60000人,到年底下乡111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8%。全市仍有9000人属于动员对象,需要动员上山下乡。随着国民经济好转,近几年来,有129618人被招工(或接班)回哈。其中 1977年前招工25033人,1978年招工36137人,1979年招工68448人。此外,71320人因病、家困而返城(其中,1979年因困返城48000人)。此外,还有几万名知青从农村升学、参军。到1979年末,哈市下乡知青仍在农村的有59739人。其中在国营农场的29000余人,郊区自办农场5170人,郊区插队5569人,外县插队或投亲20000余人。
2月20日,市委知青办公室下发《1979年知青工作总结,80年一季度工作安排》,指出,1979年共受理病、困返城材料66000份 (包括上年遗留的21600份),经审理复检批准符合条件的48964人。其中病返46794人,困返2061人。中国籍外国人子女和落实政策等其他原因返城的109人。截至年终,动员应、往届毕业生上山下乡 1100人。对在外地安排不当、分散插队育年,办理了转点手续1600多人。其中转点到郊区自办农场的1500人,转点到郊区插队的100 多人。目前郊区尚有已婚下乡青年993人,其中哈市占40%,天津占60%。入冬后对400多名有各种困难的已婚青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助,补助经费达21000多元。积极推广支持自办农场,已经有22个单位得到批准,拨给发展生产扶助资金1843000元。1980年一季度除做好留城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下乡工作。
3月12日,市知青办下发《给郊区下乡已婚青年建房补助费的意见》,指出,凡户籍关系在郊区农村的下乡已婚青年,住房应从青年点空房解决,解决不了的,可按每人300元标准发给建房补助费。
4月7日,市知青办提出《关于78至80届毕业生实行选留的意见》。
4月,省委原柳河五七干校撤销后,改名为黑龙江省柳河农场,隶属于哈尔滨农场管理局。1981年7月2日,移交给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办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6月,哈尔滨市香坊区知识青年办公室与劳动科合署办公。
8月31日,市知青办、市劳动局下发哈知青字(80)第19号、哈劳办字(80)第5号《关于知青办与劳动局合署办公后有关知靑工作机构设置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关于“把城乡两方面安排知识青年的工作,逐步地从领导、任务、政策、经费和机构上统一,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纳入劳动就业的轨道”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知青办与劳动部门合署办公归属政府序列,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指示,是符合我市实际倩况的。准备撤销知青办原秘书处、宣传动员处、安置教育处和信访接待处。拟成立综合计划处、城镇知青集体企业处、农村知青集体企业处和财务物资处。
9月,哈尔滨市南岗区知青办公室并入劳动科。
同月,截至本年9月底,哈尔滨市知青除少数在当地安排工作,与当地人结婚外,其余大部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都已返回哈尔滨市。与此同时,天津市知青在哈尔滨市由岗区插队的590人,除个别与当地青年结婚外也都返回天津。
12月,哈尔滨市太平区统汁,从1968年至1980年,本区共有40151名知识青年到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国家拨给每个知识靑年下乡生活费120元,建房费200元。1969年东风、民主两乡有天津知识青年1551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形式有两种:一是集体插队,建立青年点;二是投亲靠友,单独插队。1980年末,太平区知识青年下乡工作停滞。根据政策规定,对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准予留城,从1970年至1980年,太平区知识青年留城共23393人,接收返城青年7553人。
本年,哈尔滨市平房区因各种情况返城的知识靑年达到10366人,占全区下乡知识青年的90.9%。
1981
1月5日,市知青办下发哈知青字(81)2号《关于启用“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的通知》,指出,市知青办与市劳动局合署办公。将原“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印章作废。启用“哈尔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印章。
1月21日,市劳动局、知靑办发哈劳社字(81〉6号、哈知青字(81〉4号《关于解决下乡插队青年户粮关系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目前在农村插队青年有3000多人,主要是青年没有家长或有家长而没有工作单位的插队或自办农场的未婚青年。可凭在哈市居住时迁出的户口和哈市青年下乡登记表由直属县团级(区属知青办)家长单位审查并填写返城登记表,一并报市知青办审核,由公安部门落户。
11月25日,随着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劳动总局、国家知青办呈送的《关于国务院知青办和国家劳动总局进一步合署办公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为了加强城镇劳动就业的统筹管理,国家劳动总局成立就业司,由国务院知青办和国家劳动总局的有关人员组成,把知青场队工作及插队知青遗留问题统管起来。国务院知青办的牌子对外继续保留,工作重心转向处理上山下乡的遗留问题。至此,历经20余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7-5-14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41500多字的《大事记》全部弄好。为了便于阅读,除在原栏目下继续登出外,单独发表。

祝知青母亲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7-5-14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宝泉岭老顽童的辛勤工作。使我们对知青上山下乡历史有了全面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7-5-14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7-5-1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宝泉岭老顽童的介绍,辛苦了! 祝您春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7-5-14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足迹,浩大的工程。辛苦了各位付出努力的知青战友们。1968年5月8日是文化大革命中哈尔滨第一批老三届下乡的日子。我终生难忘。上山下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从1955年就鼓励支持号召实行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是解决反帝反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措施,也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壮举。共和国有今天,有我们的血汗,我们无怨无悔。我们的奉献与牺牲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肯定,我们的墓碑上会有后代人热情的眼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7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