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508|回复: 76

随我逛北京-首都博物馆【京津冀古代生活展】2-1

[复制链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贝西 于 2017-3-23 07:43 编辑

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同时在三馆开幕。展览共包含600件(组)文物,集合了三个博物馆的文物优势和特色,突出表现吉祥文化的主题。展览分为“居家篇”“艺术篇”“礼仪篇”,其中“居家篇”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艺术篇”和“礼仪篇”分别在天津博物馆与河北博物馆展出。此次三地博物馆协同办展模式创新的同时,也进一步激活了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文物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都博物馆馆藏的民俗文物,特别是馆藏的几千张丰富多彩的民间年画,在该馆设置了“居家篇”,重在烘托古人“结庐在人境”的生活理想。

  展览从庭院春秋、室内陈设、娱乐休闲三个部分来体现这一生活理想。

  “庭院春秋”部分营造了北方典型的建筑四合院的氛围。四合院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的理念。“四合”即东西南北四面的房间围合在一起。“合”与“和”相通,“和”与“谐”相连。展览通过展示一家人在四合院中其乐融融的情景来展现生活理想——小小的庭院就是一个家的小世界,是一个家族团聚的乐园。

  “室内陈设”部分通过正房、书房两个场景展开。其中正房的陈设凸显了主人地位的尊贵,以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理念;而书房的陈设则强调了人的修养是心灵的一扇窗,突出了文化的氛围。展览的背景烘托特意展示了明代文人笔记中对书房外环境的描述:“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面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文字与图释效果相辉映,带给观众更多遐想的空间。

  年画在“娱乐休闲”部分有突出的展现。民间年画是对古人生活理想的生动呈现,如首都博物馆藏清代杨柳青年画《满堂富贵》,充分揭示了金玉满堂、吉祥富贵的展览主题,更让观众在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中体会到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特点。

  探妙知天工

  古人于生活中不断探索的美、提炼的美、创造的美,最终体现在各种生活器物以及寄托内心情感的书画等艺术品中,它们也是古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天津博物馆展出的“艺术篇”,汇聚三地馆藏艺术精品,从艺术品产生的“理想意境”,到创造艺术品的“工匠精神”,以致“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深入揭示了京津冀三地古代艺术品产生的根源、基础以及成就。

  从最初的基本生存,到文明的发展、艺术的兴盛,古人对美的追求,由“器完不饰”至“文质彬彬”,充分体现了孔子主张的“文质兼备”的理念。“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从家庭到个人,古代艺术品都赋予了深层内涵,传统的吉祥图案在不同材质、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充分表现,成为护佑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工匠精神,让艺术的创造在既有的规制中不断突破、完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绘玉石等器物的制作,南宋理学家朱熹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正如清乾隆朝制玉达到高峰,自然少不了一批技艺超群的宫廷玉匠,他们创造了经典的“乾隆玉”,举世共推崇,雅俗同玩赏。所以在“艺术篇”这一部分,从汉代的《羊灯》,到宋代的《墨梅图页》;从明代的《嘉靖款五彩鱼藻纹盖罐》,到清代的《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熏炉》,展览重在通过展示古人对器物的形象营造、纹饰营造以及在这些方面的精益求精,来彰显古人对美的追求。

  京津冀地域辽阔,它是京畿重地,作为全国的中枢,有亭台宫观、八方通达的万千气象;它是民族融合的舞台,作为南北方融合的前沿阵地,有百川朝海、四方聚物的多元文化。如今,展览打通了三地博物馆的展厅和库房,让古今对话,观众是否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响,以及京津冀一体化逐渐加快的步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的主题和三地互动的策展模式,无疑源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从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具有客观原因及历史渊源。自古以来,京津冀三地便因地缘关系紧密相联——周代起,京津冀区域文化开始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京津冀区域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舞台;金代,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皇权一统天下,京津冀区域进入“一体化”的行政管理发展阶段;元明清,京津冀作为京畿之地,以皇都为中心,辐射周边,三地进一步形成了相互依存、依赖、共生、共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自然地理的相邻,促进、形成了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相似性与共性,更进一步形成了三地文化发展的一脉相承,并表现在北方区域文化的相似性、围绕都城形成的主流文化与宫廷文化的特色、浓郁的相近的民间文化特色等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7-3-2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3-28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