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08|回复: 5

网上联欢会专稿6 (1478)春节听相声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7-1-3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联欢会专稿6

(1478)春节听相声

        春节年年过。年年春节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项目是看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和世界直播的“春节联欢会”。
       我说的“春节听相声”专指上个世纪60年代初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我过春节印象最深的感受是守在收音机前,听侯宝林等大师说的相声。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机会到剧院观看相声演出,电影也没有相声方面的影片,只能在收音机旁边听边笑。现在的电视台的春晚节目,虽然也有相声和由多人表演的类似相声的小品,但像马季说的《宇宙牌香烟》等脍炙人口的节目不多了,很多是边听边忘。
       儿子知道老爸爱听相声,发给我几个电视漫画制作的传统相声,我看了,唤起我对青少年时的回忆,非常开心。这里分两次转发刘宝瑞说的两个段子《黄半仙》和《日遭三险》,上传网上,让大家分享开心。

       上网查阅:刘宝瑞1915年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寒,曾向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拜张寿臣为师,学说相声。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音,开始崭露头角。1940年从济南回北京,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声誉鹊起。后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单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声艺术介绍给予港澳观众。 解放初期,他回到北京,参加中国曲艺团,后调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担任艺术指导。刘宝瑞好学上进,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善于借鉴吸收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许多名段子已成为曲艺界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刘宝瑞的代表作之一、单口相声《连升三级》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同时被译为英、 法、日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1968年刘先生在北京病故。
  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先生临终前两个小时还在接受批斗。主持批斗的人问:你知道王光美是什么人?答:是美蒋特务。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答:我是从一封信上看到的。批斗的任闻声大喜,忙追问:是封什么样的信?答:是《人民日报》给全国人民的公开信……这是先生一生抖响的最后一个包袱。

  知识链接(根据网文整理): 
  相声早在宋代就有,原来的名字叫\"象生\"或\"像声\",是仿学口技滑稽表演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十五回里曾提到,薛宝钗见她哥哥薛蟠给她作揖赔情,就笑着说:\"你不用做这些象生了!\"说明这种民间曲艺是源远流长的。但是,从帷幕里表演的\"暗象生\"发展成面对观众表演的\"明相声\",却是近一百二十多年的事。见于记载,首先在北京地场上说单口相声的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的张三禄,接着是京剧丑角演员朱绍文(1829-1904),为生活所迫,改行说了相声。朱为了肚子不顾面子,整日在露天地演出。他在手里敲打的两块竹板上刻着两句诗\"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发泄他的满腔愤怒。观众们随之都亲呢地管他叫穷不怕先生。就这样,\"穷不怕\"成了他的艺名。  他演出前,先用右手攥着一把白沙子往地上撒字,边撒边唱自编的\"太平歌词\",等观众聚拢来围成一圈后,才正式表演。他有时学唱京剧,有时讲解字义,有时说笑话和单口相声。后来感到一个人说太单调,就和学生们互相问答,一捧一逗,逐渐演变成对口相声。传统相声中的《改行》、《大保镖》、《黄鹤楼》等,都是他的创作。
  相声的发展从张三禄算起,共经历了七代。如果每一代找出一位演员做代表,七代人是这样师承下来的:张三禄(第一代)--朱绍文(第二代)--徐有禄(第三代)--焦德海(第四代)--朱阔泉(第五代)--侯宝林(第六代)--马季(第七代)。
       传统相声:一般将解放前的相声段子归类为传统相声,也有认为在创作结构上符合传统相声结构的相声叫传统相声;在内容上对清门相声和市井相声有很明显的区别,表演形式上要求两人穿长衫,逗哏带折扇,捧哏立于桌后,桌上置小毛巾,醒木。不可以再有其他道具。  现代相声:一般将解放以后创作的相声段子归类于现代相声,内容上没有清门和市井的区别,但有明显的歌颂和讽刺的区别,改革开放后由于电视传媒的兴起,现代相声的内容在时间长度上受到限制,娱乐性方面受到其他文艺形式的冲击,逐步变得肤浅,快餐化了。表演形式上也没有传统相声那么讲究,显得丰富多彩一些,现代电视小品就是由相声夸大演绎而来。  
  相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把口技中的\"杂学\"、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评书中的\"贯口\"、莲花落中的\"太平歌词\"和滑稽二黄中的诙谐表演等等,加以吸收融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按照相声演员们习惯的说法,就是讲究\"说\"、\"学\"、\"逗\"、\"唱\"。  (1)说。说灯谜、对联、酒令、字意、绕口令、俏皮话、反正话、笑话等。  (2)学。学人言、鸟语、市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各种表情姿态。  (3)逗。甲、乙二人装成一客一主、一智一愚或一正一反,插科打诨,抓哏逗趣。  (4)唱。演唱无伴奏的弦子书、民间小调、太平歌词;学唱京剧、地方戏并作滑稽表演。 表演对口相声时,甲是逗哏的,乙是捧哏的。逗哏的主要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摹拟各种人物,发表褒贬评论;捧哏的对逗哏的叙述,不断提出疑问,展开辩论,或加以发挥补充,以增加喜剧气氛,使听众发出笑声。 相声的结构是三段体。一般分为\"垫话\"(即开场白)、\"正话\"(主要正题)、\"攒底\"(结尾)。\"攒底\"应该在酣畅的笑声中嘎然而止。\"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相声中\"攒底\"是很重要的。
  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人们熟悉的侯宝林(1917—1993)北京人,满族。相声界开创性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侯宝林对相声艺术有三大主要贡献,首先是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其次是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第三是创作、整理和演出了30余段堪称精品的经典性相声节目。在60年的艺术生涯里,他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使相声达到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
  侯宝林在自述里说:“1949年北京刚解放,我给毛主席第一次说相声,就发现他很爱听相声。后来,又一次我给他说相声时,我从后台看见他老人家坐在藤椅上,手臂上挽着件雨衣。前边的节目演完,毛主席站起来想走了,但当他看到我和郭启儒出场时(当时没有报幕员),就挽着雨衣又坐下了,这对我是莫大的鼓舞。有时,我在小范围里也给毛主席说相声。我给毛主席一共说过一百五十多段相声,我在说唱团只说过一百段左右。有些段子在外边已经不说了,像《字像》这个段子,需要白沙撒字,在舞台上由于不具备条件,说起来很困难。但是我给毛主席就可以说了。我们坐在地板上,地板很干净,我们就边写边说。有些段子在外边该不该演,能不能说在拿不准的情况下,我们也给毛泽东说。所以毛泽东听我说相声听得最多。我觉得毛泽东最喜欢的段子是《关公战秦琼》,因为这个段子他点过,当场要求重演。别的段子像《戏剧杂谈》、《戏剧与方言》、《改行》等,我们都给毛泽东重演过。惟独《关公战秦琼》这段子,我们刚说完,毛泽东说:‘再说一次。’他喜欢听《关公战秦琼》。 毛泽东喜欢听相声,我们又在他的指引下力求说好相声。我们从毛泽东著作中学习他老人家使用语言的方法。毛泽东非常讲究语言艺术,他使用语言可贵之处就在于变化。比如一句俏皮话,过去是这样说的:‘老太太的裹脚条子——又臭又长。’这句话的打击面太大了,把所有老太太都得罪了。毛主席就把这话改为:‘懒婆娘的裹脚条子——又臭又长。’前边加一个‘懒’字,就给‘又臭又长’定了性。还有一个成语,叫‘揠苗助长’。这个‘揠’(音ya,讶)字很多人不认识,念成‘晏苗助长’。毛泽东把它改成‘拔苗助长’,我们一听就懂了。我们学习毛泽东这种使用语言的方法,在相声中学着改些词句。再有,毛泽东著作中有很多讽刺语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把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的相声艺术也学习毛泽东的讽刺语言,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正确的讽刺。相声是离不开讽刺的。”
  1975年1月,四届人大开会期间,正在干校改造的侯宝林接到命令:为病中的毛主席录制相声。据说是因为会前工作人员把人大代表的名单送到毛泽东主席那儿,毛主席翻着名单,找到姓侯的那一栏,问工作人员这次有没有侯宝林哪?工作人员一听主席这么问,说赶忙纠正赶忙纠正。接着就把侯宝林找了回来。
  从1965年10月侯宝林最后一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到1975年在中央电视台录像,时间过去整整十年,最终录制了10 个大段和2个小段相声。这就是现如今,中央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侯宝林、郭全宝对口相声录像的来历。        
  关于侯宝林的趣事有很多。据说他同一批艺术家有一年去美国访问,当地记者问他,说里根是演员,在美国他当了总统,你也是演员,在你们中国你可以当总统吗?侯宝林马上回答,你说里根嘛我可知道他呀,他在美国就是一个二级演员嘛,我跟他可不一样啊!我可是我们中国的一级演员哪!一句话,弄得哄堂大笑。他以中国式的机智和幽默回答了外国记者一个刁钻的问题。说侯宝林是一代宗师,不仅是他的艺术成就方面达到高度,更因为他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侯宝林让相声从难登大雅之堂的段子变成了既文明又富有教育意义的语言艺术,他让相声艺术推进到俗中见雅的新阶段,而他自己的成就正是这个领域的标志。侯宝林最记挂的是无数喜爱他的观众。1993年2月4日14时42分他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还在录音里给观众留下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听众,尊敬的观众,侯宝林将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马季的印象中,毛泽中最喜欢听《拔牙》这个相声,他当年给毛泽东演过五六次,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告诉马季说,你们不去的时候他让我们放这个段子听。这个让毛泽东百听不厌的相声,是揭露江湖医生骗人伎俩的,或许可以说毛泽东比较喜欢听言之有物的讽刺类相声,而不是一味歌颂的相声。  而此时在中南海外,讽刺类相声已经是动辄得咎,待遇远远不如歌颂类的相声。 颇有古文造诣的毛泽东还喜欢听有一定知识含量的传统相声,侯宝林为了给他说出点新东西,就阅读了大量的古书去创作,效果不错。 文革后期,毛泽东心情沉重,工作人员要求马季,你们不要说教育性的相声,毛主席不需要你们教育,就说逗乐的,外边不能演的在这里都可以演,主要是让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放松和休息。
  在“文革”后期的七十年代,国务院文化组和后来的文化部,一度开展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抢救”工程。
  1975年初,一年前患了白内障、却因其未成熟不能手术的毛泽东,深感近乎失明的痛苦。为了调剂精神生活,他想听听音乐,只是他指明要听中国传统曲艺和戏曲,以及古典诗词。前后总共约100余首根据古典词曲改编录制的歌曲,显然博得了毛泽东的喜爱,成为了他当时患白内障眼疾期间聆听的极其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音乐作品,并一直陪伴到他去世。据当年东方歌舞团演奏员、古典诗词箫的伴奏者张晓辉回忆,现存放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这些古典诗词录音磁带上,记有工作人员按毛泽东喜爱程度随手做下的记号。“毛泽东特别爱听的曲目盒子上画有“○”型字样,在岳美缇演唱的岳飞《满江红》、蔡瑶铣演唱的张元《贺新郎》、杨春霞演唱的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磁带盒上,就画有○型铅笔字样。另外在岳美缇演唱的萨都刺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计镇华演唱的《渔家傲》、方洋演唱的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等作品上都留有不同的记号。据1975年暮春至当年9月在中南海给毛泽东读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回忆,在她初见毛泽东的当夜,“在诵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诗后,他竟站了起来,在工作人员的扶持下,绕着游泳池大厅的南半边,走了一大圈。……伴着播放的‘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张元?《贺新郎》)的昆曲节拍,口中低吟,快步疾行。”另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在董必武逝世时他非常难过,让人将《贺新郎》录音整整放了一天。“过不了几天,毛泽东就把《贺新郎》词中的最后两句改为:‘君且去,休回顾’,让录制组重录,说是原来的两句‘举大白,听金缕’太伤感了。”  
  在毛泽东恢复了视觉以后,又把艺术效果较好的词曲,通过按照录音让演员对口型的方法,对演唱进行了录像,而且还套拍了一部电影,以便毛泽东在大屏幕上观看。 古曲诗词后来也成为了国家招待重要外宾的演出节目。为抢救传统戏曲剧目,北京电影制片厂,设置了一个电视录像摄制棚,抽调了一部分导演和摄制人员,并从“牛棚”和“五七”干校中找来中国京剧院的李少春、李金泉、赓金群、高盛麟,北京京剧团的洪雪飞、万一英、侯少奎,及上海的方洋、刘异龙等著名的戏曲演员,尝试性拍摄一些传统戏曲折子戏的录像片。如果说录音工作的难度在于改编和听辩,那末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莫过于要说服那些在“文革”初期,因演“旧戏”屡遭迫害而心存余悸的著名老戏曲演员,现今披上戏装,在摄像或摄影机前声情并茂地重演这些“毒草”。经过该组工作人员无非是“戴罪立功”之类诱吓并重的反复劝说,尤其是先从京剧“样板团”中,抽调了像蔡瑶铣等主要演员,尝试性进行昆曲《思凡》、《游园》、《琴挑》等折子戏的示范性录像拍摄,证明不会给这些名家带来祸患后,录像工作又集中了李和曾、关肃霜、张世麟、厉慧良、张美娟、俞振飞、方传芸、王芝泉等京昆名家,终于得以展开。 到1976年初,为了让眼睛复明的毛泽东观看他喜好的旧戏,不仅加快了录像的拍摄进度,并拍摄成为电影,于是拍摄扩大了范围。除北京电影制片厂外,又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工农兵电影技术厂又各自专设了一个摄影棚,进行传统戏曲舞台艺术片的电影摄制。该项工作一直持续到“四人帮”倒台之后。其间对此工作是否继续?进驻文化部的清查小组进行了请示,经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同意按原计划继续得以进行。因此,这项工作直至1977年此项工作方告一段落。
  1996年5月开始,天津广播电视学会、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开发中心开始联合录制《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一卷集锦一共有49集近百段,现在舞台上屡见不鲜的《口吐莲花》《闹公堂》《大上寿》等诸多节目,当时让观众们算是大开眼界了。1997年下半年,第二卷《中国传统相声集锦》完成录制,共89集169段。两卷集锦中,段子90%以上是第一次出现在电视中,绝大多数‘鲜为人知’,演员岁数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近耄耋。每一个来录制的演员都有几十年的舞台经验。





来源: 网上联欢会专稿6  (1478)春节听相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冰花 发表于 2017-1-30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大鹏哥的帖子,多少知道了一点相声的知识。
这个相声也好听,经过漫画制作,听着、看着更有意思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7-1-3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鹏兄的介绍。听相声看精美视频,祝你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7-1-3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7-1-30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新春阖家幸福,大吉大利!快乐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7-1-31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9 08: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