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207|回复: 2

白桦林里哈青人------一次探亲假

[复制链接]
付耀武 发表于 2016-8-2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探亲假
                       高羽时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18F.tmp.jp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190.tmp.jpg
简历:哈尔滨知青。1966年8月8日下乡至黑河哈尔滨红色青年农场。兵团组建时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独立一营二连炊事班。1970年夏,放牧班。1971年4月调入兵团炼油厂。现居住青岛
               
我是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下乡到哈青的。哈青虽然远在祖国的边疆,可也不是世外桃源。看到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文革一阵阵掀起的大潮,我们的心也动了。虽然我们距离哈尔滨、北京是那么遥远,但心早就飞走了,飞回了哈尔滨,还偷偷地飞向了北京。我和曹凡等一些战友们商量好了,以探亲假的名义,到文革的大潮中见见世面。我们的第一次探亲假竟然批准了,于是,在1966年的10月末或11月初,我们这批20多人走上了回家的路。   
到哈尔滨探亲,必须先到黑河住上一个晚上,还要看看第二天有没有到嫩江或者北安的大客车。路上少不了遇到各种情况,得准备吃的,临行前炊事班烙了好多发面饼以备我们路上吃。
    离开哈青当天我们就到黑河,住在黑河一个旅店里。旅店不提供就餐,卖的饼干又干又硬,也没有任何菜。我们就着“布留克”咸菜和白开水,吃下又干又硬的饼干。服务员大姐看到了说,“你们就吃这个?”说着她流下眼泪。
     第二天晚饭时,我们没有再吃饼干而是把自己带来的发面饼拿了出来。当我们刚把饼拿出来,旅店的大姐就端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大米粥进来了。想必大姐是算好了时间,要不怎么那么准时呢,不早不晚刚刚好。那久违了的大米粥,我们下乡几个月来还未曾见过一粒米,没有吃过米饭,也没有喝过大米粥。想想看,那时大米多金贵呀,每月每人只有2斤大米,平日家里舍不得吃,只有过年才可以吃上一二顿解解馋。那天下午大姐休班,那个下午她只忙着一件事——煮大米粥。大姐是用自家小锅煮好一锅倒在盆子里,然后接着煮,也不知煮了多少锅,我们也是二十几个人呢。大姐亲自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碗粥,喝着飘着米香的大米粥,暖暖的,一直暖到心窩里。
    第二天到达北安,我们却遭遇了没有旅店住的尴尬。也许是农闲时节,出来采集年货,或是走亲访友的人增多了的缘故吧,我们问了几个旅店都已客满。天渐渐黑下来,凛冽的寒风吹透了我们的棉衣裳。正当走投无路时,记不得是谁把我们领进一所幼儿园。
    幼儿园里是一对老俩口打更,他们俩话不多,衣着朴素,一身黑布衣裤。他们默默地为我们烧火炕,烧热水洗脸洗脚,我们舒舒服服躺在小火炕上,仿佛又回到童年,回到父母身边。我们美美地睡了一觉,那一觉睡得踏踏实实,不用担心起来晚误了火车,也不用惦记着早起烧水,热饭,老俩口准时唤我们起床,并把我们的饼腾好。
    待我们出门时,他俩又像送自己出远门的儿女一样,把我们送到大门外,他们站在寒风中,一直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回到哈尔滨以后的一天晚上,我回到家看到曹凡留的纸条,通知我第二天去北京。在北京,我们仍然是集体活动。无论走到哪儿,都排着队,都穿着灰色棉衣、棉裤,无论男女都戴着长毛帽子,我们走在路上,人们就像看外星人一样好奇地看着我们。几个十四五的小男孩甚至跟在后面跑着,喊着:“瞧,他们吔!瞧,他们的大长毛帽子吔!瞧吔……”当时他们和我们绝对想不到,二、三年之后他们或许成为我们的一员,成了我们的知青战友呢。
    我们排着队去天安门广场,远远的看到围着一圈人,走过去一看,是广播说唱文工团演员在演节目。一位穿长衫,围着围巾一副“五四”青年的打扮的演员,在朗诵姚文元的文章,我只记着那句,“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向西走去。”
    晚上是我们自由活动时间。一天晚上,曹凡把我拉出去,悄悄对我说,我们出去一趟。去哪儿?她神秘地一笑,到了,你就知道了。
    看来,曹凡早就有所准备,我们没费多少劲,就来到了中南海!还没等我们靠近近中南海的大门,警卫人员把我们拦住了。曹凡说,我们就是想看一看,就在门口站一会儿。人家说有规定,门口不许站人。我们退到一边,过了一阵子,我们又靠到门口,警卫员问,你们怎么又来了。这回曹凡抓住时机赶紧向他宣传,她讲到我们如何如何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我们如何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如何到北京……曹凡是性情中人,说到动情处她泪流满面。曹凡说,来北京最大遗憾是没能见到毛主席!我们只想在这儿,如果能看到主席的车经过,能看上一眼就行。警卫员说,首长很忙现在正在工作,你们还是回去吧。我们又躲在一边,看了一会儿,并没有汽车出入……
    我和曹凡还参加了一次批判会,听说批判的是一个大人物,一进会场才知道批判的是历史学家翦伯赞。翦伯赞被几个人押着走到前面,他低着头,始终低着头,看不清他的模样,会场上群情激昂,人们挥舞着手臂,高喊着口号……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探亲假”,无论在哈尔滨还是北京,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到处是震天响的口号,只下乡短短的几个月,一切都变了,变得我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8-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对往事的回忆很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6-8-26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4 2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