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明让我看录像,说要做一个agv车,我就和他一起看视频。这里面的车好多呀,真的可以有车来车往来形容,但是我关心是车的结构,这样我们就开始找其他录像了。终于找到一个可以看到内部结构的录像。我仔细看了几遍,这时基本按照他的原来画出示意图,从原理上,我感觉挺好,这样我们就是按照这个开始设计了。 这就是第一台,也就是我至今最满意的一台了。 这台agv车,所以功能都很巧妙,机械结构也比较合理。可是为啥不行呢? 主要就是没有和搞电整到一起去,就是这台,电子说:“你这个我控制不了呀,上升和旋转要分开呀,这样我控制就方便了。” 实际我知道,电子,还是电气都是为机械服务的,这就看你的服务水平了,这时曹骏驰就挺有头脑。他就可以控制我的小车在制定路线上行走,就是举升和旋转也没有啥问题。 但是我还是要改,这时来了一个主人工程师,他开始提出改造方案,我实际上是不舍得第一台agv车,这时工人就提出了。好多建议,要多加保护,我听了直接就不同意,我说了这工人说可以,这不符合力学原理的问题。工人说了。我可以原谅,但是要是作为上了这么多年大学的工程师我不能同意。 这样是过定位,就是谁说的都行,你可要想一想,这行吗? 他竟然说了句我都无语话,这个张工说:“人家德国还在一个轴上装了四个轴承来固定呢,这说明人家做啥精度高,只要我做的精度高就没事。” 最后他说;这是李艳梅的决定,我看了张工一眼没有说啥。我去找李艳梅了。我把电脑打开,找到了过定位定义。李艳梅看了后说:“这样呀,支撑多了反而不好呀,那我也不懂呀。”就这样没事了。可是这张工回来后还是要我改成他说的样子,我就是把滚动丝杠换成普通丝杠,虽然他走了。但是那时图纸已经发现去了,我也不能改变了。就是这样第二台就是诞生了。我看看就是一个不论不类agv车。 第三台是我去了上海看了新松的agv车,回来照着人家样子做的。我认为比较满意。 这时实验阶段出现了问题,就是停车不稳,不能解决紧急停车问题,这台我看挺好小车,就这样被扼杀了。 这最后一台小车,是大家的成果。可以说是大家都一致同意后。我就是画图员了。按照大家意图画图而已。这台最大好处是把日本的agv车动力结构。和美国的agv车有效结合起来了。但是这个车有个致命问题,就啊空间有限,床身高。体积大,由于电子的电气部分元件较多。电池占得空间太大了,所以要加大车体。 这样我们的车看着太臃肿了。外观也不漂亮。影响我们产品的外在多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