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172|回复: 4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350像瓦尔瓦拉那样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1-11-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鹏影视 于 2011-11-9 07:56 编辑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350像瓦尔瓦拉那样
       注:重发本期文稿,加了前苏联早期拍摄的电影《乡村女教师》        
                      开篇的话      
       今天是我们亲爱的共和国成立62周年的喜庆日子,在这里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老知青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联谊会知青27组的马桂兰是我敬重的一位大姐。她生于1942年。刚出生12天就被送人,由刘姓改为马姓,“马桂兰”一直叫到今天。1949年春天她在海拉尔上小学。这年冬天,养父积劳成疾病故,养母带她回了天津老家。她在村里接着上小学,1950年春,她在地里帮母亲干活时胳膊摔断了,又因水土不服患了严重的皮肤病,休学了两年。1954年遭水灾,庄稼颗粒无收,养母急得患了精神病。幼小的马桂兰顿时无依无靠。这时,她生父母一家投靠参加革命工作的二哥来到哈尔滨。他们辗转打听到马桂兰母女的下落,把她们接到哈尔滨。马桂兰在马家沟小学上了三年级。
       那是马桂兰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她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长。被推选为哈尔滨儿童公园小火车“北京站”站长。还是哈尔滨市少年宫航模小组和接待外宾小组的成员。在哈尔滨13中,初高中马桂兰是班级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委员,学生会副主席。她的理想是上师范大学,当一名人民教师。
       当时党号召年青一代学邢燕子、侯隽、董家耕到农村务农。1964年,高中毕业前夕,马桂兰带头报名下乡,和30多名同学到双城水泉公社仁义大队插队落户。1968年结婚后随爱人先后到齐齐哈尔、肇州、哈尔滨从事教师工作。退休后,加入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工作。被选为哈尔滨市女知青联谊会理事。
        应《党的生活》杂志“如歌往事”栏目之约,我曾到马桂兰家连续采访七天,录下了长达12个小时的采访记录。因篇幅所限,只写了三千余字。值此庆祝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之际,将发在《党的生活》杂志“如歌往事”栏目里的《像瓦尔瓦拉那样》的文章在网上发表,供广大知青欣赏。同时祝马桂兰大姐笑口常开,身体倍棒,天天快乐!
                  像瓦尔瓦拉那样
                   马桂兰口述  管大鹏整理
        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影响了我的一生。几十后我还记得电影里的插曲歌词:“挺起了胸膛向前走,天空、树木和沙洲!崎岖的道路,喂!让我们紧紧地手拉手……”这部红色经典影片,曾经令那个时代许多有志青年热血沸腾,像女教师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那样,把花样年华奉献给教育事业,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当上了“乡村女教师”
        1954年,我从外地来到马家沟小学上三年级。从那以后我一直都是好孩子。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哈尔滨儿童公园小火车“北京站”站长、哈尔滨市少年宫航模小组和接待外宾小组的成员。在哈尔滨13中,初高中我是班级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委员、学生会副主席。那时我最羡慕老师,《乡村女教师》坚定了我当老师的理想。
        1964年,党号召年青一代学邢燕子、侯隽、董家耕到农村务农,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高中毕业前夕,我响应号召,带头报名下乡,和30多名同学到双城水泉公社仁义大队插队落户。
        干农活我不如社员,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我在行。队里成立农民夜校,要我当教员兼校长。腾出一间草房当教室,尽管简陋,但能教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农民学生”学文化,我也挺高兴。为上好第一堂课,我认真备课。走上讲台,心里很紧张, “同学们……”刚开头,看我紧张的样子听课的农民笑了。大家一笑我反倒放松了。怕农民听不懂和不愿意听,我尽量通俗地讲。越来越多的农民来上课,我和他们成了朋友。后来一些农民不来了,我挨个家访,得知他们买不起笔、本,我就自己买一些给他们。当时挣工分,我手中钱不多,就写信要家里给我寄钱。冬季农闲的早上,天气很冷。我早早地到校,把马灯擦得亮亮的,炉子烧得暖暖的。夜校越办越红火,被县里评为优秀民校,我被评为优秀民校教师。
        1965年6月2日,《黑龙江日报》以“农村需要我们,我们需要农村”为题,加配“编者的话”摘要发表了我的家信。我被评为“哈尔滨市知识青年好榜样”、黑龙江省和东北地区知识青年先进代表,多次出席公社、县,直至省市各种代表会、表彰会。
        文革爆发,夜校办不下去了,每每想起和渴求文化的农民相处的日子,我总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觉。
再次从教是“代教”
         1968年1月。我27岁了。在朋友的介绍下,像现代的“闪婚”一样嫁给了出生于农村的现役军人。1968年11月,丈夫转业后到齐齐哈尔市监狱工作。那时条件特别艰苦,我们住在河边的窝棚里。九月份下大雨,小河涨水冲进了我这个小窝棚,一会儿水就没了床板……
         1970年,我们随监狱搬迁到肇源县义顺公社的一片荒地上。办公、学校、宿舍都在地窨子里。生活的困难我可以忍受,最难受的是没有工作,没有工资,成了家庭妇女。我一边带孩子,一边到铁路线当搬运工,顺便义务为家属队写点宣传方面的材料。主管教育的领导见我有文字基础,调我到学校“代教”,我又当上教师啦!
         “代教”工资不多,但我就是高兴。能当老师不给钱我也愿意。
我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我教算数、语文、农机、地理、政治、劳动技术课,带领学生开办白僵菌厂,开辟学农基地,在附近村屯为农民测定土壤墒情,浑身是劲儿。我把小学一年带到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校长找我:“九年级(那时小学初中连在一起实行九年制)化学课没有老师教,你教吧。”“教文科是我的强项。数理化我都扔了快20年了,能行吗?”我担心。校长说:“你是文革前老高三,有老底子。一周后上讲台。”就这样我从一名“家属队”的小学教师当上了全校初、高中的化学老师。
         当时高考恢复了,监狱系统有52所初中,而重点高中只有泰来前卫中学,每年招4个班,200多学生,差一分也进不去,所以各校都非常重视升学考试。深知责任重大,我找到我们高三的教科书连夜备课。那时什么参考资料都没有,自己不会编题,就反复琢磨。仅仅一周时间,凭着高中打下的基础,我硬是弄懂了我要讲的课,自信地走上讲台。
         当时领导用我是应急,没想到,没有读过师大化学专业、从一名“家属工”转为小学教师的我,凭着一股子用心劲儿课越讲越好。我教的学生化学成绩平均分第一年就超过全系统初中20多分,学校化学总分一下子从打郎上升到第二。我所在的革志中学的化学平均总分连续7年在全系统排名第一,一些城里的初中生都转到革志中学来专门听我的课。
          我成了远近闻名的把关老师。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省优秀教师,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还解决了因“家庭出身(我生父解放前开过小作坊)”而耽搁了20年的入党问题。
         有人问我“奇迹是怎样创造的”?我回答:“心在教学,刻苦钻研。”整天我满脑子想的是教学,别的什么都顾不上,上厕所我都跑着去。
         因为我教课好、对学生好,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尊重我,我的人缘非常好。
         1986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茹春骑自行车摔倒,肝脾裂伤,大量出血,昏迷不醒。那时革志监狱的交通相当闭塞,往哈尔滨送根本来不及。
         我家门前“人山人海”, 监狱干部、家属、学生、家长全来看望我们。
          监狱政委坐阵抢救,说:“不管有多大代价都要把孩子救过来!”武警战士跑步来输血。
          监狱医院院长是部队大夫,他检查后说:“立即手术,晚了就来不及了。”
          刚强的丈夫瘫软在地,我跪下泪流满面。
          当晚我一夜没睡。明天怎么办?学校就我一个化学老师,我必须得去上课。第二天我一进课堂,学生呼啦一下子全都站起来,流泪向我敬礼:“马老师好!”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脑海中存留至今。我流泪中讲完了这堂课。
          一般的情况下,当地的医院是不能做这样的手术的,但为了救我女儿,医院甘冒极大的风险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女儿后来恢复很好,哈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不要照顾,坚持考体育课过了关,结婚生子都没受影响。
26年后回母校任教
         我的人生竟有如此的巧合:1964年,我从哈13中出发下乡;26年后,1990年,落实知青政策,我又回到13中任教。当时13中是重点高初中学校,教师全都有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凭。我没有(后来上了函授大学),当年教我的政治老师、时任校长的刘兰菊了解我,力主调我,她说:“马桂兰在我校读的高中,是优秀学生。她1965年在农村农民夜校当教师至今,有30多年的教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突出的成绩,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但仍有领导不放心,没让我教课,让我在实验室工作。我管理实验用具,还主动打扫厕所卫生。不知道的以为我是清扫工。一年后,让我教体育班“试试”。“机会来了。”我暗自这样说。体育班的学生是按体育特长招来的,基础差,不愿学习,又非常散漫,上课东张西望。这个班特别难带、难教。
        当个好老师,必须让学生信任你。我逐渐了解到,他们热爱体育,在寒冷天锻炼,肯吃苦,渴望为13中、为祖国争光。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之心相待。他们锻炼没回来,我就把他们的湿衣服、鞋给凉起来。谁有病了,我就给买药,陪着上医院。有个学生,标枪、铁饼、铅球成绩突出,就是不愿学习。家长没办法求我:“我们是无能为力了,孩子交给你了。”我对学生说:“你很聪明,你跟我学,我有信心把你送到高中,不知你有没有信心。”“我能行吗?”学生半信半疑。我说:“我儿女不在家,你干脆上我家做作业吧。”我每天带他上下班。在我家补了一个多月,升学考试他化学得了93分,考上了高中。
        针对体育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我给他们结对子。好学生和好学生,中等生和中等生,差的和差的。这种方法很见效。比如测验,原来两人成绩差不多,下次考试,成绩有高有低,低的不服输,和高的竞争,争来争去的结果是两人共同提高。化学知识不像物理等课程,非常枯燥,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平时舍不得乱花一分钱(给女儿治病我欠了很大数目的外债)、下班经常到菜市场买处理菜的我买了大量参考书。看到一本讲述用猜谜语方式记住化学分子式的书,我如获至宝,仿照编了一些,学生果然感兴趣。记住单调、抽象的化学知识,必须要加强动手做题的能力。我天天用小测验的方式教学,先简后难,逐步加深提高。我自己几乎做遍了全国各地所有升学考试的化学模拟题和习题,最后学生都说“无题可做了”。体育班的成绩大为提高,让学校大吃一惊。原来对我不放心的领导逢会必称赞我的教学水平和方式,我因此也被评为高等教师,一直教初中毕业班的化学课。我教的学生中考成绩始终是化学分最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的荣誉一次次落到我头上。
                  
               2011年10月1日大鹏摄影报道
                   2011年11月7日大鹏重发

请点击观看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高清晰版。纪念中俄建交60周年,2009年中国重新制作)















2010年12月29日马桂兰(左5)当选为哈尔滨市女知青联谊会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1-11-9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马桂兰,中国的瓦尔瓦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1-11-9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照片珍贵,背景中的教堂,再也见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2-8-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大鹏老师《像瓦尔瓦拉那样》一文,被马桂兰大姐热爱教育事业爱生如子,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我的崇高师德深深地感动!马大姐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为可贵的是,还将一位人民教师的爱心如涓涓溪流般注入孩子们的年幼的生命中。教书育人,马大姐不愧为人民教师的楷模!作为和马大姐同行的我,深知马大姐卓著的教学成绩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爱心是何等的深厚!好人一生平安,祝愿马大姐的夕阳生活幸福美满!同时也感谢大鹏老师,把我们知青群体中这么优秀的教师撰文上传哈北网,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和认识生活中崇高的人生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兰花 发表于 2012-8-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前苏联的乡村女教师是值得尊敬的,那么中国的乡村女教师更值得致敬,因为马桂兰大姐回到城市以后,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卓越和出类拔萃。作为教师的我向同行大姐表示深深的敬意。
      谢谢大鹏!把优秀人物写出来,并介绍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7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