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94|回复: 26

44、升官图

[复制链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5-8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6-8-6 15:30 编辑

      小时候过年,爸爸妈妈总要给我一点压岁钱。
      我有了钱就会乐颠颠地跑到八杂市地摊,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专门卖小孩子愿意玩的东西。
      老爷爷用小石头压着一摞纸,那就是我喜欢的升官图,三分钱一张,一下子用掉了我三分之一的零花钱,我也毫不犹豫把小手递过去,把升官图捧回家。
      升官图,呈正方形,每边有一尺多长,纸较厚。
      上边用黑线画着许许多多长方格。每个长方格又被分成三部分,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官职等级,三是游戏晋升方法。
      左下角是起手处,它右边依次列着:白丁、童生、案首、监生、秀才、廪生、举人、解元、进士、会元、传胪、探花、榜眼、状元,没有标明他们的等级。
      中央是太保、太傅、太师,他们是最高等级,都是正一品。
      围绕着太师、太傅、太保三公的是京城里各个衙门的官员。比如六部衙门的尚书,都察院衙门的监察,按察司衙门的检事,九卿衙门的寺正,京府衙门的府尹,京县衙门的京典。他们的等级,最高可以是正一品,像尚书;最低可以是未入流,像京典。
      再外围的,是翰林院和京城外衙门的官员。比如翰林院衙门的学士,总督衙门的总督,布政司衙门的参议,外府衙门的通判,外州衙门的学正,外县衙门的典吏。他们的等级,最高的可以是正一品,像总督;最低的可以是未入流,像典吏。
      左上角,是游戏终了的地方,写有“荣归止”和“天下太平,普天同庆”的赞词。
      在游戏过程中,官职是升,是降,是原地不动,由掷骰子,也就是掷色子来决定。
      色子是木制的,尖头,方体,端部有柄。方体四面分别写有“德、才、功、脏。”四个字,端部的柄,火柴棍般粗细。用拇指和食指捏转手柄,使色子转动起来,它停下来的时候,或德,或才,或功,或脏,方体总会有一面朝上,游戏者就根据它,按自己所在格的说明决定或前进,或后退,或不动。
      升官图,小孩子可以二人,三人,也可以多人玩。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起手处,摆上不同的小物品来代表自己。那时候,铜钱很容易找到,我们就或康熙通宝,或乾隆通宝,或嘉庆通宝,摆上。
      用争剪子、石头、布,来决定掷色子的顺序,每个人只能掷一次,然后轮流。
      比如在起手处,掷“德”晋为“案首”;掷“才”晋为“童生”;掷“功”晋为“白丁”;掷“脏”原地不动。
      再比如在“总督”格,掷“德”晋为“太傅”成为三公之一;掷“才”进京城当“尚书”接近天子;掷“功”调到都察 院当“都史”监察百官;掷“脏”官降一品贬为“巡抚”。
      如果只是官职上来下去,游戏时间长了,就感觉没有意思了。
      所以,当官至“太师”、“太傅”、“太保”是有彩头的。
      我们小孩子是把小鞭当彩头的。买来100响的小鞭,把它们细心地一个一个拆开,以一个、两个当贺礼。
      比如升到了“太保”,再轮到掷色子时,掷出“德”,有“大彩”字样,从每人收一个小鞭彩头;掷出“才”晋为“太傅”;掷出“功”,是“免贺”字样,倒是局功不傲;掷出“脏”,是“不动”字样,到了天子身边,贪赃卖法也有保护了。
      再比如,升至“太师”,再掷色子,掷出“德”,是“荣归”字样,荣归故里,收每人三个小鞭贺礼,结束游戏;掷出“才”,是“大庆”字样,收每人两个小鞭贺礼;掷出“功”和“脏”,分别是“免贺”和“不动”字样,没有贺礼。
      升官图,年复一年,我们小伙伴玩得很有意思。我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我国清朝的官制,对我们后来阅读古典书籍有帮助;在游戏中,也懂得了有德、有才、立功,是人进步的基础,贪赃枉法是要受到制裁的,对形成我们正确的人生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它有明显的封建色彩,鼓励人们当官,而不是做一个白丁,做普通劳动者。
      大了,就不怎么玩它了。文化大革命以后,它也绝迹了。但它游戏的方式还有影响,比如一些晋级类的游戏,即使是宣传科学、普及知识,也能看出它的影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5-8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儿时记忆《升官图》好玩。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帆 发表于 2016-5-8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帆 于 2016-5-8 08:13 编辑

升官图,年复一年,我们小伙伴玩得很有意思。我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我国清朝的官制,对我们后来阅读古典书籍有帮助;在游戏中,也懂得了有德、有才、立功,是人进步的基础,贪赃枉法是要受到制裁的,对形成我们正确的人生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个影响是深刻的。鼓励当官也没错!这换个词说不就是进步很快吗!啥叫封建色彩呀,说民族传统或历史上某某时期吏制。时髦说:公务员制度条例的干部级别晋升规则嘛。哈哈,中文教授宋兄让老右、极左给吓得不敢修辞了。

赞一个!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5-8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很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之韵 发表于 2016-5-8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很有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6-5-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的记忆,很难忘怀。我还真保留了一幅升官图呢,(当时总是玩儿自己画的,买来的有些舍不得)哪天找出来,晒给大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仑苏 发表于 2016-5-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心不泯,童趣不忘。赞 赞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文喜 发表于 2016-5-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无缘这个升官图,连听说都没听说,难怪我升不了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5-8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6-5-8 19:56 编辑
罗帆 发表于 2016-5-8 08:12
升官图,年复一年,我们小伙伴玩得很有意思。我们在游戏中,了解了我国清朝的官制,对我们后来阅读古典书籍 ...

      罗帆好!升官图是中国古代的图板游戏。产生的年代不详,传汉代、明代发明,亦传创自唐代。当时称“彩选格”、“选官图”、“采选”,据传至北宋始定名为“升官图”。明、清朝均称升官图,延至民国,经历千年而经久不衰,可见升官图游戏的魅力之大。解放初期仍保留有明清代官制的升官图,大约在六十年代初期,升官图游戏才在国内消失。升官图曾经是中国古代非常流行的很大众化的游戏。它是华夏子孙特别钟爱的消遣之物。年节假日特别是“过年”成了年俗,正月里、除夕夜孩子们也通宵达旦玩耍,大人们也非常鼓励孩子们玩,激励孩子们刻苦读书,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后步入仕途,飞黄腾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6-5-8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5-8 09:05
拜读了。很有趣!

      感谢农场章文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0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