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1-16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大朗 于 2012-4-17 11:43 编辑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2-4-16 19:50 
大气磅礴,视觉独特,记忆深刻。
谢谢,以下是我们对此系列片片头片尾所作的说明: 像大多数系列专题片一样,“岁月光华”知青系列访谈也专门制作了片头片尾,其作用一是对这个系列有个印象形象上的提纲挈领作用;二是给“系列片”一个统一的“着装”便于加深观众的印象。现对这个片头片尾的制作思想,做简单的释义;
片头1分50秒:开始运用有华贵凝重含义的深紫色系炫光动画,带出整个片头片尾的基调颜色,接着化出同色系的鲜红飘扬旗帜,黄色知青二字熠熠闪光,左下角出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两个有特定时代与身份特征的茶缸。这组画面具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表明了这个系列所描述的主体。同时,旗帜后的放射光芒与五星阵列,暗含了敬仰和颂赞。
在逐渐划入的金黄色光粒子背景中,是一组历史回顾性镜头:先是推入三幅具有代表性的当年知青告别家乡的画面。接着,大雁穿过云层艰难地飞行,寓意知青离开家乡,穿过千山万水,奔赴海角天涯,到遥远的边疆,农村,迎接风雨和艰辛的磨砺。画面带出一组有地域特征的知青形象:远方的白桦林中,知青手握钢枪屯垦戍边;大山之中,知青荷锄出工;江南的河湖港汊,知青在水田插秧;西北大漠,知青赤脚医生骑驼出诊;海南椰林,知青在橡胶林割胶;黄土高坡,知青挥鞭放牧;三江湿地,知青收获粮食;莽原荒野,知青驾车垦荒;内蒙草原,知青融入当地生活。在这组画面中,我们力求让全国的知青都能找寻到自己当年的身影。这组回顾性画面的用意,除了有带动观众思绪情绪的作用外,还照顾到更宽泛的观众群,为这个系列今后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做了铺垫。
随着上面这组画面,由远及近推出这个系列所描绘的主题:“这是知青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热血春秋,这是一代人的风雨人生,这是一代人的苦乐年华”。
接着是一组寓意性的画面:疾风劲草,日月轮回,流年似水,夕阳晚霞。高度概括知青在人生历程里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岁月沧桑。
在一组知青现代群体的形象中,推出带着雷光点火的片名:知青系列访谈---岁月光华。这一组画面,有意选择了阵容庞大,场面震撼,情绪振奋,色彩鲜艳的形象,立意展示现在知青的精神面貌,知青阵容阵势,知青仍是当前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上。
片名结束后,画面又回到与开头呼应的鲜红旗帜,深紫色炫光画面,为引出本集片名做准备。
片头音乐选用了管弦乐,基调是昂扬向上,稳步向前,坚定不移,使其具有对片子基调产生引领作用。起句由音色饱满浑圆的圆号,中音号稳步引出,跟着嘹亮辉煌的小号像应答般地与主旋律交相呼应。中间部分器乐的中低音部与高音部像海潮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涌动。接下来的抒情乐句像回忆,又像怀念歌颂。临近结尾处,全部器乐出现,推向高潮。这段器乐曲的特色是具备大调式的辉煌壮丽的同时,又利用旋律上的一波三折逐渐推升,递进式向前发展,气势非凡。形象地体现了知青虽然遇到艰难曲折,但仍然坚韧不拔,一往无前音乐特征。
片尾1分30秒:片尾的作用是人们在看过片子后,有个回味,有个立意上的总结归纳。
开始重复片头的红旗知青的印象,照应全片的主旨立意。
接着飞入的四张照片,利用知青演出的场面概括归纳了知青历程的几个方面。
下面一组与片头类似的各个下乡地知青形象的画面中,加入了知青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意在引起人们的回味,联想,思索,感慨。
在日月兴替,光阴似水的寓意画面中,再一次集中推出本系列片的主题:“这是知青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热血春秋,这是一代人的风雨人生,这是一代人的苦乐年华”。对开头做了呼应,对全片做了总括。
在全片结束前,画面最后又推出闪耀着知青大字的鲜艳红旗,进一步加深观众对这个系列片子的印象。
片尾的背景音乐考虑到要符合观众此时此刻的心境,所以,仍采用了比较亮丽辉煌的管弦交响。片尾曲在与片头昂扬向上特色吻合的基础上,更增加了旋律上的抒情,婉转,感慨,歌颂般的特点,再一次让观众从情感上重温了知青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需要说明的是,片头片尾的制作,往往是一个片子的“华彩段”,“点睛之笔”和“浓墨重彩”之处,而且,按照常规其中大量的动画需要专业软件去完成。所以,即使专业的电视媒体,也大都是花重金请专业公司制作。但是作为我们“草根”,不可能有花费每分钟5000--8000元的条件请人制作。好在从最后效果看,这组片头片尾的动画部分,也不比专业制作的逊色多少。比起一些电视专题片的片头华而不实,花里胡哨的风格,我们的片头片尾更多了几分知青的成熟,沧桑,凝重,深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