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757|回复: 10

郭一平夫妇养猪

[复制链接]
仙凡鼠 发表于 2016-2-1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仙凡鼠 于 2016-2-15 12:01 编辑

                           养    猪
                                                     (一)
       一九八一年春天,邻居闫老师问我:“郭老师,你想养猪吗?如果养正好让我爱人帮你买回来。”
       我想都没想,随口答道:“行。”“那就买两头回来吧!有伴好养活,我们认识那家人,两头小猪仔五十元”
       她的话语落地,我既高兴又犹豫。高兴的是,如果真的养了猪,我家孩儿就再也不会看别人家吃肉馋得回家哭了。当年那个地方几个月都闻不到一点肉腥儿味,偶尔谁家杀猪卖到供销社,往往是得到信息赶到那里,连个肉渣都看不到,早让人家抢光了。可怜五六岁的两个女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吃饺子,闻着别人家炖肉的香味。让我犹豫的是,喂猪,对我们这些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从小在城里父母身边长大,我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儿,如今自己有了家庭,也要为生计的改善而努力。可是养猪这活儿,我很怀疑自己的能力。别的不说,就采猪菜这一项,就够我呛。一来,不认识猪能吃的野菜有哪些;二来,上几公里以外的大田去采集喂猪的野菜,不会骑自行车,靠走路可不行。更重要的是,养猪的条件不具备。一想起要砌猪圏、弄猪食槽子,我头都大了。还有一个问题是,那五十元买猪钱,对于当时的我们,是个天文数字啊!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七十二元,四口之家维持生活都紧紧巴巴的。再加上孩儿他爹热情好客,每次出差在外,吃饭都会主动抢着埋单,往往是半个月,就一分不剩了,下半月只能借款度日。
       以上种种原因,我们真的需要搞点副业,来改善家庭生活状况。闫老师似乎揣摩出了我的心思,说:是不是钱不够?你有多少拿多少吧,剩下的我们给你垫上。一听这话,我感激得像小鸡叼米似地连连点头,不好意思地掏出了二十元钱给了她。
       傍晚时分,两只胖乎乎的猪娃送到了我家。我们四口人围在筐前,仔细地端详着猪娃们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两个小脑袋好奇地东张西望,眼睛很好看,双眼皮,黑眼仁少,白眼仁多,且透着点红边,亮亮的。它俩不停地摇着小尾巴,看着我们不停地哼哼。
大家各自都在喜滋滋地想着心事:女儿们大概在想,以后我们有肉吃了;爱人似乎在想:欠账终于可以还上了;我在想:这两头小猪就是家里的银行,银行开张,日子会越过越好。我要好好地经营这个小银行!一家人看着,想着,高兴得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
(二)
       第二天放学后,我便与几位老师一起到离家几公里以外的大田边缘采摘野菜。
我不会骑自行车,同事们左右扶着,后面的鼓励我说:你不用担心,眼睛只管向前看,脚不停地蹬就行了。我使出浑身的力气猛蹬脚踏板,艰难地蹬到了地头。
我跟在邓老师的身后,照她的样子,她采啥菜,我就采啥菜。原来,猪可以吃的菜,有灰菜、苋菜、马齿菜、苣荬菜……无奈我手太慢,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摘的菜飞快的装进麻袋,我被大家落下很远。急的我汗流浃背,恨不得手脚并用。一小时过去了,人家满满的两大麻袋扛到了车前,我却连一袋都没弄满。同事们二话没说,把我的空麻袋拿走了,杨老师留下来帮我完成眼前的这袋子菜。一会儿功夫,两个鼓鼓的麻袋,被老师们扛到了我的车前,帮我捆到了车架的两侧。
他们说:这回你放心地骑吧,想摔倒都不可能了,左右两个大麻袋菜就能保护你了。果不其然,一路上每当车要歪时,首先着地的是麻袋,我大胆地骑着,没费多大功夫就到家了。
  第一次采猪菜,若没有我的这些姐妹们相帮,恐怕我一天也采不满两袋子。现在想想那些年,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不但教书育人,而且在打理生活上,也都是“蛮拼的”。大家不但自己过得好,还想让身边的人也过得好,处处为人,帮人!这种境界在那个年代尤为突出。
(三)
       家里养猪了,我们勤快了很多。
每天下班,我负责采猪菜。爱人接孩子做饭。他是个心很细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得知,发酵的猪菜比煮的有营养。于是,我家院子里的大树下,就有了两口大缸。每当我采菜回来,一家人在夕阳照射的大树下忙活开了:剁菜的,往缸里装菜的,烧开水烫菜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早上,掀开缸盖,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缸里泡在水里的绿油油的菜叶上,冒着许多小气泡。舀几瓢出来,再拌上豆腐渣、酒糟、麦麸、豆饼、玉米面等等,每天不重样地调剂着小猪的伙食。
       一个月下来,我家猪娃不负我心,胖嘟嘟的,个头比邻居家的大了很多。闫老师两口子见了很惊奇,问:“你们怎么喂的?咋长这么快呢!”
人家一表扬,我们喂得更精心了。每天晚上十点多钟,还要给猪儿加夜餐。此刻,夜深人静,只听见小猪“咂咂”的吃食声。我爱人说,此时的感觉,比自己吃饭都香!
十个月,两头猪没有生过一次病,并且长成了三百斤左右白白胖胖猪先生了,十分招人喜爱。
(四)
  深秋的一天,供销社的人上我家猪圏来看了看说;可以出栏了。这就意味着它们将被宰杀,我们心中很纠结。毕竟十个多月里,我们像照顾孩子一样,含辛茹苦把它们养大,早已视它们为家中的一员。冷丁要出卖它们,不免有些心酸和不舍。可是转念一想,喂养猪儿的初衷,不就是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的窘迫状况吗?
      大概又过了半个月,临近新年的时候,供销社的猪肉供不应求,又来人协商出栏一事。我对爱人说:卖就卖吧!
      抓猪的那天,我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看它们最后一眼。爱人跑到院子外面,一根接一根地独自抽闷烟。
       那两头猪,见到陌生人靠近猪圈,没命的嚎叫。不知哪来的力量,硬是从一米多高的木围栏中跳了出来,在院子里疯跑乱蹿,四个大汉气喘吁吁,怎么也撵不上它们。
这猪平时看起来那么温顺平和,生气起来还真挺暴躁。我们再也躲不下去了,走到院子里,想安慰它俩。爱人“啰罗”地唤了几声,猪们傻呵呵地乖乖的围拢过来,摇着尾巴抬头望着我们,一个劲地哼唧。似乎在向主人恳求:留下我们吧!
爱人轻轻地挠着它们的脊背,两头猪舒舒服服地慢慢躺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几个人猛地冲过来,七手八脚,把可怜的猪们绑了起来,在哀号声中被抬走了。
此刻,我们感觉对不起猪们,愧疚的心情无法释怀,暗暗流下了失落伤心的泪水……
                                       (五)
       当时农场有个规矩,如果是卖毛猪,虽然价钱能高点,可是你什么都留不下。所以一般人家都选择卖白条猪即光卖猪肉,这样就可以把其他部位如:头、蹄、心、肝、肺、下水、猪血啥的拿回家。我们也选择了后者。这样,一冬天吃肉问题就解决了。
那天,我们去供销社取回两个猪头及其副产品。屠宰场干活很在行,把肠肚收拾得非常干净,并且按我们的要求,把一头猪的血灌成了血肠,另一头猪血做成了血豆腐。太多了,足足装满了四个大号的水桶,我们跑了两趟才全部搬回家。当然了,临走时,也遵习俗,给师傅们留下一些下酒的“嚼果儿”,以示感谢。
当天晚上,我们照例把左邻右舍和好友们请到家里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大家早早地就来了,也许是怕我们第一次杀猪不会做这些吃的,他们上灶忙乎起来。两小时功夫,一桌丰盛的菜肴就做好了。有猪头闷子、血肠、蒜泥血豆腐、溜肝尖、溜白肚、红椒爆炒肥肠、红焖猪手、猪心口条拼盘、猪耳朵丝拌黄瓜丝,外加一大锅肥肉切成的薄片,与猪肺炖酸菜粉条……那些菜肥而不腻,那个香啊,几十年没有吃到那个味道了。
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孩子们像过年一样高兴,屋里屋外唱着跳着,着实过了一把吃肉的瘾。我家里里外外充满了从没有过的欢声笑语!
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那个肉香味仍然在身边氤氲。
       这两头猪的卖出,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家的生活质量。由于它俩的肉质肥嫩被划成一等,一元多钱一斤,共卖了三百多元钱。在那个年代,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在过年以前用我从逊克军马场带来的包装箱木料打了五斗橱、写字台、靠边站圆饭桌、碗柜和四把椅子。这在当时可是非常时兴的“几大件”。最后,从剩下的一百元里,花八十块,买了一套沙发。这年春节,我家收拾得可漂亮了,自己看着舒服,别人看着羡慕。
(六)
       尝到了一次养猪的甜头,转年春天,我们又抓了两个猪娃,照样精心喂养侍候。一九八二年十月,爱人因工作需要,调回哈尔滨去了。我自己既要上班,又要带两个孩子,还要喂两口猪,在马场又奋斗了三个月。这期间的重活,如拉烧柴啥的,都是爱人原单位机关政治处的同事们送到到家里,堆垛是我的六年级四十几个孩子从家里拿来工具帮我完成的。感谢同志们!感谢孩子们!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你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至今难以忘怀。
       一九八三年春节前,爱人回来把猪卖了四百多元钱。节后我和孩子也随迁回哈尔滨。我们用卖猪的钱,在哈尔滨安置了一个新家。
       三十二年过去了,当初养猪的情节时常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也许我们老两口是属猪的缘故吧,对我们养的那四头猪的模样记忆深刻。觉得既愧对它们,又万分地感激它们,感激它们为提高我家生活质量做出的奉献。
       谨以此文带去对它们的怀念和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兴国 发表于 2016-2-1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6-2-15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好感动人,在农场那个年代里,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着这一代人。就楼主的这故事讲,真可为养猪能手。又当老师教书育人,又操持家务。该评你为劳模了!写得太好了!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6-2-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2-1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6-2-1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逊克神枪手 于 2016-2-16 09:42 编辑

没想到老同学郭一平一位柔柔弱弱的女敎师也是一位养猪能手,双职工还有二孩子够累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6-2-15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老同学郭一平一位柔柔弱弱的女敎师也是一位养猪能手,双职工还有二孩子够累的了。看内容应是郭一平手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6-2-16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美好而略带心酸的往事是谁都不会忘怀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牧马人 发表于 2016-2-16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这篇好文章,也很佩服郭一平大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6-2-17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养猪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0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