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275|回复: 71

随我逛北京---参观郭沫若(生平)纪念馆(二)

[复制链接]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贝西 于 2016-1-4 07:19 编辑

郭沫若(1892年~1978年)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 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曾经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郭沫若是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58年5月,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加速培养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联合部分著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由中国科学院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建议。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书记处会议的批准。

同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长。此后,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长达20年,显示出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领导下,科学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实施科研与教育一体化政策,充分发挥科学院各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备优良的优势,全力支持科大建设;确立了教学与科研、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倡导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建立了培养兴、边缘、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不同学派的民主学术氛围,这些都在中国科大以后的办学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际,在东区校园树立郭沫若铜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贝西 发表于 2016-1-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5-4 16: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