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65|回复: 11

晒晒我的知青“遗物”:书籍和笔记(二)

[复制链接]
高非 发表于 2015-12-17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非 于 2015-12-17 01:47 编辑

      1971年9月,我打开一个新笔记本,在扉页写下:“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当时我23岁,以后的路正长,却用鲁迅行将就木时的话自勉,写完后自己都觉得不是滋味。只好埋下头,将心绪转向下一本书籍。
书11.jpg
      那时我们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拼命地吸允着周围极其稀薄的知识乳汁。“我扑向书籍,就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第一次看到高尔基的这句话,竟令人热泪盈眶。或许只有知青一代人才能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吧。
      我当时还不可能知道,启用这个新笔记本的时间恰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时刻。从这个时刻起,“左”的禁锢开始崩塌,正式出版的和私下流传的书籍都多了起来,使我的读书生涯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记中有一份“1972年读书目录”,记录了这一年上半年读过的40多本书,大多数是文革前的出版物。这半年读的书大盖比68—70年读的总和还要多些。
书12.jpg
书13.jpg
      书名前打一个三角表示做过笔记,打两个三角表示做了详细笔记。后者比如郭化若的《今译新编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和译文全都抄在笔记本上。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的笔记可以说是抄书了。可也有些书,虽然带着三角,内容却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比如目录上明明写着《赫鲁晓夫主义》,还有那些笔记摘要,一看就是我那难看的字迹,书的作者和内容却毫无印象,生疏得就像从未看过。《资本论》居然也有少量笔记,可我的印象中当年根本没有读下去啊。
书14.jpg
      遗忘的原因,我想不仅是时间久远,而是因为当年读书饥不择食,抓到什么读什么,既不可能有任何个人的爱好选择,也不可能有任何认真的计划目的,全都是浅尝则止,印象自然不深。表面看似乎挺风光,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理工农军,无所不包。其实杂而不深,没有任何系统性和专业逻辑,日后也很难成为任何专业的研究基础。知青读书愿望之单纯可敬体现在这里,知青读书的盲目和局限也在于此。
      看来当年读书真正有益于后来的,是养成了终生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使你不断地吸收外界新鲜思想,本能地对比、分析、思索,提升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即使面对名人专家时也不自形惭愧。这种读书习惯使你头脑永远年轻,即使年过花甲也不退化衰老,无愧于我们“知识青年”这个名称。
      在这些“遗物”中,我最珍惜的还是几本歌曲集。
书15.jpg
      这些书,《战地新歌》(1—5册)和《独唱歌曲选》等几本是文革中出版的(《战地新歌》的第4、5册是回北京后买的)。其余像《革命歌曲集大家唱》、《红太阳颂》、《毛主席万岁革命歌曲集》、《长征组歌》、《纵情歌唱东方红》、《东方红歌声》等都是我到北大荒后家人寄来的。
      还有几份油印的歌篇,是我们在学校时自己刻印的,原本质量就不好,经过40多年,早已字迹漫漶模糊、辨认困难了。有些被老鼠啃咬得边缘残缺,我几次犹豫还是没舍得扔掉。
书16.jpg
      我写过一篇博文“北大荒的歌声”,列举的那些歌多数来自这些歌曲集或油印歌篇。其余一些来自下面这本手抄歌本。
书17.jpg
      这个本子记录了50多首中国歌曲和70多首外国歌曲,多数是文革前流行的歌曲。大多数歌谱从哪里找到的早已忘记。我在博文中提到并且放在网上的一些歌曲,例如“任重道远”、“走向生活”、“共青团员的告别”等就来自这个本子。这本纸页已经变得发黄发脆的手抄歌曲集,承载了当年多少悲哀和欢乐啊!
      那几本1967至1969年的老歌曲集和油印歌篇,记载了一些文革前两年流行一时的歌曲。那两年,文艺创作和演出似乎成了许多人既积极参加了运动、又能躲避政治风暴的好场所,所以歌舞表演特别兴旺。当年一个特点是组歌特别流行,除了三军、一些军兵种和专业团体,就连大学各派、甚至中学的一些“派”,都在创作和演出主席诗词和其它组歌。就连我的中学都自创自演了一套挺不错的组歌(本校音乐老师创作的),可见当年风气之盛。这两天翻了一下这几本书,除了几个版本的“毛主席诗词组歌”和“毛主席来到我们军舰上”、“井冈山的道路”之外,还看到了1967至69年流行一时的多部组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全世界少年儿童心向毛主席”、“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热烈欢呼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各族人民歌颂红太阳”、“人民公社万岁”,以及“红太阳颂”、“红太阳照亮了安源山”、“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等等。这些作品的歌词今天看来当然不必评价了,但很多音乐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不少作品的艺术水平非常高。再由吕文科、张映哲、贾世骏、马玉涛等顶尖歌唱家和一流水平的乐团激情演出,受到当时许多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衷心喜爱。可惜这个高潮不久就结束了,这些作品,以及文革中的大批电影歌曲,没有也不可能长久流传,使后人多以为文革文艺只有语录歌和样板戏。只有曾经经过那段日子的人,心中依稀有些痕迹。
      俱往矣。无论是当歌还是当哭,无论是唏嘘还是诅咒,北大荒的那几年毕竟过去了。
      1975年5月回北京时,我的这些书和笔记本装了三个纸箱子。在虎林县城铁路车站托运行李过磅时,托运员说什么也不相信这些来自边陲乡村的箱子里装的全是书。他的怀疑也有道理:那年头哪有人保存书?怎么会从农村往城市托运书?所以非要全部打开验查不可。好说歹说,最后折中,让他随便指定一个纸箱子打开。查看完了,他还不解地问:你回北京带这些东西干什么?
      是啊,我带回这些书为了什么?回北京以后它们还有什么用?实际上这些书我回城后的几十年几乎一本也没有翻看过啊!那时哪会想到有一天要在网上晒一晒这些“遗物”?
      当年我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把自己以前那么辛辛苦苦搜罗的书籍全都丢下,心中实在不忍、不甘。不甘心什么?没有再想。或许那时还算年轻吧,我们正在惶惑不安地张望着重新开始的城市生活,全部心思都在考虑如何紧紧抓住今天,再也不要放过这个改变人生的最后机会,哪里有心情回顾昨天?
      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已迈不动向前的脚步,终于闲了下来,才把思绪转向过去。这时我已经明白,当初之所以会固执地、毫无用途毫无目的地保留着这些东西,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悲凉——我知道自己的青春年代无可挽回地蹉跎荒废了,就连对它的记忆都在迅速地模糊消逝,所以本能地想为它留下一点儿什么,留下几件能看得到、抓得住的东西,不甘心只是一片空白。
      书籍和笔记算是比较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纪念物。它们就像是一串时断时续的足迹,留下了那段难忘岁月点点滴滴的记忆。它们也见证了我一生最可贵的一段青春年华,20岁至27岁,是怎样丢在了北大荒,永远找不回来了。
      千千万万个知青,无论他们后来如何辉煌,如何沉沦,那段时光都是最有分量的人生旅途。如今,年逾花甲的知青,用各种音调的反思和五花八门的实物,演奏着一部被称为知青情结的大合唱。我就用自己保留的这几件时代遗物为这部大合唱添加几个音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淑萍 发表于 2015-12-17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经历,让我们每个在经受不同时间内饱尝知青生活雨雪风霜花甲年岁的知靑,在后知青时代,精神荡漾在无限的回忆的思绪之中!是感概?是留恋?是悲切?是寄托?是幸福的回忆吧!或许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5-12-17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一次为楼主的晾晒感动。一个有思想,有见地,有知识,有奉献的同代人,一个令人钦佩的知青楷模。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12-1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千万万个知青,无论他们后来如何辉煌,如何沉沦,那段时光都是最有分量的人生旅途。如今,年逾花甲的知青,用各种音调的反思和五花八门的实物,演奏着一部被称为知青情结的大合唱。我就用自己保留的这几件时代遗物为这部大合唱添加几个音符吧。"谢谢你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5-12-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那么喜欢读书的老知青,看到了你的勤奋和执着,当然,更有收获。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高非 发表于 2015-12-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淑萍 发表于 2015-12-17 06:07
知青的经历,让我们每个在经受不同时间内饱尝知青生活雨雪风霜花甲年岁的知靑,在后知青时代,精神荡漾在无 ...

知青生活对我们每一个荒友都是人生最珍贵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高非 发表于 2015-12-1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齐梦 发表于 2015-12-17 10:47
一位那么喜欢读书的老知青,看到了你的勤奋和执着,当然,更有收获。敬佩。

谢谢荒友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高非 发表于 2015-12-1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12-17 08:43
"千千万万个知青,无论他们后来如何辉煌,如何沉沦,那段时光都是最有分量的人生旅途。如今,年逾花甲的知 ...

也谢谢荒友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5-12-17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15-12-1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读书的习惯真好。都写了那么多笔记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6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