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1-15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2-3-15 07:50 编辑
书香气华感言:
清明将至,想起我们农场(55团)一位因公去世的北京战友徐平原,心中难过。
现将北京战友王长顺的回忆文章转载如下:
徐平原是69年9月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55团2营13连(查哈阳农场金光一队)的北京知青,与我一起原是北京31中的同班同学。
在学校的时候,他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字,背得首首唐诗,让只知一心闹革命的同学们自愧不如。他还是当时的校刊《我们是希望》杂志编辑。伴着油墨的芳香,每期都能看到他的豆腐块,令我们羡慕不已 。到兵团后,我们又恰巧分在一个连队。只是一个月后我被调到团医院,做了一名战备救护员。
69年的9月,北京沉浸在“十一”前的节日气氛中,我们练舞练节目,准备参加天安门的庆祝活动。9月中旬却突然接到通知,“十一”前到黑龙江兵团。出发的那天,一辆辆大客车装满了下乡的同学门。那个年代下乡劳动习以为常,在我看来,到黑龙江兵团与以前的劳动没什么两样。
31中门前,车辆启动的一瞬间,车内安静的出奇。似乎忘记了应该怎样来表达。突然一个呜咽的声音响起,“妈,你别哭,是你先哭的”,声音不大却是那样的清晰,传遍了整个车厢。我的心不由自主的颤了一下。寻声望去正是徐平原,车下的母亲矮小瘦弱老泪纵横,随车跑动着,挥动的手渐渐远去。
72年初,我被选送上了学。这期间,关于他的不幸消息传来,在一次劳动中被砸伤,侥幸活命,留下高位截瘫。
据说那段时间,他在劳动之余早起晚睡,背唐诗,背新华字典,能做到任提一字当场说出在新华字典哪一页,怎么讲,正确发音。任提一诗,即刻书写吟诵,令所见之人啧啧称奇。
事发当日,农工们正在做水泥电线杆立桩。要先挖一个坑,将大头端入坑,众人再抬起小头端,肩抗换位逐渐往大头端移动,水泥杆便缓缓立起,小头端套几根绳,合力拉直培土压实即可。徐平原正是肩抗缓起的位置,就在杆子即将立直时,却慢慢的倒了下来,虽说倒的很慢,却是个加速度的过程,所有的人都躲开了,女生都躲开了,人们却惊奇的发现徐平原原地没动,若有所思的想着什么,再上去推一把已来不及,惊天动地的喊声也没唤醒他,几千斤重的水泥杆重重的砸在头部,血流满面,上身也短了许多,……。
酷热的七月,同学们发疯般抬着他奔走于团医院,齐齐哈尔,哈尔滨,北京。最终在北大医院做了手术,保住了性命,却因为脊髓横断,高位截瘫。
77年回京后,我和同学一起到医院看望他,本想问他当时是否又在背诵?最终还是小心翼翼的回避了这一敏感伤心的话题。之后又和已在石油电视台工作同连战友到家去看望他,再见到的母亲已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驼背弯腰步履蹒跚,每天还要照顾高位截瘫的儿子。由于病人大小便失禁,屋里的空气不太好。母亲哭泣着说“我要死了他该怎么办啊?”无言以对,留下些钱后便离开了。
听说他也曾坐轮椅出来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肯出门。是无法接受路人的目光。前几年听说他的母亲过世了,几个月后传来了消息——徐平原也走了。但愿他是自然死亡。
兵团的岁月已离我远去,许多往事已渐渐模糊蒙胧。然而,徐平原的故事却时常浮现在眼前。让我感叹命运,唏嘘人生。
本文作者:王长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