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123|回复: 1

盘点我的2011

[复制链接]
郑德鸿 发表于 2012-3-11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盘点我的2011
2012年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回首过去的一年,倍感欣慰。
兔年春节快来时,《漳州广播电视》报记者小徐找我,看能不能找到当年参与漳州石堤建设的人或是老照片,她要做关于漳州防洪堤的报道。
因为当时石堤已拆除,而我正在博客上陆续发表记录漳州老城区的专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旧城老街巷》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frd2.html。为了这专集,我花了数月时间拍摄约6000张旧城区照片,并且有较完整的防洪堤照片。挑选了1张,发表在2011125日在《漳州广播电视》报A6版《旧防洪堤  漳州人的共同记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pj6h.html。这也成了我今年文章照片见报登杂志的开始。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的文章照片多次见报或登上杂志。
紧接着,2011210日,《闽南日报》发表了对我的关于拍摄旧城区的文章《复刻老城记忆的“百变星君”》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oka1.html2011222日《海峡导报》又报道了我拍摄旧城区的文章《三年拍摄   6000张照片记录老漳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ougp.html20111221日,《东南早报》也报道了对我的采访《他拍万张照记录“老漳州”》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xjp.html
在拍摄旧城区时,我发现了一些“文革”时期的“红海洋”遗迹。虽然“文革”已成过去,但历史是不该忘记的。《寻找漳州市区最后的“文革红海洋”遗迹》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wqb.html,将为人们认识那场运动提供最直接最宝贵的物证。
2011216日,农历正月十四,我与翁彬春一起来到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黄龙村。美丽的客家山水、土楼与风情,让我无比着迷。回来后,写下了《见龙在田——元宵永定黄龙村客家土楼行》,配发了近百张精美的照片,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陌生而亲切的小山村,了解了那鲜为人知的世界,体会了客家人的热情。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oto8.html。该文在新浪杂谈论坛发表后,即被置顶,并点击近10万。
漳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美不胜收,也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市郊的照莲岩。《鬼斧神工照莲岩》
2011320日,农历二月十六。一次偶然的机遇,让我走进了九龙江上的连家船,也成就了一个永载史册的事件。
事情缘于前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九龙江上的连家船就要看不到了。由于江滨公园改造,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连家船民居住条件,根据漳州市政府《关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安置工作的会议纪要》(〔201093号)精神,所有船民都得上岸定居,政府要对所有连家船进行拆除,时间只剩几天了。
连家船是船民的家,集生产、运输、生活为一体。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连家船承载的是厚重的历史,但由于船民文化水平较低,并且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有关连家船的文字资料几乎是空白。作为一种独特的船民文化,不能因为连家船的拆除而永远消失 ,而是应该加以保护。
虽然我之前对连家船的事一无所知,但是,在连家船的拆除已成定局,我所能做的,是抓紧这最后的几天,尽可能的抢拍些照片,了解些连家船的状况,为今后的学术研究留下点资料。
320日早上,天公不做美,细雨蒙蒙,这对拍照效果来说,实在不是好天气。我穿着雨衣,打着伞,沿着江边从上游一路向下游走,把所有的连家船尽摄相机中。同时,我走进了连家船,与船民交谈,了解了相关的情况,一一记录。
中午时分,我来到旧中山桥下游,这里有一艘连家船,也是我今天拍摄的最后一艘。走进船里,我发现这里与我刚才见过的船有些不同,船上一角摆着一个较大的神龛,地面摆着许多供品,而且船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气氛显得有些神秘。
当我拿起相机准备拍摄时,被船民制止了,并告知这是神明,不能拍摄。我说明我只是想留下些资料,但依然没被允许。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会扭头就走的,连家船的历史也许就此终结。但是,这艘船太让我感兴趣了。非常凑巧的是,旁边一艘小船上,竟然有一位我以前认识的朋友郑古山,并且是这艘大船船主的弟弟。得知我的来意,郑古山告诉了他们,并让我拍摄。
拍摄后,我与船民闲聊,才得知这艘船非同一般。
原来,目前要拆除的是南靖籍的连家船,而芗城区籍的连家船早在201010月就已拆除,只剩这一艘。之所以未拆除,是因为这艘船上的神龛并不是一般居民家里的神龛,而是庙——进发宫,供奉的神明是船民500年来的精神寄托。
进发宫庙为木雕刻,宽92厘米,长85厘米,高88厘米,是世界最小的水上庙。而且这庙充满神秘色彩,一直未对外公开过,即使是住在这艘庙船边上的陆上居民,也不知道身旁有这么一座水上庙。
如果这艘船拆除,这些神明无处安身,船民也就没有了祭拜的场所。那天是农历十六,庙里做“牙”,但船民对前途渺茫,不知道今后在哪里再做下一次“牙”。
为此,船民向芗城区政府提出请求,在岸上另找一块地建庙,以延续存在了数百年的宗教活动,但一直未获同意,双方因此一直僵持着。而政府是不可能让一艘船拖住整个规划的,如果采取强制措施,势必两败俱伤。
我是无神论者,但这事情却让我震憾。
政府的规划固然必须落实,但船民的宗教信仰也应得到尊重。况且,一座有着500年历史的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如何处理好政府规划与船民宗教信仰的矛盾,保护文化遗产,必须十分慎重。我强烈感到,处于弱势的船民,他们的合法诉求应该得到合理对待,目前的困难,必须帮助;处于毁灭边缘的船民文化遗产,不但是船民的,也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必须保护。
2011323日,我写下了《最后的身影——漳州九龙江上的连家船》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pqe4.html,在网上发表,把这一座从来不为世人所知的袖珍庙推到了公众的面前,立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我带着船民,向漳州市政协文史委、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芗城区政协、芗城区民族与宗教事务局、芗城区道教协会领导反映情况,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都认为这艘庙船不能拆除,应得到保护。同时,我将相关材料向福建省省长信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反映,也得到明确的答复,并且由漳州市文化局与我联系处理相关事宜。
201145日,农历三月初三,进发宫举行“请王求平安”宗教活动。为了扩大影响,我约上了《漳州广播电视》报、《海峡都市报》、《闽南日报》记者到现场采访,让公众得以了解进发宫的处境。随后,漳州电视台(二套)“漳州第一等”、漳州电视台(一套)“记者在线”也做了专题报道。
2011419日,我又写下《漳州市九龙江船民文化亟待抢救与保护》一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boe.html,重申保护进发宫与船民文化的重要性。
在舆论的关注与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芗城区政府作出决定,在原船主办理拆迁手续后,另补贴4000元给原船主,再将已归政府所有的这艘船赠送给进发宫。
201155日,我再次约上了《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闽南日报》记者,见证了最后一艘连家船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也记录下了这艘历尽风雨的庙船重生的瞬间。作为连家船民和政府的协商中间人(海峡导报:《最后一艘连家船不上岸》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qx67.html),这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也让我感到,当各方利益无法调解时,灵活与智慧是最好的润滑济。
20116月,我详细介绍这座独特水上庙的文章《揭密世界最小最神秘的水上庙宇——进发宫》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qjx.html在《闽南风》杂志发表。
201192日,经过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查,进发宫被列为漳州市文物点,受国家保护。到此,历经半年的努力终成正果。虽然为此我付出了许多精力与时间,但社会得到的却是一个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后,多家报纸与电视台对进发宫进行了报道,我另一篇文章《进发宫:世界最小最神秘水上庙宇》也在由漳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汪莉莉主编的《上漳州》发表。
从半年前的默默无闻且面临拆除到今天的家喻户晓并受国家保护,进发宫经历了一场嬗变,浴火重生。我能为这事做出自己所能做的,让我感到特别骄傲。
在《上漳州》这本书里,同时发表了我的另一文章《伽蓝庙:世界最小的空中庙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vqg.html。在此之前,有关漳州市香港路伽蓝庙的面积以讹传讹,一直被认为只有3平方米。我过经实地丈量,宽约1.80米,长约3.30米,面积约6平方米;加上阳台长约2.50米,总面积只有约11平方米。117日,漳州电视台(二套)“漳州第一等”播出《最小空中庙宇》,我在节目里为这座小庙的身世做了介绍,还其本来面目。
虽然我玩电脑时间不算短,一般的操作勉强能做,但到今天还只是个电脑门外汉。毕竟,只读到小学毕业的我,有些电脑上的问题,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弄明白,对那些程序命令一窍不通,那些英语词汇对我来说如同天书。也许是熟能生巧,一些网络上的东西也知道点,也因此视网络为“自留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我在新浪开起了博客,把自己写的文章小说发上,并在各论坛发贴,与大家分享。发在论坛的帖子,经常被置顶,点击几万上十万,是很平常的。我在漳州的网站“飞翔社区”开了个专栏,这也是漳州网站里惟一的个人专栏。
前几年,女儿在淘宝网上开了家网店,后来她到北京工作后,这网店也就归我管,每天与顾客交谈做生意,忙得不亦乐乎。像我这般近六十岁的人,懂电脑的人较少,能在网络上做生意,可说是更少。
早在2008926日,《漳州广播电视》报就报道了我是怎样玩电脑与网络的专访《老知青郑德鸿的网络生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arl2.html2011531日,漳州电视台(二套)本地话新闻播出了对我玩电脑开网店的报道《六旬老人开网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17vyg.html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于一代知青来说,是那么地刻骨铭心。那曾经的岁月,留给我无尽的回忆;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42年前的1969115日,才满16岁的我,带着一脸的迷惘,来到了福建省长泰县岩溪公社田头大队,分配到第九生产队,当起了知青。
如今,知青们都已到老年,那第二故乡的一草一木,却无法忘怀。回家看看,看看那里的乡亲,看看那里的变化,成为许多老知青的心结。虽然我在1995年曾组织近百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1996年与张启辉再去一次,但由于种种原因,之后一直没有再去那魂牵梦萦的旧地。
201110 21日,我与张启辉、马行天、曾素莲一起,再次回到了当年插队的田头村。
山还是那座山,江还是那条江,但时过境迁,面目全非,曾经的岁月一去不复返,只有那浓浓的亲情依然。我们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也感受到了纯朴的亲情。《第二故乡行——重返42年前插队的田头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vnc.html。本文也发表在20111028日《知青风采》报。
在各地的知青网站,我经常发表些知青文章。为庆祝陕西知青联盟网站成立五周年,该站把知青网友在论坛上发表的文章结集成一部《一路悠长》,我的一篇知青回忆录《归心似箭》被收录。20111118日,网站给我寄来了书,以作为纪念。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一直以为,写书是作家们的事,是文人墨客者的专利。所以,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我,以前是没想也不敢涉足这一领域。
然而,有些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1995年,我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写下了处女作长篇知青小说《那里并不遥远》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9xkw.html,竟意外地被《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收录,成为国家级经典著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写下一些中、短篇小说。
但是,由于今年太忙了,一直无法安下心来写小说。直到那天看到全国打击拐卖女儿童专项行动的电视节目,才萌发再写一部小说的念头。于是,强迫自己静下心里,全力以赴,写成了中篇小说《拐卖人贩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wri.html
对于所谓的著作权,我一直是不在意的。如果有人要转载,那是求之不得,根本无须考虑。我公开声明,所有我网上发表的文章图片,如果注明作者,均可无偿使用。但是,如果是恶意的抄袭,那就另当回事。
2009414日到2009618日,网名“天衢山伯爵”在文学博客网(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1691439.html)发表长篇知青小说《远山那端情》,该小说还没完成,但已有280000字,分为92章。其中抄袭自我的长篇知青小说《那里并不遥远》约21000字。除书名、人名、地名改外,一字不差地搬走。
另据新浪网友“xyz714”在其博客里的《发现詹玮<远山那端情>抄袭》(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27f0420100uy8l.html)揭露,《远山那端情》同时抄袭了知青小说《青春无主》与《胡杨有情》。
一个人想出人头地,玩点技巧是无可厚非,但不能太无耻。作为一级作家的黄梅县文联副主席詹玮,名气不可谓不大,但却用如此卑鄙的手法,信手拈来地“创作”起小说《远山那端情》,可谓“炉火纯青”。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头来,人不人鬼不鬼,名声扫地,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于詹玮的抄袭,我是今年才知道的,所以写下《一级官员作家黄梅县文联副主席詹玮小说<远山那端情>抄袭郑德鸿经典小说<那里并不遥远>21000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17x7t.html,以正视听。
另外,今年我采访了几位最普通的市民,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只是在自己的天地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然而,他们所做的事,却令人瞩目。
谢锦辉,一个只读过小学三年纪的小菜贩,却无师自通,创作了令人惊艳的油画。《无师自通,四年磨砺成奇才——记福建漳州民间油画家谢锦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17v6r.html
苏芷兰,一个只有5岁的小女孩,半年多的时间里,七次登台,获奖八次,其中有五次金奖,实在令人刮目。《小小童星亮晶晶——记5岁小童星苏芷兰》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xpt.html
郑亚龙,一个苦守38年旧书店的老人,为了书籍的传播,做出了努力。《坚守旧书店,只为那不变的情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vih.html
这些人经过我的报道后,各路媒体及时跟上,让人们看到了平民百姓生活里最真实的一面。
在与记者们出去采访的日子里,我看到了最平凡的市井人生。漳州电视台(一套)“记者在线”:《夜市:漳州人27年的平民生活记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tm1.html;《漳州广播电视》报:《延安北夜市:漳州人的市井记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uqo.html
水仙花是福建省漳州市市花,冰晶玉洁,叶片青翠,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有凌波仙子的美誉。
我从小就喜欢水仙花,玩了五十多年,也积累了些雕刻水仙花的经验。20081230日,我斗胆把雕刻养护水仙花的全过程在博客上直播,每天拍照上网,并将注意事项写上,让大家共享。《直播:水仙花雕刻与养护》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0bmkw.html20111230日,《 峡导报》发表了介绍我玩水仙花的事:《让水仙花都在除夕盛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4f29e60102dxuf.html
算下来,在这过去了的这一年里,我的文章照片见报登杂志出书共有十几次,在电视台上露面有6次,也是不小的收获。呵呵!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将继续走我自己的路,继续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身边的事。当我的关注成为您的关注时,明天就是今天的希望。
2012,让我们一路同行!
                                 郑德鸿 2011-12-31
******************************************************************
相关文章报道:
《漳州广播电视》报《旧防洪堤  漳州人的共同记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旧城老街巷
《闽南日报》复刻老城记忆的“百变星君”
《海峡导报》:三年拍摄   6000张照片记录老漳州
见龙在田——元宵永定黄龙村客家土楼行
最后的身影——漳州九龙江上的连家船
《闽南日报》三月三 连家船民敬神求平安
《海峡都市报》神明“船底尫”今后安哪?
《漳州广播电视》报:连家船,渐渐远去的记忆
讨论:高速路上救狗,是人性的善良还是社会的悲哀?
漳州市九龙江船民文化亟待抢救与保护
震惊!世界最小最神秘的袖珍级水上庙宇——漳州进发宫首次公开面世
见证漳州市芗城区连家船成为历史的时刻
《闽南日报》芗江最后一艘“连家船”被收编
《海峡导报》最后一艘连家船不上岸
《海峡都市报》“船底尫”仍可安家九龙江
无师自通,四年磨砺成奇才——记福建漳州民间油画家谢锦辉
《东南早报》小菜贩有个油画家梦
《海峡导报》菜贩变“画痴”  生活发窘也要画
《海峡都市报》自学成才  油画绘古代仕女图
《闽南日报》小菜贩无师自通  用油画自创别样风格
2011927 星期二《闽南日报》第07版:社会新闻
漳州电视台“记者在线”播出《最小水上庙宇“进发宫”》
一级官员作家黄梅县文联副主席詹玮小说《远山那端情》抄袭郑德鸿经典小说《
那里并不遥远》21000
《闽南风》揭密世界最小最神秘的水上庙宇——进发宫
我的网络生活:无限的网络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漳州电视台(二套)记者在线/夜市:漳州人27年的平民生活记忆
《漳州广播电视》报:延安北夜市:漳州人的市井记忆
鬼斧神工照莲岩
漳州电视台:连家船上“进发宫”被列为市挂牌文物点
漳州电视台(二套)“漳州第一等”栏目采访菜贩油画家谢锦辉
《漳州广播电视》报:进发宫“送王船”民俗有望申遗
《漳州广播电视》报:1950年的漳州老地图
《漳州广播电视》报:坚守38年的旧书店
《让水仙花都在除夕盛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2-3-12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2-3-12 08:35 编辑

你的2011年过得是充实的,有意义的。电视杂志报纸都露了脸,这是一般人没有的机遇,成绩骄人,令人羡慕。

祝你2012年继续前行,继续成功,继续丰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4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