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那恰到好处的幸福 十七岁那年,我中学毕业时候,我买了一本当时觉得很漂亮的日记本,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摘录文中一小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人最宝贵的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就是这样,朦朦胧胧的我就报名去了大兴安岭,大杨树宜里农场。 且不说那时我还未曾想过下乡是啥样生活,当时的我确实匆忙的就离开家。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哈尔滨。 当时我想谈到的就是“未来”。这个词实际很有意思,首先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它是遥远的,也正因遥远便可以承载很多不用负责任的寄托与期许。与他人的情感总想着来日方长,对于自己真正热爱心底渴望去做的事情也总觉得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然而生活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时间的不可逆转性。我想说的是未来在很多时候都显得十分空泛飘渺,如果运气背一点的话,它很可能就是不存在的。 一九七五年八月二十日,我带着一些对于我而言比较重要的物品。这也就是说里面倾注了我大量时间心血写的日记,因为那里记录了我以及与友人所有的革命记录等等,全部都在这本日记里。这不仅是我自从业以来所积攒的全部家当,更是我这几年生活的印记。那感觉就好像是突然有了革命方向。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革命生活。对于别人而言那只是千千万万中的幸福,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里,给予其精心的呵护,细心地照料,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我而言它是独一无二的欢乐。就像很多人的感情,因为当时我付出了太多,太过于用力,所以即便都无动于衷也仍旧迟迟不肯放手。 当时想想,事已至此,何必自苦。我想这些年来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懂得了,放和舍。对于已经发生无力改变的事实,我从来不会过多抱怨以及悔恨。就是这样我开始整理自己为数不多的物品,发现自己果真是个留恋旧物的人。衣箱里好多只穿过一两次就再也不会穿的衣服,还有很旧的不合脚的鞋子,永远不会翻看第二遍的书。把这些衣物清洗干净带上了,把不看的书送给亲戚家的小孩。当你真的有礼物相送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你身边有很多需要帮助过我的人都记在我的日记里。而对于自身来说,剩下的东西很少,越发让我感到自己真的不需要很多。想一想,尽管人们用尽方法满足并强调自己的拥有感,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属于一个人的。没有什么是能够长久拥有的,包括生命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