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宝泉岭老顽童 于 2014-4-24 21:11 编辑
十八团 三师十八团位于黑龙江省友谊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31°.39′--132°.15′、北纬46°.28′--46°.59′。十八团北邻富锦,东南邻宝清,西邻集贤县和双鸭山市,地域1872平方公里,耕地159万亩(1980年)。七星河、漂垡河、扁石河流经期间,福(利)前(进)铁路,宝(清)富(锦)公路贯通界内。 十八团的前身为国营友谊农场,由苏联政府派专家援建,并赠送大批农业机械。1955年5月1日正式建场,下设10个分场和1个林场。首任场长王操犁,为农场筹建者之一,后调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王正林任职场长期间(1957-1960),深受干部、职工的爱戴,后调任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建场初期,农垦部长王震到场视察,1955年春至1957年初,李特特(李富春女儿)在农场工作,任苏联专家翻译。 建场30年来,国家累计投资2.6亿元,回收1.1亿元,累计上缴商品粮30.7亿斤。1984年,农场拥有拖拉机1109台,康拜因458台,总人口11万。 1969年3月15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组建,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团长平洪发、冯天益(1969-1972),王景峦(1973-1976)。原分场改制为9个农业营,1个工业营,1个林业营,1个后勤营。各营共下设94个农业连、4个畜牧连、15个工副业连。1970年前后,十八团共接收各地知青约3万人。 兵团组建后,原农场的规章管理制度被废弛,生产秩序遭到彻底破坏,加上自然灾害,1971-1976年,全团经营亏损总计约3800万元。 1969年7月16日,十八团砖厂哈尔滨知青李孟强(22岁)、张俊庭(18岁),上海知青匡为民(19岁)、龚国幼(17岁)为抢救着火食堂中的国家财产壮烈牺牲,被团党委追认为烈士。 1977年3月,十八团建制撤销,恢复为原友谊农场,隶属省农场总局红兴隆分局。1978至1984年,国家领导人王任重、李先念、赵紫阳、邓小平、刘澜涛先后视察友谊农场。 1978年4月,五分场率先引进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现代农业机械。8月,美国友人韩丁来场作现代化农业学术报告。1981年,美、日等8个国家23批共76人来场考察。 资料整理 张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