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盘点:2014年以来28名秘书长落马
(一) 多少“秘书长”被查? 自2014年以来,31个省份中,包括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在内,已经有28名党政机关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落马。 其中,3人是省委常委兼任省委秘书长的“省部级高官”;9人是省级党政机关的秘书长、副秘书长;涉及14个省、自治区和16个市。 其中,河北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秘书长先后落马;河南成为秘书长落马重灾区,共有5名秘书长、副秘书长落马。 安徽、江西、广西、湖北四地,均有3名秘书长(副秘书长)落马。江西萍乡和河南洛阳两地党政机关中,均有秘书长(副秘书长)落马。 人民网曾发文称,“秘书腐败”已经成为滋生腐败大案、窝案的土壤。从上述数据来看,“秘书长”腐败案也有集中爆发的趋势。 (二)“秘书长”因何落马? ,在总共被查的28名秘书长(副秘书长)中,有21人公布了落马的原因。这21人落马,均涉及经济问题。其中,20人涉受贿,1人涉嫌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三)落马“秘书长”咋处置? 28名秘书长(副秘书长)中,有3人已经被判刑,刑期都在10年以上。5人被提起公诉或已经接受公审,但未公布审判结果。 除仍在接受调查者之外,仅有1人受到“开除党籍、降职”的处分,其他皆被“双开”或已进入司法程序。 (四)“秘书长”是干什么的? 秘书长”(包括副秘书长)这一职务,除了国务院外,主要出现在地方省市政府和党委中。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曾将秘书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概括为,“靠近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其身边人,接近核心权力,传达领导命令”。 以北京市政府为例,在2013年印发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中规定:市政府秘书长在市长领导下,负责处理市政府的日常工作。 这个“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什么呢? (1)参加所有重要会议,包括市政府全体和常务会议。其中,市政府常务会议参会人员原则上只包括市长、副市长和市政府秘书长。会议内容包括研究有关人事任免、责任追究事项。 (2)负责政府决策和工作落实,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协助市政府领导同志抓好推动落实工作。 秘书在政府工作的整体运作中身居要职,担任了上传下达的重任。一方面要不断掌握上级领导机关的各种批示精神,将领导的指示、意见传达至各部门;另一方面要密切注意基层、部门的最新动态,将其中的重要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于领导做出合理的判断与科学的决策。如此来看,秘书身处上下联系的核心地带,可谓是举足轻重。 可见,党政机关的秘书长,并没有像市长、副市长有实际上分管的领域,他们的权力来源于领导的权力。参加重要会议、负责政令下达和落实、参与人事任免等,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但“如何下达”、“怎样落实”,可能会成为“秘书长腐败”的症结所在。 (五)“秘书长”权力从哪来? 由上可见,“秘书长”已经成为腐败的重灾区。那么,秘书长究竟有何权力?他们的权力又从哪里来的呢? 检察日报曾报道,据统计,十八大后落马的30多名省部级以上高官中,职业生涯里有秘书经历的占近1/3。 新浪新闻梳理发现,除河北省委秘书长刚落马职位暂时空缺之外,全国31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的省委秘书长由省委常委兼任,只有3个省份的省委秘书长不是省委常委。 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秘书长纪峥2013年上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秘书长王焕承和贵州省委秘书长刘奇凡分别于今年3月和5月刚刚履新。 去年10月,中国经济网曾盘点28位在任(当时有3省份空缺)的省委秘书长,得出的一个结论是:28位省委秘书长大部分有地方一把手的任职经历。 由此可见,“秘书长”可不是一个小小的党委、政府的公务员,而是大权在握的“要员”,他们掌握了政策从下发到落实的“关键环节”。 如《人民日报》所说,秘书们并非核心权力本身,而是靠近核心权力。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