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919|回复: 5

荐:《点绛唇·醉漾轻舟》

[复制链接]
罗帆 发表于 2015-4-15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帆 于 2015-4-15 07:11 编辑

荐:

       《点绛唇·醉漾轻舟


                    秦观


          秦观,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点绛唇·醉漾轻舟》

醉漾轻舟, 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
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
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
乱红如雨,
不记来时路。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 》的开篇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外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紧接一句“山无数 ”,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 ,上下片意脉不断 。值此迷惘之际 ,忽然风起茫落 ,只见“乱红如雨”。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 、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 :“不记来时路。”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15-4-15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有解说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茶香四溢 发表于 2015-4-15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罗帆老师,有注解真好!握手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乡下人 发表于 2015-4-1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15-4-15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啦!词文,注解并存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罗帆 发表于 2015-5-1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4 17: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