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352|回复: 9

回味无穷的溜肉段

[复制链接]
东佳 发表于 2015-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佳 于 2015-1-7 17:09 编辑

回味无穷的溜肉段
——抚远修路生活纪实之四
     年过花甲明显感到食欲锐减,想不到至今让我回味无穷的是东北一道普通菜:溜肉段。这些年在大小餐桌上,多次吃到过溜肉段,却再也品不到当年溜肉段的味道。不是我的口味高,问及几个公款消费培养出来的称得上美食家的友人,也都有同感。既然把美食称作是一种文化,那每一道菜都能对应出文化底蕴和故事。我心中的溜肉段离不开抚远的日子,那是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原因。
      那是抚远修路紧张阶段刚刚开始,我们的劳动强度极大,体力严重透支,上面灌输的宣传口径,是我们的施工进度和珍宝岛的战事息息相关。我们不惜一切的拼命工作着,兵团战士的出色业绩大大感动了总指挥部。后勤补给也提到议事日程的首位,总指挥部也竭尽全力落实物资保障。
      这带给我们的自然是最大的福音,说实话,那时抚远修路的伙食是在原单位无法比的。每人每月十八元的伙食补助,当时在团里吃定伙才十二元。外加团里和工区的支援,伙食是非常硬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是有米难寻巧妇,炊事员都是从修路战士临时选派的,大锅饭从未做过,口味根本无法提高。好在我们的劳动强度决定我们吃什么都香,开饭时以吃饱为满足,更何况有团里伙食标准对比,我们没有奢求。
       再则,我们对炊事班充分体谅,看到他们做饭很辛苦,比我们起大早不说,厨具有限,洗菜取水困难,每次洗菜费尽心机,炒菜时人要站在锅台上深弯下腰,用一把长把铁锹当锅铲快速翻锅,慢了就要糊锅。蒸汽熏在脸上睁不开眼,顾不上擦汗。两手握锹炒菜,无法驱赶闻香密集的蚊子,炒菜时狼狈不堪。修路结束时,炊事班的几位分到团部卫生队、车队等较好单位,我们都说应该。所以这种情况再挑剔饭菜质量就太不近人情。
       当时的菜虽然烹调技术一般,但有肉和油大,我们吃起来蛮香的。但指挥部还是知道我们的饭菜质量上不去,派下专业厨师分头指导我们的炊事员提高厨艺。
      初夏的一天,我们起大早就要出工,晚上回来才发现饭菜格外可口,原来,工区总挥部派下来到烹调大师刚刚到我们驻地,还没来得及亲自动手,动动嘴伙食就大不一样。晚饭过后,我们像看到亲人一样,和他叙谈起来。当时他五十开外,满头银发加上父辈的年龄,令我们油然而生敬意。他和蔼可亲,不算健谈却语句诚恳,很好接近。他的孩子比我们都大,错过了上山下乡的境遇,他看我们格外亲。我们吃饭时,是他正忙的节骨眼,和他没法攀谈。有时吃完饭遇他出来透风,和他的话题一扯就很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菜奇缺,肉也紧缺,他的技艺难得施展。况且,在我们这里不是久居,而是暂住,什么时候能领教他的拿手菜呢?很快,一天大雨突降,我们不能远离驻地出工,集中起来学习。难得休整,大家还是能安稳坐下来学习。
       雨过天晴,难得的艳阳天。无垠的荒野早被碧绿覆盖,满眼郁郁葱葱,极目远眺,美不胜收。心情也和天气一样格外晴朗,可我们再也坐不住了,原来,简易厨房飘出的香味沁人肺腑,让人垂涎欲滴。毛头小伙们早按耐不住,要一览究竟,可厨房门口早已堆满了人,指导员喜盈盈的告诉我们,大厨给大家改善生活,奖励大家超额完成施工进度。一阵欢呼,已经容不下指导员的絮叨。
      短暂难捱的祈盼过后,从简易厨房端出一盆又一盆热气腾腾的肉菜。每班十几人一盆,共20多盆,诱人的香气压过了好奇的喧闹,紧接下来的就是大饱口福,连赞叹和夸奖都顾不上。待到回过味来,才看清盆里原来是色香味俱全的溜肉段。经过一顿狼吞虎咽,每个盆里还剩下一个盆底的溜肉段,供十几个壮劳力团团围着观赏,感叹再美的佳肴也吃不到肚皮外面。这时,每个菜盆围坐的十几人,包括了京津沪哈的知青,也才来得及探寻这道菜的名称。自然,哈尔滨的知青大都知道这是东北的流行菜:溜肉段。这时,也才知道赞叹这道菜的美味,更应赞叹厨艺的高超。
      是啊,那是抚远简单的炊具,没有厨师要求必备的火候,凭着一口大铁锅和树枝作干柴,一锅出几百盘菜,而且是质量要求很高的肉菜,是当今哪个特级厨师也无法完成的。当年,在抚远简陋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令人叫绝的是菜的外观,过完油的肉团色泽微黄,裹上饱满的欠汁,真是秀色可餐;味道先入为主,外焦里嫩入口绵软嫩滑,让人回味难忘。
      大厨露了这一手,简直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圣人。他看我们的吃相满意极了,这自己的作品最大的回报。他给我们解读,这道菜看是简单,其实制作起来还有几个诀窍,最佳口味就是刚刚出锅。大锅菜盛出来就要半个小时,错过了品尝最佳时机,是啊,而是盆菜盛满是要花费半小时;要知道小锅可以一只手倾倒,大锅砌死在锅台,满满的菜只有一勺勺往外掏。和他的话题更贴近了,得知他从小就干厨师,得到名师指点后厨艺大长。当年,厨师不像现在这样火爆,饭店少得可怜,饭菜档次更不像现在这样让人惊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的厨艺无法施展,只能在大锅饭里崭露头角。这也是我们能在抚远结识的原因。时势造英雄,轮到现在肯定是大酒店的特价厨师。
      都说有“闻香下马”之说,我们溜肉段的香味早已吸引路对面的创建六师的连队,他们比我们还艰苦,几十人硬是撑起一个新建团。一道之隔就是他们。他们到很有志气,没看他们蜂拥来讨吃;倒是领导闻讯来一探究竟,很有分寸品尝几口,赞叹不绝,非要大厨到他们那里献技,究竟兑现没有,我们就不知道了。
没想到,在我们期待大厨再给我们第二道菜,他就不知不觉的被指挥部接走了,他是抢手货,各单位争抢要他,能在我们这里站脚已是我们偏得。大厨不但饱了我们的口福,还给我们留下永生难忘的回味;以后,再没品到可以和大厨比肩的溜肉段。。
     其实,当初对溜肉段我并不陌生,这道菜是我们家春节必上的压桌菜,那年月家家年节饭桌不像现在丰富,一个溜肉段足以让邻居的伙伴羡慕不已。关键是会做的人太少,当年我父亲凭这道菜让我们骄傲了很多年,邻居没少讨教,终不得要领。吃不到嘴是最馋人的,每到年节我们饱餐溜肉段,让兄妹几人在伙伴前尽显优越,我们的恭维更让父亲喜笑颜开,年节因为溜肉段尽显其乐融融。不知是节日的餐桌带来全家的喜庆,还是难得的佳肴满足了我们的祈盼。溜肉段给我们北大荒日子对家和亲人的思念。
     岁月无情,一晃多少年过去了了,我们再也吃不到当年溜肉段的味道。这些年,我经历的餐桌不算少,耳闻目睹的美味佳肴能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还真难以归纳出几个。      大厨如果还健在,该是百岁开外,他的技艺应当传承的很广,但不可能有他正宗。那是抚远大铁锅和树枝烹调出的绝世佳品。作为业余厨师我的父亲,早已作古,那亲情的缅怀是饭店的口味无法替代的。不是物是人非的隔离,不是岁月流逝的无情,不是千愁百感的求索,那弥足珍贵的回味不是单纯的溜肉段的标准所能包容和涵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走进罗布泊 发表于 2015-1-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岁月难忘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罗帆 发表于 2015-1-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出一段亲情故事,令尊厨艺、抚远铁锅都成为了永远的回忆了……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5-1-7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非常喜欢溜肉段,现在仍是保留佳品,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逊克神枪手 发表于 2015-1-7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讲:大锅饭,小锅菜。说的是大锅饭好吃,小锅菜味道香。炒菜最讲火候,大锅火候很难掌握,翻勺也是难题。作者能吃到这么好的大锅菜溜肉段,实属遇到 高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原海学 发表于 2015-1-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小故事令人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叶小舟 发表于 2015-1-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得详细、具体、生动、形象,读过都会回味无穷,当然记得“溜肉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5-1-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引起我对炊事班的回忆。想起我当上士和司务长,在山上采伐的艰苦快乐的生活!一件事写的如此详实,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5-1-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饭店里的溜肉段,一盘是6角3分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齐梦 发表于 2015-1-1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握手,东佳。您的文章,引起我的共鸣,回想抚远修路,感慨万千。单说伙食,真是难上加难。物资困乏,条件恶劣,人力不足,技术更是缺失。为了战士们能吃得好些,及时回复体力,我们绞尽脑汁,也很难达到效果。是兵团战士的包容和吃苦精神,鼓励我们逐渐改善现状,得以圆满完成任务。抚远修路,终生难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4: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