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知青赵黛丽又上《老年日报》啦
老伴儿自打2009年退休后,就一直订阅《老年日报》。闲着没事我也看看。报上发的都是与老年有关,我也进入老年社会了,当然关心。
今天,2015年1月1日,看新来的《老年日报》,嚯!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咱联谊会的老知青赵黛丽又上《老年日报》啦!而且是头版!
网庆五周年时,看到赵黛丽,我曾说:“我常在《老年日报》上看到报道你的文章。”不想新年头一天又看到了,我能不高兴吗?我忙里偷闲,赶紧用照相机翻拍报纸,并弄成文字上网发表,让大家都高兴高兴。顺便,又在这份《老年日报》上看到了几篇好文章,一并发出来让我们共享。

用照相机翻拍的报纸看不清?咱有招,用电脑软件转换word文档,很方便的。全文如下:
冰城老读者剪纸贺报庆
日前,欣闻《老年日报》即将迎来创刊30周年,哈尔滨市读者赵黛丽老人精心设计制作了剪纸《贺老年日报三十年》以表心意。
面对镜头,年近七旬的赵黛丽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我与老年日报结缘30年,从她创刊起我就自费订阅,是《老年日报》陪伴我从中年步入老年,它是我生活中的好伙伴和良师益友!”她衷心希望《老年日报》越办越好,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老年日报记者董晓楠摄

朱自清的文章《匆匆》在电脑“百度”里能查到,就不用电脑转换啦。发表时看到文学讲师的评论很好就一并转发了。我一向认为,虽然网络、微信发达,但书报刊还是不可少的,对我来说,是最好的教师、课堂。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古代文学讲师付善明讲解
《匆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心情。
时间是留不住的,是匆匆的!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不信,您想想看,谁能把时间留住呢?过了今天,到明天:过了明天,到后天,而这些都不可能再出现。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的身边悄悄溜走。
无论往后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不必辩解,走你自己的路吧!
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时间,耗费生命,不要耽搁自己的行程。
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

以下文字在百度上查不到,只好用电脑软件转换了。 有玩心的老人是块宝
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确实能延年益寿。研究发现,老人有“收藏”的爱好,能治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收藏已被20多个国家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常玩成 人益智玩具的老人能延缓思维退化,就连购物、亨饪、做家务等日常活动,也能预防老年痴呆。 玩对全身都好 事实上,几乎所有高寿的老人都有自己一套“玩经”。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年老后,最喜欢用麦秆对着阳光吹肥皂泡,那绚丽的色彩总能让他如痴如醉;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更称自己为“大玩学家”,研究“玩”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专业:玩电脑、写博客、玩智力游戏,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大华看来,会玩的老人,必然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玩游戏”可帮助老年人训练大脑的灵敏度、减缓记忆力衰退;登山等活动能增强老年人的肺活量和血液循环,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玩能帮老人摆脱孤独,心里通达敞亮,自然有利延年益寿。 中国老人更该有“玩心” 中国老人尤其要学会培养自己的“玩心”。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生西英俊表示,不少人退休后,要么觉得失去了生活目标,做什么都没兴趣,要么围着儿孙转,甘愿做家庭保姆,不恩意为“玩”多花什么心思,自然不像外国老人“时常有点奇思妙想,什么都能拿起来玩一玩。 广东省玩具协会信息部主任曾锐成甚至表示,我国的老人玩具比国外落后了整整30年。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有8000多家玩具制造商,99%都在生产儿童玩具。而西方市场上,大约40%的玩具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据美国软件娱乐协会报道,几乎五分之一的50岁以上美国老人都在玩电子游戏,这些游戏从简单的算术、拼图到脑筋急转弯。 从“家”开始开始玩起 陶立群说,年纪越大就越该放得开,年轻时不敢想的事情,如果到老都不尝试一把,那该多遗憾。 首先,从“家”开始玩。“其实家里就是玩的好地方。”陶立群建议,老人不妨从家中的“废物利用”开始玩,废纸折成小垃圾盒,饮料瓶包装成好看的花瓶,旧衣服缝成靠垫,都是很好的“娱乐项目”。 第二,手眼脑都得动。比如,报纸上“找不同”、“走迷宫”等游戏可以练眼;记账、打字、写博客等方式能练脑;木制琴、小鼓击打玩具,可有效刺激老人的反射神经,届时能让他们沉浸到音乐中,愉悦心情;积木、拼图益智玩具,既能使老人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还能带来成就感。 第三,要有一群投缘的玩伴。有些老人玩花、玩鸟,却很少与人交往,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状态。陶立群说,老人比年轻人更需要朋友。有些人,只认识目己院里的老人,外面一个朋友都没有,现在有不少老年旅行团,老人可以多参加;如果喜欢自助游,也可以约上些朋友,到冬暖夏凉的城市住上一两个月。 蒋乃珺

国人年度感受:变 在“变化”中告别2014 2014年悄然滑过,这一年里,国人的心态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开展的“2014国人年度感受”调查显示,“变”,成了国人的最大感受。 在调查中,有的受访者写下了一个“变”字,也有人写“蜕变”、“一切在改变”、“变化巨大”等。从买衣服有了“网购后悔权”,到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保护“舌尖上的安全”, 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让国人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改变。 自古至今,大多数中国人是有些害怕改变的。不管现状好坏,人们都希望守住眼前的所有,让一切“照旧”。孔子曾自我评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我相信和喜欢古时候的东西,只阐述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但“人往高处走”,许多人总是有点害怕却还有点渴望改变的。美国畅销书《你可以不怕改变》就曾深深地吸引了不少人,里面说道:“这毕竟是一个充满了变革的时代,即便没有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壮志雄心,也应该有‘面对事实,适应变化’的积极心态。” 心理学有一个经典效应“习得性无助”,源自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发音器一响就给予电击,狗完全难以逃避痛苦。多次实验后,即使打开笼子,不电击,只要发音器一响,狗也不会逃走,而是卧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回到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社会变革,许多人都难免经历过失败或控制感丧失,而在任何情形下,只能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心态,可能失去改变的信心。心理学家就发现,当抑郁症患者做事失败时,他们常常会屈服于失败而停止努力,并且责怪自己。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较长时间保持单身,可能就会判定孤独是生活的真相,并且错失跟人约会的机会。 因此,改变才是人生的原动力,而多数国人都认同的这个“变”字,更能让全社会乃至全体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个人而言,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尼指出,改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相信自己,也许你没有那么聪明,但你也没有那么脆弱。所以,不要轻易屈服。即使是很小的改变,都可以抵挡无助感的压顶之势,让你的生活充满更多的甜味。 王宁

把不喜欢的人忘掉 莫言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也不要在喜欢不喜欢上,分出好人和坏人来。带着情绪倾向的眼走,难免会陷入褊狭。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狗总是要咬人的,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当然了,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这时候,若只说是脾气、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过是浅喜;最深的喜欢,就是爱,就是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 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记了快乐。 勉强不来的事情,不去追逐。你为此而累的时候,或许对方也最累。休停下来了,你放下了,终会发现,天不会塌,世界始终为所有人祥云缭绕。 谁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扑腾着。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要来给你上课的。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却是对方习以为常的。喜欢与不喜欢之间,不是死磕,便是死拧。然而,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下过是想让你的人生,变碍更如丰 富,更加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