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西兰花

【转】文苑撷英

  [复制链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6-2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6-25 20:59 编辑

为人处世
               172·老人有德子孙兴旺(一)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哪家子孙这么出息,真是祖宗有德啊。”事实的确如此。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辈辈的先人,有没有行善积德直接有关。
    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 一家遭殃。正如印光大师所说:“历观史籍,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澳门第一家族
    人们都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一、二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曾祖父到父亲三代人行善积德的事迹。
    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号称“澳门王”,在澳门非常有影响力。何贤的祖父是一位大善人,他年轻时外出经商,经营得法,家境渐渐好了起来。这位老先生乐善好施,谁家没饭吃,他送粮;谁家无衣穿他送钱。
    佛经讲:“舍一得万报。”财,愈舍愈多。舍是因财多是果,因果必定相应。所以越布施越富裕,越布施越发财。
    何贤年轻时来到澳门创业,开拓了包括大丰银行在内的大批产业。何贤家族在澳门叱咤风云几十年堪称澳门“第一家族”。
    而何贤依然保持了祖辈乐善好施的传统热心慈善事业,除维持镜湖医院的慈善活动外还多次向同善堂捐助以供施粥赠药之需。1955年,青州木屋区大火2000多人无家可归何贤带头捐了55间铁皮屋又领着人们劝募,不到一个月就使灾民们有吃有住了。
    1962年夏澳门政府决定将一批租给贫民的房屋拍卖,而房屋一旦卖掉原来的居民就要流离失所。又是何贤,把这些房子买下来让原来的居民继续居住。
故乡番禺是最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他经常请家乡的领导晤谈了解乡亲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经常为家乡捐款捐物。
                                                                            王知行
——摘自2021/6/10《老年日报》“心灵感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6-2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6-26 22:19 编辑

为人处世
         173·老人有德子孙兴旺    (二)

    想想何厚铧的祖父装,作为富足的商人,不为自己及子孙后代积累财富,却把财富捐给了穷苦乡民。上天疼惜、怜爱这样的大善人,上天赐给他的子孙个个都是建树显达的能人。
   《菜根谭》云:“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个人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等于给后代子孙种下了幸福的根苗。
华夏第一望族
    王吉,西汉琅琊人,践行著名宰相公孙弘送给他的“言宜慢,心宜善",官至博士谏大夫。
    王吉为官十分清廉,辞官回乡时只带着自己的行装,毫无积蓄,回乡后衣食亦如同平民百姓。此后,王吉就把这“言宜慢,心宜善"定为王氏家规,让这六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让人震撼的是,这条神秘的家规,居然使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许多劫难,经受各种考验,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琅琊王氏家族在两晋时期发展到巅峰,能和皇帝共天下,史称“王与马,共天下”。“马"便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而“王”便是琅琊王氏的领军人物——王导。
    当初司马睿还是琅琊王的时候,王氏家族便对他大力支持,辅佐他登上帝位。在登基大典上,司马睿让王导和他一起坐在龙椅上。
    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单单皇后就出了8个,手掌军政大权的  比比皆是。在文化界也是显赫之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汉唐千余年间,琅琊王氏家族的突出特色,便是宰相辈出,公侯世及,代有名贤。
    据统计,琅琊王氏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娶了36位公主,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家族,被誉为“华夏首望"。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
    琅琊王氏千年历史上的蝉冕  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
    “言宜慢,心宜善",为何能使一个家族如此兴旺发达呢?明朝方孝孺说:“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心存善心的人家里安宁,做善事的人子孙兴旺。善良的人,能福荫子孙。所以,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不仅可以给自己消灾免难,同时可以为子孙培植福德,泽被后世。
                                                     王知行
         ——摘自2021/6/17《老年日报》“心灵感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6-2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6-29 22:37 编辑

为人处世
         174·老人有德 子孙兴旺 (三)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做了很多恶事,子孙必定遭殃。面对这个问题,不少人常问:“都说因果报应,自作自受,为何却报及子孙后代?"
    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大师这样阐述:“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亿倍焉。”这段话揭示了善与不善是庆和殃的因,庆和殃是善与不善的果。余庆余殃这个余字用得很巧妙,余就是剩余,剩余的部分给子孙。那还有本庆,本庆是给自己的,所以,积善的人自己来生后世  得到的福报就大,决定超过自己子孙享你的余庆。
    反过来一个人要是造作不善,他来生后世得到的恶报,肯定也是比子孙所得到的恶报要大得多,印祖说百千万亿倍。类似这样的道理,《文昌帝君阴骘文》说:“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古人说:“修德获报,作善降祥。要好儿孙,只要积德,不要积财。”所以,我们给子孙一定要留德,不要留金钱,留金钱是最愚痴的,留德才是有智慧的。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获福。但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所以,不为子孙积钱财,而为万世积阴德,这才是替子孙打算最好的法子。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指的我们这颗心,真正的心善、念善、行善,福从善来今日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将成为自己和子孙的福报。我们在发出善心的一刹那福报就已经开始了。
(完)                       王知行
      ——摘自2021/6/24《老年日报》“心灵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7-3 22:12 编辑

175·中外名
桃花       ■林徽因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地顾盼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多情的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7-7 22:20 编辑

          176·感谢困难        林清玄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街上问人:“请问您可不可以给我一些困难、一些挫折、一些痛苦?”
    所有的人都拒绝我,我着急地恳求别人:“那么,我雇用您,每小时五百元,请您给我一些折磨!”那些陌生人摇摇头,沉默地离开,我因找不到愿意折磨我的人而惊醒。
    我坐在床上发呆,是呀! 困难,折磨,痛苦是多么珍贵!  如果一切平顺,谁会静下来沉思,谁会生起智慧,谁又能在平凡安逸的日子中超越自我、登上高峰呢?
    如果没有困难,谁又会谦卑地跪下来祈祷?谁又能相信  有无边的宇宙?谁又能寄情于来生呢?我深深地感谢着困  难、挫折与痛苦。也深深地感恩那些曾经折磨过我的人,他  们是多么慈悲呀!我并未花钱聘雇他们,他们却以宝贵的时  间来考验我、提升我,为了增长我的智慧。
    ——摘自2021/7/7《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8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趣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7-8 22:06 编辑

经典美文
                   177· 晨趣        季羡林

          一抬头,眼前一片金光朝阳正跳跃在书架顶上玻璃盒内日本玩偶藤娘身上,一身和服花团锦簇手里拿着淡紫色的藤萝花都熠熠发光而且闪灼不定。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再远一点,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了,就流在藤娘身上。
    一转瞬间,阳光忽然又不见了,藤娘身上,一片阴影。窗外,在梧桐和垂柳的缝隙里,一块块蓝色的天空,成群的鸽子正盘旋飞翔在这样的天空里,黑影在蔚蓝上面划上了弧线。鸽影落在湖中,清晰可见,好像比天空里的更富有神韵,宛如镜花水月。
    朝阳越升越高,透过浓密的枝叶,一直照到我的头上。我心中一动,阳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启迪着什么,它暗示着什么。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上对着初升的太阳,静坐沉思,幻想与天地同体,与宇宙合一。我从来没达  到这样的境界,我没有这一份福气。可是我也感到太阳的威力,心中思绪腾翻,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视万有了。
    现在,我正处在每天工作的第二阶段的开头上。紧张地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我现在想缓松一下,心里有了余裕,能够抬一抬头,向四周,特别是窗外观察一下。窗外风光如旧,但是四季不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情趣各异,动人则一。现在正是夏季,浓绿扑人眉宇,鸽影在天,湖光如镜。多少年来,当然都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过去我竟视而不见呢?今天,藤娘身上一点闪光,仿佛照透了我的心,不让我抬起头来,以崭新的眼光来衡量一切。眼前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我仿佛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把我好奇的童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了。我注视着藤娘,我的心却飞越茫茫大海,飞到了日本,怀念起赠送给我藤娘的室伏千律子夫人和室伏佑厚先生一家来,真挚的友情温暖着我的心。
    窗外太阳升得更高了。梧桐树椭圆的叶子和垂柳的尖长的叶子,交织在一起,椭圆与细长相映成趣。最上一层阳光照在上面,一片嫩黄;下一层则处在背阴处,一片黑绿。远处的塔影,屹立不动。天空里的鸽影,仍然在划着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弧线。再把眼光收回来,则看到里面窗台上摆着的几盆君子兰,深绿肥大的叶子,给我心中增添了绿色的力量。
     多么可爱的清晨,多么宁静的清晨!此时我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我真觉得,人生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大地毕竟是非常可爱的。我有点不知老之已至了,我这个从来不写诗的人心中似乎也有了一点诗意。
    此身合是诗人未?鸽影湖光人目明。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诗人了
    2021/7/7《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7-9 17:17 编辑

            178·丁香结       宗璞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人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摘自2021/7/7《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14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7-14 18:42 编辑

     179·你是暗夜里的光    [北京]陶勇

    十几年前,非典的阴影笼罩北京时,我在北大人民医院接受长达两周的隔离。和我一起隔离的有一位刚考上研究生的女孩,她因I型糖尿病发生了严重的眼  底病变,视力只有0.1,读书看字  非常吃力。我问她,你这种情况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学?她说:因为读书的时候,我会忘了我的眼睛不好。
    10年前,我们眼科病房来了个农村小男孩,名叫天赐。他爸爸说,因为这个孩子是上天赐给他们全家最好的礼物。可是,小男孩双眼生长了恶性肿瘤,晚期,而家里一贫如洗。
妈妈离开了他,但爸爸没有。于是,白天他在我们医院接受化  疗,晚上,父子俩在北京西站卖报  纸。有一天,我听到同病房的小孩  问他,“你家在哪儿?”他晃着头发掉光了的大脑袋说:“我没有家,我爸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作为医生,我除了每天见证病痛的苦难,同时不断见证着各种战胜苦难的勇气和坚强。我们  的世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苦难,病痛是其中一种,它构成了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苦难,便没有诗歌。
    我尊重那些虽然家境贫寒, 甚至一贫如洗,还仍然坚持劳动,不放弃治疗的人;我尊重那些即  使明知自己身患绝症,但仍然怀揣梦想、不断进取奋斗的人。我尊重那些被孤立,被误解,被伤  害,遍体鳞伤但仍心无恨意,笑对人生的人;我也尊重那些用幽默填充身体的残缺,用热情点燃生命之火的人。
      ——摘自2021/7/13《老年日报》“红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1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180·苦夏 我精神的无上境界   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 摸。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地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在一夜间崩溃?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我特别能理解  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好像不经过一次  “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他生在新加坡,祖籍河北;虽然人在 “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着地流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是岁岁枯荣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荻与初始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      
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了。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进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盛极而衰的瞬间辉煌?
于是,我充满了天的崇拜。这是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摘自2021/7/14《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7-2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7-23 10:45 编辑

经典美文
          181·外婆的美学  李汉荣


    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
    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服还是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
    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背定也是激动的,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担忧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名誉和尊严就毁了。
    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话。她特别喜欢坐在场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庄重。
    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日子,比如春节、生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
    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模样和姿态留在外婆的心里,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保存下来。
    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
    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让它们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
    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
    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但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然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
    我端详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感受我手上的温度。
     ——摘自2021/7/21《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9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