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西兰花

【转】文苑撷英

  [复制链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4-3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4-30 17:47 编辑

                          160·靠近正能量的人
     
       去靠近拥有正能量的人,和他们为友,你才会心胸豁达,有一个好的心态。与他们为伴,你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千万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抱怨的人,他们心胸狭窄,事事较真,传递给别人的都是消极的情绪。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你也会变成消极的人,对生活没有热情,对自己失去信心。
       如果你想幸福就要和能让你感到幸福的人相处。不要和一个没有激情,不思进取的人在一起。他们只会唉声叹气,抱怨不停,窝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
       但是和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就会充满活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乐观面对。
       有正能量的人,大多数都是人品端正,修养很高的人。他们不会为了琐事斤斤计较,尊敬长辈,乐于助人。他们豁达,包容,一心向善,不会为了钱财利益伤人害人,简简单单做人,真心实意待人。和他们在一起,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安全感。
       和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发现世界很大很美。有正能量的人,他们会带着你一起努力,陪着你一起坚持。当你想放弃的时候,鼓励你,当你做错的时候,指正你。在困难面前,他们迎刃而解,坚持到底,给你做出一个好榜样。
      去靠近拥有正能量的人吧!人这一生,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去靠近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让自己远离抱怨,杜绝消极,把生活过得充实精彩,让人生  变得明亮灿烂。                                                                                                                  /燕芬
       ——摘自2021/4/29《老年日报》“心灵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5-1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5-10 20:15 编辑

161·大智慧

       人生,既有阳光,也有风雨。生活,既有磨难,也有惊喜。无论好的坏的,苦的甜的,我们都欣然接受。心累了,就出去走一走,心烦了,就大声吼一吼,别委屈自己,为难自己,你不爱自己,谁会更爱你。

      ——摘自2021/4/29《老年日报》“心灵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5-1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62·平淡的婉约    [天津]曦潋


       禁不住夜的诱惑,走出阳台。俯瞰一城夜色,万千灯光汇演,触目所及一片明明灭灭的海洋。虽然,你我是银河里两颗相望的星星,我依然会守候那只明亮的眼睛。小心翼翼,张开双手,  轻轻拥抱,这散着芳香的紫色的温暖,恍惚向,心底竟酝酿出从来没有过的满足感。
       闪烁的灯光穿过手指缝。点  燃心中不屈的火焰,梳理着难以言表的隐痛,任漫天遍野的忧伤蔓延,晃动着思绪翩然。文字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那些“剪不断。理还乱" 的心思。渲染成一种亘古的传奇。只是满怀的诗意,满腹的柔情,只他用三千青丝绕在指尖。
      千年之后,你会不会还是那  么真挚,那么多情。而我,将背负着沉沉的心事,殒落在另一个世  界,化为尘埃。你仿佛听到了我的心语,一闪一闪。轻轻地与我无言对白。在情感日益沙化的今天,心存爱的人一直执著地寻找温暖的绿洲。“温暖" 这个词,似乎还停留在我的记忆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凡尘旧路寻故友,阡陌新野觅故知。忽然有一天与你相识,好似前生缘分注定,得以今世红尘中与你重逢,初识顿觉是邂逅,正如那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痴想的女子携着三万八千年来的牵挂,涉过十三朝的山水,立在缘分的渡口等你,等得尘世老去,二月的烟雨朦胧成雪花的飞舞,凄美不再是我的所有,习惯了让委婉的叹息在唇边徘徊。
       偶尔有滴落的泪花溅湿纸墨,用嘴轻轻地吹干,然后用彩笔绘成两朵桃心。此刻,悸动的心,掘起情感的潋滟,洒落暗香缕缕,为我,也为你,编织一帘烟雨幽梦。让锦瑟的华年缠绵成诗意的浪漫,凝结成一阕绿肥红瘦的思念,定格一段美好的岁月。
       真诚对于人生是从容,对于  灵魂是清澈,我只想要平淡的婉约,摒弃浮华与虚荣,天地在平和的心境中更加宽阔、遥远。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人生的平凡、平淡成就了时光的婉约,在纷繁红尘中惟心之真诚使人生彰显珍贵与高尚,令人怦然心动,真诚使高尚的人格更光芒,纯净的心灵更璀璨。


      ——摘自2021/5/10《老年日报》“红叶”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5-1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5-13 20:47 编辑

         163·窗 外    梁实秋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片吧?
    “白屋”是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木材,像是韩诗外传里所谓的“穷巷白屋”。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舆,谁没看见过天?但以前住在人烟稠密天下第一的都市里,我看见的天仅是小小的一块。
    “白屋”东边隔街是一个小学操场,绿草如茵,偶然有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北边是一大块空地,长满了荒草,前些天还绽出一片星星点点的黄花,这些天都枯黄了,枯草里有几株参天的大树,有枞有枫,都直挺挺的稳稳的矗立着;南边隔街有两家邻居;西边也有一家。

    有一天午后,小雨方住,蓦然看见天空一道彩虹,是一百八十度完完整整的清清楚楚的一条彩带,所谓虹饮江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虹销雨霁的景致,不知看过多少次,却没看过这样规模壮阔的虹。

    路上的汽车往来如梭,而行人绝少。清晨有两个头发颁白的老者绕着操场跑步,跑得气咻咻的,不跑完几个圈不止,其中有一个还有一条大黑狗作伴。黑狗除了运动健身之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一根电线杆子而不留下一点记号,更不会不选一块芳草鲜美的地方施上一点肥料。
    天气晴和的时候常有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穿着斜纹布蓝工裤,光着脚在路边走,白皙的两只脚光光溜溜的。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曾经说起:“传有久米仙人者,因逃情,入山苦修成道。一日腾云游经某地,见一浣纱女,足胫甚白,目眩神驰,凡念顿生,飘忽之间已自云头跌下。”我不会从窗头跌下,因为我没有目眩神驰。
    我只是想:裸足走路也算是年轻一代之反传统反文明的表现之一,以后恐怕还许有人手脚着地爬着走,或索性倒竖蜻蜓用两只手走路,岂不更为彻底更为前进?至于长头发大胡子的男子现在已经到处皆是,甚至我们中国人也有沾染这种稀奇的,习俗移人,一至与此!
    星期四早晨清除垃圾,也算是一景。垃圾车上一共两个人,一律是彪形黑大汉,一个人搬铁桶往车里掼,另一个司机也不闲着,车一停他也下来帮着搬,而且两个人都用跑步,一点也不从容。垃圾掼进车里,机关开动,立即压绞成为碎碴。
    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就在我的窗外。许多乘客是老年人。也有按时上班的年轻人搭乘,有一位工人模样的候车人,经常准时在我窗下出现,从容打开食盒,取出热水瓶,喝一杯咖啡,然后登车而去。
    我没有看见过一只过街鼠,更没看见过老鼠肝脑涂地地陈尸街心。狸猫多得很,肥头胖脑的,毛也泽润。我几乎每天看见黑猫白猫在北边荒草地里时而追逐,时而亲昵,时而打滚。最有趣的是松鼠,弓着身子一窜一窜地到处乱跑,一听到车响,仓卒的爬上枞枝。窗下放着一盘鸟食,黍米之类,麻雀群来果腹,红襟鸟则望望然去之,他茹荤,他要吃死的蛞蝓活的蚯蚓。
    窗外所见的约略如是。王粲登楼,一则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再则曰:“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临楮凄怆,吾怀吾土。
     ——摘自2021/5/12《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篇章结构:
    本文以“窗”作为文章的切入点,用“窗”这一视角统摄了后文诸多关于窗外之景的描写,以简驭繁,使文章结构简洁明了。
情感表达:
    作者将“窗”比作画框,写出了窗外风土人情之美,在欣赏的同时更暗藏了一种隔阂感,强化了“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感主旨。          ——摘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5-1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5-19 22:34 编辑

                      164·把完整的美捧到眼前
                      【印度】泰戈尔

       夕阳坠入地平线,西天燃烧着鲜红的霞光,一片宁静轻轻落在梵学书院娑罗树的枝梢上,晚风的吹拂也便弛缓起来。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我的心头。对我来说,此时此刻,已失落其界限。今日的黄昏延伸着,延伸着,融入无数时代前的邈远的一个黄昏。在印度的历史上,那时确实存在隐士的修道院,每日喷薄而出的旭日,唤醒一座座净修林中的乌啼和《娑摩吠陀》的颂歌。白日流逝,晚霞鲜艳的恬静的黄昏,召唤终年为祭火提供酥油的牛群,从芳草萋萋的河滨和山麓归返牛棚。印度那淳朴的生活,肃穆修行的时光,在今日静谧的暮天清晰地映现。
       我忽然想起,我们的雅利安祖先,一天也不曾忽视一望无际的恒河平原上日出和日落的壮丽景象。他们从未冷漠地送别晨夕和晚祷。每位瑜珈行者和每家的主人,都在心中热烈欢迎迷人的景色。他们把自然之美迎进了祭神的庙宇,以虔诚的目光注望美中涌溢的欢乐。他们抑制着激动,稳定着心绪,将朝霞和暮色融入他们无限的遐想。我认为,他们在河流的交汇处,在海滩,在山峰上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不曾营造自己享受的乐园;在他们开辟的圣地和留下的名胜古迹中,人与神浑然一体。
       暮空中萦绕着我内心的祈祷:愿我以纯洁的目光瞻仰这美的伟大形象,不以享乐思想去暗淡和去贬低世界的美,要学会以虔诚使之愈加真切和神圣。换句话说,要弃绝占有它的妄想,心中油然萌发为它献身的决心。
       我又觉得,认识到真实是美,美是崇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摈弃许多东西,把厌烦的许多东西推得远远的,对许多矛盾视而不见,在合乎心意的狭小范围内,把美当做时髦的奢侈品。我们妄图让世界艺术女神沦为女婢,羞辱她,失去了她,同时也丧失了我们的福祉。
撇开人的好恶去观察,世界本性并不复杂,很容易窥见其中的美和神灵。将察看局部发现的矛盾和形变,掺入整体之中,就不难看到一种恢弘的和谐。
       然而,我们不能像对待自然那样对人。周围的每个人离我们太近。我们以特别挑剔的目光夸大地看待他的小疵。他短时的微不足道的缺点,在我们的感情中往往变成非常严重的过错。贪欲、愤怒、恐惧妨碍我们全面地看人,而让我们在他人的小毛病中摇摆不定。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寥廓的暮空发现美,而在俗人的世界却不容易发现。
       今日黄昏,不费一点力气,我们见到了宇宙的美妙形象。宇宙的拥有者亲手把完整的美捧到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仔细剖析,进入它的内部,扑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奇迹。此刻,无垠的暮空的繁星间飞驰着火焰的风暴,若容我们目睹其中一部分,必定目瞪口呆。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前面那株姿态优美的斜倚星空的大树,我们能看清许多脉络,许多虬须,树皮的层层褶皱,枝丫的某些部位干枯,腐烂,成了虫豸的巢穴。站在暮空俯瞰人世,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有不完美和不正常之处。然而,不扬弃一切,广收博纳,卑微的,受挫的,变态的,全部拥抱着,世界坦荡地层示自己的美。整体即美,美不是荆棘包围的窄圈里的东西,造物主能在静寂的夜空毫不费力地向世人昭示。
        强大的自然力的游戏惊心动魄,可我们在暮空却看到它是那样宁静,那样绚丽。同样,伟人一生经受的巨大痛苦,在我们眼里也是美好的,高尚的,我们在完满的真实中看到的痛苦,其实不是痛苦,而是欢乐。
        我曾说过,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空虚的欲望宣扬的美,是海市蜃楼。
当我们完美地认识真理时,我们才真正地懂得美。完美地认识了真理,人的目光才纯净,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世界各地蕴藏的欢乐。
       ——摘自2021/5/19《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5-2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5-26 21:23 编辑


165·读书与美丽    /严歌苓

         我有一位朋友叫庄信正,是位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对我来说,我宁愿把这句话改为‘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他说在年少时他就想到:反正谁也不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不如就把它想象成一间书房。
         我读到这些话时,为他的纯真,以及与我不谋而合的价值观会心地笑了。我心里对这位忘年友人涌出一股深深的感激。
         因为在这个价值观更加多元的年代,我的生活仍是独自写作与读书。有时面对周围忙得昏天黑地、不读书却也十分充实的人,我也不免发出落伍的叹息。而庄先生这一席话,使我认识到,我还是有伴儿的,并没有落伍得那样彻底。
        在易卜生的《培尔·金特》中,有个叫索尔薇格的少女,培尔·金特在想念她时,总是想到她手持一本用手绢包着的《圣经》的形象。在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留给托马斯的印象,是她手里拿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两位女性之所以在男主人公培尔·金特和托马斯心里获得了特殊的位置,是因为她们的书所赋予她们的一层象征意义。
         我的理解便是读书使她们产生了一种情调,这情调是独立于她们物质形象之外而存在的美丽。作家们都没有用笔墨来描写这两位女性的容貌,但从他们赋予她们的特定动作——持书,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气韵,那是抽象的、象征化了的,因而是超越了具体形态的美丽。
        这种美丽不会被衣着和化妆强化或弱化,不会被衰老所剥夺。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女性,只要手里揣本书,就会变成索尔薇格或特蕾莎。书在不爱读书的人手里,只是个道具。
        重要的是,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金钱、物质、外在的美丽等等)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美丽的存在
         我感到自己的幸运——能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躺在乳白色的皮沙发上读书,能在读到绝妙的句子时,一蹦而起,在橡木地板上踱步。好的文章如同好的餐食,是难以消化的,所以得回味、反刍,才能汲取其中的营养。
         女人总有告别自己美丽外貌的时候。不甘告别的,如某些反复整容的明星,就变成了滑稽的角色。随着时光推移,滑稽没有了,成了“人定胜天”的当代美容技艺的实验残局,一个绝望地要超越自然局限的丑角。
         这个例证或许给了我们一点启示:漂亮和美丽是两回事。一双不漂亮的眼睛可以有明丽的眼神;一副不完美的身躯可以有好看的仪态。这都在于个人灵魂的丰富和坦荡。美化灵魂或许有不少途径,但我想,阅读是其中最易实现的、不昂贵也不需要求助他人的捷径。
        ——摘自2021/5/26《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5-3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5-31 21:24 编辑

166·中外名诗林微因   
情愿
我情愿  
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  
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  
在蓝天和大地  
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遇  
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
夜班
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  
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


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
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
一息风更少
痕迹
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2021/5/19《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6-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6-2 20:57 编辑

                      167·夏天      文/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万把钩”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摘自2021/6/2《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6-5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168·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印度] 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没有交汇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个翱翔天际
一个却深潜海底
——摘自2021/6/2《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6-10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6-10 13:00 编辑

           169·我深爱谢谢这两个字         /张晓风

    我深爱这两个字,这是人类共有的最美丽的语言。
    凡不肯说“谢谢”的人,是一个骄傲冷漠的人,他觉得在这个世界过的是“银货两讫”的日子。他是工商业社会的产物,他觉得他不欠谁,不求谁,他所拥有的东西都是他该得的,所以他不需要向谁说“谢谢”。但我知道,我并不“该”得什么,我曾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人“该”爱我,没有人“该”养我,没有人“该”为我废寝忘食。我也许缴了学费,但老师那份关怀器重是我买得到的吗?我也许付了米钱,但农民的辛劳岂是我那一点儿钱报答得了的?
    曾有一个得道的人说:“日日是好日!”用现代语言表达,我要说:“每一天都是感恩节。”不是在生命退潮的黄昏,而是现在,我要学习说“谢谢”。在日风渐薄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少发现涌自内心的谢意,不管是对人的,还是对天的。其实,值得感谢的岂止是天、地、日、月、星辰?天地三光之上的主宰岂不更该感谢?
    在这个茫茫大荒的宇宙中,我们究竟付出了什么而这样理直气壮地坐享一切呢?我们曾购买过“生之入场券”吗?我们曾预定过阳光、函购过月色吗?对于我们每一秒钟都在享用的空气,我们自始至终曾纳过税吗?我们曾喝过多少水?那是出于谁的布施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如果花香要付钱,如果无边的年年换新的草原和地毯等价,如果喜马拉雅山和假山一样计石块算钱的话,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的遗产够付吗?如果以金钱来计,一个人要献上多少钱,才有资格去观赏令人感动泣下的一个新生婴儿发亮的眼睛和挥舞的小手呢?然而,我们不肯说“谢谢”。
    古老的故事里记载:“汉武帝以铜人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十围。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以求仙。”其实,汉武帝的手法是太麻烦了,承受天露是不必铸造那样高耸入云的承露盘的,如果上帝给任何卑微的小草均沾上露水,他难道会吝惜把百倍丰富的天恩给我们吗?
    要求仙,何须制造“露水如玉屑”的特殊饮料呢只要我们能像一个单纯的孩童,欣然地为朝霞大声喝彩,为树梢的风向而凝目深思,为人跟人之间的忠诚、友谊而心存感动,为人如果能存着满心美好的激越,岂不比成“仙”更好?那些玉屑调露水的配方并没有使一个雄图大略的汉武帝取得应有的平静祥和,相反的,在他老年时一场疑心生暗鬼的蛊惑里,牵连了上万人的性命。他永远不曾知道一颗知恩感激的心才是真正的承露盘,才能承受最清冽的甘露。
    中国人的谦逊,总喜欢说“谬赏”“错爱”,英文里却喜欢说“相信我,我不会使你失望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能接受的是前一种态度,当有人赞美我或欣赏我时,我心里会暗暗惭愧,我会想:“不!不!我不像你说的那么好,你喜欢我的作品,只能解释为一种缘分,一种错爱。古今中外,可欣赏可膜拜的作品有多少,而你独钟于我,这就使我感激万端。”
    我的心在感激时降得更卑微、更低,像一片深陷的湖泊,我因而承受了更多的雨露。
    到底是由大地来感谢一粒种子呢?还是种子应该感谢大地呢?都应该。感谢会使大地更温柔地感到种子的每一下脉动,感谢也会使种子更切肤地接触到大地的体温。“谢谢”使人在漠漠的天地间忽然感到一种“知遇之恩”。“谢谢”使我们忘却怨尤,豁然开朗。
    让我们从心底说一声:“谢谢!”——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人,对我们曾身受其惠的天。
    ——摘自2021年6月9日《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作者简介:
    张晓风,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代表作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初雪》《红手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9 05: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