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9080|回复: 110

“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诗文小辑

  [复制链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10-2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过程是美丽的 于 2014-10-25 12:19 编辑

DSC01759_副本_副本.jpg
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诗文小辑
                                                       写在前面
       应文友们的要求“文学芬芳”QQ群,于2014年10月23日到呼兰参观了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归来后有感而发,
吟诗作赋,弘扬正气,相互激励。
    10月23日上午8点30分,我们去参观了呼兰萧红纪念馆。家住呼兰的苏文华文友已提前联系安排好所有参观事宜。大家在萧红纪念馆讲解员的引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系统了解了萧红一生的经历和辉煌的文学创作业绩。参观萧红纪念馆之后,文友们纷纷欣然命笔,书写感怀,分享精神收获。为这次参观活动,编成小辑,依次发表,与朋友们分享!

                                过程是美丽的
                               2014年10月2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古
《再次参观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有感》
    虽是逢霜降,喜得朗朗天。
    十人神女拜,感动在呼兰。
    同是知青历,文学结友缘。
    采风增智慧,晚岁酿甘甜。
           绝句两首
           (一)
         《有感霜降》
    霜降秋结束,初冬欲入门。
    欣然迎旧客,天气也增温。
            (二)
       《欢迎玖捃入群》
    如今得诤友,唱和更从容。
    万里山河峻,金霞色更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雁 发表于 2014-10-2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去过萧红故居,萧红纪念馆还没去过。一定找机会参观。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4-10-2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山好 于 2014-10-26 07:53 编辑
“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诗文小辑 之二

诗词歌赋写萧红
萧红-58_副本.jpg
【五律】咏萧红
萧索寒霜降,河山鬓发斑。
松江波入画,旅雁隐浮烟。
泪眼哭民瘼,悲情写不甘!
恍然如当世,相嘱要加餐!
小注:不甘——萧红绝笔写:“不甘”二字,云。
————————————————————————————
【虞美人】萧红纪念馆游

萧萧叶落庭无绿,何日红相续。
呼兰一日悟情缘,料想流馨素月似当年。
人生聚散诗文在,悲愤谁能解?
自由封建代沟深,至死唏嘘残血志难申。
————————————————————
【歌词】随你到天边
(原创:为萧红和萧军作)

你是我的思念。
四季轮回从未改变。
青青柳枝,
年复一年,
在滚滚红尘中依恋。
所有的梦都是诗篇,
微风细雨爱润我心田。
这一生愿相依相牵。

你是我的姻缘。
无法抗拒心底缠绵。
彩虹雨丝,
爱满诗笺,
在风雨人生中并肩。
人间有路留下呢喃,
紫燕双飞爱润我心田。
这一生随你到天边。

你是我的家园。
情到深处皈依平安。
心灵相知,
不老容颜,
在激情人生中浪漫,
痴情的爱燃烧火焰,
情海风帆爱润我心田。
这一生随你到天边!
————————————————
【赋萧红】

我赞萧红,呼兰地灵!
《呼兰河传》,塞外龙鸣!
人性解放,鼓动春风。
荡涤封建,扫穴犁庭。
自由奋进,鹤举晴空。
《生死场》上,血泪凝成,
民族精神,抗日呼声,
鼓舞群众,奔向新生!

江河日下,时代更生。
代有人杰,铭记萧红——
不因封建藩篱而荫蔽无闻,

岂能随波逐流而消沉?
敢叛家庭于不顾,
勇结伉俪成双飞。
向人性解放迅跑,有大义存焉;
鼓民族图存之正气,标中华儿之高风!

北国因侠女谢世界文坛一席,
萧红如素月照九州人望千秋。

      2014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10-24 19:35 编辑

代发玖捃五律•呼兰行(新韵)

霜降文华唤,呼兰一日游。
车行松北道,人望岸边舟。
文友同情趣,轻歌热酒楼。
相识寒水畔,诗赋自随流。
                玖捃作
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代发五绝•读再林兄诗有感(新韵)

深秋识众友,霜降也知春。
兰水无寒意,相容暖我心。
             玖捃作
2014年 10月23日

2014-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代发新诗友《七律•萧红遗梦(新韵)》

青砖旧瓦寄苍天,落叶潇然盼雁还。
身在他乡为异客,难回故里化流烟。
呼兰河畔遗诗韵,浅水湾边未梦圆①。
晓谕乾坤相永处,红楼半部与谁言②?
                         玖捃作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苏文华 发表于 2014-10-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兰河与萧红

本帖最后由 苏文华 于 2014-10-24 21:51 编辑

                     “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诗文小辑 之四
                        
呼兰河与萧红       

    时间是坚硬的,呼兰河是柔软的。而呼兰小城就在这阳刚与阴柔的碰撞中,有了自己的身分。1734年12月27日,清廷批准设立呼兰城。
    这边河岸的时光里,因有炊烟和野火,才盘活了一方地界。这边崛起的空间中,因有自由和任性,才圈定了一个城镇。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四周的村落处于荒蛮中,人们还在愚钝在度日的时候,这个城镇有了第一所初高级小学堂,设立了黑龙江第一所女子学校,随后又设立呼兰师范传习所、高等工业实习学堂,呼兰城得到了启蒙,这也许就是天意。
    巧的是,此时的萧红,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何况,父亲是开明之士,她踏入学堂读书,已在情理之中。在学堂,她拥有了机会,提升了心智,于是,她把童年里古诗演绎成风情。把后花园的花草编织成童话。说呼兰造就了萧红,同时又是萧红成全了呼兰,不足为过。
    读书,让萧红开阔了眼界,十七岁那年,为了上中学,她和父亲有了争吵,后来父亲让步,她终于去了哈尔滨读书。

    在校园里,她眼中呼兰河,那摇曳的月光,清纯的流水,释放着芬芳之气,呼兰城里,那湛蓝天空,碧绿的草地,燃烧的云彩,栖息着童真的诗意。她的思想如鲜花一样,自由开放着。读书如一片广袤而葳蕤的原野,哪怕那么一点点光,那么一点点清风,就可以把她照亮,就可以把她满腹的清香吹拂出来。校园成了她用文字开垦的处女地。
    二十岁那年,为了追求爱与自由,她亲手砸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枷锁,离家出走,抛弃了可能的拥有安逸生活,告别了世俗的幸福,而选择流亡的道路。同时,家也为她关闭了门!
    奔逃中的萧红,遇着的男子——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于她全是悲哀。每一次她都是如握救命稻草般,死死抓着,满掌的坚韧而不自知。她每一次给自己编织的梦都过于美了。
    萧军与萧红生活六年,萧红对他有女性侠义的一面,给予我,就要报答你,愿意一辈子牺牲。在她怀上汪恩甲的孩子,被抛弃的时刻,萧军义无反顾地和她在一起,保护她、爱她,这个恩情,萧红是感念的,因此,即使萧军有缺点,也能容忍。但是,萧红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她挣脱萧军是无奈的,迈出这一步很艰难,因为萧军的所为,超出了她对自由和尊严追求的界限。
    端木与萧红生活四年,萧红是真心爱他的。
    当然,萧红的身上有爱美的特质。那种美是指青年作家对美的追求,对才华的欣赏。,她对端木才华欣赏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青年男女产生感情是可能的,端木的迎合,使她深受伤害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这与萧红对尊严、自由的追求是统一的。
    除了祖父,萧红的一生没有获得一份真正的爱,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都不能给予萧红以情感的慰藉和庇护,相反却给萧红的生活增加了新的痛苦,爱情的坎坷与不幸让这颗脆弱的心灵更加不堪一击。萧红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无家的女儿,在传统文化势力面前,萧红无疑是一个受伤者、不幸者,但是,不能说她是一个失败者。她大胆地追求,勇敢地反抗,顽强地挣扎,为了一个梦想,一直坚持到生命的尽头。应该说她是一个战士。
    萧红虽然与家人决裂,却从未割舍过对故乡的热爱。孤身飘零的生活,太多的悲悯和不幸,没有让她放下手中的笔,她和社会底层的人一起经历不幸和痛苦,以至为黑暗所吞噬。
    对于命运,她坦然接受了,又反抗了。她以文学的形式去表达,以弱势者的立场,在悲悯和抚慰同类的同时,控告社会的不公。她将痛苦淬炼,将热爱凝聚,以一个思考者姿态,写下了著名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她把故园中的花朵和蝴蝶,火烧云和虫鸣,月光和寒霜,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优美清丽的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
    她写坟场是死的城郭,没有花香,没有虫鸣,即使有花,即使有虫,那都是唱奏着别离歌,陪伴着说不尽的死者永久的寂寞。而这孤独中,独绽一簇红便是她的文字,这些文字,至今都在蓬勃生长。
    在这个世界中,时间是坚硬和无法超越的;而在文学的世界中,时间完全是自由和开放的,文学让人类通向永恒和梦想的道路成为可能。
    她说:“作家不是属于某一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者过去,作家们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现实生活在给予了萧红丰富苦难的同时,也滋养了她的文学才能。这是萧红的伟大之处。萧红在她凄婉细腻的笔调中使人感受着她的灵魂之苦,而她也在倾饮人生的苦味之杯时,向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光与影。
    她的人生陡峭而孤绝!那年,她三十一岁,临走前说了她“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纵然不甘不甘,也得走。她走了,呼兰河还在,水里流不尽的是她那金子般的时光。遗憾的是,没人能写出来,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萧红的!
    呼兰河没有冷,她的家乡人没有忘记她,在她身后的日子里,人们把她的灵魂定格在故乡的西岗公园。她躺在这里,有人常常提起她,还有人讲起她的故事,她不寂寞、也不孤独。

DSC0175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德彪 发表于 2014-10-2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诗文小辑 之五
探访萧红故居有感
文/德彪

20141023_105230.jpg

(一)
时逢霜降不秋寒,
一派艳阳洒满天。
众友相约寻访事,
天公作美奔呼兰。
(二)
呼兰河畔是故园,
处处时空有君颜。
落叶轻轻说旧事,
飞红默默话当年。
(三)
幼年亡母有谁怜,
勤奋好学皆胜男。
面对世俗无所惧,
抗争封建得成全。
(四)
一代巾帼豪气在,
铮铮傲骨铸尊严,
执笔为矛能抗战。
声声呐喊唤人间。
(五)
流亡岁月整十年,
仙去未曾见故园。
今日香魂归故里,
英灵欣慰笑九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4-10-2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文华 发表于 2014-10-24 20:51
“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诗文小辑 之四
...

        苏小妹,你对萧红的解读令我感动!这是一篇凄婉美丽的散文!是对萧红31岁生命的一首赞歌和挽歌!       再补上两张照片,以感谢苏小妹为这次“文学芬芳”群参观萧红纪念馆所付出的热情和辛苦!


DSC01761.JPG
苏文华(左)和萧红纪念馆馆长交涉参观事宜

DSC01827.JPG
苏文华(右)和萧红纪念馆讲解员在萧红故居后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1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