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054|回复: 12

兑现诺言扎根农村一辈子—记水泉战友郭惠恩

[复制链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1-1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2-26 11:31 编辑

                兑现诺言扎根农村一辈子—记水泉战友郭惠恩

      郭惠恩是1964年哈尔滨32中的高中毕业生,和我们一起没考大学,直接插队下乡到双城水泉的知青。在水泉他和我分在一个生产队劳动,是我们知青点现仍在农村,唯一没离开农业的知青。当我们问他当初为什么没回来,他说,就是娶了个农村姑娘,不能把她扔在农村,又没找到带她回城的办法,就为这,他注定要在农村干一辈子了。屈指算来,老郭已经在农村干了47个年头。这些年他在农村怎么样,马永斌和付家国两位农民朋友这样跟我说:“老郭是知青在农村创业的一个典范,他追求美好生活,他的价值体现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从群众到干部对他的评价都是一流的,没有一个人说老郭这人不行的”。
      老郭创业靠专研科学知识(物理知识和专业机修知识)和到铁路大修队学习车钳铆焊的实践经验,老郭干的技术活按书本分毫不差。他说,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专研的精神,使他在当地很有影响。公社刚建砖厂时,制砖机没有人能弄明白,每天才出一万多块砖。厂长看不行,就说非把老郭调到砖厂不可。他去后对旧砖机进行改造、维修,使生产能力从每天一万块一下子提高到四万块。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当时的瓦厂几乎出不了成品,都是碎瓦。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到哈砖瓦厂、双城砖瓦厂去考察,咨询,实习,从压模、晾晒、装窑、培烧,整个工艺流程都弄明白了。回来后,日夜忙着调整设备,很快使瓦厂出了成品,瓦厂的生产也步入正轨。老郭在砖瓦厂当总技师,设计制造、安装、维修,老设备改造等技术管理,一干就是十年。后来,砖瓦厂承包给个人,老郭因为是技术总负责,因此,要求参加分红,承包人不同意,只给较低的工资。而当时老郭的儿子返城干个体,急需用钱,他不得不离开了砖瓦厂。
      老郭自己办起了农机修理部修农机。四轮子、柴油机、内燃机、底盘、传动机等农机具,还可以帮助改造旧的机具,一干又是十年。他自己说:“因为我接触的活,都是给我出难题,我就千方百计的给人家正确的答案,达到人家满意。我就象在不断地解方程,完成一件改造工程,心里头是最得意的”。农民朋友们说:“老郭开修理部就象开医院似的,那些哪儿都修不了的机器,属疑难杂症的都来找他,送他这儿来,他就没黑没白天的琢磨,保证能整治好。他是那方圆几十里的最能的技师”。
      老郭干活能吃苦,好拼命,他的拚劲当地哪一个也比不了。自己干了十年的农机修理部后,他认为这是个季节性的工作,就是春播前和秋收前忙,平时还不太忙。为了整合时间干更多的事,他又寻找新的创业门路。当时刚巧雀巢公司和双城县签了15年的奶牛养殖基地合同,从收牛奶,搞培训,配种,饲料等形成配套齐全的产业链。老郭就此养起了奶牛,而且一养又是十年,养奶牛最多养到二十多头,都是自己伺候。养二十头奶牛什么概念……?一般来说,一个劳动力伺候六—七头奶牛正好,再多就有点忙不过来了,二十头奶牛就是三个劳力的活。虽然老郭有一套科学的喂养程序,但牛太多了,他实在很难招架。记得2006年我下农村调查,特意增加水泉村为调查点,就是想回去看看。乡亲们为了节省我的时间,不让我走家串户,把人召集到村委会将座谈会和问卷一并做完。老郭去得很晚,趿拉个拖鞋,两个袖子上还粘着草棍,汗唧唧的脸上挂着微笑。跟我打过招呼,要了张问卷就埋头添写,很快就填完了。交了问卷就要走,我说别走了,一会我请大伙吃饭,正好咱们聊聊。老郭说:“我只有这15分钟的时间,马上就要给老牛开饭了,下次吧”。说着就飞快的向村西头走去,这么不给面子,我很失望的站在那。村长于呈祥看出我的心思,就说,“他养那些牛,一溜小跑都干不过来,最忙的时候一天就能吃一顿饱饭,能来给你写卷子,得多大的面子呀,不吃就不吃吧,回头领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完事后,我们去了老郭家,看见他边给牛弄水喝,边收拾牛圈。见我们来了,停下了铁锹,边给牛弄水喝,边跟我们说话。看见他疲惫的忙碌的样子,我就问,不这么干不行吗,都六十多岁的人啦,累出病可咋办。老郭说,不干能行吗,我没有承包地,承包地就是农民的经济来源,最后的保障。我没有承包地,没这保障,心里不踏实,不拼命干咋办。听了他的话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想到自己写了不少为农民问题呼吁的文章,却丝毫帮不了老郭的忙,心里真不是滋味。
      2009年夏天,刘焕新去农村时看看老郭,老郭蓬头垢面,胡子老长,累的直不起腰,特别苍老,焕新的眼泪直往下流。后来老郭也说,“当时太狼狈了,比华子良还华子良”。没多长时间,由于太累,也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奶价特别底,不挣钱,他终于被卖掉了全部奶牛。
接着又开修理部,没有活,就出去打工,找活干。大家一定会问,这么一个能干的人,干了三十多年,赚到的钱还不够嘛?前些年老郭是富户,盖了房,置了家业,不缺钱。
      但是,从2004年老伴抱回那个脑瘫的孙子后,康复治疗花光了全部积蓄,现在是现赚现花。脑瘫的孙子已经七岁了,有知觉,能听懂话,但四肢不听支配,坐不住,走不了,不会说,吃都得喂。他老伴黑天白天都照顾孙子,还有心脏病、糖尿病,吃药要花钱,孙子治疗要花钱。
老郭说:“老伴照顾孩子,我挣钱,这三个命是绑在一起的。所以还得起早贪黑出去干活挣钱”。
      面对这么重的负担,老郭说:“活一天、算一天”,“我现在还能干,还能支撑这个家,我要是丧失了劳动能力,到那天怎么办?我也不敢想,活到哪天算哪天吧”。“可以说,现在是一生最艰难的时候,越到晚年这日子越不好过,但也不能躺着、趴下、坐以待毙,也不能饿死、冻死、病死。现在就是跟病魔挑战,跟贫困挑战,跟自己挑战,自我挑战。
记得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那天,我们请老郭来看,也为了取知青奖章。老郭拿到了奖章,环视了一会各个组正在演练的节目,就匆匆的走了。大家演练完节目回来找不到老郭,知道他回农村了,都很心酸。大家知道,不是他不爱看节目(他很爱文艺的,会唱歌,会拉二胡……),而是耽误一天时间看节目对他来说太奢侈了。他有比这更紧迫的任务,就是劳作,赚钱,养家糊口。
      一个承诺并兑现了在农村干一辈子的人,一个聪明、勤劳、专研、善良、苦干的人,为什么得不到土地(经济来源),只有区区800元的养老金(知青战友帮着办的),为什么会有这样沉重的负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下场?命运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我记得人们常说,上帝是公平的,在这关上一扇门,就会在另一处开一扇窗。可老郭的窗在哪里,什么时候会开呢?在无法帮助他的时候,我常这样想。明知这是宿命论,可我无能为力呀,只能寄希望于上帝改变命运。还是老郭坚强,他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说,“既然承诺了在农村干一辈子,就得面对这些问题,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可敬的老郭没有躺倒,选择的是面对和挑战,可挑战之路是何等的艰难和漫长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1-1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2-1-15 13:25 编辑

贴图没有成功,我再做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1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1-15 16:23 编辑

知青情结版主好!
      拜读《兑现诺言扎根农村一辈子—记水泉战友郭惠恩》非常感动!您笔下的郭惠恩大哥好样的!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锻炼成钢筋铁骨,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向郭惠恩大哥致敬!
老顽童宋晓华2012.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1-15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1-15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郭惠恩战友致敬。我们应该是同龄人,你是真正扎根农村的知青,你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砖厂的生产力,你用自己的努力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曾经养了20头奶牛,可你却无法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什么原因呢,是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我想,还是社会保障的问题,是一个有病的孙子成了烧钱的无底洞。在中国的,因病赤贫的很多,尤其我们的知青。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1-15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2-1-1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还是社会保障的问题,是一个有病的孙子成了烧钱的无底洞。在中国的,因病赤贫的很多,尤其我们的知青。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啊。
    李再林分析的对,因病返贫是老郭贫困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目前医保没有解决的难题。但是,老郭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承包地,没有经济上的保障。如果有地,即使他没有了劳动能力,还可以租给别人种,租金也是笔不小的数目,他就不会有那样强的紧迫感了。这两个问题压得老郭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们都没法凭个人的力量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2-1-15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9月14日,我随964年下乡知青马桂兰、单光复、马孝哆、崔晓天等人到双城看望他们至今留在双城的战友郭惠恩和周静妫时,曾做了录像采访。由于事太多,录像片至今也没能发出来。知青情结已上网做了汇报,配合此文发几张照片,算是向郭惠恩和周静妫致意和致敬。等有时间再把录像片编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愉悦心情 发表于 2012-1-1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惠恩是我们一起下乡的好战友,是一名刻苦专研、办事认真的好战友。无论是当保管员,还是办修配厂,都是一丝不苟。吃尽人间苦,赢得百姓赞。摊上世难题,老天干着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笑多多 发表于 2012-1-1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黄澄澄的谷穗好象是狼尾巴。……”这支影片《汾水长流》中的插曲《汾河流水哗啦啦》是我的战友郭惠恩当年最喜欢唱的一支歌,而且唱得十分有味道。每逢欢乐的场合,大家都会喊到:“老西子(我们对他的昵称,他是山西人)!来段‘狼尾巴’!”那时,听他唱这支歌,心中充满着希望、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四十五年后的2009年,我们又回到水泉。晚上,在他的小屋里,大家和他一起又唱起这支歌。同样的歌,但歌声中却有着一种沧桑的感觉。兑现诺言,扎根农村。老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如今,生活给了他沉重的负担,压得他很难喘过气来。看到这些,我们都很难过。但是他依旧在坚持,挑起这付沉重的担子,尽自己的责任。他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佩服他,我敬重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9 05: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