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420|回复: 110

国家公布300烈士简介(101——200)

[复制链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0:58 编辑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抗战爆发77周年大会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就是要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就是要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告慰在那场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我们永远缅怀他们、铭记他们。》
      为完成习大大的任务,继续传送先烈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00 编辑

                                董毓华 

       字质存,化名王春裕、王仲华等。出生于一个穷秀才家庭。1925年由董必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933年秋,董毓华从武汉到北平考入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成为该校党组织主要领导人。
      1935年11月成立北平学生联合会,董毓华被推选为主席。参加组织领导震惊国内外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9年6月,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董毓华,终因长期疾病和奋战劳累而病倒,终年3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02 编辑

                                 魏大光

      1911年9月,魏大光生于霸州市堂二里镇大韩家堡村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魏大光来到天津码头当了搬运工人,在工人队伍里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参加了许多抗日活动。
       1936年因为打砸日本工厂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幸运地认识了几位共产党员,懂得了靠几个英雄好汉是打不败日本侵略者的道理,大家只有组织起来,共同抗日,人民才能得解放。
      “七七”事变后,魏大光趁乱出狱回到家乡,动员有枪户拿出大枪十余支,大张旗鼓地动员群众抗日,并提出:“好男儿上战场,打鬼子保家乡”的口号,继而收缴了北董家堡、郝场、四间房等村的枪支,到年底队伍很快扩大到五百余人。部队改编为120师独二旅
       以后,这支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昼夜兼程,回到霸县堂二里,活动范围扩大到武(清)、安(次)、永(清)一带,重点是对那些小股抗日武装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将上述一带十几股一千多人的武装收拢起来,进行了整编,发了军装,给他们戴上了“八路军”的臂章,准备开往独二旅驻地。令人遗憾的是,在行前几天时,魏旅长坐船去一处辞行,行至霸县大宁口村北时,与日军汽艇相遇,日军汽艇架有两挺机枪,而我军小船上只有短枪,魏大光被日军击中头部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05 编辑

                                  马振华

       生于1905年,河北省盐山县人,出身佃农,父辈忍饥受冻供其读书,高小毕业后在本村办起贫民小学,组织民众向地主抗交租粮、反税抗税,深受贫苦农民拥护。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马振华被调到中共津南特委任特派员,化名李泽民,
“七七事变”后,马振华任中共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冀鲁边区工委组织委员、华北人民抗日救国会会长,并与鲁北特委的于文彬等人组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并担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先后任冀鲁边区战委会主任,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民运部长、组织部长和中共冀鲁边区党委第一地委书记等职,兼任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
      同年9月,马振华来宁津县检查指导工作,在柴胡店区薛庄召开会议,被敌探侦知,敌人纠集杜集、大柳、柴胡店等几处日伪军包围了薛庄,马振华在突围中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08 编辑

                                  王溥

       1908年生于辽宁兴城,中学未读完就弃学从戎,考入了东北军步兵教导队,还没有毕业就被分配任少尉排长。1925年12月,被送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沈阳东北陆军军官教导队上尉连长。1930年,王溥考入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毕业后继续留校担任教官并晋升上校。
      王溥为了酝酿起义,做了一番周密的准备。
      午夜时分,王溥下令部队集合,带上所有武器弹药,冒雨向河北唐县进发。在蒙蒙细雨中,王溥毅然高举义旗反戈抗日,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
    王溥在敌人心脏起义,震动了整个华北,对侵略军是一个沉重打击,在军事上改变了当时平汉线北段敌我力量的对比。王溥起义部队被晋察冀军区正式命名为晋察冀军区游击军,王溥任司令员。
      1939年,王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百团大战中,王溥奉命率军破坏平汉路新乐至望都方顺桥段,全长70余公里的铁路线。游击军在河北曲阳被日军包围,经激战,警卫连只剩下王溥和12名战士,机枪手不幸牺牲。王溥接过机枪向敌人扫射,王溥的手枪里只剩三发子弹,向敌人射出两发后,把最后一发留给了自己,壮烈殉国。
  王溥是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解放后,王溥烈士的灵柩迁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聂荣臻元帅评价王溥:“英勇作战,光荣殉国的王溥,曾经敌寇压迫,在冀东伪警防队经痛苦,阅尽敌寇黑暗野蛮的奴隶宰割、胁制谋害,视敌寇对我国同胞横加凌辱淫掠,愤而高举义旗,反戈抗日,回到祖国战场上来为保卫边区而不断奋斗,终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洒在他所热爱的祖国的山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09 编辑

                                  节振国

     (1910—1940)冀东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10年出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随父兄逃荒到开滦赵各庄煤矿,14岁起进矿当工人,在1938年开滦煤矿抗日大罢工斗争中,开滦赵各庄矿工人节振国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
      1939年秋,节振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1日,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战士、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11 编辑

                                  张自忠

     (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男,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人。
       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英雄。
       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殉国。(二战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13 编辑

                                   吴隆煮

       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曹门湾的一个贫苦农家,1930年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参加了长征,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等职。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8月,吴隆煮告别延安,日夜兼程,直奔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就任三营特派员。
      他所在的团,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他所在的营原是红四方面军的二七九团,以善于追击而闻名,是有名的“飞毛腿营”。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百团大战开始。留守在太岳区的十七团与决死一纵队五十七团,担负权店至漳源段铁路破袭任务。
  夜幕降临,晚风轻拂。吴隆煮率十七团一营、三营和民工共1000余人,借着月光,从沁源县郭家山出发,穿过青纱帐,按时集结在铁路线上,配合五十七团展开破袭战。
      21日下午3时,躺在龙珠寺祠堂断墙后面的吴隆煮再次醒来,当张连长告诉他阵地还在我们手中时,他挣扎着坐起来,默默地看着张连长和战士们,断断续续地说:“一定要……守住阵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15 编辑

                               李林

      河北威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第9旅25团团长。
      1940年11月,在河北枣强县秦村战斗中,率先冲入敌阵,与日军白刃格斗,经过激烈拚杀,歼敌多人。
      在打扫战场时,被一残敌从背后猛刺一刀,不幸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0 11:19 编辑

                                 李林

      原名李秀若,福建龙溪县(今福建龙海市)人,1915年11月15日出生,被生父母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40天后被养母陈茶领养,三岁随养母侨居印度尼西亚泗水,以学名李秀若,入读乃父创办的华侨小学。
      1929年怀着对帝国主义者的满腔愤恨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烈憧憬,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冬,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到大同,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
      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5岁。
      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延安发来唁电,对李林的革命生涯给予高度评价,称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称赞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
      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3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