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杨以明

国家公布300烈士简介(1——100)

[复制链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15:48 编辑

                      邓玉琢

       字温璞,1903年生,前阳石门村邓家堡人。早年考入东北讲武堂。
       1935年,张学良集训东北军高中级军官时,他被聘为战术课教官。
       1936年12月,他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总部参谋处长。西安事变时,他积极协助张学良将军筹划一系列军政措施,为推动全国抗战做出了贡献。   
       1937年11月,淞沪战役爆发,邓部临危受命,掩护主战场撤退。在著名的“松江三日"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党诬为“投敌叛变",蒙冤四十余截。
       1988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叙邓玉琢将军牺牲经过的文章。
       1993年3月,辽宁省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15:51 编辑

                             乐以琴

      原名乐以忠,1914年11月11日生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芦山县。
      1931年,乐以琴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合高级中学,随后考入济南齐鲁大学文理学院。“九一八”事变后,乐以琴决心投笔从戎。
       1933年,乐以琴考入了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经过两年的学习,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国空军。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爆发了淞沪会战,乐以琴首战日军就击落4架敌机,被誉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
      同年12月3日,在南京保卫战时,乐以琴的战机中弹,跳伞时头部受重伤不幸去世,年仅2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15:54 编辑

                             朱赤烈士

     (1903—1937),号新民,江西省修水县人。勤奋好学,感于国家衰败,遂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
       1925年,听闻国民政府建立准备北伐,乃只身前往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3期步兵科学习。军校毕业后,随军参加北伐战争,颇有建树。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与敌作战.
       1937年8月,任陆军第88师少将旅长的朱赤,参加淞沪会战.
        1937年12月于保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战斗中,与全体官兵壮烈牺牲,以身殉职。时年3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15:58 编辑

                          佟麟阁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由于大汉奸潘毓桂向日军出卖情报而喋血南苑,壮烈殉国。后获国民政府追赠二级陆军上将,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二级上将。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佟麟阁将军是我国民族抗日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他的遗体,由中国红十字会、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秘书欧秋夫率警卒十余人于7月29日在大红门寻获。佟将军全身浴血,两目模糊难辨。忠骸运回北平城内,佟夫人及其子女含悲收殓,隐姓埋名,寄厝于雍和宫附近柏林寺。老方丈仰慕将军为国献身精神,保守寄柩秘密,直到抗战胜利。
       佟麟阁事父母极孝。父母有病,必亲奉汤药,休假必回家看望双亲。但自“七•七事变”以后,他为国而忘家,虽南苑与北平城内寓所近在咫尺,从未返回。激战前,其父病重,家人多次促其归省。他挥泪写信给夫人彭静智说:“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
2、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3、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
4、衅终将不免,我二十九军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16:01 编辑

                              吴克仁

      (1894--1937)字静山,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三道湾一个农民家庭。童年入乡塾受启蒙教育,民国成立后入县城高小和中学肄业。
宁安地处国防前线的牡丹江流域,曾备受日、俄侵略者蹂躏之苦,吴克仁目击身受,壮怀激烈,遂立志弃文习武,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分派皖系边防军服役。
      吴克仁将军出身农家,保定学军,知遇少帅,痛恨外敌入侵,力行联共抗日,最后以身殉国,成为抗日战争初期最早牺牲在正面战场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东北军以至整个淞沪战场上牺牲的唯一中将军长,理应受到世人的敬仰。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当局,竟以缺乏确证为借口,仅仅宣布为下落不明且撤消了第六十七军的番号而不了了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还一度公开造谣诬陷吴克仁叛国投敌,广为散播,造成很坏的影响。
      但是,凭空的捏造掩不住血染的事实,当年与吴克仁共同作战的前松江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玛先生,多年来仗义执言,出面证实吴克仁战死的详情,并经旅美报人田雨时先生于1981年撰文报刊,大声疾呼,真相乃大白于天下。
      为了褒奖吴克仁将军的壮烈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1987年2月,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
       时隔半个世纪后,烈士的英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16:05 编辑

                      吴继光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成革命政府,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北洋军阀。吴继光闻听消息,立即赶赴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
在学校期间,他学习努力,训练刻苦,多次考试成绩优良。从黄埔军校毕业后,
继光分配到北伐军见习,逐步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3年,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四旅少将旅长,旋即调任第二九二旅旅长。不久,转投第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任该师第一七四旅旅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此时,吴继光任陆军第五十八师第一七四旅少将旅长,听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消息,他义愤填膺,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请缨上阵。
      不久,吴将军奉令率部开往上海,参加抗战初期著名的淞沪会战。我爱国官兵冒着日军猛烈的陆、海、空炮火的轰击,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军无法突破我防线。狡猾的日军改变策略,于8月23日从张华浜、川沙口登陆,妄图从侧翼包抄上海,迫使我撤退。我立即调集部队阻击敌人,双方在这一线激战多日,其中以罗店争夺战最为激烈。9月中旬,吴继光所部奉命驰援淞沪战场。吴将军曾率部参加了罗店战役,他身先士卒,勇不可挡,指挥部队奋力拼杀,攻入罗店镇,消灭了大量的日军,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
      10月下旬,日军依仗猛烈的炮火给我造成极大的伤亡,乘势占领了大场,从而威胁在闸北、江湾、庙行一线我部队的侧背,我军事当局为保存战斗力,坚持长期抗战,下令各部队撤出上海。
      在这战局危急的时刻,吴将军受命担任掩护大军转移的艰巨任务。他临危受命,立即率领第一七四旅转移到青浦占领阵地,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11月5日,日军主力再次在杭州湾金山卫、全公亭登陆后,马上兵分两路,从两翼包抄上海,与坚守青浦的我抗日军队发生激战。
      吴将军临危不惧,亲临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双方血战四昼夜,损失惨重。不久,吴将军奉令退守白鹤港继续阻击日军,掩护主力转移,11月9日,日军主力继续逼进,并在陆、空猛烈火力掩护下,架浮桥渡河西进。吴将军为阻止日军渡河,率部全力阻击敌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斗。
      11日21时以后 ,在与日军激战中,吴将军亲临战场,督师杀敌,不幸被敌弹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3 09:34 编辑

                   宋铁岩

      宋铁岩,1909年12月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中共南满特委、南满省委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宋铁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进行反日宣传,被推选为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的负责人,率团赴南京请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2年秋,他受党的委派回东北从事抗日活动。1933年5月,根据党的指示,他在吉林省磐石县烟筒山打入伪铁道警备第五旅十四团迫击炮连,成功地领导全连起义后,即编入杨靖宇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总队,为壮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后,他与杨靖宇一道率部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开辟了二千余里的抗日游击战线,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34年4月,他奉命到苏剑飞领导的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做政治工作,将这支自发的抗日武装改造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的一支劲旅。1936年初,杨靖宇和宋铁岩等率一军主力向本溪、凤城、宽甸挺进,在本溪、凤城、赛马集梨树甸子设下埋伏,一举击垮了尾随其后的东边道"讨伐"司令邵本良部。
      宋铁岩在协助杨靖宇进行军事指挥的同时,还为部队的组织建设、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倾注大量心血,使部队党组织不断发展,广大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在他的直接主持下,一军印发了《反日民众报》、《人民革命画报》和宣传单等,这些为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发挥了巨大作用。
       1936年6月,宋铁岩等率领抗日联军第一军一师主力进行西征。由于旅途劳累,他的肺病日益加重。1937年2月11日,他在本溪、凤城交界和尚帽子山密林营中养病,突遭日伪军包围,为掩护战友突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3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3 09:38 编辑

                           张中华

        1912—1937,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
        1912 年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乌拉街。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铁路扶轮专科学校。1931 年“九一八”事变,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底,被组织派往吉东地区,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此间,他经常深入上马莲河、卧龙河、卢家屯、北湖头、七间房等地,发展地方的党团组织,支援与配合抗日联军的武装斗争。
       1936 年2 月, 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张中华调到抗联第五军任政治部主任。
       1937 年冬,张中华率五军部分留守部队继续坚持道南的游击斗争,艰苦地转战于牡丹江、宁安等地,给敌人以干扰和破坏。
       12 月,他率领留守部队在桦皮沟一带与敌人作战中,右臂受重伤被俘。在敌人重刑与诱降面前,他始终坚贞不屈,大骂敌人,并利用一切时机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狱中被敌人杀害。时年2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3 09:40 编辑

                             张甲洲(张进思)

      字震亚,号平洋。1907年5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张甲洲历任中国共产党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等职。
       1937年8月28日在黑龙江省富锦遇害,时年3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3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3 09:43 编辑

                        张诚德

      (1880年-1937年8月),察哈尔康保人。
       其体格壮硕,生性刚直,律己甚严,以勤俭著称。因其足智多谋遂屡战屡胜。1937年任陆军骑兵第三师中将师长。
       1937年8月初日军于夺得平津后一部持续往张家口前进,意图夺取山西大同,张诚德将军奉命抵抗,然而在日军机械化部队之优势火力攻击下陷入苦战,在僵持数日后不幸遭日军全数歼灭,张诚德将军也以身相殉,年57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3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