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345|回复: 0

(987)电视片 《知青故事》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4-9-2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87)电视片   《知青故事》

    1978年,随着中央调整知青上山下乡政策,大批知青陆续返城。曾经轰轰烈烈的下乡运动结束了。但反映知青时代的研讨、文学和影视作品以及知青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从未停止。运用表演艺术形式表现知青时代,哈尔滨市知青联谊会所属的黑龙江老知青艺术团创作的五幕情景剧《知青故事》引人瞩目。
    第一次观看《知青故事》是在九年前的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知青专场”演出上。当时非常震惊。《知青故事》在一个多小时的舞台表演中,能概括地把我们十年知青时代主要事件、特征表现出来,其选题、创作、表演都是不容易的。《知青故事》选取知青“出征”、在荒原劳动、扑救山火、返城和怀念青春这五个板块,为情景剧的结构,是比较准确的。出征的情景难以忘怀,那是我们脱离“造反”,成为“再教育”对象、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的人生新的起点;十年荒原生活,青春都献给了北大荒,艰苦的生活奠基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逃避,英勇献身,谁说我们不是无愧的英雄?面对返城大潮,分别的情绪是纠结的;回城后的数十年用“青春颂”一笔略过和代替,悲壮的歌声震撼人心:“只有那,一颗不老的心,热烈地燃烧,燃烧我们热烈的生命……”,巨幅五星红旗下的舞姿表达了我们知青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每幕表演,声、光、电、歌、舞的设计都各有特点,恰到好处。
    《知青故事》注重群体表演,满台都是舞蹈演员。舞蹈形式多样,不断变换,动感十足,很容易调动我们集体的回忆,引起我们的共鸣。特别是每幕都有演员躯体的造型,如同“雕塑”,更具有美感。
     从2006年首映到今天,九年了,艺术团的团长,也是《知青故事》的编剧杨丽萍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追求,一些老演员也和她坚持了这些年,不能不让我们钦佩。
     很多用大量金钱制作的豪华歌舞,我们印象不深,甚至边看边忘。而我们知青自编自演的《知青故事》却非常耐看。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也是知青,更因为舞剧是用心在创作,用情在表演。我喜欢《知青故事》,它切近我们的回忆、经历和感受。2006年、2008年、2009年、2014年我有幸四次观看完整的《知青故事》,并四次为之照相录像,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里发布2014年9月1日演出和2009年12月21日演出的两个录像,以饷读者。
     我们的青春随着知青时代的结束,永远留在了广袤的北大荒。但我们仍活在岁月的长河里,不该忘记的,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知青故事》就是证明……

2014年9月1日香坊文体局剧场演出录像



2009年12月21日青年宫剧场演出录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9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