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353|回复: 1

转一师高机连战友张建左第二故乡行《红光桥》

[复制链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1-11-3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红光桥】:
       八月七日上午在机校的礼堂举行了赠旗仪式。由我们向机校领导赠锦旗,以表达我们对机校的感激之情。参加者除了我们和机校各位领导外,还有专程从红星农场来接我们的红星农场副场长和武装部长。会议由再林大哥主持,发言的有机校领导、潘家龙、李殿强烈士的大姐。会后到殿强的烈士墓前进行祭扫活动。整亇活动庄严肃黙,祭文由王学东兄朗诵。祭文写得好,铿锵激越,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学东兄朗诵得好,阴阳顿挫,声情并茂,听得大家鼻子酸酸的。殿强的大哥作了答谢辞。结束后我们坐上大巴由小车带路往红星农场方向驶去。一位76年下乡的哈尔滨老弟(真对不起,我叫不出名)站在小车的天窗里,挥舞着高机连的大旗,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一路景色似曾相识,一直开到一修桥处,车从旁边临时便道缓慢开行时,才回过味来,红光营已经过了,这儿已是五虎塘了。绕过修桥处再上主道一会儿就到了现在的红光桥。车停后大家纷纷下车拍照留念。也有下桥到塔头甸照桥的全景的。现在的红光桥不是我们原来所指的红光桥。现在的红光桥他的前身应是一座由朩架子作支柱,上面横担着枕木再铺上木板的简易小桥,宽和路基平,长不过六、七米,桥上没扶手,开车不注意的话,不会以为是座桥。这样的桥从营部到咱连短短的八里地应该不止一座。而传统意义上的红光桥,应该是现在正在修的那座桥。它应该离营部近,且应是这条路上最大的桥。记得77、78年时二团水利连就在这儿重建新桥,至79年我们返城时那桥也没修好。那些年我们到赵光、北安去,除了搭连、营的便车外,更多的是到道上去截车。(此截不是那‘劫’哈哈。)从赵光往咱连方向,经过咱连再往里有二团,(现红星农场)还有部队的农场。那时道路不象现在平坦,坑坑洼洼的,车经过必须刹车减速,乘着车减速的那一刹那间,人从车后抓住后厢板,脚踩车后的牵引勾,一用力引体上升,就翻到车厢里。这一系列的动作必须快,准确。否则只能松手,等下一辆的机会了。初始在路上等车时,有时部队的车看见还主动停一下问一声到哪儿,顺路的话就捎上,后来大概:此类亊甚多,部队的车也不肯停了。只能靠这样解决了。遇见好说话的司机,知道你上车了,他也不说话只当没看见 。遇见不好说话的,车停下赶你下车。到了目的地拍一下驾驶室的顶棚,司机靠边停车,下车向司机道声谢,也就完了。春、夏、秋三季这样截车还行,穿得不多动作还利索点,冬天穿着棉袄、棉裤、棉鞋,人笨重了,这样就危险了。那时年轻也不知道害怕,现在回想起还真有些后怕。78年我从六师‘别拉洪河’挖河工地先期撤回农建大队,后接小姚(姚胜江)的商店出纳兼采买的工作。经常要上赵光三级站进货,上银行解款。营部没车就只能这样解决。实在没办法了就到红光桥找二团水利连的朋友,让他们帮忙拦车。路过的车看见他们一般都给面子,所以拦车方便些。但你不能总去麻烦人家啊,所以截车是解决出行交通的常用方法。那时的红光桥,水大时下面是一条河流、干枯时就是一亇池塘,那年在这亇塘里游泳,我还差点淹死,多亏闫裕虎把我拉上了岸。现在这座桥又拆了重建,一时感慨颇多,当年返城时它在重建,此次重返它又在重建,时隔三十二年了,真是斗换星移,风景依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平淡一生 发表于 2011-11-1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平淡一生 于 2011-11-10 15:12 编辑

      一师高机连的回访团的各地知青战友在红光桥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14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