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0-28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回顾上网的日子
——上网一年的感受
2010年6月18日,在联谊会,网站站长素心人告诉我,网上有位天津的战友打听我。当时我还没上网,于是忙看网,在素心人发的帖子“ 世博黑龙江活动周:老知青‘泪洒’开幕式 ”14#网名是闫大夫的一条帖子:“我是黑龙江嫩江农场十二分场天津知青,看到你们到上海参观世博会,非常羡慕,希望原十二分场的哈尔滨同学在网上和我联系,天津的同学想念你们,渴望和你们联系,可以在网上发照片,让我们看看大家现在的风采 ”紧接着15#又一帖子“据悉,这次赴上海的哈尔滨同学有老九,贾文蕴,韦方志等同学 ”我看到后立即猜到,这是天津荒友军。此时心里既兴奋又激动,分别已经30多年了,从分开也没有再相见,只是在近一两年,电话联系了一次。在2005年7月,上海的阿凤等荒友曾来哈尔滨后,又到天津,我们看到天津荒友欢迎上海荒友的录像,见过闫军等天津荒友。于是在素心人的帮助下,于2001年6月21日我开始上网回帖。第一个帖子就是发给阎大夫的
“回复 15# 阎大夫 的帖子
閻大夫:我们嫩江农场十二分场10名哈尔滨知青于2010年6月2日至6月12日去上海参加世博,得到了上海战友热情欢迎,他们跟踪拍摄。我们也照了好多照片,近日发给你。给天津战友问好! ”刚过两天,天津荒友吕宗秀以秀秀的网名也登录上来,又过四天,还是天津荒友肖淑英以自己的小名“老疙瘩的网名上网。接下来,天津的东玲,上海的阿凤、老丛、爱珍、丁起妹、哈尔滨的王志远,(我们的指导员,曾是嫩江农场党委常委。)以枫桥路人为网名、下乡时年龄最小的金丰娟(下乡时虚岁15)、物理老师、数学老师等等陆续上网交流。我逐一的将在哈尔滨的荒友情况介绍给他们,网上很热闹,因为我在农场是在营部当文书,所以对于大家都了解,通过介绍,互相通话,感情有都从新建立起来,几乎每天大家都在网上聊。素心人发的此贴,从2010年6月17日起到春节,我们聊了35页之多,14000多人次翻看和发帖。我们聊了两个月时, 江山版主曾回帖称道:“要看这里的话题题,那肯定是众人公论的场所。可你要走进去看看,便一目了然,成了嫩江农场12分场的自留地了。你真得佩服人家的那种感情,太深啦。借世博会联系上了各地战友,一聊不可收拾。再就不走啦。看来在这一亩三分地里,12分场的朋友们会越经营越好的。祝贺他们幸福,快乐。”
三个月后,我们五连的副连长王慕娥在北京以木耳为网名也联系上了,还有没上网的好多战友每天也在看帖子。大家从相互打听唠嗑,到写文章、发照片、发送绘画、写诗、'接龙"、发视频等,大家似乎都忙起来了,用老疙瘩的话讲,每天像完成作业似的,天天惦记上网.而且阎大夫、秀秀、老疙瘩的诗词写的也非常好,阎大夫的绘画受到大家的好评。老丛不辞辛苦给上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阿凤、爱珍成语接龙也上了不少,爱珍接帖子也很快,秀秀也能自己上照片了,木耳进步都挺大。我们上网的观点就是,练手、练脑,不得痴呆。
在相互交往中, 老疙瘩说得好:“激情,热情,亲情,友情,情中有友,友中有情,心中之情难以表达。一个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正因为如此成就了这样一种永远不会降温的热情,永远不会变质的感情,和永远胜似同胞的亲情。”说的多好呀,哲理性非常强,说出知青的心声。 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既然网站这么青睐我们,我们一定好好耕耘这”一亩三分地“,把这交流的平台搭建好。没上网的战友也都练习打字,继续编织我们的友谊网。
10月14日早,素心人给我打电话,让我担当版主。我听后感到很突然,从没想当版主。自从退休后,我的观点就是休闲自得,轻轻松松。说白了就是:”没心没肺、傻吃孽睡“。每天保持好心情,有个好心态。让我担任”祭奠荒友“的版主。我想 我还没有做版主的心理准备,既然被诚邀,就要做好。北网是大家的,是广大知青交流的一块阵地,回顾过去,思绪万千,我们好多战友离我们而去,让我们想起他们就觉得心痛。我愿倾心投入到新的版块,为祭奠那些故去的战友去书写我们的哀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这既是任务又是责任。我慢慢摸索地干吧,有十二分场荒友的支持,有全体坛友的帮助,有各位版主的鼎力相助,为了故去的荒友有一块寄托哀思的地方去努力做好。
我退休前,在单位曾使用五笔字型打字,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电脑,在工作中,慢慢摸索练习打字,退休后,扔了六年,再捡起来,手也笨脑袋也记不住,真是记性不好,忘性还大。没办法,只能从头来,自己觉得打拼音快,于是每天用“搜狗”进行上网。春节期间,自己在家没事就上网。但是我挺注意休息的,我基本做到早睡早起,从不贪晚。也不网恋,从没玩过游戏,在上网的过程中,逐步向有经验的荒友学习,现在除了正常打字,能把照片存到电脑里,再上传到网上,学会小小的贴图,小时候我母亲就告诉我,不会就问,学着是自己的。我有信心慢慢地向专家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为广大坛友服务。
随着网上的交流,我们十二分场的坛友在逐步地增加,现在已经有35位坛友登录。经常上网的也大有人在。怑随着各地的往来,荒友之间的情谊与日俱增,京津沪哈齐五城市都有荒友。这一年来,我们哈尔滨的荒友到上海去的就有六批,受到上海荒友的热情接待和款待,去年天津荒友回农场,又来到哈尔滨,八十多荒友在一起,热闹非凡。一年中,我两次到上海,一次到北京和天津,都得到荒友的热情款待。网上的传递,信息极快。我们的坛友老丛和高志明,今天和荒友相聚的照片和视频,次日准发到我们的一亩三分地里。大家都在学习,爱珍现在也会将照片发到网上,她的“欧洲行”照片照的多好啊。秀秀、兰娣制作的贴图别有一番情趣。老疙瘩的诗写的很好,受到坛友们尤其是版主的称赞。枫桥路人的诗也是赞不绝口。田嘉秋在北京照看外孙子,也忙里偷闲上网交流。上海的仲行云还在学校任职,也抽时间上网和大家打招呼······
我们十二分场的坛友在“2011年新春佳节坛友大联欢”中有五位坛友获得发帖前十名。网络世界,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同时又把人与人的感情增强。正向网站站长素心人说的:“大家都羡慕嫩江农场尤其12分场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愿你们的网上家园越来越兴旺、凝聚力越来越强。”
粗略地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总之一年里,自己觉得好像年轻了许多,在网上学到和得到很多,即开眼界又长见识。与网友的沟通, 因为是知青,所以不分你、我、他,只要是知青,为知青做点事儿,心中愉悦,身心健康。在“网站成立一周年暨迎新联欢会”,和近日的“春季坛友休闲游”活动中,深深地感到坛友之间的友谊、交流在逐步上升,场面感人。更有与网站的情谊,难以割舍的感觉。我深深体会到“上网交流就是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