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49|回复: 2

我们的1964——纪念下乡插队五十周年抒怀平泉知青王振廷

[复制链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4-7-12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4-7-12 08:19 编辑

                              纪念下乡插队五十周年抒怀
                                                             巴彦县龙泉乡平泉村知青王振廷
——献给一九六四年哈尔滨市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自愿到农村插队的知青朋友!
      人上了年纪都容易怀旧,
      可老知青的情愫,却不是因为上了年纪。
      知青时代的历史风云,
      跨越了世纪的节点,
      岁月的航船,
      把我们带到了历史的边缘。
      然而那段理想奔放的青春年华,
      却时时闪烁在我们老知青的心里。
      那是我们用青春描绘的画卷,
      那是我们用牺牲唱响的赞歌。
      那是世纪风云的承载,
      那是历史长河的漩涡。
      那是苦难的风流凝炼的珍宝,
      那是火红的年代赋予的洒脱。
      五十年的斗转星移,
      半个世纪的历史足迹。
      时光的流逝带走了青春的芬芳,
      额上的皱痕记下了岁月的沧桑。
      历史的车轮镌刻着我们奋斗的脚步,
      生命的进程弹奏着我们不老的乐章。
      忆当初——六十年代的莘莘学子,
      哪个不是踌躇满志,红心向党?
      哪个不是朝气蓬勃,葵花向阳?
      哪个不是英姿飒爽的青春少女?
      哪个不是激情燃烧的热血儿郎?
      尽管我们从小在城市里长大,
      但是为了祖国明天的辉煌,
      我们满怀憧憬地整装出发——
      奔向神奇无垠的黑土地,
      让青春在广袤的原野大放光华。
      无论是春种、秋收的苦累煎熬,
      无论是夏锄、割麦的挥汗如雨;
      无论是放炮、采石遭遇的危险,
      无论是深山打火面对生死的考验;
      无论是抗旱、排涝那带血的肩膀,
      无论是伐木、筑坝那刺骨的寒风;
      无论是进城积肥在繁华大街留下的身影,
      无论是科学实验为增产丰收建下的奇功……
      哪里没有我们知青的精神闪烁?
      哪里没有我们的故事留下的传说?
      我们走过漫天飞雪的迷茫,
      也经历过风云变幻的彷徨;
      我们品尝过丰收后的喜悦,
      也体验过蹉跎岁月的忧伤。
      我们怎能忘记,
      在疾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日子里,
      多少乡亲为饱受屈辱的心灵遮风挡雨——
      面对无端的诽谤为我们伸张正义;
      多少乡亲为“另类”的弱者撑腰壮胆——
      劝勉我们不卑不亢、鼓足勇气。
      没有多高的文化却懂得实事求是的真谛,
      没有多深的理论却勇于在是非面前坚持真理,
      没有华丽的辞藻情感中却透着细腻,
      表里如一——像一汪泉水清澈见底。
      这甘泉滋养我们成长,
      长大后的我们怎能没有您的印记?
      是淳朴的民风让我们吸足了做人的营养,
      给我们的人生打上了最初的底色;
      是农民的善良使我们感受了人间的真情,
      让我们学会了处事宽容,待人谦和;
      是艰苦的劳作使我们知道了幸福来之不易,
      让我们学会了节俭,懂得了珍惜……
      从那以后,我们就变成了他们,
      但有一个比他们更响亮的名字叫——
      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农民!
      回眸我们走过的人生阅历,
      历数我们留下的坎坷足迹,
      浪漫青春中那信念和理想的坚毅,
      颠簸岁月里那不畏艰险的勇气;
      艰苦生活中那润物无声的真情,
      “文革中那特定年代的委屈……
      这一切早已化作我们心灵长城的一砖、一瓦,
      凝成我们人生大厦坚实的奠基。
      五十年的人生轨迹,
      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五十年的磨砺与奋争,
      半个世纪的求索与不弃。
      我们用特有的形式高扬过时代的旗帜,
      我们用世纪的强音奏响过青春的旋律;
      我们用赤子的胸怀和谐过共和国的脉搏,
      我们用血肉的身躯筑起人生向上的阶梯。
      新世纪十年后的某一天,
      白杨吐绿,柳絮飞霜,
      我们离开喧闹的城市,
      踏上魂牵梦绕的故乡大地。
      回眸那一页页久违的画卷,
      追寻那一行行走过的足迹。
      山村面貌的变化让我们兴奋,
      农民富裕的速度让我们惊喜。
      一排排砖房取代了当年的土屋、草棚,
      崭新的煤气炉灶赶走了冒着黄烟的灶坑;
      大型农机具早已走进了农家院儿,
      再听不见厩舍里传来骡马的嘶鸣;
      村里那条印着两道车辙的土路也没了踪影,
      一条水泥乡路连着邻村、通往县城…….
      八零后的年轻人望着我们陌生的面孔,
      听他们的父老讲述着我们青春的传奇;
      望着耄耋老汉一双双眯起的的笑眼,
      抖动的胡须里又流出一句句敦厚的话语。
      坐在老乡家里的炕上聊天儿的惬意,
      犹如一杯烫热的老酒流进肚里。
      多情的杨柳轻摇着枝叶向我们招手,
      盛开的野花允吸着我们当年洒下的汗滴;
      那连着天边、绿茸茸的地垄,
      依旧散发着我们青春的气息;
      欢唱的小河浸泡着我们双脚,
      温情种种,万般亲昵……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
      见证过我们播撒理想、浇灌未来的奇迹,
      见证过我们把铿锵的誓言化作无声的细雨;
      见证过我们跟故乡的亲人无间的亲密,
      见证过我们耕耘岁月里的一锄、一犁;
      见证过我们“文革”中的迷茫和委屈,
      见证过我们与“小芳”牵手时的情意迷迷。
      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年过花甲的我们正一步步走向古稀;
      知青的风采已经装进时代的档案,
      古老的歌谣却时时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后来者应该不会忘记,
      在他们的前辈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批人——
      他们用另一种浪漫在时代的大潮里演绎。
      他们虽然普通却彰显着豪情,
      他们虽然平凡却坦露着真诚,
      虽然不是惊天动地却昭示着奋勇,
      虽然是和平年代却折射着牺牲。
      他们是那个时代里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是人字的大写,
      还有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叫——中国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4-7-1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敬重的无怨无悔的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4-7-1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