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3》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0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7月12日
        上午阴沉,下午下起了雨,至夜未停。
        早晨到班上看看,打算把诊断交给燕主任签字,因其开会,作罢。回来时到国君处看看,未得见,他也歇了病假。
        在家无事,上两趟街,一次买饭,一次给大华买肉。还到育英校给大外甥女开家长会。看不下书,翻看了过去的一些书信,觉得时光已经把我载到不相识的地方,故往的一切那样的遥远和生疏。自己快三十岁了,一无所就,弄个装卸工当,还不得烟抽。命舛途茫啊。
         接到几封信,有两封是寄给大华的,明天送去。有一封是俊太的,暂不回信。妹妹的信说15号前后回来,倘能登记就结婚。如此草率,要有所准备。
         呜呼,百无聊赖。《渔岛怒潮》已经读完,打算看堂吉歌德的第二部。塞万提斯的讽刺巨笔将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啊,堂吉歌德,啊,阿Q!生活的周围是顽固的势力,改造是艰苦的。记住一句话:他们是旧社会过来的装卸工,如果学不好和他们的共处,就是彻底的失败。某些“共产党员”宣扬的“少说话,多干活”不仅是他们自己的处世哲学,也是他们衡量人的标准。如果自己不无谓地被他们消灭——这种消灭的手段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拙劣——那么就需要忍耐,再忍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10-21 13:00 编辑

                      1973年7月13日

         天气多变,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风吹云驰;时而急雨如麻,时而天空宁静。
         去医院看望大华,送去炸的肉酱,水果糖,还有给我织毛衣用的绒线,并留下十元钱。
         大华开始吃中药,很苦,使她打怵。有什么办法能减轻大华的痛苦呢?好在她心地纯洁,胸怀磊落,我对她的爱,总能给她战胜困难的决心。只是我给她的太少了。诗曰:
        惭愧,
        应该感到内心有罪;
        无所事事的生活,
        难把那纯洁的心灵相对。

        她从不放弃自己的女工,
        为我织出心中的玫瑰;
        她总诚实地怀念着我,
        用醇美的爱情使我陶醉。

        我是个穷光蛋,
        谋生无所会;
        但有一颗心,
        永远忠爱妹。
                1973年7月14日
        车站统一组织几个车间一班的同志们去太阳岛游泳,算是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7周年。每个人发给三个面包,一块肉,既算野游,也是福利,难得的很。
         天气不算太好,下午晴了些,游泳江中,还算惬意。但那些准备发给游泳者的奖品却不知哪里去了,让人遗憾。
          妹妹今天回来了,晚上我去车站她的一个同事家把面驮了回来。面要一分为二,再从一半中分出一些给大姐。我只管弄回来,给谁不去管,免得出现麻烦和纠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2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 年7月15日
        我的手虽然没有好,但已经不疼,开始上班。
        一天只卸一车活,一辆50吨的小杆,算是轻松愉快。
        在我没有上班的日子,二组的一个青年和派班员发生了矛盾,派班员坚持不要他,闹得满城风雨。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说年轻人的多。虽然那个年轻人没有人缘,平时群众关系就不好,但还应看到他的困难,多多帮助他才对。今天一组的一个年轻人又让车门把手挤伤,组长先生大发其火,吼声如雷,置年轻人的痛苦于不顾,大批年轻人工伤之检讨。受了伤还要检讨,还要挨训,真是何等霸道。这里缺乏的就是同志式的温暖的环境。
         写一首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古诗,录下:
         主席善游泳,数次渡长江。
         挥臂巨波斩,仰头恶浪降。
         迎风尤健硕,击水助舟翔。
         表率光万丈,紧跟不迷航。
                              1973年7月16日
        上午去车站学习,杜书记传达绥棱现场会的汇报,会后让我把上次要求我检查却一直没有检查的材料念一遍。他的提法很含糊,让我修改几处提法,我认为不妥,还是照本宣科,因为那都是和首长们谈话获得的认识。于是我就那样读了。其实,参加会议的装卸工很少,好多人是货物车间的,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笔账就算是过去了。
        去大华那里一次,回来时车晚点,心情不快。主要是感觉对大华关心不够,连水果都没有买过,总认为应该克服一下,太苛求于她了。
         傍晚传录来,略坐一会,夜班就得晚去一会了。






  • [url=]赞[/url]
  • [url=]评论[/url]
  • [url=]转载[/url]
  • [url=]分享[/url]
  • [url=]复制地址[/url]
  • [url=]编辑[/url]

[url=]已经是第一篇[/url] 下一篇:返城后日记《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3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10-23 06:50 编辑

                         1973年7月17日
        昨天夜班只干一车活,比较轻松。下班又去医院看大华,送去花生米、咸菜,还有她勾的一个“喜”字图案。和大华在那里看了一场电影《第八个是铜像》阿尔巴尼亚电影的特点是采用回忆和倒叙的方式,故事情节都是一段段的,充满着悬念,历史背景又都是反法西斯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救国斗争,尤其是地下斗争。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伊普拉西,描写他在反法西斯和卖国者的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的智慧与胆略,以及在他的影响下人们怎样走上革命的道路。
              1973年7月18日
        上级布置修江堤的任务,货装车间有十米的距离,于是党委决定把三班倒改成两班倒,把二班抽出来修江堤,一班和三班24小时一倒班。今天是第一天,已经完成了白天的任务,还有继续完成一个夜班的工作。对于这种干法,我们新工人无权议论,干就干,只要累不死。缺粮,无钱,当然不应该是问题。
            今天借给新工人30元钱,我因为已经借过50元给大华看病不再借给。对此我激愤了十分钟。他妈的,什么事情,好像我们是要钱花的,该我们的不给,什么道理麽。
                                    






[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4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 年7月19日

         昨夜只休息两个小时,连班共干300吨,平均每人近40吨。好在都是用锹卸的货物,不算过度,善哉。
         睡了一天觉,下午去南岗买一斤肉,打算明天包饺子给大华送去。打连班不知道会到什么时候,明天要请两个小时的假,乘6点54分的车走,乘9点16的车回来。
         天气热的令人烦躁不安。
              1973年7月20日
        乘早车顶雨去给大华送新包的饺子,还买了桃子和扑克。回来车晚点,到三棵树已经11点多了。好在大家因下雨没有出牌,我没有耽误劳动。
        晚饭前干了两车,一车席子,一车煤。晚上的活也不会太少。
              1973年7月21日
        昨夜因组长先生感到太困了,有一辆车没有装,大家跟着赚了几个小时的觉,整夜干了三车活,并不十分疲劳。
        昨天早晨,冯恩全和薛振东到我家,留条子约我明天到江沿相会,振东还草诗一首,我于是前去,一块去江北。先是租船、游泳,后是在江上俱乐部吃中饭,是薛振东的二哥在那里疗养招待的。之后,冒雨划了一会疗养院的小船,游了一会水。四点多,又到沈棠杰那里坐了一会。闲谈中得知沈棠杰正在学习的地方连续淹死两女一男,令人震惊。
        草诗一首:
        漫游松花江,
            友朋诉衷肠。
        华年随波去,
        捕捞心更伤。


        阴雨下霏霏,
        畅游水微凉。
        更感当年事,
        愁歌恨更长。


        心比苍天大,
             命如纸一张。
        无法阻时流,
        击水似疯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 年7月22日
       今天星期天,天气非常好,因为带队的干部要休息,整个修江堤的工程只能停下了,修江堤的人也都休息了。几天来,由于下雨,修江堤的活一直进度很慢,这可苦了我们一班和三班的人,一干就是24小时,已经是第三个班了。凭什么让我们卖命,干部们还要休息星期天呢?如此沉重的劳动,人怎么受得了呢?每个人都已经疲惫不堪,尤其那些没有粮食,没有工资的年轻人。但是又有谁提出异议呢?只能是默默地忍受,拖下去,拖不死,就是胜利。
        今天一天都在卸车,虽然只卸了两个车,但两个车都是60吨的平板车,用草袋子装的煤,还有一车是一面卸,十分困难。晚上我请了假,打算明天去给大华送东西。头头们自然是不高兴,说什么不好画工,说一天一夜算一个班。别说怎么算班他们说了不算,即便是那样我也得请假,因为倘干一夜,明天无论如何去不了王岗的,我毕竟不是铁人。既然没有休息,时间的一半都拿来干活,我也只好请假了。至于那将来可能发给我们的每个班一元多钱的报酬,让伟大的人们去算吧,有帐是不怕算的。
       某些人的专横跋扈、独断专行;有些人的阴谋诡计、拙劣手段;好些人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一部分人的默默无语、咬牙忍受;一些人的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大多人的怒在心中、憋在心里,叫人何等压抑啊。虚伪、浅薄、无聊,这就是我周边的空气,我周围呼吸空气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将慢慢地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6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10-26 07:31 编辑

                  1973年7月23日
        去看大华,给她捎去一瓶咸菜。回来时,拿回大华买的豆角。哈尔滨缺菜,她还想着家里。
        早晨时洪箴来过,晚上德胜、伯苍来,研究洪箴结婚的事情。我们又一起去了洪箴那里,分担了一些事物。我至少要请一个班的假,帮他跑跑颠颠。除了联系买菜,还要联系借一块苫布。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吧。
        已经给俊太写信。
             1973年7月24日
        上班就出牌,一共卸了100吨。组里人员大减,只剩下六个人,如此下去,小命休矣。组里一位年轻同志中午只吃了两个窝窝头,啃的咸菜,而那些老师傅则是油饼米饭和炒菜。相比之下,年轻人的干劲何来?让人们的心中何等感受?如果说要流出眼泪的话,那绝非是软弱,而是愤怒的心声,无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罢了。
        可爱的派班员先生,他的工作就是点名,有活时喊一声“走了!”自然不管别人的死活。他常说的是“工伤不能超过24小时报告”“工伤即使要死,也得检查好现场再动,否则不行”“连班算一个班,干不下来等于白干”等等。真正有人味的时候太少。这些人因循守旧,为了既得利益,甚至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如果不把他们从思想上打倒,还有真正的生活吗?
       想在单位借一张苫布,被拒绝了,说是谁也不借,那就想别的办法吧。至于买菜的事也没有落实。要找家在农业社的学生帮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10-27 15:08 编辑

                               1973年7月25日

       好多日子没有去阿妈那里,今天去看了一趟。阿妈在家休息,除了谈大华的病,我还看了一些报纸。有人给阿妈送了两条大鲶鱼,要我在那吃晚饭,我因要去看一场电影,不能吃了。得知志亭的自行车已经买到,百合去赵光大哥那里了。还买了一台旧缝纫机,也许是给大华用的也未可知。
       电影是朝鲜的《卖花姑娘》,第二次看,其感染力不减第一次。艺术的力量比真实的东西更有真实的价值。它不仅给人美的享受,更重要的它给人美的思想、美的向往、美的战斗。《卖花姑娘》的成功有多方面,但从一个观众的角度,主要还是它巨大的感情的力量,随着情节的展开而迸发,由于感情的迸发而渲染了反抗的气氛,鼓舞了斗争的勇气。
        晚饭是在大姐那里吃的,那里正在招待客人。
               1973年7月26日
       本打算干一个白天的活晚上再请假,派班员先生认为不打连班不好画工,干脆全部请了假。冒雨去了一趟铁路分局,在阿妈家里吃了中饭。
       在分局“108”办公室和李有真等人谈了一通我们的命运的问题。“108”办公室是根据省委的“108”号文件建立的,是对72年招工进行全面复查。中央的检查组已经对省里进行了检查,省里对铁路局进行了检查,现在又让分局自查。时间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可爱的、尊敬的、吃人饭的先生们得出什么结论了呢?对我们这些可怜的中国人居然没有一张安民告示,他们完全是在权利的阴影下从事可耻的勾当,他们才是真正的无政府主义,真正打着堂皇的旗帜进行走私活动的恶人。他们名为检查,实际是把水搅浑,把事情无限期地拖下去,让老百姓遭殃,让社会舆论对党不满,对社会不满。他们口口声声说可怜我们,六七个月不给开支,不给粮食,不给地位是不合理的,但他们说了不算,问题在上边,是决定政策的人。真不明白,他们的党性哪里去了?毛主席给李清林的信他们都在学习,他们学到了什么呢?毛主席给李清林“暂寄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制造“无米之炊”吗?把对反动路线的惩罚加在老百姓身上,是十分可耻的,正在产生着恶劣的影响。他们为所欲为,一推六二五,总有一天会出头的。有党在,有毛主席在,我们的生存就有希望,任何非人的困境都可以克服。
       晚上刘玉莲等同学来送菜,20斤黄瓜和20斤茄子都是新摘的,我当即给洪箴送去。伯苍、德胜都在,共同研究了一些婚礼的细节,一切基本就绪,周六下午做最后的安排。
       草诗一首《自嘲》:
       怎好说生不逢时,
       命运之神谁又可知?
       想到人生的艰苦,
       微小的欢乐也不可失。


       尽管叫天天不应,
       叫地也不灵,
       魔鬼的统治,
       总不能阻止太阳的火红。


       最好的调味品当然是饥饿,
       头等教师莫过于生活;
       感谢那些反动路线,
       永远点燃我仇恨的烈火。


       地球还是照常旋转,
       时光流逝依然似箭。
       谁又可知将来怎样,
       酷寒练得梅花更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8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7月27日
       去医院看大华,拿点西红柿和咸鲅鱼,并留给她5块钱。
        生活永远这样下去吗?当然不能。可我也说不清什么时候是个头。眼前的情况就是:工作无定局,工资没有,借支太少,日渐拮据;大华无户口,又住院,精神压力太大;住房没有办法解决,虽是燃眉之急,也是干挺;父亲的生活习惯、性格无法改变,兄弟姐妹的矛盾时而有之,只能迁就和尽力回避。
        大华住院后,家里由父亲做饭,我是一对付就完,有时和父亲一起,有时吃剩下的,有时在外边吃。父亲的菜,我一般是不动的,就是这样,父亲的工资只花了半个月。父亲现在是高兴吃就吃,一天难说具体的遍数。早饭常常不到六点就吃,中午常常不到十一点就吃完。这个月只买了几斤大米,刚刚吃完大华带回来的面,又开始吃淑英带回来的面了。至于菜,我从单位分过一些,从王岗带回一些,又从阿妈那里间或带些肉和菜,总不至于缺的太多。倘能克服,尤其父亲一直有鸡蛋和鱼陪着,是可以对付过去的。可父亲,前几天拿去3块钱,今天又要两块,我真为无法满足父亲的要求,尽到一个儿子的义务惭愧啊。
       接到张玉娥的信和寄来的10元钱。大华把一件上衣给了阿妈,阿妈给了15块钱让她自己再买一件,看来,这钱也要先用来救急了。
       淑英回来后,还没有专门招待,当然应该我来招待。只是时间太紧,还是想办法完成为好。在家里,总比去饭店节省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10-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7月28日
        上午给洪箴买东西,有水瓶,台布,茶盘,痰盂,还有塑料小桶。下午过去帮忙。
晚上和伯苍、德胜一块收拾了新房,回到家里已经十点。夜班就不能去了。
         大华为参加洪箴的婚礼也请假回来,明天下午再回医院,我自然十分高兴。
         在洪箴处见到一些老同学,如高会成、王奎发、张殿发,他们都工作了好久,而且有了一些社会联系。还见到了郭赐柱,他在太平中队,是个有能力的人物了,他的大爷和岳母都在住院,随他一起去看了看,并求他给阿爸办理一个自行车执照。老同学见面恐怕只有办事的时候有机会,平时也是“鸡犬之声可闻,老死不相往来”究其原因,大抵是家务繁重,情随事迁,日久天长,难免变淡。通过今天的联系,应该重拾旧谊,联系得更近一些,广一些。
        德胜还给我捎回一瓶“北大荒”酒。
              1973年7月29日
        和大华一起参加洪箴的婚礼。整个婚礼是成功的,顺利的,值得庆贺。大家虽然都很累,赢得了成功,就是大家的心愿。
        来宾来自各个方面,共招待十五桌,啤酒基本够用,白酒剩了很多,菜也令人满意。就是主食差了一些,后来没有大米饭了,上的馒头。
        我的主要责任是张张罗罗,检查落实部署,适当干些具体工作。大华管理新房的立柜,陪客人,并去接亲。其他老同学也都是填补漏洞,哪叫哪到,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是婚礼成功的重要原因。
        见到的老同学还有王桂英,张景然,徐正亮。王桂英的情况知道的少一些。
         傍晚大华回王岗,我只送她到汽车站。当时要下雨,她穿去了风衣,时间关系,什么也没有拿,只给她5块钱。我和伯苍最后离开洪箴处已经晚上9点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1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