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436|回复: 1

后 记

[复制链接]
苏文华 发表于 2014-3-7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苏文华 于 2014-3-8 06:01 编辑


       作为萧红的家乡人,我有机会到哈尔滨方志馆讲述哈尔滨自己的故事,这是我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事,讲讲萧红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家乡人的一个愿望。
       也许我和萧红有着不解之缘,上小学时,老师说呼兰有个作家叫萧红,她的书你们一定要读,我就带着这种好奇去寻找,有一篇《火烧云》读了,至今记着那特别有诗意的段落;“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家乡这么美的景致,我看过,但写不出,萧红写得真美,她敏锐的观察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可谓超人,那时我对她的崇拜仅限作家层面。再了解其人其作品,就记着她的“十年,一百万”字样了。
      我二十出头才读她的《呼兰河传》,我读几遍已不记得了。初读时,怪自己太幼稚,总是从字里行间找寻30年代呼兰河的旧人旧貌,挑拣点猎奇的东西,存放起来。再读时,我是受制于茅盾先生的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来读的。读的过程中我惊诧于她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感受到;她透过寂寞氛围表现的孤寂情感,除了给人以含泪的微笑、含泪的幽默外,还在平静的叙述中透过寂寞,显示了写实主义的力量,无愧于她的巅峰之作。
      这次任务很实在,我是想通过讲故事方式给大家展示本真的萧红,其实呼兰人研究萧红很具权威性,萧红身世之谜是呼兰人揭开的,给萧红研究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关于萧红的故事专家们研究得已经很深入了,只是各有各的角度,我是从叶君先生、林贤治先生、章海宁先生、刘乃翘女士、还有美国学者葛浩文先生的萧红传纪里,借来最具权威的故事,当然也集合点个人的看法,完成了这个使命的,在这里特此说明一下,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
    我在讲座里除了展示萧红作为作家创作的作品外,还突出萧红作为女性,穷人的文化身份,以还原她的本真面目。让听众对萧红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为知识女性,萧红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对妇女的歧视、压迫和侮辱,争取妇女的独立自由、自主权利。这些在她看来是只能由“男性中心社会”的瓦解,男性对女性个体的尊重所达致的。所以她认同并赞美妇女对男性的反抗,而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和顺从引为耻辱。但回到现实中来,她作为女人“上得了厨房,下得了厅堂”,她爱美、善于改变生活环境,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家庭主妇。她有女人的干练,只是缺失点女人的柔弱。
    自由和爱情是萧红一生所追求的目标。结果,她被爱饿死了,死在追求的道路上。这两样最奢侈的东西,她是用生命做赌注去追求的,所以说她是勇敢的女性,虽然一生所承受的不幸、屈辱和痛苦,有一半来自她 “爱的人”。但她仍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心中的不甘。她没有和这个世界有半点的妥协。
对于萧军,萧红是爱的,感激的,但也有着明显的不满。主要是因为,萧军一直以强大者和保护者自居,对萧红缺乏必要的尊重,时有发生的戏谑与讥嘲,也是脆弱的萧红所不能忍受的;尤其是家庭暴力,所给予萧红的屈辱和损害是深重的。萧军的婚外恋,使萧红自觉被抛弃,加剧了内心的创痛; 1938年春,在西安,她终于与萧军在平静中和平分手了。
    继而相恋结婚的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这种关系,萧红一直维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然而,有阳光的日子毕竟短暂。命运再一次戏弄了萧红。当时,她已经怀上了萧军的孩子,当她由武汉至重庆,直至产下这男婴,端木蕻良不曾陪伴在她的身旁。她孤独,失望,无助,出院时对白朗说:“未来的远景已经摆在我的面前了,我将孤寂忧郁以终生!”
    端木蕻良曾对萧红有两次“遗弃”:一次在武汉,他拿到一张船票以后,抢先撤退至重庆,留下萧红一个人在原地,不但行动不便,在经济上也得靠朋友接济。还有一次,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香港,萧红病重住院,他不告而别,把照顾病人的责任完全推卸到一个认识未久的朋友骆宾基身上。
    而且,萧军和端木都是追赶新文化运动大潮过来的人!
    萧红作为穷人的文化身份出现在哈尔滨,她穷困生活,有过两个严重的阶段:最先是一个人流浪在哈尔滨街头,稍后是同萧军一起生活于商市街。萧红只身流浪时,饥寒交迫,呼告无门,她饿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通孔的凉鞋,无目的地行走在冰雪的大街上。铜板一天天减少,在寒夜里,差点连喝一杯热浆汁的钱也凑不够。她曾经找过亲戚,大门紧锁;去找熟人,熟人早已迁移。萧红一无所有,即使她和萧军生活在一起时,也同样一无所有。萧红称萧军是“一条受冻受饿的犬”,其实她也一样,只是一条在外面奔跑,找职业,一条在家里忙碌,煮饭或擦地板而已。两个人都曾经借过钱,典当过;借钱总是很少,三角,五角,借到一元是很稀有的事。饥饿和寒冷紧紧追逮着萧红。她常常连黑面包也吃不起。因为没有钱,早上卖面包的人提着挤满面包的大篮子到过道里卖,她始终没敢推开门。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萧红这样被饥饿、寒冷、疾病逼到无可退避的死角而孤立无援。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性,要具有怎样的自由意志,方可以抵御这一切!
    所以,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是从灵魂走向本能的。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她的经历,说不上深厚,也就没有了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她的作品里添加了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元素,直接把生活经验切换文学经验,因此她的创作空间十分广阔,又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也许这些叠加的因素成就了别样的萧红。
    说到底,我是力求把萧红讲到听众的心里,让听众想读她的作品,深入她的内心,如能达到此目标,除了感谢各位专家给我提供的资源外,还要感谢方志馆的石馆长给与我的指导和关注,感谢李昕昊先生、赵禹先生的提携与举荐,更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与我的收藏。
                                     编者;苏文华
                                        2014年3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4-3-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宝泉岭老顽童 于 2014-3-7 18:18 编辑

苏老师:
     你再有这样的讲学机会,给我们一个当场聆听的机会啊。简单的整理了一下,麻烦你自己再重新编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8 15: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