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96|回复: 2

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的第二故乡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4-1-15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猫 于 2014-1-15 14:24 编辑

u=1900493709,1322634335&fm=23&gp=0_conew2.jpg 2010年夏天,天津的三位知青战友来哈,我们夫妇随他们一道去了向往已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他们的第二故乡。
列车穿山越岭行驶在北方的原野上,途中穿越长长的隧道,最终把我们带到了呼伦贝尔市。下了火车,有当地的一位女镇长接待了我们,当晚我们下榻在当地一个比较大的假日酒店。
第二天,当地武警部队的一个小战士开车离开了呼伦贝尔市,带领我们去寻找当年天津知青插队的地方。内蒙古的山同我们下乡的农场(小兴安岭南麓)的山不一样,山上一棵树也没有,全是各种草,山上是草,山下是广阔的草原,草地上星星点点地散布着羊群、牛群,它们在悠然地吃着青草,数十里才能看到一个蒙古包,这里确实人烟稀少。
爱人插队的地方叫特木呼珠,遗憾的是,再找当年的生产队已经很难找到了,几个知情人告诉他,他日夜想念的巴特尔和老额吉已经去世了。当年天津知青插队到了那里,被分配到牧民家里,他就成了巴特尔他们家中的一份子,同他们一起去放牧、一起剪羊毛、一起住蒙古包、一块在吃饭、一起喝奶茶,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蒙古袍,腰间别着一把蒙古刀,俨然就是一个蒙古小伙子。一开始语言不通,渐渐地学会了一些,了解许多蒙族人的生活习惯。一次他给他们做了一回红烧羊肉,把他们香的不得了,用蒙语说:“真好吃,就是太咸了。”其实那是菜不是主食,而他们却当主食吃能不咸吗?------。
向导带我们来到伊敏河边,那边有几处砖式结构的蒙古包,是用来给游客吃饭用的,大大的蒙古包里边还有卫生间,非常方便。
我们还参观了敖包,它是由一块块石头垒起像小山一样的东西,上边用绳子拴着五颜六色的彩布条,就像电视中看到的那样,就终于知道了“敖包相会”,原来是这样的相会了。
在蒙古包坐定后,主人给我们上了手把肉、奶茶,这四个天津老知青手拿小刀。熟练的吃了起来。蒙古包的山下是弯弯曲曲的伊敏河,河边的马儿在饮水。年轻的乌兰牧骑向我们敬献了洁白的哈达,我们共同唱起了“十五的月亮”。
次日小司机带我们去了“红花尔基”,这里是樟子松林地,浩瀚的松林郁郁葱葱,据说樟子松是很珍贵的树种,长的挺拔,想必是长成后用处极大。
下了山,我们去参观了鄂温克旗博物馆,那里有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文明史的缩影,勤劳勇敢的先辈们用生命捍卫者这块神奇的土地。
夜晚,见到了当地的一个蒙古族武装部长,他知道的人和事儿很多,也给我们介绍了天津知青走后的许多事情。他还帮助我们联系到了我爱人当年插队时生产队的牧民。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武装部长还即兴唱起了民歌,歌中唱到:伊敏河曲曲弯弯,天上的大雁飞去又飞回,想念的天津知青啊,怎么不见你回来?今日终于团聚,让我们欢乐开怀!
不太善言谈的天津知青大马,也激情的在手机上酝酿了一首诗,大声的朗诵出来,我们共同唱响了“我爱你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和北京紧紧相连-------”
歌声飞出蒙古包,飘荡在伊敏河畔,回响在美丽的大草原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沃土园丁 发表于 2014-1-15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富饶、神奇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宛如一幅巨大绿色画卷,处处是蓝天、绿草,被称为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口岸、大民俗,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知青回访第二故乡,情深意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看热闹 发表于 2014-1-15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知青战友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3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