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2》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3-1 05:31 编辑

                 1972年6月22日
      学校组织开会,传达齐齐哈尔教育革命情况,7点钟才结束。齐市的经验集中一点是领导重视,路线正确,干劲很大。关键是落实政策,落实制度,落实方针,不然一切都是空话。
      接到三封信。平安来信说姥姥已经去世,是19日中午时分离世的。大姐回来了,二姐还在平安。心中十分遗憾和不安,也不能再去了,也总算净了一份心思。
      妹妹来信说几日回家来。
      今天晚上父亲从大姐处搬回来住。
                    1972年6月23日
      上午组织学生去车站欢送下乡知青。去的倒很早,但车队过来时竟失去了组织,呆呆地看起来,以致车上的人说:“你们是聋哑学校的吗?”
      现在班级里对我有意见的不少,都是由于我的批评引起,应该考虑太严厉了。有一股落后的势力,不能不考虑,一是工作要抓紧,二是注意方法,三要软硬兼施。转变学生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十分努力,也常常得不到报答。尽管如此,工作还要做,还要有信心,现在还不是中途下马的时候。
      晚上去育英校洗衣服。已经一个半月没有洗衣服了,大华一走,这项工作又得我来干了。
      我在抽屉里发现了大华留给我的信,令我几乎不敢读下去,都是令我感动的话语。当我读到“离别的时候来到了”的时候,眼泪涌出了我的眼睛。她说:“我的好哥哥,我永远想念你,我永远是属于你的,我懂怎样做才能对得起你。”她说她笨,惹我生了些烦恼,表示一定进行长期的磨练。她知道我和父亲都不愿她离开,自己也不愿走,为什么又走了呢?她归结为命运。她说她总得回去看看,根据情况再回来。还是让她自己去决定吧,我要进一步地劝她,让她理解我的心,原谅我的不到之处。
       开始陆续发信,首先是月琴,其次是妹妹,还有姨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2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6月24日
      把几天来写的几首诗录下:
          (一)列车上——6月13日
        远天极目青山翠,夕阳淡抹水生辉。
        蒸蒸日上田间乐,奋发图强旗展威。
        扬鞭池水浪花溅,挥臂插秧快手飞。
        人民自古夸英雄,广阔天地大有为。
           (二)姥姥病重——6月15日
        一生勤肯不知怨,高龄无依苦做甜。
        三朝几度沧桑换,一腔热血为民甘。
        争强好胜感人深,有舍无求瞑目前。
        八十有六世间少,灵台有志赤更丹。
            (三)重游老山头——6月19日
        万树葱茏一点红,少年智勇肯攀登。
        一湾江水淸且静,千沟万壑有歌声。
        笑感时光东流水,前途未卜喜中空。
        愿借青春无限乐,又回当年百侣中。
             (四)送大华——6月21日
        想见时难别亦难,面对沾巾无语言。
        夫妻恩爱甜如蜜,百感交加满心田。
        茅屋虽小未曾弃,风雨飘摇志更坚。
        但等有期归家日,共守扉门苦亦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3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6月25日
      星期日。
      老黄和洪参谋又来哈市,昨天来电话告诉了我,我约他们今天到家里来。结果没有到,不知什么原因。我去招待所两次也没有接到。
      下午去阿妈家看看。阿妈和阿爸都不休息,家里乱的很,没人收拾,真没办法。
      听说兵团的人到哈尔滨劝说滞留城市的人归队,竟有3000人之多,情况各种各样,需要统一的政策啊。
             1972年6月26日
       人生如梦不是一点没有道理,当它的内容是空虚的,当它被命运所摆布的时候,感觉上的理解无非如此。往事常常让你放弃对一切无谓的追求,坚持无畏的前行;将来总会令你看到光明,看透人生的意义而不怕一切变故。关于能否在近期转正,对我是个转折,也是考验,还是听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吧。
       晚上学生们来,拿去野游的照片和底片。他们常常看不到前途,要帮助他们看到。其实,我也是惶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4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6月27日
       接到大华23日写的来信,立即回信。连队的刘连长从河南回来到我这里,让他把信捎去。送走他从车站回来又是9点多了。
       我的高中同学郭忠记到学校看我。他刚刚从农场抽调到哈市,准备培养成师资的,十分高兴。据说还有几位老同学回来,还没有见到。
       给一位老同学写一份证明材料,休息时已经十点多了。
           1972年6月28日
       一下午讨论关于工资调整和转正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谈路线,只谈“杠杠”。咬文嚼字不是坏事,却没有灵活性和具体分析。什么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早就没了踪影。现在不是多人,而是缺员,而此次却只有十人合乎转正条件,如我的育英校的教龄就不算数。这样的政策要扼杀多少革命的积极性啊。一个虚伪的世界最终将毁掉我们的事业。
       晚上陈怀迎来谈班级工作,他是班级最得力的干部,我还是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好班级的工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5 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6月29日
      关于转正的证明总算是办完了,能否转正,就看命运如何了。我倒不是十分地追求转正,而是走到了这一步,无非希望固定下来,再做下一步的安排和打算。
       工作不愉快,家中也不痛快。本月工资至今没开,爸爸的钱也花光,破天荒第一次爸爸没有酒喝。爸爸不高兴,我也很窝火,闹一场不愉快。两个月来,我花了115元,大华走后我手里没钱,都是爸爸自己买东西,没想到断了酒。爸爸是花惯了的,五十多块钱花不到月,让我交给他一定的钱,由他管吃的东西。对于父亲这样的态度,我也很别扭。可父亲毕竟是父亲,还要把关系搞好。大华不在家,我是想节俭些,以备不时之需,看来也要落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6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4-2-26 06:00 编辑

                1972年6月30日

      学校把转正登记表发给了我。
      登记表包括一般简历、申请和自传。申请要写两份,需要几千字   
      自传包括以下方面:
      一解放前后经济情况;
      二主要家庭成员简历;
      三主要社会关系情况;
      四本人思想变化发展过程;
      五本人的优缺点及努力方向。
      第一项:
      解放前依靠父亲做行商维持家庭生活。解放后父亲当店员。建国后父亲当工人,依靠工资生活。
      第二项父亲简历:
      1918——1919本村小学读书;
      1919——1922失学,帮助父亲种地打柴;
      1923——1924在营口二家沟德发号做饭;
      1924——1926在原籍给船主杨黑子使船;
      1927——1932在平山装卸工人;
      1932——1935在平山裕顺恒当店员;
      1935——1938平山裕发永三人合伙做木柈生意;
      1939——1944在吉林舒兰平安镇做行商;
      1945——1948在哈市新马路17号开泰记卖木柈;
      1948——1952在哈市新马路裕增盛当店员;
      1952——1955拉车;
      1955——1957下乡海伦;
      1957——1968手推车四队工人;
      1968——1971道外运输联社装卸工人;
      1972——道外交通局木材加工厂工人。
      第三项讲了大姐夫因为在家干私活劳动教养的事,这是我的社会关系中唯一的污点。
      第四项写了千字左右,如果能够转正我要把全部生命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做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忠诚战士。
      第五项缺点方面主要是方法简单,主观片面;有时盲目乐观,有骄傲情绪。向老教师学习不够。
      申请的文字虽然不多,也有几百字,谈了为什么要转正,自己努力的方向。其实就是为了得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相对稳定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2-28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7月1日
     今天是党五十一年的生日。
     学校组织了庆祝活动,讲话,唱歌而已。
     班级组织学生入团公议会,有四名女同学被公议。会开的很好,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了同学们应该从这次公议会看到什么,怎样选择前进的道路,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在这之前,班级里有十一名同学加入了红卫兵,这都是班级的希望啊。
    我的转正申请表交给了人事干事。
    晚上学生们到家来,便没有干什么事。
                1972年7月2日
     大华邮来三十块钱,取出来后连同我的工资的50%一起存到了储蓄所。现在的生活看不出困难,但决不可太铺张。父亲的工资由他自己支配,我不能在大华不在的时候把钱都花掉。
      在阿妈那呆了一天,把洗衣盆拿去刷了油漆,好多使几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3-1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7月3日
      天气大热,热的令人无可奈何。
      读书的效率极低,仿佛是一种病态,很少使用意志的力量驱使自己。
      班级的管理、组织和纪律都有了新的起色,主要原因是干部更加负责了,新的团员和红卫兵在起作用。差得是自己的思想工作,精力不够,只能挂一漏万了。
      可能要提前进入复习阶段了,比学校的安排要早。
              1972年7月4日
      今天34摄氏度,中午去石油库洗澡。在水中的感觉是非常惬意的,正是游泳的好时机。
      下班后教研组开会。在全校的教研组中理化组是比较薄弱的。所谓薄弱不是力量不强,而是没有研究的气氛和组织。新教师占了一半,传帮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晚饭后,人们都在胡同里聊天。八点之后,才回屋里看一会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3-2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7月5日
      下午讨论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研究期末工作的安排。大约在本月13号进入正式复习,20至22日考试,之后是评分、鉴定、家长会、休业式等工作。现在着手的是:1)搞好复习提纲;2)进行组织纪律和学习目的的再教育;3)处理一批应该处理的学生;4)进行操行鉴定的摸底排查,着手个别学生的鉴定。
      关于复习,物理课本周全部结束,以书本的问题为主,以补充的问题为辅,从后向前复习,重点是电学部分。
      关于教育,以规定为准。
      本班该处理的学生只有吴广林一人,连续旷课达两个多月,按自动退学论。
      学生鉴定以毛主席的三好和教育方针的德智体三方面为准,具体有三点:一,参加政治活动和集体活动的态度;是否要求进步,靠近组织;是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帮助同学;能否认真学习政治课,读毛主席的书;能否尊敬老师,遵守学校各项规定;本学期进步程度如何。二,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能否认真学习,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如何;有无独立思考能力;是否勤学好问,主动积极。三,参加学校运动会态度如何,体育课如何,平时能否参加体育锻炼,军训间操如何。对于干部和红卫兵要加上带头作用,模范作用和工作态度与成绩。
      现在的教学质量的令人兴叹的,数量不能保证,还能谈什么质量呢?这样下去十分可怕,不出多年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3-3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7月6日
       下午看电影《龙江颂》。电影成功地塑造了江水英的高大形象,歌颂了龙江大队人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认真地看这场戏,十分感动,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可惜,现实和教育却是常常相反的,多少人口头上是共产主义,做的却是资本主义。
       回家接到大华的信。想我是必然的。在那里想到前途一定会伤心的。她希望我假期去看她。我立即给她写了回信。
                   1972年7月7日
        最近常常在想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还有坚定的明确的理想呢?回答是悲哀的。革命的激荡锻炼了他们的生命,也感染了他们的肌体,使他们从进步的科学的方向逐渐滑向无知、保守、落后的圈子里。他们过早地想到钻营,什么国家的前途,革命的事业是全然不顾的。通过他们这种没有理想,没有热情,毫无进取的生活态度,我感到了茫然和无助啊。
          1972年7月8日
        天气多云有雨,游泳活动进行的不好,玩的时间不长就都回来了。
        晚上到几个学生家去,这是我当班任以来第一次家访。班级的主要干部陈怀迎家境窘迫,考虑实情,准备向学校商量退学。曾经多次批评的孙景方,实际上并不是坏学生,就是落后,有些散漫,倘能调动积极性,还是可以教育的。赵桂琴是老同学的妹妹,也一并看了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9 2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