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培养乒乓冠军的人
——记李传谦
刁丽丽、焦志英,刘翠玲、田敏、朱英春、张红霞——她们都在全国和省的乒乓球赛上名列前茅。特别是焦志敏,1981年以来,她多次参加国内外乒乓球大赛,几次夺得冠军,1984年被世乒联评为世界第五号种子选手。
说来令人惊奇,上述这些优秀队员都来自小兴安岭深处的伊春市友好林业区第四小学的业余乒乓球!教会她们打乒乓球并培养她们成长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体育教师——李传谦!
1963年,布拉格第二十七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大胜,女队却失利了,一项冠军也没拿到。年轻的李传谦动了心:“我要为祖国的乒乓事业出点力!”在多方面支持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业余乒乓球训练队。
他每周担负二十七节体育课。课前、课后还指导队员们练习发球。左推,右攻,抽,杀……队员年纪小,生活不能自理,他象父母一样细心地照顾。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小队员打乒乓球越打越好。1964年12月,伊春市举行少年乒乓球赛,他带领三个队员参赛,夺得了女子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1970年狄,伊春举行全市乒乓球赛,李传谦带领刁丽丽、焦志英,刘翠玲出征,大显身手,以场场5:0的绝对优势夺标。年底,她们进了国家队和省队。1972年,在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刁丽丽夺得了少年女子单打亚军。第四小学的业余乒乓球队名声大震,李传谦以他的辛勤和赤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光阴匆匆,李传谦在乒乓球台旁度过了二十年。多少次组织上安排他去北戴河、庐山疗养,他放弃了。女儿要住院动手术,他让妻子带她去。母亲病故,父亲去世,他都没有回家。他说:“乒乓球技术变化万千,竞争激烈,训练一时也不能放松,我怎能离开球台呢?天下人谁不爱自己的父母,可是工作在身,我不能丢下训练啊!”
焦志敏等人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时期,李老师由于操劳过度和营养不良,双眼突然看不清东西了。他养了几天病,没人指导,训练松下来了。李老师急坏了,叫儿子领着他来到球室,不能看就坐在那里听,指导练球。
他的训练室挂满了一张张奖状、一面面锦旗。二十年来,他一共训练了十六批一百六十五名乒乓球运动员,其中输送到国家队的有四名,省队的有八名,市队的有三十二名。被乒坛誉为“焦家四花”的焦志英、焦志杰、焦志敏、焦志晶都受过李传谦多年的训练。
为了党的乒乓事业,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精力和一切。
在伊春,人们都称赞说:“他是我们的功臣!”
附人民日报短评
可敬的启蒙教练
伍延
我国乒乓球运动能久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大批象李传谦这样的启蒙教练。这些同志的辛勤劳动保证了大批乒乓球新人的不断涌现,保证了省市队和国家队有一个高水平的训练起点。我国乒乓球事业兴旺发达,启蒙教练是立了大功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我国的运动水平,必须首先致力于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运动水平。在这项工作中,基层的体育老师和教练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从这一点说,基层启蒙教练的事业心如何,业务水平怎样,直接影响到我国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基层的启蒙教练,是我们体育事业的奠基石。对他们的工作,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和关怀。
(载《人民日报》1985年1月30日第三版)
附件二
封面介绍
来自大森林的乒乓冠军
——致世界乒坛名将、优秀共产党员焦志敏
你从伊春的大森林里而来,小小的银球寄托着你多么深切的爱!
从少年童话般的梦想到青年那如火的年代,从伊春小学校那张简陋粗糙的球台,到被摄影机包围的世界冠军领奖台。你一步一个脚印,银球辉映着你拚搏的风采。
不忘亲人的叮嘱,师长的教诲,党的关怀;全运会,世乒赛,
亚洲杯,你洒汗挥拍“三连冠”,为祖国的荣誉、人民的期望争光添彩。
就是这样啊,你叱咤到现在,走向未来,和几代同行努力,使共和国的乒乓项目领先于世界,长胜不衰……
(后记:这世界变化快,此一时彼一时。后来焦志敏嫁给了韩国人,不知现在怎样。我不是八卦记者,也就不关心了。呵呵!)
2013年8月20日大鹏摄影报道














抓紧时间练团体操


夫妻记者 形影相随 恩爱缠绵
























男子单打冠(左,14组李滕)亚军(右,32组张明时)得主


女子单打冠(左2,逊克军马场林超)
亚(右2,九组李玉荣)军和并列第三名(左1,十八组李淑良、二十组许静荣(刘春梅代)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