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528|回复: 19

“知青聚餐文化”探讨

[复制链接]
特仑苏 发表于 2013-7-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特仑苏 于 2013-7-2 20:38 编辑

知青聚餐文化系列  开篇语
            
               “知青聚餐文化”探讨


      知青战友见面谈完正事,吃个饭喝点酒是经常事,谁也没有多心思啥。唯独网友西兰花别出心裁独具慧眼,于6月15日在本网上发表了一篇《知青的聚餐》,把个战友们吃饭喝酒说成是知青聚餐,作为后知青时代一种特质行为和文化现象,从理论到实践讲的头头是道。使本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吃吃喝喝一跃上升为“知青聚餐文化”现象和理念,让我耳目一新感慨不已。赞赏之余,希望西兰花能就此引领进一步的探讨,西兰花则希望我由外地回哈后先开个头。既然人家已经开篇破题,名正言顺则顺理成章也就好办了。大道理我不讲,请直接参看西兰花“原著”。我只是罗列些战友们往日及近年聚餐的文字和图片,以期引发大家的议论。
      同时,我和西兰花诚挚约请各位,把你身边战友们聚餐的趣闻逸事写一写发一发,为“知青聚餐文化”锦上添花。不过,要是公款消费或者私密幽会,就不要写不要发了,免得给家里家外的纪检委增添工作量啊!
      请你一起探讨,你方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特仑苏 发表于 2013-7-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nEO_IMG_1.田间吃包子.jpg 知青聚餐文化系列之一
                 

                      最初始的知青聚餐


      最初始的知青聚餐,当然是在咱们下乡的日子里。那时几十号人、上百号人同在一个食堂起伙,一个锅里搅马勺。据讲兵团粮油充足,伙食好吃的饱。我下乡的柳河五七干校,受极左思潮影响专过苦日子,平时吃不饱,就盼农忙会战时馒头包子随便吃可劲造,真叫解馋。有一次,有个老农工一口气连吃了12个拳头大的肉包子… …但是这些还只能叫聚在一起吃伙食饭。而严格意义上的“聚餐”是指逢年过节休息日,连队组织杀猪宰羊集体改善伙食,有时还能喝点小烧酒;或者像逊克牧马人几个兄弟经过“激烈战斗”后抢食《一个猪蹄儿》;或者像齐梦姐几个为了慰问病号《抓野鸡》;或者像大鹏两个宿舍的男女战友分享一盆“炖狗肉”;我甚至还参与了“偷猎”和“偷吃”老连长家长毛兔的“不法行动”,这也是特定环境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知青聚餐”,比今天下馆子上饭店印象还深刻,终身难以忘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智慧树 发表于 2013-7-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智慧树 于 2013-7-2 21:47 编辑

知青聚餐文化系列之二  

                    就餐诀窍 抢肉秘诀


      四十多年前,还在柳河五七干校的日子里,五七战友们已在享受“双休日”了,不过不是每一周休两天,而是每两周休一天,我们习惯称之为“大礼拜”。紧张劳累了十几天,“大礼拜”是战友们的企盼。“大礼拜”吃两顿饭,既可以早上晚起床睡个懒觉,又可以在下午享用一顿见荤腥的改善伙食,这对缺肉少觉的我们无疑是极大的奢华之事。要是遇上杀猪或包饺子大家都去帮厨,更显出知青大家庭的欢乐情趣。
      那是个“见活抢着干,见肉抢着吃”的年代,“狼多肉少,全靠技巧”,别有心计收获颇丰的王沿战友,忍不住露出了他的“就餐诀窍”是——上席先落座,察“颜”又观色。菜肴一大桌,好吃就几个。他的“抢肉秘诀”是——眼盯三五块,举箸莫慌张。肉少休啃骨,菜少先泡汤。
      现在王沿已定居海外几十年,是华尔街身价不菲的金融达人。每年回国开政协会议时,经常请知青战友们聚一聚,大家谈起他的“吃经”,他又是一番感慨:吃是如此,闯世界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胸怀大局着眼细节,出手稳准狠舍小求大,才有胜算。
      我等平头百姓,最多吃出个情谊友谊,人家却吃出了效益。都是知青战友,区别咋这么大呢?!

nEO_IMG_nEO_IMG_2.1王沿吃经.jpg
nEO_IMG_nEO_IMG_2.2永贵帮厨.jpg

nEO_IMG_nEO_IMG_2.3景秀包饺子.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兴洞 发表于 2013-7-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聚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分支,总结发扬可就全靠我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7-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在兵团时,一日三餐大食堂伙食算作知青聚餐的源头或初始,这一“饮食文化”当初却是个“丑小鸭”。二十上下年纪,正是“吃死老子”的年龄,且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人人都是“饭桶”。笔者吃饭快的习惯,正是那时养成的。一个月12元钱的伙食费,一个班十来个人一桌。主食随便吃,菜却只有两盘。一般情况下,两个馒头吃完,菜也就光了。而达到饱的程度还要吃七、八个馒头,这些就只能干啃了。在两个馒头伴两盘菜期间,几百人的大食堂只听见咀嚼声,几百双眼睛紧盯着自己桌上的两盘菜。多数情况下,十分钟结束“战斗”,十五分钟,偌大的食堂已无人了。
那就是当初的我们,青涩、本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3-7-3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兵团农场时,知青在一起吃饭那叫早中晚三餐,现在我们知青相聚喝点小酒唠唠北大荒往事,这叫小聚,百八十号知青聚在一起,找个饭店、酒店这叫聚会。发表的三张老照片是我们知青那个年代时,知青围坐一起吃饭、食堂炊事员炒菜、知青在一起包饺子的镜头多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特仑苏 发表于 2013-7-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兴洞 发表于 2013-7-2 22:02
知青聚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分支,总结发扬可就全靠我们了。

新兴洞老崔又把“知青聚餐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高度,不过正如你所说:总结发扬可就全靠我们了。咱们共同努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特仑苏 发表于 2013-7-3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特仑苏 于 2013-7-3 11:20 编辑
边字五一二 发表于 2013-7-2 23:24
如果把在兵团时,一日三餐大食堂伙食算作知青聚餐的源头或初始,这一“饮食文化”当初却是个“丑小鸭”。二 ...


初始的聚餐人人经历过,那是我们青涩本真的青春年华,真让人留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特仑苏 发表于 2013-7-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猫 发表于 2013-7-3 06:40
在兵团农场时,知青在一起吃饭那叫早中晚三餐,现在我们知青相聚喝点小酒唠唠北大荒往事,这叫小聚,百 ...

下乡一年以后,我就攒钱买了照相机,是120双镜头立式取景的那种。使我有机会留下了一些当时的镜头,现在翻看一下,挺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特仑苏 发表于 2013-7-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特仑苏 于 2013-7-3 11:44 编辑

转 兴安樵夫 发表于 昨天 22:13 |
都是大实话,那时的知青打狗,偷鸡,摸瓜没少干。有时回访提起来,让‘受害者’开怀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5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