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979|回复: 4

寻找三师二十一团三营六连哈尔滨知青朱广仁

[复制链接]
张宝平 发表于 2013-5-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宝平 于 2013-7-8 15:13 编辑

    朱广仁,哈尔滨知青,三师二十一团三营六连插队。一九七四年任连队小学四年级班主任,一九七六年回哈。曾居住在道里区建国街。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您当年的学生都已经半百,非常想念您——我们的老师。此照片为1976年7月小学毕业留念,后排右一是朱广仁老师。请您看到留言后,及时与您的学生取得联系。联系电话:15246481038
8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宝平 发表于 2013-5-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满江红~知青新纪元》

岁月激情,四十载,祖国召唤。
回首望,戍边屯垦,雏鹰翼展。
大有作为天地广,接受教育农民赞。
好社员,风雨济同舟,红心献!

知青路,途漫漫,壬辰纪,民之盼。
系布衣,誓为领头飞雁。
自古沧桑当正道,千秋功过仰天叹。
近平民、天下乐为先、苍天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鱼 发表于 2013-11-1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宝平 发表于 2013-5-29 09:31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满江红~知青新纪元》

你好,从你寻找当年的知青老师,看到你对老师的怀念与感恩,近四十年的岁月,不知谁能 有你老师的消息,我这有几个21团知青信息不知能你是否有用,也不知电话是否准确。

林雪兰        女        哈市        69年        3营        道里建河头道街18号4-603        84604156
罗  艳        女        哈市        68.10月        6连        龙江橡胶厂        13936352109
翟永秋        女        哈市        68.10月        6连        南岗新光商店        88610461
陈亚清        女        哈市        68.10月        6连        哈铁第一小学        88580631
贾云英        女        哈市        69年        3分场        道里区田地街24号        130451674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鱼 发表于 2013-11-17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老师的怀念流露在字里行间,你保存当年的照片记下知青老师与学生的面容,愿你能找到你的朱广仁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宝平 发表于 2014-4-20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宝平 于 2014-4-20 09:05 编辑

      每个人都有一份永不磨灭的回忆,打开记忆的闸门,时间追溯到那充满激情的40年前。那时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由于文化资源比较匮乏,整个团场的孩子们没有几个像样的老师,自从1956年,来自五湖四海的父辈们,跟随王震将军在这千里泥潭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这里也陆续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
     我们三营六连,1965年建立了小学,当时由连队文化“最高”的刘老师担任校长,其实,刘老师只读过高小。1966年后,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批又一批的城市热血青年,走出校门,奔赴边疆、农村,给这里带来城市里、孩子们从来不知道的信息,同时,也给边疆农村注入了文化。
说实话,农垦兵团的孩子,基本上可以说是知识青年的弟子,他们是曾转战南北的父辈们不屈不挠的基因与激情热血的城市知青的融合体。1974年春,我们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迎来了新的老师,也就是我们的朱广仁老师,他是一名来自哈尔滨的知青,矫健的步伐中,不时仍透露出一些孩子气,1米75的个头,虽算不上魁梧,但也朝气、阳光。他教我们语文,也是我们日后的班主任老师。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朱老师胃不太好,我们经常看到,朱老师一手拿粉笔,一只手用力的顶着胃,豆粒大的汗水,不住的从额头上滴落下来。但从来都是坚持到把课讲完。
    1974年盛夏的麦收季节,时间大约是8月底,一天上午,我们最后一堂课还没有结束,天空中,乌云夹杂着远处愈来愈近的雷电,瞬时间,狂风四起,随着场院的紧急钟声(说是钟,实际就是挂在树上的一截钢轨),朱老师带领我们全班21名学生,从教室里迅速跑了出去,一路撒丫子的赶到离学校不到一里地的场院,与大人们一起,抢收小麦,狂风卷着暴雨,那个年代里的孩子们崇拜的都是英雄的形象,像《草原英雄小姐妹》里的龙梅、玉荣等等。粮食在大家的突击下,安全的苫盖起来。风愈刮愈大,雨也愈下愈大,老师、同学们与很多大人们躲进了场院里的简易凉棚,也就是木质的,四周敞开的敞篷。朱老师始终在我们几个孩子中间,不时的用他两只臂膀护拥着几个弱小的同学。突然,凉棚开始剧烈摇晃,不好,凉棚要倒,朱老师下意识的将簇拥在怀里的两个孩子推了出去,一声快跑的话音未落,孩子们冲出了凉棚,紧接着,脆弱的凉棚“哗”的一声,坍塌下来,两个未来得及跑出来的同学眼看就要被瞬间坍落下来的横梁砸中,朱老师依仗着自己的个头,弓腰将这两个同学护在身下,一手将他们推出凉棚,一手接住砸落下来的横梁,并用他那付稚嫩而又坚强的臂膀顶住了横梁,借势蹲了下来,翻滚出来。有惊无险,孩子和老师都安然无恙。整个连队,只有孔凡明指导员伤势比较重,还有几个轻伤的叔叔。
    我们当年的学校,说是学校,实际上就是两栋用土坯、泥草搭建起了的窝棚。每到冬天,扫雪、劈木头,都是孩子们自己来干,全校5个年级,五个班,百余名师生。一年级的同学只有7岁,而这些活都得同学们自己来完成。有位家庭困难的同学,没有皮帽和手套,一到清雪、锯劈材时,朱老师都将自己的帽子、手套摘给他。零下40度的气温,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干的热火朝天。
     1977年,朱老师返城,孩子们的记忆停留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这些当年这群乳臭未干的孩子,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虽然都已经年过半百,但我们永远是知青的弟子。我们呼唤我们的恩师。朱老师,您听到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5 1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