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04|回复: 2

重发大鹏影视专稿264陈伟明刘桂兰纪念建党90周年感言

[复制链接]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1-11-3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鹏影视 于 2012-2-9 15:21 编辑

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别报道(之七)

        1964年下乡知青纪念建党90周年感言(4)
      
                           转发前言

         2011年5月20日,哈知青联谊会18组和27组会员联合在河松小区松花江畔排练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节目。1964年下乡知青陈伟明和刘桂兰夫妇推着自行车来了,车上托着几个小马扎,供大家野餐时用。“陈伟明和刘桂兰这两口子是出了名的热心人。”了解他们的知青战友都这样说。学生时代,两人就要求进步,双双都入了团。
         1964年学校号召学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哈一中高中毕业生陈伟明立刻报名上山下乡。当时一中报名的有7人,但要走时,有两人改变主意,不走了。陈伟明坚定地说:“我选择的路,就要走到底。”
         在双城水泉公社陈伟明一干就是12年。什么农活都干过。不足100斤的瘦弱身子照样扛180斤的大麻袋。“在农村最大的遗憾就是入不上党。”每每提起这事,陈伟明都一脸无奈。“在农村,我虽然当过民兵队长、生产队长、大队和公社的工业会计,可是提干、上学、招兵、招工这等好事总轮不到我头上,别说入党了。我们下乡同来的五十多人,入党的也仅有两人。”
        1976年城里大批招工。陈伟明被哈尔滨二轻局选中,回到哈尔滨在皮件厂上班,全厂300多人,就他一个高中生。虽说是当工人,可保管、供销、财务,什么工作都能干,干什么都像个样。党支部相中了他,培养他入党。1983年,他实现了自己的入党愿望。皮件厂倒闭后,“囊中的针尖裹不住”,陈伟明先后在龙江木器厂、人造板长任财务科长,一直干到退休。现在,66岁的陈伟明仍在双城县一家企业做财务工作,工资并不高。“我是从双城出来的,盛情难却啊。”他说。
        1964年在哈尔滨15中学初中毕业的刘桂兰是团支部宣传委员。到青年宫听了一场“学习董加耕,到农村去,做新型农民”的报告,刘桂兰心活了:“我是党培养的共青团员,应该带头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她是带头了,可15中,乃至道里区,初中毕业生报名下乡的女同学仅有她一人。安置办不放心,想不让她走。她不答应。安置办的人说,那你找个伴吧。她天天在安置办转悠,忽然发现一个女生,一打听,她叫李玲辉,哈尔滨5中高中毕业生。现在的学生很难想象,当时两个女同学为能下乡到艰苦的地方去而兴奋地搂抱在一起,高兴地说:“咱俩都都有伴了!”
        刘桂兰来到双城水泉公社,结识了哈1中的亓耘田、陈伟明、赵有田,哈13中的马桂兰、马孝哆、单光复、刘焕新、龚邦宁、高宝生等人,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是我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至今都保持来往,几天不见面,就想。”刘桂兰说。不仅是好朋友。刘桂兰与同在四队的陈伟明相识,产生了爱情。1969年4月,她与陈伟明结婚。全部家当只有半米木材,还是公社批的。在战友的帮助下,两人住进了自己盖的土坯房。丈夫陈伟明调到公社工业大队当会计后,刘桂兰想到砖厂去,一来能和丈夫在一起工作,二来能挣现金补贴家里和幼小的孩子。“砖厂的活贼累,男人都干不了,你能行吗?”尽管爱人已是会计,刘桂兰也借不上光。她学董存瑞参军的方法,找领导“蘑菇”。领导说:“试用期三个月。能行,你就留下。不行你还是回去挣工分。”砖厂上土、制坯、运坯、卸坯、码坯、送窑、装窑、烧窑,没有机械化,全是重体力劳动。刘桂兰只干了一个月,上下都服了:“她太能干了。”没干多长时间,爱人被招工回城。领导想留住她,说:“你能留下,我们马上让你填《入党志愿书》。”“这样的交易能做吗?”刘桂兰执意要随深爱的丈夫回城。领导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说:“你们还是回城吧。”
          刘桂兰虽然是初中毕业,但因家庭困难,7岁时回山东老家,10岁时才回哈尔滨,插班上小学二年,比同龄人晚了两年,学校不想要她,小学班主任收留了她。重情义的刘桂兰终生不忘小学老师,和她来往,直到她前年去世。回城后,刘桂兰安排在二轻局服装九厂工作。年已30岁的她没有任何技术手艺,只有一颗热心和一身力气。干起火来风风火火。“不管什么活也没有我在乡下刨大粪、播种、锄地、秋收和砖厂干活累。”了解到她的经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书记说:“这样的人不发展入党,还发展什么人?”1982年10月,刘桂兰也实现了自己入党的愿望。
        她在成品保管员的重要岗位上干了十几年,直到退休。“我被评过优秀党员、先进班组成员和先进生产者,我至今还保留着奖品:一个大红塑料桶、三个饭锅。”她说。
            
                    珍惜下乡的经历
                                    陈伟明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永远的,发自内心的祝愿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万寿无疆!
         革命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宗旨。在建党初期有志青年到工厂、到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边戍边;在目前建设经济现代化的时期,我党又号召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下乡挂职,从军。青年们所到之处,带去了知识、活力、生产力的提高。而农村这个大熔炉,也陶冶了我们的革命情操,良好的世界观,坚靭不拔的工作作风。这就是下乡青年独家礼遇,别无分店。
         我们是在下乡前列的知识青年,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毅然放弃中、高考,决心下乡,百折不回。现在的年青人是很难理解的。我们在农村轰轰烈烈的挥洒汗水,一无反顾的献出青春,少壮出行,而立归,惊回首白发挂满头。
        学习共产党人,我们就是粒种子,无论到哪里就在那里的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
        在重返城市的工作中,我们又挺起坚强的脊梁,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什么苦,什么累,怎能与披星戴月劳作相比。一切从头开始,一切有模有样,给企业注入了生力军,又有绝大多数的人走进了党的大门,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成为工作精英,各执操手,拱手相聚的日子可谓壮哉!
        人生转眼就是百年,虽不能与党的如日中天相比,但若有了下乡的历练,就是你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至宝。坦坦荡荡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珍惜吧,下乡战友。祝福我们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更加富强、昌盛。

           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刘桂兰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近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半个多世纪经济建设的考验和世界风云的陶冶,九十年的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党把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当做头等大事来做,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党建党宗旨,也是挺立于世界各党派之中永不言败的法宝。
         在汶川特大地震和甘肃玉树地震中,充分体现了我党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凝聚力,把全国人民充分调动起来,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亲如手足的血脉关系。汶川的重建,各省援建指标超额完成,崭新画卷在汶川展开,丝毫没有灾难给人民留下的痕迹。美丽的汶川、漂亮的玉树又开门喜迎八方游客,这一切都是党给带来的。共和国的光辉史册上留下难忘的一页。
          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让我们看到了西藏从农奴到现代化跨越式的巨变。特别是交通大动脉青藏公路、铁路的修建,航线的开通,不仅体现了我党一切为了人民,也反映出我国高超的科技水平。我们国家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省援藏的工程美观大方,现代新潮。从地狱到天堂,让广大藏族人民感同身受。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也是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这与一些小的国家动荡、战乱,大国的分裂相比,我为祖国的安定团结而自豪。祖国的今天是无数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抛头颅、洒鲜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们党是在不断荡涤一切污泥浊水而成就目前的光辉。让我们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永远跟着党,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2011年5月27日大鹏摄影报道
               2011年11月30日大鹏重发
   


2011年5月1日,陈伟明和刘桂兰(左1和左2)参加徒步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1-11-3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青情结 于 2011-11-30 21:53 编辑

       他们是我们点第二对模范夫妻,他们务实、能吃苦、不服输。干什么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他们再苦也要争取做到。就是这种精神使他们在三十几岁回城后,在大集体厂里从新学习,刚刚熟悉了工作却赶上工厂改制,下岗失业。在不公平的命运面前,他们相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错,没有就此躺倒,双双找到了新工作。尤其是刘桂兰,在民营企业打工一干就是小二十年,而且,50岁的人了还撇家舍业跟着企业到辽宁打工好些年,那份艰辛真是无法形容。上帝是公平的,今天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而且买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儿孙绕膝,和睦温馨。看到这些,我真心祝福他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每天都有愉悦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大鹏影视 发表于 2011-11-3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情结 发表于 2011-11-30 21:52
他们是我们点第二对模范夫妻,他们务实、能吃苦、不服输。干什么就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好什么 ...

知青情结:近期,我将把1964年下乡知青纪念建党90周年的感言和背景介绍全都重发出来。作为也是1964年下乡知青的您,能对每一篇都做精彩的点评,深表感谢。大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20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