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477|回复: 5

我家的锅台被踩塌了

[复制链接]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1-10-3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上,我家里一大堆的人,挤得满满的。里屋已经没有能下脚的地方,外屋地也挤了很多人。突然,“轰”的一声,把屋里的人都吓了一大跳。我赶紧挤到外屋地,一看,原来是锅台被人踩塌了。好在那个生铝锅安然无恙。生铝锅是我们结婚时,从哈尔滨托运过来的。
        1980年的秋天,我家从16连搬到了10连。房子是新盖的砖瓦房,建筑面积是50平方米。这比当时的知青结婚房足足大了14米。王金明机务副连长住在西房山头,我和他轧邻居。当时,知青大批返城以后,连队已经失去了很多往日的欢快。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十天半拉月才来一次的露天电影是职工和家属们的最大享受。电也不正常,停电是家常便饭。停电后,靠连里自己发电。有时,发电机出了毛病,就发不了电。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刮到了边疆。很多过去人们少见的商品开始进口了,录音机、电视开始摆到柜台上了。我小的时候,在哈尔滨霁虹小学校念书时。从家到学校的路上要经过南岗区文化馆,曾看到过电视。那神奇的影像一直印在我的脑海。听说,鹤岗有卖电视的,便商量妻子买一台。那时,我俩都上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算好的了,每月俩人的工资也不到百元。当时的黑白电视要500多元,我们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攒半年啊。不过我太喜欢电视了,一定要买。                              
        电视买来了,是俄罗斯产的,翻翻俄语词典查了一下,曙光牌。我主要喜欢它17吋的屏幕,那时日本产的电视都是14吋的。电视天线杆子也立上了。立竿子时,很多小年轻都是主动来的。电视打开后,信号不算太好,有点儿雪花。但是,大家非常兴奋。外面的世界太吸引这些从生下来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农场孩子。从此以后,我家就成了电视厅。每到晚饭后,一拨一拨的小青年就来了,也有半大的孩子。后来的拼命要往里挤,里屋装不下了,就在外屋,地下站不了,就上锅台。有时候,放着放着没电了,等一会儿也不见动静,人们悻悻地走了。睡觉吧,刚铺开被褥,外面的门被敲得震天响。“指导员,来电了!来电了,指导员!”只好再把门开开。这不,“轰”的一声,人多把锅台踩塌了。不过,观看还要继续,直至,电视台节目播完了。
    后来,连队会计张建永家也买了一台日本产的14吋电视,人就开始分流了。再以后,很多职工家也都买了电视。连队里立的电视天线杆子也越来越多了,来我家看电视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11-10-3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进入家庭,黑龙江兵团连队应是在1976年前后,到1980年时,一般的连队已有3---5台了,直至1982年,电视机才完全普及到了连队的每一个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1-11-1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加雪 发表于 2011-10-31 14:36
电视进入家庭,黑龙江兵团连队应是在1976年前后,到1980年时,一般的连队已有3---5台了,直至1982年, ...

       当大批知青返城以后,连队的文化生活就不活跃了。只好靠看电视了,可是,那时电视又少。谁家要是有电视,肯定会招一大堆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君亭 发表于 2013-7-1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沿着黑龙江转了转,到鹤岗看看战友。也在宝泉岭农场转一圈,宝泉岭农场现在建设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13-7-17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现在农垦抓小城镇建设,连队一般都取消。成立作业区,人们都到团部和师部居住。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宝泉岭老顽童 发表于 2022-9-1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人都有手机,看电视的人少了。与那时比,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4 2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