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5

知青下乡经历:青春有悔抑或无悔二(转载)

[复制链接]
逊克百合 发表于 2013-5-16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    逢
  “那段时间,没有人有一丁点的私心,同心协力,就为一个目标——回家。”
  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上世纪70年代中,已显疲态。
  经过近10年的农场生活,西双版纳知青们已经从迷茫走进了绝望。为了得到一张病退证明,他们服用麻黄素、生压灵来制造高血压,喝10%高效麻醉药制造“心力衰竭”,喝农药制造“胃痉挛”,喝墨水制造“胃穿孔”——不惜一切,只为回家。
  “四个不满意”彼时在中央高层内部被提了出来:农民不满意,知青及家长不满意,城镇对口单位不满意,政府不满意。当时分管副总理陈永贵说:“知青工作很复杂,我们几个副总理一提到这件事就头疼。”
  对上山下乡的重新评估和大批知青的现实出路,不得不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坚冰松动的迹象,远在版纳胶林里的知青们,是难以了解和体察的。1978年冬天,又一次知青工作会议的讨论在北京召开,如李先念所说:“前提是上山下乡,但老办法不行了,要改。”
  “今冬明春好回家”的说法始在云南知青中悄然流传,但隐约的希望,毫不真切。
  景洪农场的丁惠民,是一个例外。这个十分场学校里的总务员是个有心人,他趁着给学校拉运物资、进出农场的机会,在其他农场做了情况调查,意识到知青的问题已是一堆干柴,只要一颗火星就能点燃。
  他贴出了公开信,陈述知青现状,提出回家的愿望,在农场引起轩然大波。在礼堂大会上,有人说:“什么也不要怕,学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回家乡去!”有人甚至出主意炸掉澜沧江大桥,占领农场。
  纷乱中,丁惠民的理智和判断,使他成为毋庸置疑的总指挥。他与李长寿就在那一天相识,机缘来自李的一句高声发言:“人多有什么用?又不是去打台湾!”
  李长寿就此被任命为纠察队长,另一位重庆知青邹盛永专司宣传,再加上副总指挥刘先国和胡建国。整个行动的指挥和协调核心形成了。
  其后的部署兵分两路:一方面,农场在有序领导下罢工;另一方面,1978年12月,请愿代表分两批赴京,高唱自己写的请愿团团歌,“北上!北上!坚决北上!”
  那个冬日,在景洪的大街上,知青周公正亲眼看着他们走过澜沧江大桥,走向严冬的北方。重压和劳累让丁惠民病倒了,知青们用担架抬着他,副总指挥刘先国特地叮嘱纠察队长李长寿——专门派人保护“小丁”的安全,这是头等大事。大家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着丁惠民。
  队伍最终在天安门广场上列队,在“我们要回家”的横幅后面站成一排,有人的夹袄还裹在外套外面。
  当时分管农垦系统的国务院一位领导接见了他们,虽然态度慈祥,但话语严厉:“都这样闹,国家能富强?”这让他们感到委屈。当晚,丁惠民、刘先国、李长寿、邹盛永四个人,在西单的一家小饭馆里碰头商议,决定立即回云南,请愿团宣告终结。
  而正是那天,一份内部电话记录从版纳分局悄悄地飞出,成了知青的报喜鸟:不愿留的通通走……后来他们知道:这是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从北京开会返回后,作出的表态。
  次年2月至6月间,5万人像潮水一般退去,“营部索性把公章挂在门口,大家自己拿着盖。因为办户口的人太多,派出所的墙被推得直晃悠”。
  后来他们知道:北上请愿的行动,给北京正在谋求解决知青问题的高层讨论中,增加了一个现实筹码。
  当年罢工请愿的几位核心成员,如今回忆起那段日子,都为年轻的自己在全过程中的谋略而自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刘先国说:“那段时间,没有人有一丁点的私心,同心协力,就为一个目标——回家。”
                                各   自
  当年那个叛逆的青年,在小桥流水、云南菜香中,与生活和解。
  1979年丁惠民、刘先国、邹盛永、李长寿,先后回到家乡——武汉、重庆和上海。
  1985年,几经波折,丁惠民终于从武汉调动来到重庆,与妻子团圆。他的工作是油漆工,全家住在老城区的旧房子里。生活中的一大亮色是:可以和北上请愿时的“三驾马车”之一刘先国,经常见面了。刘先国回城后顶替父亲,进了重庆客车厂的基建科,后来做到甲方代表,每天出入于建筑工地。
  丁惠民的聪敏难以掩饰,他很快被借调到检察院。然而,他不愿忍受丝毫的刻板规制,最终放弃了这条世人眼中通向坦途的路,他不委屈自己,工厂也不回了。
  喝酒,是丁、刘两人在一起时的主要节目。刘先国对那两年的概括是:“天天在一起,很苦闷。”那时候,他们年届三十。
  两年后,1987年,刘先国走了,去往上海——他娶了一位上海知青姑娘,已近10年的两地分居,不能再持续下去。这个难得的机会,是与别人交换来的户口指标,还必须补偿对方1200元钱。送钱那一天,陪他去的是丁惠民,为了“多一个心眼”,当时还在检察院的丁特意准备了一台小录音机,偷偷保留了给钱的证据。
  刘先国走的前一天,丁惠民大醉。生命曲线再一次岔开,朝不同的方向延伸。
  后来的二十年,丁惠民也曾做过生意,这个当年的知青领袖,能够在90年代就借到近百万的本钱。靠着对云南的熟悉,他从缅甸贩进木材,拉到上海去卖,却不料刚拉进对方仓库,对方却因债务纠纷而被法院冻结workout routine评价美白祛斑产品排行榜最好圆通物流单号查询精油快递查询单号左旋什么眼霜去黑眼圈好睫毛膏胸部如何变大毛孔补水保湿乳液排行榜瘦腿健康去痘印面霜什么牌子好不错男士眼霜哪种好资产。
  多年后,丁惠民才悟出自己的缺陷:“我不适合做生意,我这种性格,连合同都不签的。”这十几年中的往事,连他的战友也知之甚少。
  远在上海的刘先国,逐渐成为生活的赢家。这些年里,他在图书公司工作,木工、保卫科长、物业中心经理、计算机广场项目负责人,入党、提干、买房,女儿从北京大学毕业,就职于外资银行。生活在他面前热闹地延展,应酬繁多,越来越忙。
  入党时,单位特地派人到云南去作了调查,农场老工人一五一十地讲了刘先国的知青时代,“连偷鸡摸狗的事也讲了”。然而命运总是令人难以捉摸——单位的党委负责人也是知青出身,对这些评价淡然处之:“不偷鸡摸狗就不叫知青!”
  而李长寿的后半生,受一番话影响很大,他工厂里的一位老右派同事,以一生政治起伏的体验,劝慰他:“小李,你的个性不能搞政治,锋芒太露。现在回家了,多想想父母、家里人,多想想怎么让他们更安心吧。”
  李长寿离开工厂后,做过通讯器材生意,还办过研究所,小有成绩。在十几年的闯荡之后,他阅尽人生,如今落脚上海,在知青战友的公司里就任核心管理岗位。他坚持在城区边缘的七宝古镇住了下来,已经五年。
  他戴着青年人喜欢戴的宽边帽子,和古镇里云南菜馆的老板谈笑风生。就在这间小馆子里,他竟然偶遇到北上请愿团的秘书长朱一平,两人相拥大笑。当年那个叛逆的青年,在小桥流水、云南菜香中,与生活和解。
  当年离开时,知青们一个个发誓“老子撒尿都不朝这方向”,如今却一次次梦回云南。
  李长寿常说:“我们在那里8年,完成了使命,建成了国家第二个橡胶生产基地。”
  丁惠民却说:“40万亩,如果我们不去砍,保留下来,现在是多么好的原始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莅 发表于 2013-5-16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无悔。接见云南知青的国家领导人是王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 发表于 2013-5-1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知青在云南吃了不少苦,那个时候他们那里还比较落后,不象现在是旅游的好地方,经济发达,老百姓富裕。他们那时都吃不饱饭,就得偷才能添饱肚子,那时我们都正年轻,长身体,赶上那个社会,必须下乡。我们在黑龙江兵团马场,在老职工关怀帮助下,我们锻炼成长,我们眷恋第二故乡,我们把青春年华献给北大荒,我们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 发表于 2013-5-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向东 于 2013-5-16 10:38 编辑

云南知青生活太艰苦了,他们简直是挣扎在生死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5-1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橡胶已成为版纳发家致富的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逊克百合 发表于 2013-5-17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 发表于 2013-5-16 11:19
橡胶已成为版纳发家致富的产业。

上海知青用了8年,完成了使命,建成了国家第二个橡胶生产基地,是用40万亩原始森林换来的,也很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16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