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682|回复: 9

回归吧,母爱!

[复制链接]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3-5-6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书香气华 于 2013-5-6 17:31 编辑

昨天(55日),春天里少有的艳阳天。我坐在哈尔滨图书馆里看书,看到一群痴情的母亲们,早早占上桌位,陪同孩子在写作业。身边一个胖男孩,十岁左右,看到周围有那么多好看的儿童图书,心里痒痒得很,母亲却不允许儿子去摸书,看到年窗外和煦的春光,孩子坐不住,想出去玩一玩,但母亲不允许儿子离开作业一步。

从上午到下午,小男孩写完了语文,又做算术,做完了校内作业,又做课外辅导题。儿子在一口口叹气,浑身的不自在,但在严厉的母亲面前,也只能默默地承受。我看着有些残忍,真想冲上去说:“今天是星期天,应该还给儿子自由,现在是美丽的春天,应该让他去呼吸新鲜空气,不要争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母亲应该自省地站出来对孩子说:“我对不起你,孩子!”

由此我脑际中闪出曾经看过的一幅漫画:一个母亲对孩子疼爱有佳,伸出双臂来抱住孩子,但怎么也爱不够,干脆化作千手观音,无数个臂膀搂在一起兜起一个爱的网兜,孩子如同掉进了蜘蛛网,挣扎不得,自如不得,失去自我,失去快乐。

我又想近日在《人民日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病了!母爱!》今天的 为了孩子,舍得金钱,舍得时间,把全部的爱都投入给孩子,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孩子的成败上,其结果却事与愿违。出现了令孩子烦厌的“护墙妈妈”“套娃妈妈”“直升飞机”妈妈。知道直升飞机妈妈吗?就是像直升飞机一样,整天在孩子的头上盘旋,把孩子全部在母亲的掌控之下。

如今的母亲真的生病了,还病得不轻,她们太渴望孩子成功了。把成功的定义仅仅归结为高分、高薪、高人,为此目的,脚步匆匆,目光忧虑,匆忙中母亲却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真理:“你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失去的童年将永生找不回来。”

我家住在一所小学校的对面,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放学的路上,母亲背着孩子的书包,一边走一边没好气地数落着孩子:你就是那么笨!就数你啥也不是!快点走,回家写作业去。。。。孩子跟在后面,默默地流着眼泪。其实我觉得真正笨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痴情的母亲,她们残酷地逼着孩子捐出了整个童年。她们忘记了前不久,一个小学生因天天写不完作业,而选择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去解脱。此时的母亲才知道什么是自责,什么是后悔!可惜明白时已经晚矣!

现在的高科技手段真是涵而不露,让孩子没有一丝的个人隐私,每天的作业,孩子在校的表现,学校发生的大事小情,孩子还没到家,老师已经传到了网上。难怪一对结了婚的年轻人坚决选择了不要孩子,他们这样说:“这年头,谁敢要孩子?不是说养不起,而是你能扛得起一个生命的成长之疼吗?世界上,没有像当前中国妈妈这么难当。”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事例,在国外,母亲听说孩子长大要当一名面包师,就很赞许地为孩子鼓掌,而在中国,母亲一听说孩子长大要去汽车司机,母亲就说,真没出息,随后一个巴掌打在孩子脸上。

如今的母爱,已经染上了可怕的病毒。生了病的母亲们,请认真听一听睿智的孩子说的心里话:我们对自由的想往,超过了对成功的渴望,如果说我是一辆自行车,为什么非指望我成为一列火车?与其变成气喘吁吁的火车,还不如做慢慢滑行的单车,至少 我是快乐的,都去做人上人,那谁去做人中人呢?

今天,在中国大地上,不是缺少虎妈,而缺少正常的母爱,染上了病毒的母爱相互攀比中传播着,她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病毒的危害,因为在千人万人都挤在一个独木桥的大环境下,所有的母亲都病了,而且病得相当不轻。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要真挚地呼唤着:回归吧,母爱!警醒吧,母亲!

                                        郝志宏201356日于哈尔滨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黎洋 发表于 2013-5-6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气华大姐您好!
         拜读您的佳作,佩服、感动!您说得太对了。这个社会现象太普遍、我国的孩子太苦太累,根本没有真正的童年。教育制度不改变,最遭罪的是学生。我在学校时,经常带孩子们适当的放松,即使毕业班,也保证学生们的户外活动,不人为的造压力,当时有人还不理解呐。当母亲的真的是病的不轻啊!怎么解决?还是真没办法,国情就是应试教育,所以就有系列连锁反应,您的呼吁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青山好 发表于 2013-5-6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啊!我们国家现行教育制度引起的社会问题,危及国家的未来,危及民族生存发展。何时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岂止孩子的天性、人性惨遭压抑?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忍受更大压力的母亲们,哪个不是痛心疾首啊?除了心理、精神压力而外,经济压力不也在母亲肩上吗?总而言之,当前中国的科举制度是怎样降临在国人头上的?我们这一代人心知肚明。孩子,也许永远也不明白,“虎妈”怎样炼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逐日 发表于 2013-5-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子成龙,付出了很多辛苦,结果却害了孩子。有多稍父母还是那样执着。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扎根树 发表于 2013-5-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根树 于 2013-5-7 06:42 编辑

拜读版主文章,使我想起了几年前在俄罗斯一个州府的旁晚,居民大院里一大群男孩、女孩大约有20来个,好像在玩打口袋的游戏以及别的什么游戏,有个高个穿白衣的女孩还很认真地大声斥责对手。夕阳正在落山,燕子在布满晚霞的天空上飞翔,大院里飞扬着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我突然被大院里的欢笑声震撼了,这样的场景在中国的城市里已经消失很久了。我们的孩子此时也许正在灯下,或在各种小班里。中国的孩子们没有这样快乐的傍晚,这样轻松的孩子们世界里的交际。可是即使这样,孩子们的就业,很多会遇到困难,狠心的妈妈也许正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讨到属于自己的薪酬,正为狠心老板撇下自己受伤孩子,躲的无影无踪而无助,从而后悔自己没有管得更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书香气华 发表于 2013-5-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洋 发表于 2013-5-6 19:16
书香气华大姐您好!
         拜读您的佳作,佩服、感动!您说得太对了。这个社会现象太 ...

我从你的文章中读到,你带领同学们游戏,还给他们买大虾糖,分大裂巴。。。。。我看了好感动,你真是一位好老师,难怪病好得那么快,真是好人有好报。只可惜,像你这样善解学生意的老师以后不会再有了。现在的老师在想什么,升学率,经济收入。。。。当然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但是老师是社会组成的一分子,身正为师,道德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黎洋 发表于 2013-5-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愿望未曾实现,我多想与年轻老师说说该怎样对待今天的学生,我多想与年轻的母亲们谈谈该怎样去理解孩子,我更想说说该怎样当好班任做家长信赖的人,这都无法再兑现了,咱毕竟是退休之人,还是自敛吧,哈哈,看三国掉泪,为古人担忧。谢谢大姐的真情厚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过程是美丽的 发表于 2013-5-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气华:你好!非常认同你文章的观点。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确实太枯燥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校长和老师的天平上,似乎都成了考分的机器,升学率的筹码。你文中谴责的那些“虎妈妈、直升飞机妈妈”其实只是应试教育战车上的无奈者,面对教育大环境,她们很难具备超脱的勇气。为孩子们“松绑、减负”的口号已经空喊了N年,孩子们的书包却越来越沉重,可怜啊,被押解到应试教育战车上的中国的孩子们和家长们!这种现象何时了?!只能问苍天。读了你的社会思考性文章,我深有感触,谢谢你的神会责任感!我们期待着教育决策者的醒悟,早日还孩子们一片成长的蓝天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3-5-7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3-5-7 05:24 编辑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玩疯了,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学傻了。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5-13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迟读妹妹宏论,又见拳拳之心。倾向已成习惯,掉泪应该古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5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