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张莅

新疆知青

[复制链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3 14:07 编辑

                                       摘棉花
                                                                                作者  肖道纲   
l964年,上海支青朱桂达从黄浦江畔来到新疆兵团农一师胜利三场(现三团)。从此,她与棉花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团是农一师最早的产棉团场,每年要采收万担以上的棉花。一朵一朵棉花,靠人工一朵一朵拾回,要花很多的劳动力。为了拾回更多的高品质的霜前花,三团每年冬天都要开展“万斤拾花能手”劳动竞赛。
朱桂达每年都要参加拾花竞赛,连续8年获“万斤拾花能手”光荣称号。她的手原本细皮嫩肉,纤如玉笋。自从与拾花打上交道,她每天早晨6点种起床,拴上两个花袋就下地了。
天明之前,棉花上都凝满露水,叶子也不焦脆,好拾,又不带叶子,效率高。太阳上三竿之前,她就可以拾五六十公斤棉花。一个冬天下来,朱桂达的十个指头都裂了口子,全部缠上了胶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里拾花的棉花袋子都是场部后勤统一发的,朱桂达嫌公家的花袋太小,只能装30多公斤,她就自己做了两个花袋,一个花袋可以装40多公斤。她每天弯着腰拾十几个小时棉花。
久而久之,朱桂达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是,她仍咬着牙拼命干,每天拾120多公斤籽棉,多次被评为先进,立三等功2次,198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4年,实行责任制,朱桂达承包78亩地,一人完成两个人的承包任务。那一年,她生产粮食6630公斤,产皮棉4200公斤,上缴利润4000元,个人收入上万元,成为三团上海青年中的第一个万元户,荣获“兵团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当
当团部通知朱桂达赴乌鲁木齐参加兵团劳模大会时,朱桂达正在补她的棉花袋,她自言自语说:“这两个棉花袋,真装出了一个劳动模范呢!”
其实,拾花袋远不止拾出了一个或十个劳动模范,千千万万个塔里木人,拾出了一个塔里木“优质棉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3 14:09 编辑

                                      教鞭                                       
                                                                                     作者 肖道纲 
林昆是1963年从上海支边进疆的知识青年,从1974年到退休,当了30余年数学教师。他在五团中学时,连续13年担任高三数学教师,所教高三数学高考成绩名列农一师前茅,1983年、1984年、1985年,连续3年名列阿克苏地区高考成绩第一名。
1994年,林昆调到农一师中学,组织多种形式的听课活动,有诊 断课、教改课、公开课、考核课、观摩课、优秀示范课等,以各种形式提 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当高三班主任,好几本“万能笔记本”上密密麻 麻记录着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林昆注重与家长沟通,关心学生的饮 食起居。有个学生家境困难,他让这个学生在自己家吃了一年饭;有的学生没有行李,他就准备全套行李。他的关怀似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1997年,他带的班级升学率达到96%,以后十多年中,升学率全是100%。2004年,他的班人均高考总分达到598.4分。2002年、2003年、2004年,阿克苏地区科班状元均出自林昆老师的班级。
林昆老师是阿克苏的“星”级数学教师,是“王”牌班主任,这一切成绩,都是起步于他年轻时的一根教鞭。
一根教鞭,升华为一棵教学园地的常青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天使
                                      作者  胡乐元
60年代初期,正当国家摆脱三年自然灾害,开始走上繁荣昌盛之际,在祖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上山下乡、支援边疆的热潮。在这股强大的洪流之中,从上海某医学院走来一位婷婷玉立、风采照人的女医生,来到这风沙迷漫、满目荒凉、举目无亲的边疆农场,含辛茹苦,一干就是20年,给边疆这块穷乡僻壤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她每天为病人送医送药,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人生赞歌,这就是包永明医生。
包永明,个头不高,俊秀洗炼,浑身充满活力,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姑娘。祖籍无锡,父辈在上海创业,靠聪明才智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富豪,解放后定为资本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被打人另册成为“黑五类”是必然的。
她背着出身不好的沉重负担,从一个中国最大的都市、世界名城上海来到这样一个贫穷、落后、荒凉、寂寞的农场,可想而知,要经受多么巨大的考验。她默默无闻地工作,她承受一切困难磨练,像春蚕吐丝一样,用行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时农场缺医少药,职工苦不堪言,农场的卫生条件极差,她分在芳草湖二分场卫生所工作,卫生所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土房,极其简陋,她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工作、生活上带来的困难。她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病人治病。她对待病人像亲人,见人就笑,不笑不说话。不管什么人来找她看病,她都细心诊断,精心治疗,热忱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来叫,马上出诊,很快赢得了众乡亲们的爱戴。
她夏天同酷暑斗争,冬季和严寒抗衡。尤其那难熬的漫漫冬季,经常是零下二三十度,出诊回来,房子像冰窖一样,手脚冻得麻木,早晨起来头上一层白霜。为了工作需要,不会骑马学骑马,还要锻炼黑夜走路。当时的芳草湖二分场,俗称白蒿滩,荆棘丛生、野兽出没、地广人稀,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又是大城市来的,夜间出诊,摸黑走路,人生地不熟,怎能不害怕?但是她以职业为天职,再苦再累再怕也得克服,用坚忍不拔的精神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与极不习惯的生活作斗争,牢牢扎根在边疆这块热土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深夜,她正在睡梦中被敲门声惊醒,要到一个远离场部的连队出诊。到那个连要经过几个大沙包,沙包周围埋着许多死人,是一个大坟茔。路是羊肠小道,曲曲弯弯,难以辨认。她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间,跌跌撞撞,蹒跚走在荒凉的坟茔中,磷火乱飞,头皮发麻,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她强忍着,捏紧拳头,心中想到病人的痛苦,想到自己的职责,迎着困难上,看完病回到宿舍,天已麻麻亮。每当回想起来,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害怕呀,但一想到为人民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她心里又感到十分欣慰。
又一次到远离场部的二连出诊,也是漆黑的夜晚,她骑着马在返回的路上,碰到几条恶狗猛扑过来,吓得她直发抖,她勒紧缰绳,沉住气,好在马没受惊,恶狗一直尾随追到场部。
她胆大心细,医术高明。在农村,医生是全能的,内外科、妇儿科样样都得会,什么病都得治,她除了工作就是学习,钻研医术,不断提高自己。
一次,某连队一位妇女难产,她得知后,立刻乘马疾驰,到职工家里一看,惊呆了,一个产妇被吊在梁上,鲜血直流,非常危险。包永明将其家属训斥一顿,立即以娴熟的手法接生,终以科学战胜野蛮,使母子获得平安。据当地人们介绍,这种野蛮接生,不少产妇因此而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力单胆大,不畏强权,由于包永明医生从不惹事生非,从不多说一句话,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文革”开始后,没有受到严重冲击。可是卫生所的所长,当时医术高明的医生赵明元被关在牛棚里,受尽折磨。赵明元嗜烟酒,在牛棚里没酒喝,没烟抽,连肚子也吃不饱。
一次包永明从一位朋友口中得知赵的处境艰难,她念其平日一起工作,同情心驱使她买了一些烟酒食品托人送进牛棚。不料,此事被人揭发,污她和“三反分子”划不清界限,“资本家小姐本性不改”,受到批评斗争,流言蜚语污水一齐涌来。
但她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后来证明她是对的,而赵所长也不是什么“三反分子”,是一个勤勤恳恳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好医生。包永明一颗正义的爱心受到人们的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私人关系来讲,我内心也是非常感激包医生的。我在二分场机关工作,老人、小孩生病,大都请包医生治疗。有时孩子发高烧,急需青霉素,她总是想方设法弄来青霉素,治好孩子的病。
我调到总场工作不久,包医生也调到总场医院工作,条件大有改善。无论是在二分场或是总场,有时赶不上吃饭时,就到我家下碗面条充饥。我经常对孩子们说:是包医生“包”治你们的病,不是包医生,你们能不能长大还是个未知数。要真诚感谢这位白衣天使。
后来,包医生随丈夫刘海林迁居无锡老家,继续在医疗战线上为人民服务。尽管我和她见面机会少了,但每当我想起她在边疆农场工作生活的情景,都会激起我无限崇敬之情。
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医生,是一位屯垦戍边队伍中忠诚的战士,是祖国优秀的儿女,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边疆建设事业。祝包医生晚年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5-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5-3 14:25 编辑

                              上海赴新疆知青统计
单位          安置总数         单位                      安置总数
农一师        46574          建工师                       1350
农二师        16300        农十三师(哈管局)      1526
农三师        4971         农十四师(和管局)        40
农四师        2260         工一师                          329
农五师        1526         工二师                          398
农六师        1499         工三师                          1488
农七师        4406         工交部                           285
农八师        3454         供销部                           167
农九师        200           非金属公司                     653
农十师        1948           其他                             7940
                                                                            总计        993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5-4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