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201|回复: 78

转载 内蒙知青

[复制链接]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4-3 15:40 编辑

天津知青,当年有一部分下牧到内蒙呼伦贝尔盟。2008年,《草原思格腾》出版,现转载部分文章如下:


                                                 黄羊
                                                                                     作者   高和景
新巴尔虎草原东北的哈勒门塔拉,这里是中、蒙、苏三国交界处,所以很少有大畜群来此放牧,使得这里的牧草十分茂盛,倒成了草原野生动物—黄羊出没的乐园。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黄羊在草地上奔跑,特别是秋冬季节,有时成千上万只黄羊聚集在一起,铺天盖地,那场景真是壮观极了。
1969年初春的一天,我们几个从达赉购粮回来,北国的早春仍然是寒冷的。覆盖大地的冰雪已开始融化,大地变得黑一片、白一片的,北风呼啸刮个不停,叫人心烦。马车爬上一个高岗,就要下坡的时候,突然,在前方道旁的草地上跃起一只黄羊。碰上黄羊是司空见惯的,但今天好像有些反常。那只黄羊忽跑忽听,左顾右盼,像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猛然发现在黄羊跃起的地方,有一个小东西在蠕动。
我们催动马车疾驰过去,一只裹着胎衣的小黄羊已经颤颤歪歪地从地上站起来。我们兴奋极了,不顾一切地从马车上跳下去,抓住了这只还未能站稳的小full free download丰胸用什么去痘印最有效有效的快件查询睫毛膏火影忍者漫画瘦身霜去痘疤最有效的方法卸妆免费周公解梦润肤怎样瘦脸比较防静脉曲张袜有用吗眼影去黑头产品排行榜瘦身霜如何快速瘦身黄羊。倪少萍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我们又上路了,车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庆幸这一意外的收获,因为再迟一分钟,小黄羊只要挣脱胎衣,任凭多快的马想要追上它也是望尘莫及的。
马车载着一路的欢声笑语回到牧业点,到家时天已黑了。人们顾不得卸下车上的东西,抱着小黄羊涌进蒙古包。牧业点的人都来了,小黄羊今天成了这里尊贵的客人。有人拎来了鲜牛奶,也有人拿来喂牛犊的奶壶。但那奶嘴太大,塞不进小黄羊的嘴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致通过地给小黄羊起了个响亮的名字“麂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一早,袁英才骑马去了达赉东,往返70多里,给“麂麂”买回几个婴儿奶嘴,还顺便捎来一个奶瓶子。“麂麂”住进了女宿舍,知青们像呵护孩子那样照顾它。牧业点的牛奶多得很,比水来得容易,“麂麂”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一开始,还用绳子拴着它。
后来人们不忍看到它那被束缚,几欲挣脱的样子,干脆关好门,解开绳子,让它在屋里自由地玩耍。动物是有灵性的,慢慢地它和人们熟悉了,只要听到“麂麂”的呼声,它就竖起两个耳朵朝你张望,完全看不到它有丝毫的惊恐和动物的那种野性。
“麂麂”长得非常快,也许是营养充分,身子滚瓜溜圆,黄橙橙的皮毛像缎子样光滑油亮,一双珠子般的眼睛闪闪发光。它时时翘起短小的尾巴,路出白白的臀部,不停地在屋里蹦跳。
牧业点的人每天都要来看看它,就像给亲人请安一样,看到它欢蹦乱跳的样子,一天的疲劳顿时觉得消失了。不知是谁找来一条红绸子,系在它的脖子上,打了一个结,“麂麂”显得越发的漂亮可爱了。有一天,“麂麂”意外地跑出了房门,不由得引起人们的一阵惊慌。
但没过多久,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看到它同人们的亲昵劲,东走西窜,无拘无束的样子,人们放心了:“麂麂”已经和我们混熟了,这里成了它的家,外面的世界对它倒是陌生了,它永远不会离开这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麂麂”成了哈勒门塔拉的自由公民,在牛棚、在马圈都能看到它的倩影,连牧业点两只凶恶的牧羊犬见到它也避让三分。倪少萍是“麂麂”的监护人,在她的身后总是有那么一个活泼的“尾巴”。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麂麂”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欢乐,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充满情趣的美好回忆,留下了令人难忘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在草原                                   
我下乡的第一站是克尔伦牧场哈沙图三队,队里有一大群改良牛,一年四季牛奶不断。夏天喝鲜奶,也喝酸奶,用牛奶蒸小米饭,煮面条,就这样还有许多牛奶被白白的倒掉了。冬天可以把奶冻成奶砣子,知青的脸盆、各种盛水的容器,都派上用场,倒满奶,不消多大功夫就冻成冰坨,然后稍一加温,扣出来就成了奶砣子,堆得仓库里,房顶上满满的。有一次女宿舍失火,一场灭火大战用的全是牛奶。
大量的畜群和草原的偏僻,决定了牧人的饮食以肉为主。每年入冬前都有大批量的牲畜被淘汰,分配到各家各户自行宰杀。整只的羊,一条条的牛腿、马腿、大块的骆驼肉被装进勒勒车里贮藏起来,以备慢慢食用。夏天气温高,肉不能贮存,蒙古人就把鲜肉切成一条一条的,挂起来晾晒成肉干。
肉干别有风味,吃在嘴里甜甜的,像是放了糖,越嚼越来劲。蒙族人吃肉的方法特别简单,把新宰的羊或大块冻肉投入锅内,不加任何佐料,只要水一冒开,就动手吃起来,左手一块肉,右手一把刀,削一块,吃一块,直到吃足为止。刚出锅的肉,表面看变了颜色,但一刀子下去仍是鲜血淋漓。这种肉吃在嘴里挺鲜嫩,用蒙古人的话说好消化,是最正宗的“手把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们经过锻炼,逐渐适应了蒙古包里的饮食习惯。当年包里的女主人用火夹子夹过牛粪还擦一擦再夹肉,我连擦都不擦直接进锅搅拌,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再吃肉时就和蒙古人抢着吃了,带血的肉也不怕了。
那肉真是鲜嫩无比,更容易消化了。胸脯肉肥而不腻,口感脆嫩;肋两侧的五花肉肥瘦相间,最香且解馋;大腿部瘦多肥少,鲜嫩可口,逮一口是一口;小腿部的腱子肉一挤出水嚼不乱……初春,啃过嫩草芽的羊肚子,用刀挑开,抖一抖就煮在锅里。那一层鲜绿的青草沫鲜香无比,且叶绿素、维生素极丰富。瘦马不瘦肠,蒙古人吃马肠时切一段用刀挑开,再用刀刮一下里面裹着的草。
我吃时就减了两道工序,切一段直接入口带着草就吃起来。牛羊吃的是整棵的长草,咽到肚子里就是碎草,草脏吗?蓝天白云下,花草鲜嫩,克鲁伦河水,清澈甘甜,孕育着两岸的牛羊,那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
比起肉来,牛奶的做法倒是多一些。除了每天要饮用大量的奶茶外,把剩余的奶做成奶干、奶豆腐、奶皮子等奶制品,可以长期保存,随时食用。
奶茶在蒙古饮食中占有重要位置,牧人一般不喝白水,也不喝鲜奶,更不单独沏茶,而是专喝这种牛奶、茶叶、谷物、水的混合制剂。这是蒙古人的一大发明,绝对是一种营养保健的上等饮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牧民家通常都是一日两餐:早餐主要是喝奶茶,吃炒米,另外加点奶干或自家用羊油炸的一种小果子;下午出牧归来,先要喝上几碗奶茶,等到羊进圈、马上绊、太阳落山,晚饭便开始了。
这顿饭最重要,体能和热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顿饭的支持。大盆的肉端上来了,冒着热气,带着血渍,你只管放量吃起来看,不填满胃口决不罢休。吃饱了视情况再来点稀的:煮肉的汤里下一把挂面,一人一碗“溜溜缝”。这顿饭要吃个把小时,细嚼慢咽,舞刀弄碗,有滋有味。
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的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每逢大捷,成吉思汗都要亲自用金碗盛满马奶酒犒赏有功将士。马奶酒的酿造大都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牧民门将马奶贮存在皮囊中,待乳脂分离后慢慢发酵制成。马奶酒醇香缠绵,强健身体,被誉为草原八珍之一。
蒙古人以热情好客闻名于世,不论认识或不认识、男女或老少,只要踏进蒙古包的门,就会受到热情的款待。是吃、是喝、是住,概不用问价钱,吃饱喝足,抬腿走人,也不用向主人客气。
蒙古餐饮文化到底有多深,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从亲身经历中能感到它简单实用的特点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如果不是大量的牛奶、羊肉作“后盾”,实难想象怎么熬过那零下40°的漫长冬天。仅从这一点来说,下乡到牧区不枉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羊曲                                      
草原的夏天,蓝天白云,风景宜人。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牧草长得十分茂盛鲜嫩,各种牲畜要不停地啃吃这些营养丰富的鲜草,补充它们一天比一天肥壮的身躯。这个季节放牧的时间比往日长出许多,加上昼长夜短,中午气温高,迫使牧人必须早出晚归,利用早、晚机会让畜群吃饱喝足。这个季节没有固定的放牧时间,日出日落就是出牧的时刻表。
清晨红日东升,羊群就已经在蒙古包四周散落开来。当牧羊人吃罢早餐,羊群已经远离蒙古包,朝着放牧草场走出去很远。牧人匆匆骑上马,追上羊群。然后,跟着羊群,慢慢地走进离家更远的牧地,一天的放牧生活开始了。
夏日的早晨,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光。如果你爱唱歌,就可以放开嗓子尽情高唱。除了羊群和身边的马儿,空旷的草原上只有“老哥”一人,绝不会出丑,更不用担心唱走调。唱累了还可以活动活动筋骨,在松软的草地上折几个跟斗,练几个扫螳腿。
文的武的齐活了,坐在草地上美美的歇一会儿,还可以聚精会神地看几段书。火红的太阳越来越高了,再也不那么“和熙”、“温暖”了,变得炽热起来,让牧人开始走进酷暑难当,赤日炎炎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晌午,那是牧人备受煎熬的一段痛苦时分。宽阔的草原上没有一棵树,没有一间房,一点遮蔽,没有一块阴凉。整个躯体完全置身在烈日暴晒之下。羊群扎成了堆,马也烦躁不安。千里草原变成了一个大火炉,一切万物都变得灼热烫人。大地和草场像热魔似的,咄咄逼人。
此时的牧羊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处藏身。只有默默地忍受着,等待着,等待着一片云、一场雨,等待着一阵风,等待日头快一点落下山去。我曾试着把雨衣搭在德勒苏草上,钻进底下的草窝里,却受到无数蚊虫的叮咬,爬得满身都是。我也曾头顶马鞍,但不长时间就脖子发麻、两臂发酸。
我也曾试着躲在马肚子下面,但马总是不老实,又担心让马踩着,得不偿失。折腾来折腾去,毫无结果,但消磨了时间倒是不幸中的万幸。摸一摸烫手的肩膀,一层皮脱落下来;轻轻地一搓,又是一片。
太阳偏西了,羊群又四散开来,我躺在仍旧是热浪滚滚的草地上,等着包主人来接我的班。日复一日,夏季的牧羊人就是在这种火辣辣的烧烤下苦苦熬过那漫长的一天又一天。
我十分佩服蒙古人的那种忍耐能力,在骄阳下他们显得十分坦然,强烈的紫外线使他们的皮肤变得和非洲人相差无几,尽管他们是纯正的黄种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里赶上阴天,那是老天爷对牧人最好的关照。别说乌云密布的阴天,就是大晴天说不定什么时候飘来一片云,夹带着阵雨洒落大地,都会给牧人立时带来一种清新和快意,连羊儿、马儿也欢腾地跳跃起来。密密的小雨驱散了高温,也驱散了心中的烦恼。每当这时我就脱光衣服,赤身在雨中伸开双臂,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沐浴。
如果雨稍大一点,就可以洗一个天然“淋浴”澡,把积在身上的油泥统统的冲洗掉。雨要是下得太大了,也要吃些苦头。特别是再赶上大风降温天气,牧人穿着雨衣伏在马背上,要是转了向,迷了路,麻烦就大了。
冷气袭来,冻得上牙打下牙,心里发颤,但比起烈日下暴晒的滋味总算强多了。阴雨天里最可怕的是雷电,有时乌云特别低,一道闪电划过,惊雷就在你身边炸响。那声音震耳欲聋,着实让人畏惧。
雷雨过后,很快地天又晴朗起来。天变得更蓝了,草变得更绿了,太阳更红了。蓝天中划出彩虹,游人兴趣盎然,牧人却无暇游览草原这秀丽的风光,望着当空的太阳,一种难言之隐袭上心头。

                      克尔伦牧场  高和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4-3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4-3 15:54 编辑

                                            羊羔
                                                                           作者  余孝敏                                    
春天,在草原是收获的季节,从初春接羔的工作就开始了,一直要到五月中下旬才结束。一般的母羊一胎生一只小羊,也有一胎生两只的,占羊群中的20%。母羊要生小羊了,就侧卧在地上,伸着腿,头不停地摆动。
时间不长,母羊咩咩地叫着,小羊羔就生出来了。刚出生的羊羔身上长满了柔软的毛,有的是全白色,也有的头上或身上带一些黑色或褐色的花纹。初生的小羊羔也不大一样。绵羊羔生下来,一会儿就能站起来,没多久就会跑了。山羊羔生下来后,要过好一会儿才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所以带着羊羔的羊群不光走的不快,还经常会发生些小故事。
第一次下到蒙古包,是帮着接羔。清晨,羊群已经走了,包里的女主人手里拿着一根短粗的木棒走向羊圈。我不知该干些什么,语言又不通,就跟在女主人的后面,看她干什么,以便随时帮忙。
羊圈的边上还拴着一只母羊,旁边有一只刚出生的小羊羔。羊羔浑身湿漉漉的,还不太会走路。只见小羊羔颤颤悠悠地好不容易走到母羊身边想吃奶,可那母羊根本不理睬小羊羔,马上就躲开了,同时还用头把羊羔撞得又趴在了地上。
这时,女主人走到母羊旁边蹲下,用手里的木棒敲一下那母羊的鼻梁子,再把小羊羔拿到母羊的鼻子下边,让母羊闻一闻,然后就在母羊的旁边唱起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9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