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596|回复: 22

转载 民国外交家

[复制链接]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莅 于 2013-3-25 21:12 编辑

                           民国外交家 颜惠庆
颜惠庆(1877—1950),祖籍福建,1877年4月2日出生于上海虹口一个传教士家庭。他的父亲颜永京是上海知名的传教土、教育家,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前身)、湖北文华书院和文华大学的创办人之一,与夫人戚氏育有5子1女,在兄妹中颜惠庆行四。
童年的颜惠庆曾入私塾习旧学,后人英国教会开办的英华学塾和上海同文书院接受新式教育。1895年10月,他赴美留学,先入亚历山大市圣公会中学,一年半后毕业。在这所教会学校里,他成绩优异,并表现出了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1897年9月,他进人弗吉尼亚大学文学部,190which is the best隔离霜美白保湿面膜排行榜护手左旋肉碱哪个牌子好瘦腰好用吗哪个牌子的眼霜好去黑头解梦查询防晒去痘印用什么精油眼膜去痘印产品排行榜眼影什么眼霜去黑眼圈好瘦腰深层清洁面膜哪个好0年6月,以全优成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00年8月13日,颜惠庆回到故乡上海,在大哥颜志庆的介绍下受聘为圣约翰大学教授,主授地理、英文、数学等课程。旋加入上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并与李登辉一起创立“寰球中国学生会”,以该会为基地团结留学生,宣传四学,自办教育。1905年,出任《南方报》英文版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6年10月2口,清政府学部奏定《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五条。颜惠庆辞去在圣约翰的教职,参加了当年10月举行的第一次“考验游学毕业生”考试,名列文科第二,受赐进士。
由于在京城没有合适的职位,他不得不返回上海,受聘于商务印书馆,主编《英汉双解标准大辞典》,次年编竣出版,另有缩印本《英华双解字典》同时问世。《英汉双解标准大辞典》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国人编成的大型英汉辞典,在今后数十年内一直保持着权威地位。
1908年2月,颜惠庆随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使美,担任参事,负责使馆的英文文案和留学生事务,由此踏人政界,并开始职业外交官生涯。
在美期问,颜惠庆一边苦学西班牙文,一边入乔治-华盛顿大学,师从施各特教授进修外交理论。1909年6月,颜惠庆入选全美大学高材生荣誉学会,此前他的父亲颜永京已人选该会。
1909年11月,颜惠庆受外务部征召回国任主事,进新闻处,主编英文版《北京日报》(The Peking Daily News),同时襄助筹建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并出任清华学堂总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l0年夏,清政府再次为留学生举行殿试,规定所有有士或举人出身者均可参加,颜惠庆在殿试中成绩优秀,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不久,又被擢升为外务部参议,开始进入外务部的“领导核心”。
当年,他与太师孙诒经的女儿、山东巡抚孙韦琦的妹妹孙宝琮结姻,踏人贵胄阶层。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颜惠庆升任外务部左承,随即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政府成立。1912年5月,陆征祥出任北京政府第一任外交总长,住陆氏的推荐下,颜惠庆出任外交部次长。陆氏体弱多病,颜惠庆实际土持外交部工作。
颜惠庆上任伊始,陆、颜联手对中国的外交制度进行改造,以期与西方接轨,取得一定成效。这期间,虽然外交总长多次更迭,但颜惠庆一直稳居次长之席,被称为“不倒次长”。尽管如此,他在袁世凯“元首外交”的高压下只能唯命是从,无法发挥才能,十分苦闷。
1913年1月,在陆征祥的指点下,颜惠庆出任中华民国驻德同全权公使,随后再兼驻丹麦公使(1917年5月,又兼驻瑞典公使)。颜惠庆使德期间促成了德国对北京政府的承认,并出席第二、三届国际禁烟会议,代表中国签署《各国禁烟公约》。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尤其是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后,颜惠庆在德国的工作与生活十分艰难。1917年1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3月,北京政府宣布对德绝交。5月1日,颜惠庆和中国驻德使馆成员撤往丹麦,成为北京政府在欧洲的重要“情报站”。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于次年1月举行。颜惠庆在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的召唤下,以顾问身份参加了和会。但中国代表团内部的不团结和中国在和会中的险恶处境令颜惠庆心灰意冷地提前返回丹麦,并准备回国另谋新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20年春末,颜惠庆辞去三国公使职务携全家返同上海。8月1 1日,颜惠庆任靳云鹏内阁的外交总长。他上任后首先改革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部务,于部内设立“储才馆”,培养外交人才,并利用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布亲华的“加拉罕宣言”的机会,亲自主持中苏建交谈判,接见苏联‘谈判代表优林,但最终却仍无果而终。
1921年6月14 日,颜惠庆被正式任命为外交总长,负责对日交涉珲春案、福州惨案和庙街事件,稍有成果;并成功阻止对华严重不利的《英日同盟条约》续签。8月,于外交部成立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筹备委员会时,亲自主持中国出席华会诸事宜。10月,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启程赴美,颜惠庆在京遥控,多方斡旋。
12月18日,靳云鹏辞总理职,暂代阁揆6天,旋被梁十诒取代。次年1月,再次署理国务总理。2月,授权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团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由其领导的“华会”外交取得一定成果。4月2日,请辞暂代阁揆,8日被照准。
6月12日,被任命为黎元洪政府的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颜内阁遭国会多方刁难,不得不于7月29日全体辞职。当年秋,出任北京政府财政管理委员会委员长。
1924年元月,妻兄孙宝琦组阁,颜惠庆被任命为农商总长,发起成立“关税研究筹备处”和“关税临时研究会”。4月29日,出任中国红十字会第六任会长。7月,辞农商总长职。9月,接替孙宝琦出任罔务总理兼内务总长。9月18日,当选为中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10月23口,颜氏内阁倒台。
1925年6月,颜惠庆当选为中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当月末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处理五卅惨案代表,但未赴任,仅充顾问。10月,任中国出席关税特别会议代表,负责第二专门委员会工作,但前后历时9月的关税会议却告中辍。10月7日,北京政府正式公布颜惠庆以大使衔出使英国,但因目内政局变化,未克赴任。
1926年5月,在吴佩孚支持下,颜惠庆再度组阁,由于奉系车阀张作霖从中作梗,非但无阁员人阁,反落下“光杆内阁”的笑话。6月20日,颜惠庆被迫下台。离京后安家于天津,专门投资实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颜惠庆起初未担任实职,仅于1929年1月9 日应邀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高级顾问。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再度涉足外交事业。
1931年10月,国难当头之下,欣然出任国民政府外交特种委员会委员,主要负责对美交涉。11月,出任国民政府驻关公使,但并未真正到任,仅挂衔。1932年1月抵美后,即被任命为中幽出席国联行政院会议首席代表和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团长,旋赴日内瓦负责国联外交。2月5日,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国际裁军会议,在会议期间与苏方代表、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就两国复交展开秘密谈判,并达成基本共识。12月12 日。与李维诺夫在日内瓦互换照会,中苏两国正式复交。
1933年1月31日,颜惠庆被任命为中国驻苏大使,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首位驻外入使。3月5日,颜惠庆抵达莫斯科就职后,即与苏方就《中苏商约》和《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进行谈判,但因多方掣肘未获成功。5月18日,赴伦敦参加世界经济会议,7月22日,代表国民政府签署《白银协定》。9月15日,任中国出席国联第十四次大会的首席代表和代表团团长,但未克出席。
1933年底,不满南京当局对苏交涉不力,在未获国民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执意回国休假,于次年2月3日返抵上海。随后赴南京向外交部长汪精卫请辞,被慰留,遂称病回天津休养。期间,两次谒蒋,蒋力劝其回俄,终于1935年2月21日启程返苏续职。3月13日,偕由梅兰芳和影星胡蝶等组成的中国文化界访苏代表团抵达莫斯科,试图增进中苏两国邦交。不料,苏联向伪满出售中东铁路,两国关系再度紧张,颜惠庆虽再作努力,但无叫天之力。
9月,以中方首席代表身份出席国联全体大会,讨论意大利出兵侵占埃塞俄比亚问题,对国联外交彻底失望。1936年3月,坚辞驻苏大使职,获准。6月11日,返抵上海,从此结束了职业外交官牛涯,回到天津家中一边经营实业,一边忙于慈善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举家南迁上海,在“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主持上海的难民救济与伤兵救护工作,出任上海国际救济委员会主席、上海防痨协会会长等职。9月20日,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会会长名义致电国联揭露日本侵华暴行;10月22日,对美国发表公开广播演讲。
1938年1月,颜惠庆当选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主席团成员,6月当选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汪精卫等汉奸叛逃到上海组织维新政府后,多次拉拢颜惠庆,遭其严正拒绝。
1938年8月,作为中国首席代表赴美出席第六届太平洋国交讨论会,并以蒋介石行私人特使身份顺访沿途各国,宣传中国的抗战事业。11月1日,在胡适大使的陪同下谒见美国总统罗斯福,并呈递蒋介石的亲笔信函。11月下旬,出席于美国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太平洋国交讨论会,在会上谴责日军暴行,并就国际安令展开研讨。会后,继续留美协助胡适拓展对美外交,一度获得蒋介石赏识,邀其出任外交部长,婉拒。
1940年2月19日,颜惠庆离美返国。3月15日,返抵香港,决定暂时留港,开始写作英文自传。4月,当选为行政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12月,出任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9月10日,当选为中苏文化协会会长。12月25日,香港沦陷,与陈友仁等遭日军软禁,但拒不与日方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5月5日,颜惠庆被日军押返上海。自此闭门不出,尽量减少政治活动,拒不与汉奸伪政府合作,仅出任上海教会大学联合会主席等非官方职务。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颜出面维持上海战后新秩序,并代表中同政府慰问在上海日军集中营的各国战俘。
1946年11月13日,颜惠庆当选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远东区域委员会”主席。1947年10月,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但仍不愿与政府合作。国民政府先后曾竭力拉拢颜惠庆担任立法院长,被其一再拒绝。1948午3月,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6月辞职。
1949年2月,受代总统李宗仁委托,抱病同上海各界和平代表团赴北平商谈南北通邮通航事宜,受到毛泽东、周恩米等人接见,解放区的繁荣昌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返沪后,两次拒绝蒋介石赴台邀请,毅然留在上海,迎接解放。1949年10月,颜惠庆出任中国人民政治价商会议委员、中央政府政务院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和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颜惠庆一生以外交家称世,但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英语教育家、慈善家和实业家。
1950年8月,颜惠庆病逝于上海,终年7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面人物,右上角为颜惠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4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中的其他人物,欢迎大家评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张莅 发表于 2013-3-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维钧
顾维钧(1888.1.-1985.11.)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汉族。字少川。江苏嘉定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顾维钧回国后,任总统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1922~1926年,顾维钧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
1945年6月,顾维钧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
顾维钧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成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1985年11月1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30 10: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